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泉州傳統手工藝:惠女服飾——小布塊有大學問

提起惠安女, 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她們極具特色的服飾:以黃斗笠、銀腰帶、藍上衣、寬黑褲為主要特點, 展示了惠安女身材的曲線美和婀娜多姿的儀態美。

惠女服飾的歷史可追溯到百餘年前的清代末期, 那時的惠安女的上衣腰胸寬大, 衣擺長至膝蓋, 腰間系條百褶裙, 下穿長褲, 褲管很寬大, 和現在的褲樣相似, 婦女的頭上沒有斗笠和頭巾, 戴的是重達10多公斤的頭飾。 經過時代的變遷和勞動的需要, 惠女服飾在上衣的長度、袖口上有了一定的變化。 閩南人描述惠安女的服飾, 常用:“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來形容,

這12字把惠女服飾的特點形象而又風趣地概括出來。

“大”“小”有別各具特色

因為地域風俗的不同, 惠女服飾在風格上可分為大岞地區和小岞地區兩種類型。 前者顏色偏素雅, 頭巾以藍底白花或綠底白花為經典款式, 後者則以花俏鮮豔為主要風格,

多見粉紅等俏麗顏色。 顏色風格的迥異還反映在婚俗穿衣習慣上的截然相反:大岞女子結婚時所用的服飾多為黑色上衣、黃斗笠, 而小岞則喜用粉紅、大紅等喜慶色彩, 頭飾也不同於大岞的黃斗笠。 小岞如今仍保留結婚時穿傳統惠女服飾的傳統, 而在大岞則比較罕見。 在斗笠上, 大小岞也有區別, 如大岞地區女子所戴的斗笠上有紅色小三角, 而小岞地區卻沒有。

大小岞惠女服飾特色有別(左中大岞, 右為小岞)

左高右低男左女右

惠女服飾中製作難度最大, 最考驗功夫的是上衣下擺的製作。

首先要用“大針”打出一個大致輪廓, 然後給下擺打褶, 再用針準確、細緻地縫合起來, 這個過程稍不注意, 下擺就有可能不對稱, 形狀不夠圓, 美感大打折扣。

別看惠女服飾只是由幾塊布裁剪拼接而成, 可裡面蘊含了大學問:整體來說, 惠女服飾包括三個“三角形”, 這三個“三角形”分別是棕黃色的斗笠、包裹在頭上的花巾、上窄下寬的上衣。 惠女服飾在設計上還有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

一般惠女上衣的上下部分往往由兩種不同顏色的布縫合而成, 細看, 你會發現下部同一顏色的兩塊布不是平行的, 而是左高右低, 這是男左女右的意思, 上衣又叫“桃仁衣”, 扣上布紐的那部分叫“夫頭”, 穿衣時將“夫頭”從左到右拉過去, 寓意惠安女胸懷開闊, 能包容一切。

出嫁穿全套黑

惠女服飾在穿著上也是很有講究的, 夏天的上衣一般是素雅的白底碎花, 而冬裝則多為莊重的藍色。 無論冬夏, 惠安女都保持穿著兩件套的習慣, 這其中體現了她們不怕風雨不畏寒暑的精神。 在惠安獨特的婚喪習俗上, 惠女服飾在穿著搭配上也很有學問:在很多人眼中, 新娘出嫁時要穿吉祥的顏色, 而惠安女出嫁時穿的是全套黑色的惠女服飾,

意味姑娘已經“成人”了。 惠女服的褲子向來是經典的黑色, 寬鬆的長褲為長期在海上勞作的惠女提供了便利。 腰上的銀鏈更是點睛之筆。 詹師傅介紹了關於佩戴腰鏈的習俗:未婚的惠女是不戴腰鏈的, 而喪夫的惠女會因為自卑而不佩戴腰鏈, 只有等到兒孫發達後才會重新戴上腰鏈, 這也體現了惠安女生來低調朴質的品性。

【製作步驟】

1.畫線、裁剪:根據顧客身材的尺寸, 以木尺丈量, 在布料上畫出基本的形狀。 將畫好的布料用剪刀裁剪出來。

2.拼湊:畫好的布料裁好後,就要將每一部分拼合在一起。

3.縫合:用針線縫合起來。

4.縫布紐:紐布,當地又稱“阿嬤紐”,用布條打出“阿嬤紐”,將其縫在制好的上衣上。

5.上花邊: 將做好的花邊和袖口縫在一起,進行其他的一些藝術加工,讓服飾更加美觀。最後用熨斗熨平整,成衣。

2.拼湊:畫好的布料裁好後,就要將每一部分拼合在一起。

3.縫合:用針線縫合起來。

4.縫布紐:紐布,當地又稱“阿嬤紐”,用布條打出“阿嬤紐”,將其縫在制好的上衣上。

5.上花邊: 將做好的花邊和袖口縫在一起,進行其他的一些藝術加工,讓服飾更加美觀。最後用熨斗熨平整,成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