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就是這個女孩,拯救了30萬靈魂

13年前的11月9日, 一個中國姑娘的生命就此劃上了句號。

她用自己短暫的一生, 寫出了一本讓世界都為之震驚的書, 一本讓日本人不敢打開的書。

她依靠自己的力量, 把日本曾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血淋淋又真實地擺在世人眼前, 震驚世界, 她就是張純如。

1968年, 張純如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 父母皆為高級知識份子, 他們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臺灣地區到美國的新移民。

“純如”的名字, 取自《論語》:“從之, 純如也”, 寓意為“和諧美好”。

雖然生活在美國, 但是張純如一家人都非常愛國, 她的父母還在美國聯合創辦了華人學校。 父母從小就教導她:要記住, 作為中國人, 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張純如從小天資聰穎, 品學兼優, 她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作家。

第一次聽說南京大屠殺事件時, 張純如還只是個小女孩, 從父母口中, 她首次瞭解到這慘絕人寰的歷史。

中國人曾經遭受的非人苦難, 就這樣以家人在飯桌前的閒談形式, 在張純如的心中深深紮了根。

那時候, 誰也沒想到, 已經過去很多年的南京大屠殺事件, 將會改變這個姑娘的一生。

幼時張純如(右一)與家人合影

1991年, 張純如與自己的大學相識的布瑞特·道格拉斯結婚, 組成了美滿的家庭。

畢業後, 她先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工作, 後來成為媒體、雜誌的自由撰稿人。

優越的家境, 幸福的家庭, 優秀的工作能力, 生活本該這樣安穩地繼續下去, 但一切都在她參觀了一場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展後改變了。

1994年12月,

斯坦福大學舉行了一次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會議, 張純如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圖片展。

她親眼看到那些慘不忍睹的黑白照片:到處都是被砍下的頭顱、被開膛的腹腔以及裸體的婦女兒童, 強姦她們的士兵逼迫她們做出各種色情的動作, 她們的臉上露出了令人難忘的痛苦不堪的表情。

而就是這樣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在除了中國之外的國家, 卻罕為人知。 在國外, 幾乎無人知曉, 在這場戰爭中, 日本犯下的暴行和中國人所遭受的虐殺。

這些照片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中, 這些不忍直視的資料, 喚醒了她曾聽到的那些噩夢般的記憶, 她做出了大膽的決定, 把記錄南京大屠殺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盡全力還原歷史的真相, 讓世界都知道日本人對中國平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圖書館查閱資料的張純如

沒有遲疑片刻, 她馬上飛到了南京。 到南京後, 她馬不停蹄地開始搜集大量資料。 在炎熱的南京天氣裡, 每天堅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

她實地考察了當年的屠殺地, 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 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 並在後來, 親自奔赴中國、日本、歐洲等地, 採訪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張純如等待採訪倖存者

在《南京大屠殺》寫作過程中, 她經常會“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整理資料時, 她面對的全都是被砍頭、活埋、活焚、強姦、在糞池中溺死、穿膛、分屍等種種超越人類想像的獸行。

她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南京大屠殺的人間地獄中, 只為更好地感受當年國人遭受的非人虐待。

張純如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左二)合影

她不斷地為此疾呼:“我相信最終真相將大白於天下。真相是不可毀滅的,真相是沒有國界的,真相是沒有政治傾向的。我們大家要同心協力,以確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記,使南京大屠殺那樣的悲劇永不再發生。”

1997年,張純如的心血之作《南京大屠殺》終於歷經千辛萬苦,得以出版。它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對南京所犯下的暴行的英文著作,此書一經問世,便震驚了毫不知情的西方世界。

人類歷史上殘暴至極的罪行就這樣曝光於天下,它連續5個月被列為《紐約時報》的最佳暢銷書。

日版《南京大屠殺》

書籍發行後,她並沒有停止她的步伐。她開始去各國參加學術研討會,有一次的演講題目是《強姦南京》,當場就有兩個日本人站起來向她厲聲責問,說《南京大屠殺》是污蔑日本人的描寫。

張純如據理力爭,面對鐵證如山的事實,日本人當場啞口無言,最後只能灰頭土臉地逃離現場。

她還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恐嚇和威脅,有人問她:“你不害怕嗎?”她說:“我當然不怕,如果我害怕,我不會寫這本書。”

張純如向世人發出這樣的告誡:“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南京大屠殺事件,相信國人都不會陌生。日本人用了僅僅42天,在當年的南京城,集體大面積屠殺幾十起,個體屠殺近千起,強姦和輪奸20000餘起,30萬中國人被屠殺,平均一天,就將近一萬人死亡。

他們,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在書的序言裡說,這是60年來首次有人讓美國人知道這項戰罪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國無數以英文寫作的男性作家或歷史學者都沒做到的事。

幾乎沒有一個作家,需要在創作的時候,真實直接的面對如此多的人性醜惡之面,她在收集所有大屠殺的資料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折磨和不斷洗禮的過程。

後來,也許是與惡魔的鬥爭讓她身心俱疲,張純如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在2004年11月9日,36歲的張純如,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張純如的辭世,令北美的所有華人非常悲痛,惋惜不已。當地的許多華人說:“以對美國主流社會的影響力來說,很多華人團體10多年的努力總和,都比不上張純如一本書的力量大!”

她離開得太突然,留下了只有2歲的混血女兒和深愛她的丈夫和家人。

她的父母悲痛地說:“女兒死後,我們一度不知道怎麼活下去。兩年多來,每一天我們都會問自己,究竟她為什麼會離開我們?不知道問了多少遍。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張純如去世後,被安葬於加州的洛斯·阿圖斯鎮的一處叫“天堂之門”的墓園裡。

墓碑上,嵌有張純如笑魘如花的照片,以中英文分別銘刻著“摯愛的妻子和母親、作家、歷史學家、人權鬥士。”

以她的無盡才華,書寫風花雪月,兒女情長一樣能夠大獲成功。她明明可以享受歲月靜好,卻甘願為正義,為人道,為祖國、為無言者請命。

她選擇用自己的一生,為三十萬沉睡的悲慘亡靈奔波。

這個世界上

沒有什麼是可以徹底被清除的

特別是殘暴的歷史和記憶

逝人已乘仙鶴去

留下我們

只有銘記歷史 更加努力

才對得起他們的所做的所有犧牲

只為更好地感受當年國人遭受的非人虐待。

張純如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左二)合影

她不斷地為此疾呼:“我相信最終真相將大白於天下。真相是不可毀滅的,真相是沒有國界的,真相是沒有政治傾向的。我們大家要同心協力,以確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記,使南京大屠殺那樣的悲劇永不再發生。”

1997年,張純如的心血之作《南京大屠殺》終於歷經千辛萬苦,得以出版。它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對南京所犯下的暴行的英文著作,此書一經問世,便震驚了毫不知情的西方世界。

人類歷史上殘暴至極的罪行就這樣曝光於天下,它連續5個月被列為《紐約時報》的最佳暢銷書。

日版《南京大屠殺》

書籍發行後,她並沒有停止她的步伐。她開始去各國參加學術研討會,有一次的演講題目是《強姦南京》,當場就有兩個日本人站起來向她厲聲責問,說《南京大屠殺》是污蔑日本人的描寫。

張純如據理力爭,面對鐵證如山的事實,日本人當場啞口無言,最後只能灰頭土臉地逃離現場。

她還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恐嚇和威脅,有人問她:“你不害怕嗎?”她說:“我當然不怕,如果我害怕,我不會寫這本書。”

張純如向世人發出這樣的告誡:“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南京大屠殺事件,相信國人都不會陌生。日本人用了僅僅42天,在當年的南京城,集體大面積屠殺幾十起,個體屠殺近千起,強姦和輪奸20000餘起,30萬中國人被屠殺,平均一天,就將近一萬人死亡。

他們,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在書的序言裡說,這是60年來首次有人讓美國人知道這項戰罪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國無數以英文寫作的男性作家或歷史學者都沒做到的事。

幾乎沒有一個作家,需要在創作的時候,真實直接的面對如此多的人性醜惡之面,她在收集所有大屠殺的資料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折磨和不斷洗禮的過程。

後來,也許是與惡魔的鬥爭讓她身心俱疲,張純如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在2004年11月9日,36歲的張純如,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張純如的辭世,令北美的所有華人非常悲痛,惋惜不已。當地的許多華人說:“以對美國主流社會的影響力來說,很多華人團體10多年的努力總和,都比不上張純如一本書的力量大!”

她離開得太突然,留下了只有2歲的混血女兒和深愛她的丈夫和家人。

她的父母悲痛地說:“女兒死後,我們一度不知道怎麼活下去。兩年多來,每一天我們都會問自己,究竟她為什麼會離開我們?不知道問了多少遍。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張純如去世後,被安葬於加州的洛斯·阿圖斯鎮的一處叫“天堂之門”的墓園裡。

墓碑上,嵌有張純如笑魘如花的照片,以中英文分別銘刻著“摯愛的妻子和母親、作家、歷史學家、人權鬥士。”

以她的無盡才華,書寫風花雪月,兒女情長一樣能夠大獲成功。她明明可以享受歲月靜好,卻甘願為正義,為人道,為祖國、為無言者請命。

她選擇用自己的一生,為三十萬沉睡的悲慘亡靈奔波。

這個世界上

沒有什麼是可以徹底被清除的

特別是殘暴的歷史和記憶

逝人已乘仙鶴去

留下我們

只有銘記歷史 更加努力

才對得起他們的所做的所有犧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