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為什麼買不起寶馬買不起房?真相都在這裡了

你為什麼買不起寶馬?

過去我一直認為, 之所以進口汽車那麼貴, 肯定一般都是因為關稅吧?要不然怎麼人家在國外買車就比在國內便宜呢?

而且, 由於計稅公式的不同, 消費稅和增值稅的計稅價往往比關稅高出很多。

以一輛從德國進口的4.4排量的寶馬X6為例, 假設這款車完稅價格是50萬元人民幣, 那麼它的關稅為12.5萬元, 增值稅為17.7萬元, 消費稅則高達41.6萬元, 總的進口成本為121.8萬元。

這大概就是進口車貴的主要原因了。

買了寶馬為什麼燒不起油?

中囯的稅收高不高?一台進口車的稅收就讓我們長了見識。 就算你買的起寶馬了, 你也不一定燒得起油。 因為連“中國石油”這樣的壟斷企業也坦承在中國一箱油實際上有半箱稅!

中國油價的“貴”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起來貴而已。 因為, 中國現在受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因素影響, 生產成品油的成本還比較高, 除此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到達終端消費者的油價不僅包含原油價格, 還有煉油、輸油、加油站等各個環節的成本和利潤, 最後還需要加上燃油稅。

中國和美國油價的計價方式是不同的。 在美國, 採用的是稅價分離的計費方式, 油價是油價, 稅是稅,

你掏一升油錢, 還要額外再掏一份稅金。 並且, 美國各州的稅率不一, 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成品油稅最高, 分別是每加侖交42.4、40.7和39.5美分的稅。

而在中國, 我們採用的是成品油實際消費價和稅混合在一起的計費方式。 按照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 油價中的48%為各種稅費。 以5.67元/升的92號汽油為例, 如果刨去稅款的話, 那麼每升價格應為2.95元, 與美國多數加油站的價格實際上是持平的。

你為什麼買不起房子?

終於到了最大頭的房子了!這兩天有篇文章《土地出讓金和稅收占房價八成, 你還指望它控房價?》, 其中的一組資料亮瞎人的眼睛, 也讓人看了心情沉重萬分沮喪!

文章稱地價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占商品房銷售額已達8成。 2014年, 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87281億, 土地出讓金和11種相關稅收65599億, 地價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占商品房銷售額達84.2%。 1999年-2015年, 國有土地出讓金從514億增至3.25萬億, 增長63.3倍, 占地方財政本級收入的比例從9.2%增加至39.2%。

中國涉及房地產的的稅費更多達180多種, 被刪號的任志強曾透露:房價裡70%是稅費,

堪稱世界之最!中囯的房價只漲不跌而且越漲越高, 就在於房地產己經成為政府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是政府各種稅收的主要來源, 因而中囯的房地產價格短短二十年就躍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國共有19項稅種, 除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煙草稅、關稅、車船稅等等, 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流轉稅的比重占稅收收入的七成以上。這意味著,納稅人需要繳納的很多稅,是看不到的流轉稅,並沒有反映在個人收入的稅單上。

中國稅制與國外稅制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除稅收之外,還有一個幾乎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的收入主體:包括預算內收費、預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等。只有把這些統統加起來與GDP相比較,才是真正的“宏觀稅負”。

如果再把制度“之外”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還有形形色色的腐敗賄賂支出以及因通貨膨脹而提高的實際稅率算起來,那就更說不清楚到底是多少了。

中國歷史上也常有正式稅率不高而百姓卻為稅負所累的現象,究其原因,在於有不少“法外之稅”,或稱“暗稅”。暗稅是官吏在徵稅時自行加征的稅收。中國當下的稅負痛苦指數來自於稅收支出不明以及稅收之外各種名目的收費或罰款,成了老百姓深惡痛絕的隱性稅負。

都是因為你窮!

中國還是有很多窮人的。

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15萬億!這意味著中囯人均稅負垮過萬元,而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如果城鄉人均收入相加,年僅僅只有1萬多元。

這就是說,中囯人均收入和人均稅負不相上下,這樣的稅負到底高不高?如此高的稅收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為何不減稅?

因為有人一直認為中囯稅收並不高。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權威管道獲悉,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口徑,2015年和2014年中國宏觀稅負均為29.1%。這是自2012年之後連續第四年維持在29%左右的水準。IMF資料顯示,世界平均宏觀稅負值為38.8%,發達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為42.8%,發展中國家平均值34.4%,中國宏觀賦稅均低於這三個值。

但事實上,中國宏觀稅負遠遠超過很多發達國家,稅負過高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銀行曾對不同國家收入水準類型提出過一個劃分標準:人均GDP低於785美元的國家為低收入國家,宏觀稅負的平均值一般為13.07%;人均GDP786—3125美元的國家為中下等收入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一般為18.59%;人均GDP3126—9655美元的國家為中上等收入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一般為21.59%;人均GDP大於9656美元的國家為高收入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一般為28.90%。

按照這個標準,我國目前人均收入水準介於中下等和中上等之間,而宏觀稅負已經超過了高收入國家。目前我國共有19個稅種,除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煙草稅、關稅、車船稅等等,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流轉稅的比重占稅收收入的七成以上。

也就是說,稅負高低與稅負輕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民眾是否從政府稅收中普遍受益。老百姓一般是從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政府民生支出中直接感受自己是否受益,而那些龐大的軍費公共安全經費以及政績工程行政開支三公經費並不會惠及民眾。

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資料還是財政部的官方資料,近年來,我國財政支出中僅有28%左右用於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等民生領域,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例如,挪威為70.6%,瑞典為68.6%,丹麥為71.6%,芬蘭為68.3%,法國為71%,義大利為61.9%,荷蘭為61.7%。

政府必須設置宏觀稅負上限,即財政稅收的增長不能高於囯民收入增長。從2002年到2012年中國財政收入年增長20%以上,而國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不到10%。同一時期,美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6%,美國國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95%;韓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6%,國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4%。

如今全球經濟都不景氣,減稅成為了每個國家都不得不去實施的事情。

拿美國來說,不管特朗普看起來多麼不靠譜,但他的減稅計畫是切中要害的。除了把現行所得稅從35%降至15%,特朗普還與美國眾議院多數党領袖達成共識:大減稅之外,還準備廢除使美國公司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的稅收條款,將跨國公司海外收入的稅率降為8.75%,此舉將促使大量海外資金回流美國,並鼓勵投資者擴大在美國本土的投資。

我們的當務之急更因該是減稅,減稅不僅對企業要減稅,對個人更要減稅,個稅起征點至少提高到月收入6500元以上,而不是現在的3500元。

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流轉稅的比重占稅收收入的七成以上。這意味著,納稅人需要繳納的很多稅,是看不到的流轉稅,並沒有反映在個人收入的稅單上。

中國稅制與國外稅制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除稅收之外,還有一個幾乎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的收入主體:包括預算內收費、預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等。只有把這些統統加起來與GDP相比較,才是真正的“宏觀稅負”。

如果再把制度“之外”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還有形形色色的腐敗賄賂支出以及因通貨膨脹而提高的實際稅率算起來,那就更說不清楚到底是多少了。

中國歷史上也常有正式稅率不高而百姓卻為稅負所累的現象,究其原因,在於有不少“法外之稅”,或稱“暗稅”。暗稅是官吏在徵稅時自行加征的稅收。中國當下的稅負痛苦指數來自於稅收支出不明以及稅收之外各種名目的收費或罰款,成了老百姓深惡痛絕的隱性稅負。

都是因為你窮!

中國還是有很多窮人的。

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15萬億!這意味著中囯人均稅負垮過萬元,而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如果城鄉人均收入相加,年僅僅只有1萬多元。

這就是說,中囯人均收入和人均稅負不相上下,這樣的稅負到底高不高?如此高的稅收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為何不減稅?

因為有人一直認為中囯稅收並不高。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權威管道獲悉,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口徑,2015年和2014年中國宏觀稅負均為29.1%。這是自2012年之後連續第四年維持在29%左右的水準。IMF資料顯示,世界平均宏觀稅負值為38.8%,發達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為42.8%,發展中國家平均值34.4%,中國宏觀賦稅均低於這三個值。

但事實上,中國宏觀稅負遠遠超過很多發達國家,稅負過高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銀行曾對不同國家收入水準類型提出過一個劃分標準:人均GDP低於785美元的國家為低收入國家,宏觀稅負的平均值一般為13.07%;人均GDP786—3125美元的國家為中下等收入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一般為18.59%;人均GDP3126—9655美元的國家為中上等收入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一般為21.59%;人均GDP大於9656美元的國家為高收入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一般為28.90%。

按照這個標準,我國目前人均收入水準介於中下等和中上等之間,而宏觀稅負已經超過了高收入國家。目前我國共有19個稅種,除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煙草稅、關稅、車船稅等等,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流轉稅的比重占稅收收入的七成以上。

也就是說,稅負高低與稅負輕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民眾是否從政府稅收中普遍受益。老百姓一般是從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政府民生支出中直接感受自己是否受益,而那些龐大的軍費公共安全經費以及政績工程行政開支三公經費並不會惠及民眾。

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資料還是財政部的官方資料,近年來,我國財政支出中僅有28%左右用於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等民生領域,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例如,挪威為70.6%,瑞典為68.6%,丹麥為71.6%,芬蘭為68.3%,法國為71%,義大利為61.9%,荷蘭為61.7%。

政府必須設置宏觀稅負上限,即財政稅收的增長不能高於囯民收入增長。從2002年到2012年中國財政收入年增長20%以上,而國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不到10%。同一時期,美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6%,美國國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95%;韓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6%,國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4%。

如今全球經濟都不景氣,減稅成為了每個國家都不得不去實施的事情。

拿美國來說,不管特朗普看起來多麼不靠譜,但他的減稅計畫是切中要害的。除了把現行所得稅從35%降至15%,特朗普還與美國眾議院多數党領袖達成共識:大減稅之外,還準備廢除使美國公司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的稅收條款,將跨國公司海外收入的稅率降為8.75%,此舉將促使大量海外資金回流美國,並鼓勵投資者擴大在美國本土的投資。

我們的當務之急更因該是減稅,減稅不僅對企業要減稅,對個人更要減稅,個稅起征點至少提高到月收入6500元以上,而不是現在的3500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