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古羅馬人為何愛好觀看角鬥士表演?其起源是什麼,又是怎樣絕跡的

世界史02:古羅馬的角鬥士表演

隨著美劇《斯巴達克斯》和電影《角鬥士》的播出, 角鬥士也成為我國所有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那麼古羅馬人為何要進行如此血腥而殘忍的角鬥士表演呢?

殘忍的角鬥士表演

角鬥士表演是古羅馬人所酷愛的一項娛樂。 這是一種野蠻殘酷的血腥娛樂。 奴隸主驅使受過專門訓練的角鬥士, 手持劍、匕首和三叉乾, 在角鬥場上互相拼死格鬥, 或者強迫角鬥士與饑餓的猛獸廝殺, 以博得觀眾的娛悅。 為了延長角鬥的時間並增添角鬥的花樣, 角鬥士還要戴上各種防備用具。 有的披戴盔甲、護面罩、護胸, 有的拿著盾牌, 使角鬥士不致於很快喪命而無戲可看。 不過他們身體的大部分要裸露出來, 讓觀眾清楚地看到出血, 從中取樂。

古羅馬人愛好觀看角鬥士表演。 角鬥士一出場, 他們先觀看他的身材、舉止、裝備和架勢, 然後欣賞廝殺雙方的技藝。

當一方被擊敗時, 就由有地位的人或是女巫、貞女做手勢;如果大拇指向上, 那麼敗者還可活命;如果大拇指朝下, 敗者就要被當場殺掉。 角鬥結束後, 有專人檢查被打死的角鬥士, 用燒紅的鐵棍刺, 如果還活著就用大鐵錘敲死。 古羅馬角鬥士表演的規模越來越大, 後來出現了騎馬乘車角鬥, 甚至再現一場大規模的海戰。 古羅馬各地角鬥風氣很盛, 每個較大的城市都建有角鬥場, 大的甚至能容納五萬觀眾, 不知有多少人死在那裡。

古羅馬人為什麼愛好觀看這種極其殘忍的娛樂?各種解釋說法不一。 據說這種做法是羅馬人從鄰近民族伊達拉裡亞人那裡學來的。 有的學者認為角鬥與祭祀和宗教活動有關。

古羅馬人相信死者可以用血來贖罪, 因而在葬禮上人們要殺戰俘和奴隸祭祀祖先。 古羅馬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角鬥是在西元前264 年, 羅馬貴族馬可·白魯斯特和狄西墨·白魯斯特兄弟在父親的葬禮上, 讓三對角鬥士相互廝殺以作紀念。 西元前65年, 愷撒為父親舉行葬禮, 用了640 名角鬥士表演, 還讓他們與猛獸搏鬥。 西元前46年, 他又為死去的女兒舉行了一次角鬥。 因為是為了紀念亡故的親人, 在角鬥中宗教儀式的成份較明顯。 試驗角鬥士是否真死的人打扮得像信使神墨丘利, 拖屍體的人都模仿陰間的鬼怪。 由此看來, 古羅馬人舉行角鬥與追念先祖有關。

凱撒像

另外一種看法則強調角鬥與政治活動的關係。 古羅馬人的政治活動主要有三種場所:元老院、浴場和角鬥場。 元老院與政治活動的關係不用多說。 當時有些浴場規模很大, 除浴池外還有議事的場所和圖書館。 再者是角鬥場, 角鬥士表演與政治活動關係密切。 有野心的貴族以舉辦角鬥討好羅馬平民,

爭取更多的人支持他們。 如在龐培古城遺址有一個廣告上寫道:“營造使策列阿家的角鬥士定於5 月31 日在寵培城舉行角鬥, 屆時並表演鬥獸。 ”貴族們相互競爭以贏得聲望和政治資本。 每一次表演都是貴族們“炫耀社會地位的大屠殺”。 有一個叫塞瑪修斯的貴族為了搞一次大規模的角鬥求助於朋友, 弄到了所需的猛獸和角鬥士, 但就在角鬥前一天的晚上, 29 名角鬥士互相勒死了。 這使得他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而氣急敗壞。 因而奧古斯都皇帝限制角鬥以限制羅馬貴族籠絡平民。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 角鬥的盛行與古羅馬人尚武鬥勇的風氣有關。 古羅馬人長時期內一直致力於對外擴張。 羅馬帝國最興盛時控制了整個地中海地區, 勢力範圍擴及歐亞非三洲,統轄的地區有5000 多萬人。因為長年在外打仗。羅馬的軍紀很嚴厲,盛行“十丁抽一法”,即一支軍隊作戰不力,就要在十人中抽出一人當眾殺死。古羅馬帝國時期曾經有過長達二百年的和平。為了在和平時期保持羅馬人的尚武精神和戰鬥傳統,就要製造人為的戰爭作為公共娛樂培養嗜血的風氣。這是在古羅馬角鬥盛行的原因。甚至一些皇帝也興致不減地親自披掛上陣,尼祿和康茂德都這樣做過。因為角鬥是尚武的表現,有些武藝高強的角鬥士成為很有影響的人物,好像今天的體育明星。有時在古羅馬的公共建築物上畫有真人大小的角鬥士畫像。在龐培遺址還發現一個用粘土做的奶瓶上也有角鬥士像,象徵著希望嬰兒能吮吸到角鬥士的力量和勇氣。甚至個別獲勝的角鬥士成為少女們爭奪的對象。有些出身高貴的婦女也出於對角鬥的喜愛自己上角鬥場格鬥。角鬥成為戰爭、紀律和死亡的副產品。在和平時期,戰爭演變成為一種以殘酷、暴力、流血和死亡的方式反復進行的表演,以此來維持秩序。

古羅馬人觀看角鬥士表演時的表情

這種角鬥士表演在古羅馬一直延續到6 世紀,直至有一次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基督教徒沖進正在廝殺的角鬥場,高舉雙手大聲疾呼停止這種野蠻的行為。自此以後,角鬥才逐漸在古羅馬絕跡。

勢力範圍擴及歐亞非三洲,統轄的地區有5000 多萬人。因為長年在外打仗。羅馬的軍紀很嚴厲,盛行“十丁抽一法”,即一支軍隊作戰不力,就要在十人中抽出一人當眾殺死。古羅馬帝國時期曾經有過長達二百年的和平。為了在和平時期保持羅馬人的尚武精神和戰鬥傳統,就要製造人為的戰爭作為公共娛樂培養嗜血的風氣。這是在古羅馬角鬥盛行的原因。甚至一些皇帝也興致不減地親自披掛上陣,尼祿和康茂德都這樣做過。因為角鬥是尚武的表現,有些武藝高強的角鬥士成為很有影響的人物,好像今天的體育明星。有時在古羅馬的公共建築物上畫有真人大小的角鬥士畫像。在龐培遺址還發現一個用粘土做的奶瓶上也有角鬥士像,象徵著希望嬰兒能吮吸到角鬥士的力量和勇氣。甚至個別獲勝的角鬥士成為少女們爭奪的對象。有些出身高貴的婦女也出於對角鬥的喜愛自己上角鬥場格鬥。角鬥成為戰爭、紀律和死亡的副產品。在和平時期,戰爭演變成為一種以殘酷、暴力、流血和死亡的方式反復進行的表演,以此來維持秩序。

古羅馬人觀看角鬥士表演時的表情

這種角鬥士表演在古羅馬一直延續到6 世紀,直至有一次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基督教徒沖進正在廝殺的角鬥場,高舉雙手大聲疾呼停止這種野蠻的行為。自此以後,角鬥才逐漸在古羅馬絕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