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前不久我們測評了Nuforce的HEM2耳機, 它是一款使用樓氏單個動鐵單元的一款入耳式耳機, 數字2代表了左右兩個聲道動鐵單元個數一共為兩個。 我們知道, Nuforce的新HEM系列中還有HEM4/6/8, 數字含義和HEM2裡的一致。 今天測評的是網友送測的HEM6, 即大家常說的三單元動鐵, 耳機一共有6只動鐵單元, 官方售價3180元。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是否商業關係:否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Nuforce的新HEM系列耳機外殼、包裝以及小附件的配置完全一樣, 這款3000元的多單元HEM6和HEM2也是一樣的。 在HEM6和HEM8上, 通過官方資料得知, 在這兩個型號上耳機顏色只有黑色。 而HEM2和HEM4還有紅藍可選。 在新HEM系列中, Nuforce官網顯著位置寫著全部使用樓氏動鐵單元的字樣。 從上次的單單元HEM2的表現來看, 樓氏的新單動鐵單元和HEM2的整體聲音表現都令人滿意, 在聲音風格上甚至還有一些小的意外驚喜。 因為在保證了聲音細節和聲音平衡的同時,

單單元動鐵也可以把高頻做到比較鬆弛, 整個聽感相對均衡且寬鬆, 這和以往的小尺寸雙單元動鐵都不太一樣。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在完全一樣的耳機外殼下, 把單元提升到3個甚至4個, 這樣的設計是偷懶, 還是真的設計就是有如此大的把握?這就要從HEM6上來看看它的聲音表現了。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巨大收納盒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下面簡單回顧一下Nuforce HEM2和HEM6上一些配置和功能上的特點。 包裝上, 可以看到它們包裝裡標配一個非常大的亞克力收納盒, 應該有防水防摔的功能, 重量比較驚人, 當然同時也有一個很小巧的收納包。 耳機連接線使用了2pin的插針, 這個插針對於換線來說一般來說沒有MCXX的方便。在黑色的HEM6上,我們比較容易看清楚左右聲道R/L使用黃色和白色不同標識來配對耳機線插頭和耳機的。下面進入主觀聽感部分。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我們對耳機煲機超過300小時,高頻的動態和層次在一定的煲機後還是有了小幅度的提升。測評選取的對比對象是類似價位的W4R[其實是選W40,可是我們手中沒有,但是Soomal做過W40的測評,W40和W4R的差別很小,主要是在中高頻部分稍容易驅動,動態稍好。]以及索尼MDR-Z5和福徠斯的FLC8,主要對比是前兩個。音源選擇享聲M1Pro、vivo Xplay5s等作為主要參考。樂之邦Monitor 09、享聲MR1等作為輔助參考。

整體印象:當第一下聽到Nuforce HEM6的表現後,結合HEM2的表現,基本可以對HEM整個系列放心了,雖然Nuforce被臺灣奧圖碼收購,但對聲音的把握上可能還是那個做監聽音訊介面見長的Nuforce。HEM6保持了中性的風格,和UE、索尼等風格大不相同,而是更為接近威士頓的中性,但保持了比威士頓更為寬鬆的聽感。HEM6相對更容易驅動,搭配手機級別音源優勢明顯,同時,負責極高頻的動鐵單元表現不錯。

高頻表現:Nuforce HEM6的高頻鬆弛而細膩,極高頻的解析力和延伸自然而舒展,聽起來這很像是那顆樓氏極小尺寸的超高音?但由於也只是偶爾在展會上聽過其他品牌使用那顆單元,所以不完全確定。但如此細膩和在極高頻有比較從容的聽感的動鐵高音單元,肯定要優於威士頓W40,也優於W60和福徠斯FLC8。它惟一需要PK的是索尼Z5?沒錯,索尼Z5在極高頻的鬆弛聽感還是要稍好於HEM6,但是優勢已經很小。在較大動態時,Z5表現的更為軟一些,更為從容些。當然,動鐵的極高頻已經做到如此細膩程度,其實聽起來都有些假,更不適合搭配比較生硬的音源。

在FLC8測評中,我們似乎談到了W60和Z5的高頻各有優勢,網友留言表示這和Z5當時測評描述不符。這裡正好說明一下。Z5和今天測評的HEM6,在極高頻和高頻較高段的解析力,以及鬆弛寬鬆的聽感,大動態下非常從容細膩的瞬態表現,這都要優於W60的高音,W60高音沒有如此細膩和這麼好的延伸。但威士頓的調音一直講究中性,就是高頻和中高頻的銜接很好,所以中高頻到高頻部分的密度無論是W60還是W4R/W40,乃至更早的Uxx系列,這是威士頓的特點。所以,在中高頻的動態方面,W60要好於Z5,也好於HEM5.不過,今天對比的是W4R,就沒什麼優勢了。

W4R的高頻解析力稍偏弱,由於整體並不如HEM6容易驅動,所以搭配Xplay5s或者索尼入門Walkman時,動態表現是不如HEM6的,不過風格上W4R的中高頻還是會比較扎實些,但已經略顯呆板。

中頻表現:Nuforce HEM6的中頻要比Z5更容易驅動,但是應該沒有N3AP那麼高靈敏度,在搭配比較弱的音源時HEM6的中頻很容易獲得比較好的動態。HEM6的中頻、人聲表現有典型的動鐵味道,聲音厚度較好,但是和中高頻銜接部分的聲音層次會偏弱,如果和動圈耳機相比,這就是動圈耳機的魅力所在了。不過和W4R、Z5相比,HEM6的中頻厚度和動態要稍優於W4R,由於Z5的風格在中高頻部分是相對凹陷一些的,所以風格差別較大。不過,圈鐵還是可以保證相對柔和一些的聽感。FLC8耳機的中頻厚度和動態,不是三單元四單元動鐵圈鐵級別的,而是W60 6單元級別的,所以它們和FLC8的中頻沒有可比性。

Nuforce HEM6的中頻和W4R的中頻風格很像,但是HEM6容易驅動,所以在大動態的表現下更容易獲得飽滿有力的聽感,和中低頻的銜接部分的聲音厚度,HEM6也稍好。但搭配M1Pro這樣的音源,雖然可以得到比較柔和的聽感,但中頻開始的爆發力和控制力就要差一些,需要Monitor 09或者MR1出場。不過,那是比較高的要求。

低頻表現:Nuforce HEM6的低頻延續了中頻的風格,在中性的風格下相對稍偏寬鬆,容易驅動一些,低頻下潛深度稍好於W4R,W4R的聲音則更為中性一些,但最主要差別還是因為HEM6的靈敏度更高導致。我們知道,多單元的動鐵耳機增加出來的更多單元,主要是為了提高低頻和中低頻的聲音厚度。而HEM6的量感適中,速度稍偏慢,作為三單元動鐵,並沒有聽出比四單元動鐵的W4R有明顯銜接上和下潛上的不足。反而是高靈敏度讓它的低頻動態、量感都要稍好於W4R。

和動圈的FLC8和Z5相比,Z5餓低頻比較濃郁,不容易控制,但在控制的很好的音源下[最好是平衡],動圈的潛力更大。而動鐵在很好的控制力下,低頻反而會收緊,並不會讓動態明顯提升。HEM6、W4R包括W60的低頻,都有些後延瞬態明顯不夠舒展的動鐵風格。也許SE846的低音炮才是低頻動鐵的救星?只不過當時我們測評沒有現在的音源這麼好。

總結

Nuforce HEM6作為一款三單元動鐵,整體表現優於W4R,肯定也優於W40,三單元的動鐵並沒有在中頻、中低頻和低頻方面輸給4單元的W4R,說明動鐵單元也在進步。HEM6上新型號的動鐵高音已經非常接近索尼Z5上動鐵高音在極高頻的表現,相對索尼Z5的高頻還是更寬鬆一些。在音源搭配上,HEM6要比Z5更容易驅動,但應該稍弱於N3AP,比W4R更容易驅動,方便搭配音源。但是由於動鐵高頻的解析力已經極好,所以Xplay5s這樣的手機的高頻品質可能還是不夠好。目前,HEM6、W40、索尼Z5的官方售價都在3200元人民幣左右,但實際成交價格索尼Z5在2500元以內,W40在2500元,HEM6可查到網上銷售管道很少,但似乎最低價和官方價差別不大。如果,HEM6的售價和W40、Z5接近,那麼顯然更值得推薦。

這個插針對於換線來說一般來說沒有MCXX的方便。在黑色的HEM6上,我們比較容易看清楚左右聲道R/L使用黃色和白色不同標識來配對耳機線插頭和耳機的。下面進入主觀聽感部分。

Nuforce HEM6 三單元動鐵入耳式耳機

我們對耳機煲機超過300小時,高頻的動態和層次在一定的煲機後還是有了小幅度的提升。測評選取的對比對象是類似價位的W4R[其實是選W40,可是我們手中沒有,但是Soomal做過W40的測評,W40和W4R的差別很小,主要是在中高頻部分稍容易驅動,動態稍好。]以及索尼MDR-Z5和福徠斯的FLC8,主要對比是前兩個。音源選擇享聲M1Pro、vivo Xplay5s等作為主要參考。樂之邦Monitor 09、享聲MR1等作為輔助參考。

整體印象:當第一下聽到Nuforce HEM6的表現後,結合HEM2的表現,基本可以對HEM整個系列放心了,雖然Nuforce被臺灣奧圖碼收購,但對聲音的把握上可能還是那個做監聽音訊介面見長的Nuforce。HEM6保持了中性的風格,和UE、索尼等風格大不相同,而是更為接近威士頓的中性,但保持了比威士頓更為寬鬆的聽感。HEM6相對更容易驅動,搭配手機級別音源優勢明顯,同時,負責極高頻的動鐵單元表現不錯。

高頻表現:Nuforce HEM6的高頻鬆弛而細膩,極高頻的解析力和延伸自然而舒展,聽起來這很像是那顆樓氏極小尺寸的超高音?但由於也只是偶爾在展會上聽過其他品牌使用那顆單元,所以不完全確定。但如此細膩和在極高頻有比較從容的聽感的動鐵高音單元,肯定要優於威士頓W40,也優於W60和福徠斯FLC8。它惟一需要PK的是索尼Z5?沒錯,索尼Z5在極高頻的鬆弛聽感還是要稍好於HEM6,但是優勢已經很小。在較大動態時,Z5表現的更為軟一些,更為從容些。當然,動鐵的極高頻已經做到如此細膩程度,其實聽起來都有些假,更不適合搭配比較生硬的音源。

在FLC8測評中,我們似乎談到了W60和Z5的高頻各有優勢,網友留言表示這和Z5當時測評描述不符。這裡正好說明一下。Z5和今天測評的HEM6,在極高頻和高頻較高段的解析力,以及鬆弛寬鬆的聽感,大動態下非常從容細膩的瞬態表現,這都要優於W60的高音,W60高音沒有如此細膩和這麼好的延伸。但威士頓的調音一直講究中性,就是高頻和中高頻的銜接很好,所以中高頻到高頻部分的密度無論是W60還是W4R/W40,乃至更早的Uxx系列,這是威士頓的特點。所以,在中高頻的動態方面,W60要好於Z5,也好於HEM5.不過,今天對比的是W4R,就沒什麼優勢了。

W4R的高頻解析力稍偏弱,由於整體並不如HEM6容易驅動,所以搭配Xplay5s或者索尼入門Walkman時,動態表現是不如HEM6的,不過風格上W4R的中高頻還是會比較扎實些,但已經略顯呆板。

中頻表現:Nuforce HEM6的中頻要比Z5更容易驅動,但是應該沒有N3AP那麼高靈敏度,在搭配比較弱的音源時HEM6的中頻很容易獲得比較好的動態。HEM6的中頻、人聲表現有典型的動鐵味道,聲音厚度較好,但是和中高頻銜接部分的聲音層次會偏弱,如果和動圈耳機相比,這就是動圈耳機的魅力所在了。不過和W4R、Z5相比,HEM6的中頻厚度和動態要稍優於W4R,由於Z5的風格在中高頻部分是相對凹陷一些的,所以風格差別較大。不過,圈鐵還是可以保證相對柔和一些的聽感。FLC8耳機的中頻厚度和動態,不是三單元四單元動鐵圈鐵級別的,而是W60 6單元級別的,所以它們和FLC8的中頻沒有可比性。

Nuforce HEM6的中頻和W4R的中頻風格很像,但是HEM6容易驅動,所以在大動態的表現下更容易獲得飽滿有力的聽感,和中低頻的銜接部分的聲音厚度,HEM6也稍好。但搭配M1Pro這樣的音源,雖然可以得到比較柔和的聽感,但中頻開始的爆發力和控制力就要差一些,需要Monitor 09或者MR1出場。不過,那是比較高的要求。

低頻表現:Nuforce HEM6的低頻延續了中頻的風格,在中性的風格下相對稍偏寬鬆,容易驅動一些,低頻下潛深度稍好於W4R,W4R的聲音則更為中性一些,但最主要差別還是因為HEM6的靈敏度更高導致。我們知道,多單元的動鐵耳機增加出來的更多單元,主要是為了提高低頻和中低頻的聲音厚度。而HEM6的量感適中,速度稍偏慢,作為三單元動鐵,並沒有聽出比四單元動鐵的W4R有明顯銜接上和下潛上的不足。反而是高靈敏度讓它的低頻動態、量感都要稍好於W4R。

和動圈的FLC8和Z5相比,Z5餓低頻比較濃郁,不容易控制,但在控制的很好的音源下[最好是平衡],動圈的潛力更大。而動鐵在很好的控制力下,低頻反而會收緊,並不會讓動態明顯提升。HEM6、W4R包括W60的低頻,都有些後延瞬態明顯不夠舒展的動鐵風格。也許SE846的低音炮才是低頻動鐵的救星?只不過當時我們測評沒有現在的音源這麼好。

總結

Nuforce HEM6作為一款三單元動鐵,整體表現優於W4R,肯定也優於W40,三單元的動鐵並沒有在中頻、中低頻和低頻方面輸給4單元的W4R,說明動鐵單元也在進步。HEM6上新型號的動鐵高音已經非常接近索尼Z5上動鐵高音在極高頻的表現,相對索尼Z5的高頻還是更寬鬆一些。在音源搭配上,HEM6要比Z5更容易驅動,但應該稍弱於N3AP,比W4R更容易驅動,方便搭配音源。但是由於動鐵高頻的解析力已經極好,所以Xplay5s這樣的手機的高頻品質可能還是不夠好。目前,HEM6、W40、索尼Z5的官方售價都在3200元人民幣左右,但實際成交價格索尼Z5在2500元以內,W40在2500元,HEM6可查到網上銷售管道很少,但似乎最低價和官方價差別不大。如果,HEM6的售價和W40、Z5接近,那麼顯然更值得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