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來來去去吃吃喝喝;說說笑笑講講談談” 這副美食楹聯出自誰手?

胡適

現代著名學者, 出生在安徽績溪。

胡適不僅學問高, 文章寫得好, 而且還是個美食家。 尤其是胡適對家鄉菜的鍾愛, 確非一般,

留下了不少趣事佳話。

安徽的美食也是出了名的, 像徽商一樣走遍全國。 安徽菜是由沿江菜、沿淮菜、徽州菜構成的。 績溪作為徽州六縣之一, 徽州菜比較典型, 其中有一道徽州名菜臭鱖魚, 就是胡適的最愛, 這道菜也叫屯溪臭鱖魚。 每年重陽節後, 當地鱖魚上市, 都會被挑至屯溪出售。 由於產地到屯溪要有六七天的路程, 為防止鱖魚變質, 都要在出發前做一些加工。 一般是把鱖魚放入木桶內, 放一層鱖魚灑一層淡鹽水, 途中住宿時還要把鱖魚再翻動一下, 這樣運到屯溪時, 鱖魚依然腮紅眼亮, 但是會散發出一股異味。 這種鱖魚經過廚師熱油烹調之後, 味道異常鮮美, 於是屯溪臭鱖魚就出了名。

臭鱖魚

由於績溪地處山地, 那時的人們生活貧窮, 所以徽州菜十分重油, 胡適自然一生喜歡油膩的口味, 不能不說與家鄉的淵源有關。 胡適走出家鄉到大城市工作後, 仍然把家鄉菜和家鄉口味帶了出來, 這種烙印是永遠難以改掉的。 有時胡適帶梁實秋去徽菜館吃飯的時候,

進門總要囑咐店家:“徽州老鄉, 多加油啊。 ”胡適還喜歡吃肥肉, 每次《獨立評論》同事會餐, 同事都會自覺地把肥肉留給胡適, 讓他吃個痛快。 顯然胡適的美食帶有濃重的家鄉味道。

胡適(左)與梁實秋。

不僅在外面, 就是到了家裡, 胡適一家仍然把家鄉菜做得好吃極了。

梁實秋第一次去胡適家做客, 胡適夫人江冬秀親自下廚, 為他做的就是徽州一品鍋。 胡適說:“你是績溪的女婿, 當然要用績溪的名菜招待你。 ”開飯時, 一口鐵鍋端上桌來, 撲鼻的香氣飄來。 鐵鍋裡擺了六層菜, 從上到下, 一層層吃下去。 最上層是蒲菜葉子, 第二層是煎過的鴨塊, 三層是鹵雞塊, 四層是蛋餃, 五層是油豆腐, 六層是半肥半瘦的大片豬肉, 最下層是徽州特產的竹筍。 整道菜味道層層遞進, 腴滑爽脆、香嫩適口。

胡適一品鍋

梁實秋吃後讚不絕口, 專門寫文章描述:“一個大鐵鍋, 口徑二三尺, 熱騰騰地端上來, 裡面還在滾沸。 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 點綴著一些蛋餃, 還有蘿蔔、青菜, 味道好極。 ”可見, 胡適一家的家鄉菜做得多地道, 讓梁實秋餘味悠長, 繞梁三日。

胡適先生喜歡美食, 尤其是家鄉菜那是人所共知的。 豈不知, 他還因此留下了兩副美食楹聯:

20世紀30年代, 績溪知名徽商邵之林在上海市老西門中華路開起了徽菜為主的鴻運樓酒樓, 主要做紅燒劃水, 沙地鯽魚、楊梅圓,紅燒頭尾等徽菜,在當時滬上烹飪界中享有極高聲譽。特別是紅燒青魚、草魚劃水是一款徽州名菜,按照徽菜的要求,這道菜是不能放辣的,以優質青魚或草魚之尾,經獨特工藝加工烹製而成。此菜工藝十分講究,須經幾次顛翻而魚尾不斷,其難度很高。烹飪技法獨特,要求刀功精細,配料講究,火候得當,因魚的尾巴在績溪縣的方言中稱之為“劃水”,故得此菜名。胡適也特別喜歡到這家酒樓吃家鄉菜,且厚愛有加,他不但愛吃,還留下了寶墨,應老闆的邀請,給酒樓寫了副美食楹聯:

來來去去吃吃喝喝

說說笑笑講講談談

積極宣導白話文的胡適先生題贈給鴻運樓酒樓的這副楹聯,言簡意賅,以極其至簡通俗的白話文形式真實地反映了親朋摯友去鴻運酒樓餐館就餐的情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這副楹聯,也成為鴻運酒樓的招幌,贏得了眾多吃貨食客的青睞,一時是生意興隆。

1924年9月與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編委會同人合影。

左起:徐炳昶、沈兼士、馬衡、胡適、顧頡剛、朱希祖、陳垣。

胡適先生到北京大學工作後,繼續他的美食體驗,把北大所在的沙灘、馬神廟、漢花園等地的好幾家飯館都嘗了遍,其中最出名的一家飯館是東齋外海泉成,胡適以及其他北大學術名流,經常來此吃飯。胡適特別喜歡海泉成的炒豆腐腦和翡翠羹。

炒豆腐腦的做法是:炒鍋上爐,倒入豬油。豬油炒熱後,放入蔥末、薑末稍炒,下嫩豆腐炒兩三分鐘,邊炒邊將豆腐搗碎,然後加精鹽、紹酒、味精、雞湯,攪成羹狀。最後加濕澱粉勾芡,淋上雞油,這道菜就做成了。這道菜和豆腐腦很像,白色羹調入口即化,並有蔥香味,營養豐富。翡翠羹是用菠菜泥和雞肉蓉做成的,裝盤時一側是菠菜泥,一側是雞肉蓉,白綠分別,好似太極圖案,故取名翡翠羹,搭配得有形有色、有滋有味。

時間長了,店老闆和胡適混熟了,就邀請他給飯館題字。胡適對海泉成的菜肴很是滿意,又爽快地就書寫了一副楹聯:

學術文章,舉世鹹推北大老

羹調烹飪,沙灘都道海泉成

老闆非常高興,將此楹聯掛在飯館正廳,有了新文化旗手胡適先生的褒獎,海泉成名聲大噪,來此宴請吃飯的師生就更多了,生意日益火爆。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劉大恒

編輯:陳曉燕 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捍衛者》背後的歷史真相:姚子青營到底有沒有全員殉國?
【家風】林則徐的廉與儉
【人物】他是最早的官派留學生,他是禁毒先鋒,他是清華第一任校長,還 是中國早期媒體從業者的典範……

李烈鈞:“五子從軍”為抗戰

【盤點】“大內高手”——細數孫中山的“中南海保鏢”們,有男有女有老外

韓複榘之後的第三集團軍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沙地鯽魚、楊梅圓,紅燒頭尾等徽菜,在當時滬上烹飪界中享有極高聲譽。特別是紅燒青魚、草魚劃水是一款徽州名菜,按照徽菜的要求,這道菜是不能放辣的,以優質青魚或草魚之尾,經獨特工藝加工烹製而成。此菜工藝十分講究,須經幾次顛翻而魚尾不斷,其難度很高。烹飪技法獨特,要求刀功精細,配料講究,火候得當,因魚的尾巴在績溪縣的方言中稱之為“劃水”,故得此菜名。胡適也特別喜歡到這家酒樓吃家鄉菜,且厚愛有加,他不但愛吃,還留下了寶墨,應老闆的邀請,給酒樓寫了副美食楹聯:

來來去去吃吃喝喝

說說笑笑講講談談

積極宣導白話文的胡適先生題贈給鴻運樓酒樓的這副楹聯,言簡意賅,以極其至簡通俗的白話文形式真實地反映了親朋摯友去鴻運酒樓餐館就餐的情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這副楹聯,也成為鴻運酒樓的招幌,贏得了眾多吃貨食客的青睞,一時是生意興隆。

1924年9月與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編委會同人合影。

左起:徐炳昶、沈兼士、馬衡、胡適、顧頡剛、朱希祖、陳垣。

胡適先生到北京大學工作後,繼續他的美食體驗,把北大所在的沙灘、馬神廟、漢花園等地的好幾家飯館都嘗了遍,其中最出名的一家飯館是東齋外海泉成,胡適以及其他北大學術名流,經常來此吃飯。胡適特別喜歡海泉成的炒豆腐腦和翡翠羹。

炒豆腐腦的做法是:炒鍋上爐,倒入豬油。豬油炒熱後,放入蔥末、薑末稍炒,下嫩豆腐炒兩三分鐘,邊炒邊將豆腐搗碎,然後加精鹽、紹酒、味精、雞湯,攪成羹狀。最後加濕澱粉勾芡,淋上雞油,這道菜就做成了。這道菜和豆腐腦很像,白色羹調入口即化,並有蔥香味,營養豐富。翡翠羹是用菠菜泥和雞肉蓉做成的,裝盤時一側是菠菜泥,一側是雞肉蓉,白綠分別,好似太極圖案,故取名翡翠羹,搭配得有形有色、有滋有味。

時間長了,店老闆和胡適混熟了,就邀請他給飯館題字。胡適對海泉成的菜肴很是滿意,又爽快地就書寫了一副楹聯:

學術文章,舉世鹹推北大老

羹調烹飪,沙灘都道海泉成

老闆非常高興,將此楹聯掛在飯館正廳,有了新文化旗手胡適先生的褒獎,海泉成名聲大噪,來此宴請吃飯的師生就更多了,生意日益火爆。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劉大恒

編輯:陳曉燕 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捍衛者》背後的歷史真相:姚子青營到底有沒有全員殉國?
【家風】林則徐的廉與儉
【人物】他是最早的官派留學生,他是禁毒先鋒,他是清華第一任校長,還 是中國早期媒體從業者的典範……

李烈鈞:“五子從軍”為抗戰

【盤點】“大內高手”——細數孫中山的“中南海保鏢”們,有男有女有老外

韓複榘之後的第三集團軍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