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化工行業研究框架!

即將進入2018年, 回頭看, 我們會發現2017年對於化工行業、甚至很多大宗商品和週期品而言會是元年, 因為有太多的變化重塑了整個行業。

第一大趨勢:行業生存難度、進入壁壘直線提升。

1. 現有化工企業加速淘汰。

兩方面:化工企業“退城入園”快速推進, 這需要大規模資產投入, 小企業無力承擔, 被動淘汰;如果留在園區外, 環保需要做到等同于園區內水準, 而環保是規模經濟, 沒有園區統一配置的汙水處理廠、迴圈經濟配套等, 你的成本會高很多。

不管退城入園還是留在原地, 成本都不是中小化工企業可以承受的,

高壁壘帶來的只能是不可逆的關停。

以占全國化工行業GDP約25%的山東為例, 年初的近萬家化工企業截至十月底, 關停並轉近4000家, 而這些消失的產能未來很難再回來了, 這也是本輪化工品價格上漲的核心。

2. 環評、安評壁壘。

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卡在環評和安評上動輒一兩年, 新進入者無論資金實力多麼雄厚, 想進入都會困難重重, 幾至不可能。

3. 資金壁壘。

化工作為傳統的重資產行業, 規模經濟效應極其明顯, 十萬噸級別和一百萬噸級別企業成本會差非常多。

為了達到低成本的目的, 很多企業只能被動增加規模, 不斷融資進行投入, 導致企業負債率普遍70%甚至更高。 現在行業景氣度提升, 大家都面臨降杠杆的問題,

能否降低杠杆成為決定長期盈利水準的重中之重。

常見的借助定向增發來緩解負債帶來的利息成本壓力等, 上市公司裡面的行業龍頭中泰化學、三友化工、衛星石化等都順利通過, 但小型化工企業少有能成功的。 上市公司已經如此艱難, 未上市公司高負債下壓力更大。

第二大趨勢:龍頭企業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以往我們分析一家化工企業, 會直接按照產能帶來的業績彈性來排序, 你5萬噸十億利潤, 它10萬噸二十億利潤。 從去年開始, 就顯著不同了, 負債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逐步加大, 龍頭企業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看上去化工品價格上漲很多, 但龍頭與非龍頭之間的盈利差距, 不再直接等比例於產能, 而是倍數關係。

產能比你大一倍的企業, 利潤可能是你的十倍。

以黏膠行業為例, 前期價格在16000元/噸附近, 對於三友化工、中泰化學這樣的成本低、產品差異化做的好的龍頭公司淨利潤率在10%。 雖說龍頭公司比一般公司成本可能就低了五個點, 但反應在利潤率上面就是10%和2%的區別。 從南京化纖這樣規模小一些的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資料看, 龍頭三友化工的盈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是南京化纖的近5倍。 而對於更多的未上市、規模甚至小於南京化纖的黏膠企業來說, 跟行業龍頭的盈利能力差距會達到數十倍。

中小化工企業不能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 最終結果就是優勝劣汰, 正向迴圈, 最終這一切都會體現在利潤上。

我們知道, 固定資產投資(如:建廠)和需求的不匹配產生了週期,

因為上述原因, 導致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衝動減少, 行業壁壘大大提升, 最終固定資產投資變得平滑了, 行業週期性減弱, 而需求穩定增長, 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

行業龍頭標的:

萬華化學:大白馬, 行業龍頭。 參考國外同行的估值經驗, 我們要重點考慮萬華常態運行下的利潤情況, 然後給一個合適的估值, 淡化主營產品MDI對股價的影響。

成本不變, MDI價格在25000元/噸這個水準, 萬華MDI業務利潤在60億到80億屬於常態水準。

關於MDI:14,15年前後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那之前, 萬華不是MDI老大, 巴斯夫、陶氏等持續向國內傾銷, 希望把萬華國內市場佔有率打壓到一個比較低的水準, 而最終萬華成功勝出,

並積極擴張, 先後在國內、美國、歐洲建廠, 成功晉升全球MDI老大, 並獲得了定價權, 這對整個行業是標誌性事件。 簡單推導, MDI 20000以下價格大概率很難再現。 目前每月月初或月底萬華報價, 然後外資巨頭跟隨。

萬華石化項目是其未來支柱。 石化是幾萬億空間的市場, 萬華計畫以丙烯、乙烯等為原料, 最終覆蓋所有大的化工品。 其成本優勢來源於使用的是非主流能源, 同樣能量值下會有折價。

此外, 成長性最好的新材料業務, 增速有望達到40%。 萬華市值1000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 有望實現每年15%到20%成長性, 給15倍估值相對合理。

三友化工:黏膠龍頭, 配置價值很高, 今年預估利潤20億, 四季度不會比三季度差, 目前估值十倍。

黏膠和PVC價格雖均有一定回落, 但幅度不深,盈利可以持續。

魯西化工:今年預估淨利潤17億附近,大的化工環境改善受益最大的企業。新建的大化工園區走的是中國巴斯夫模式,上的品種基本都是產能過剩的品種。極大受益於供給側改革,業績彈性大,明年50億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產能增加超過2成。

華魯恒升:煤氣化領域絕對龍頭,依靠成本優勢獲得盈利持續增長。今年利潤有望達到13億,明年確定性高增長,兩個新項目運轉,有望新增6個億淨利潤。

關注精細化工方向:

與傳統化工品不同,精細化工行業注重產業鏈協調,公司間分工明確。精細化工基本都屬於高污染行業,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衝擊嚴重,尤其裡面的細分小行業。

部分子行業出現:自身污染不嚴重,但由於產業鏈上下游污染嚴重而價格暴漲的情況,比如近期維生素和農藥部分品種的暴漲。

因為巴斯夫此次爆炸導致VA生產主要原料檸檬醛全面短缺,致使除了新和成之外的廠家維生素A生產都將受到重大影響,新和成受益于自己的全產業鏈模式,成為最大贏家。

目前對股價的影響因素是產品價格是否繼續暴漲,依據目前暴漲後的價格,公司四季度利潤有望達到15億(此利潤年化是60億),而公司市值才330億。

農藥行業: 揚農化工、長青股份。因為前面分析的原因,整個行業新增產能不多,但農藥下游對接的需求基本是穩定增長的剛性大消費。

助劑行業:陽谷華泰,橡膠助劑龍頭,全年有望實現2億利潤,配股後40億市值。產品價格也有望繼續上升。 日科化學,PVC助劑龍頭,7月份老闆增持,目前價格比老闆增持價低20% 。

康得新:成長白馬,目前股價26元對明年估值23倍附近,而公司過去幾年增速基本在40%。

電子化學品:新材料、半導體材料。過去大家對於電子化學品的印象就是估值很高,利潤不行。因為整個行業驗證、試產週期太長,甚至有的達到兩三年之久。但國家政策的全面支持,給半導體行業帶來劇變。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晶片國家隊三大記憶體廠也在逐步進入試生產環節,未來製造領域我們會形成26座晶圓廠的規模,這會帶來大量電子化學品需求。

臺灣電子超級巨無霸台積電前高管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帶來中芯國際與整個產業鏈公司股價的一輪大漲。目前中芯公佈的最近一個季度業績不如預期,產業鏈公司股價大概率回落,下一波主題機會可能在三大廠試生產取得重大突破的時候。

關注度低的公司:

鼎龍股份,主營列印碳粉,目前也在積極介入半導體電子化學品領域,當前股價對應明年估值26倍,成長性有望維持30%,現階段吸引力一般,但後期可能有機會。

菲利華:石英耗材,和靶材一樣屬於消耗品,市場容量相當。今年利潤大概在1.3億利潤附近,明年有望達到2億 。

關注高:江豐電子:全球靶材龍頭。

當下,港股化、美股化是A股的必然趨勢,掌握外資機構的一些估值手法,對於我們的研究非常必要。

全球化工巨頭的成長性與估值:陶氏,過去五年年化15%增長,歐洲市場給予的估值是17倍。巴斯夫過去幾年盈利基本沒什麼增長,估值是13倍 。拜耳,過去五年基本是年化25%增長,估值是27倍。

對標A股化工股,我們很多公司正處於全球化的起步階段,龍頭卻只有著十倍出頭的估值,並不貴。

但需要明確的是,A股的國際化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中間肯定有反復和掙扎。但最終,國際化趨勢不可阻擋。(作者:行研邏輯)

但幅度不深,盈利可以持續。

魯西化工:今年預估淨利潤17億附近,大的化工環境改善受益最大的企業。新建的大化工園區走的是中國巴斯夫模式,上的品種基本都是產能過剩的品種。極大受益於供給側改革,業績彈性大,明年50億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產能增加超過2成。

華魯恒升:煤氣化領域絕對龍頭,依靠成本優勢獲得盈利持續增長。今年利潤有望達到13億,明年確定性高增長,兩個新項目運轉,有望新增6個億淨利潤。

關注精細化工方向:

與傳統化工品不同,精細化工行業注重產業鏈協調,公司間分工明確。精細化工基本都屬於高污染行業,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衝擊嚴重,尤其裡面的細分小行業。

部分子行業出現:自身污染不嚴重,但由於產業鏈上下游污染嚴重而價格暴漲的情況,比如近期維生素和農藥部分品種的暴漲。

因為巴斯夫此次爆炸導致VA生產主要原料檸檬醛全面短缺,致使除了新和成之外的廠家維生素A生產都將受到重大影響,新和成受益于自己的全產業鏈模式,成為最大贏家。

目前對股價的影響因素是產品價格是否繼續暴漲,依據目前暴漲後的價格,公司四季度利潤有望達到15億(此利潤年化是60億),而公司市值才330億。

農藥行業: 揚農化工、長青股份。因為前面分析的原因,整個行業新增產能不多,但農藥下游對接的需求基本是穩定增長的剛性大消費。

助劑行業:陽谷華泰,橡膠助劑龍頭,全年有望實現2億利潤,配股後40億市值。產品價格也有望繼續上升。 日科化學,PVC助劑龍頭,7月份老闆增持,目前價格比老闆增持價低20% 。

康得新:成長白馬,目前股價26元對明年估值23倍附近,而公司過去幾年增速基本在40%。

電子化學品:新材料、半導體材料。過去大家對於電子化學品的印象就是估值很高,利潤不行。因為整個行業驗證、試產週期太長,甚至有的達到兩三年之久。但國家政策的全面支持,給半導體行業帶來劇變。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晶片國家隊三大記憶體廠也在逐步進入試生產環節,未來製造領域我們會形成26座晶圓廠的規模,這會帶來大量電子化學品需求。

臺灣電子超級巨無霸台積電前高管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帶來中芯國際與整個產業鏈公司股價的一輪大漲。目前中芯公佈的最近一個季度業績不如預期,產業鏈公司股價大概率回落,下一波主題機會可能在三大廠試生產取得重大突破的時候。

關注度低的公司:

鼎龍股份,主營列印碳粉,目前也在積極介入半導體電子化學品領域,當前股價對應明年估值26倍,成長性有望維持30%,現階段吸引力一般,但後期可能有機會。

菲利華:石英耗材,和靶材一樣屬於消耗品,市場容量相當。今年利潤大概在1.3億利潤附近,明年有望達到2億 。

關注高:江豐電子:全球靶材龍頭。

當下,港股化、美股化是A股的必然趨勢,掌握外資機構的一些估值手法,對於我們的研究非常必要。

全球化工巨頭的成長性與估值:陶氏,過去五年年化15%增長,歐洲市場給予的估值是17倍。巴斯夫過去幾年盈利基本沒什麼增長,估值是13倍 。拜耳,過去五年基本是年化25%增長,估值是27倍。

對標A股化工股,我們很多公司正處於全球化的起步階段,龍頭卻只有著十倍出頭的估值,並不貴。

但需要明確的是,A股的國際化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中間肯定有反復和掙扎。但最終,國際化趨勢不可阻擋。(作者:行研邏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