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浪漫與現實的碰撞——傅抱石與吳冠中

傅抱石:人與神的距離並不遙遠

傅抱石 《雲中君和大司命》 鏡心 設色紙本 114釐米×315釐米 1954年作

作為美術史論界公認的近現代中國畫第一人, 傅抱石對於中國美術史以及當今藝術品市場的重要性早已無須贅述。 而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的《雲中君和大司命》, 作為傅抱石創作成熟期的特殊題材人物畫巨制, 其對於美術史的學術價值和收藏界的市場價值尤為凸顯, 甚至對於傅抱石而言, 該作的意義是其他作品無法取代的。 該作乃傅抱石以其充滿浪漫情懷的筆觸, 描寫了屈原《楚辭·九歌》中的兩位神話人物—雲中君、大司命。

其中雲中君為掌管風雨雷電, “與日月兮齊光”的雲神;大司命為掌管壽命長短, “乘清氣兮禦陰陽”的壽神。 將二者結合入畫, 是十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創作手法——死生亦大, 然風雲故我, 不過兩者的完美契合, 也是頗費經營的。 當然, 再創作的表現形式, 讓作者有了更充足的想像空間。 比如在此之前的雲中君, 在諸多研究和創作中, 都將其考證、表現為男性, 如宋佚名《九歌圖》、元張渥《九歌圖》, 而郭沫若則將其考為女性。 這樣的考證結果, 也得以讓傅抱石在創作此作時, 運用更多的藝術手法來闡釋其對美的認知。

傅抱石作品

這種闡釋, 首先是通過對兩位自然神的表現得以實現的。 傅抱石對於人物畫的研究, 早期主要是由顧愷之作品的後世摹本入手, 通過學習《女史箴》、《洛神賦》等摹本, “高古遊絲描”成為了傅抱石創作人物畫時的主要造型手段, 如其印所言, 得“上古衣冠”。 這種對於古人的忠實效仿, 至50年代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傅抱石筆下的人物形象高古,

卻有新時代的氣息, 既能守住傳統法度, 又能幫助大眾瞭解屈原的品格, 以其高古美與生命力感動觀者。 這種感動, 於畫作中幾乎隨處可尋。 比如, 大司命, 乘龍持劍, 英姿勃發;雲中君, 禦輦凝神, 鎮定自若。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 是二神周邊的環境——暗潮湧動, 雷電交加。 這種鮮明的矛盾與對比, 突顯出了雲中君和大司命作為神靈的不凡氣概, 仿佛視風雨雷電與生老病死如浮雲。 想來, 他們是掌管著風雲壽命的, 是自然神, 不用畏懼他們自己所掌握的事物, 但細端詳, 畫中描繪的似乎又是我們身邊的人物。

傅抱石作品

吳冠中:鄉愁中的極簡江南

吳冠中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大師”, 其創作歷經數十載, 將油彩與水墨媒材交錯運用, 兼具兩家之長, 成為20世紀中國藝術的代表。 除了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深遠影響, 吳冠中在東南亞地區同樣有著大量華裔受眾, 其中首功, 當推新加坡好藏之美術館創始人郭瑞騰先生。 而《周莊》即1997年郭先生為籌建新加坡第一家私人美術館——好藏之美術館、吳冠中美術館時,

特向吳老邀約點題而作。 吳冠中出生於江蘇宜興, 江南古鎮周莊乃吳老自幼身心嚮往之處。 其學成後常年于周莊寫生, 先後數十幅周莊題材的繪畫作品, 凝結了吳冠中內心深處的鄉情、鄉願、鄉愁。

吳冠中《周莊》 油彩畫布 150釐米×300釐米 1997年作

在吳冠中孜孜不倦、東西求索的藝途中,《周莊》以畫面黑、白、灰為主的極簡色彩,與點、線、面的形式元素組成中,具體象徵了他90年代末期再創高峰的重要成就,看似不相容的西方油彩與東方水墨因此跨越了傳統與現代,實現長久以來他所致力的“油畫民族化”,融合中西藝術之所長,發展出連結東西方觀眾的獨特藝術語彙。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成為吳冠中成果極為豐碩的一段時間。藝術家海外展覽頻繁,先後在重要機構舉辦大型個展,包括歐洲、新加坡、印尼等地,並出版多本重要畫冊與文集,吳冠中亦在創作上具備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及自由的態度。

吳冠中作品

此時他不再像70年代的風景畫那樣注重細節刻畫,也不再堅持在現場完成創作,改為透過對景寫生的素描稿轉化成油彩創作。《周莊》即以巨大的尺幅顯示藝術家挑戰自我的決心,風景畫作為吳冠中最有代表性的題材,周莊又代表了中國水鄉之美,不僅是書寫江南風光集大成的代表,更成為他將近耄耋之年創作生涯的壓卷之作,代表了吳冠中以“水陸兼程”對於中西美學探索所樹立的典範與成就。

吳冠中作品

原文:浪漫與現實的碰撞——寶軒

資源出處:《中國收藏》2016年4月刊

文藏頭條號精彩內容:

西藏的佛教泥塑叫“擦擦”,與唐卡和金銅佛造像齊名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中國收藏》雜誌App!更多乾貨等著你!

更多藝術賞析與收藏資訊,歡迎關注【文藏】頭條號!

在吳冠中孜孜不倦、東西求索的藝途中,《周莊》以畫面黑、白、灰為主的極簡色彩,與點、線、面的形式元素組成中,具體象徵了他90年代末期再創高峰的重要成就,看似不相容的西方油彩與東方水墨因此跨越了傳統與現代,實現長久以來他所致力的“油畫民族化”,融合中西藝術之所長,發展出連結東西方觀眾的獨特藝術語彙。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成為吳冠中成果極為豐碩的一段時間。藝術家海外展覽頻繁,先後在重要機構舉辦大型個展,包括歐洲、新加坡、印尼等地,並出版多本重要畫冊與文集,吳冠中亦在創作上具備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及自由的態度。

吳冠中作品

此時他不再像70年代的風景畫那樣注重細節刻畫,也不再堅持在現場完成創作,改為透過對景寫生的素描稿轉化成油彩創作。《周莊》即以巨大的尺幅顯示藝術家挑戰自我的決心,風景畫作為吳冠中最有代表性的題材,周莊又代表了中國水鄉之美,不僅是書寫江南風光集大成的代表,更成為他將近耄耋之年創作生涯的壓卷之作,代表了吳冠中以“水陸兼程”對於中西美學探索所樹立的典範與成就。

吳冠中作品

原文:浪漫與現實的碰撞——寶軒

資源出處:《中國收藏》2016年4月刊

文藏頭條號精彩內容:

西藏的佛教泥塑叫“擦擦”,與唐卡和金銅佛造像齊名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中國收藏》雜誌App!更多乾貨等著你!

更多藝術賞析與收藏資訊,歡迎關注【文藏】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