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信達香港入股後,玖富國際化棋局再落新子

當互聯網金融的頭條被Fintech取代之時, 科技公司、金融機構呈現的最新動作便是——一方面大力投入技術驅動金融變革, 構建新金融生態,

而另一方面則加緊向國際環境滲透。 金融科技企業加速出海的國際化佈局動作, 這也讓2017年的金融業有了嶄新的話題。

近期, 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大有佔領海外市場的氣勢。 先後有數家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 並獲得了較高的市值。 而就在今天(11月15日), 之前被傳出完成數億美元高額融資的玖富官方確認, 獲得中國信達(香港)、江南春、游族網路林奇等總額達數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加速國際佈局, 玖富的新籌碼

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最先吃螃蟹的代表之一, 玖富曾經歷了從0到1的本質創新, 而這種激進的烙印也延續至今。 在中國已到了一個金融出海浪潮崛起的階段之時, 今年8月中旬, 玖富集團也發佈了其國際化戰略,

將形成美國矽谷、東南亞地區、香港“三位一體”的海外金融服務體系。

在此前剛被曝完成數億美元融資的消息之後, 近日這一消息得到官方確認, 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信達旗下中國信達(香港)控股(簡稱“信達香港”)有限公司入股玖富, 這不僅在佐證強者正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同時信達香港的入股也釋放了另一種信號——其將對玖富國際業務發展產生潛在影響, 玖富的一張全球化網將越織越深。

信達集團官網資料顯示, 信達香港系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的全資子公司, 公司經營範圍涉及投資和資產管理業務、不良資產經營、跨境金融業務及實業投資等。 重要的是,

信達香港是信達集團境外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平臺, 一直在發揮連接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的優勢, 堪稱信達集團的國際化業務平臺。

信達香港的國際業務能力從既有的合作案例也可以透露端倪。 信達香港公司曾成功與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海化學、中國交通銀行、工商銀行、紫金礦業等大型國企公司在香港上市H股的國際配售。

而反觀玖富的“三位一體”海外服務體系佈局, 如果矽谷是AI大資料科技研發, 東南亞是出海“橋頭堡”的話, 那麼香港之于玖富的核心價值則在於香港的互聯網證券和全球資管服務。 海外綜合財富管理業務一直是玖富集團國際化業務的重中之重, 玖富有立足香港30餘載的玖富證券,

在港已取得證券等牌照。

毫無疑問, 基於香港的特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此次信達香港的入股對於玖富而言不僅是簡單的壕“金主”,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將玖富又為自己的“國際象棋”落下一枚重要棋子——可以借力信達集團的資源與業務優勢, 助推玖富的國際化金融佈局。

逆戰!中國金融科技正加速出海

出海征戰的路上, 玖富並非形單影隻。 螞蟻金服、陸金所、宜信等金融科技企業紛紛劍指海外市場, 提供移動支付、線上理財、線上借貸等服務。

而此前, 只要提及技術、科技或者創新, 外界普遍第一想法都是美國、矽谷:穀歌和Facebook佔據互聯網主導地位, 蘋果設備與微軟軟體無處不在, 亞馬遜的網上零售模式一度將貝佐斯推至世界上最富有者的寶座……以致C(opy)2C(hina)的言論一度盛行。

但是如今在金融科技領域, 情況卻發生了逆轉。 FinTech雖源起美國, 但這幾年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彎道超車, 在融資額、交易活躍度、規模增長速度等多個維度上都趕超了歐美。

根據畢馬威的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排名, 全球金融科技前10名的公司,有5家來自中國。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的資料也可以提供論據,2010年到2016年全世界在金融科技領域投資總額從17.91億美元,增長到了232億美元,增長接近12倍。其中,中國區域投資占到了102億美元,占了亞太地區91%的份額。

國內金融科技迅速發展,機構在國內迅速擴張的同時,加速“出海”步伐也是順應之舉。當然同時,有幾點原因也囊括其中:

既有的技術優勢讓金融科技出海成為可能。中國過去20年IT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已使得國內在各技術領域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專業人才,落地到金融行業,優勢便得以凸顯。當然這其中,中國足夠的行業豐富性以及資源可以快速整合、聚焦也是“矽谷效應”下降的原因所在。

與國外金融科技公司大多需要變革與顛覆傳統金融市場的做法不同,中國發展金融科技的獨特路徑在於——從傳統銀行並不關注的邊緣領域切入,利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務的品質和效率,而這種從小做起的方式反而解決了傳統銀行忽視的大眾需求。比如在美國、歐洲或者新加坡仍舊習慣用信用卡消費,而中國大多時候只需要攜帶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各種生活消費支付。正是緣於海外很多國家缺乏同類產品的供給,尤其是在移動端,反倒為國內公司出海帶來更多機遇。

另一個不可不提及的大背景是“一帶一路”頂層設計的制定,顯然將增強沿線國家間的商貿交流、金融交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水準並不高,很多專案合作都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援。另外,中國金融科技逐步確立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在支付、數字普惠金融等多個方面的經驗,也可以複製到這些國家和地區,這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帶來了很大的發揮空間。”玖富集團首席財務官、玖富國際CEO曾如是指出。

這也從側面解釋了一個現象——為什麼東南亞市場成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爭奪的“香餑餑”。

搶灘先鋒如何構建競爭壁壘?

當然,除卻上述,欲分羹海外市場玖富也必須祭出趁手的硬兵器,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玖富之所以能在互聯網金融階段的萬億紅海中殺出重圍,靠的是愈加顯著的技術要素及持續創新動作。同樣在國際化征戰過程中,玖富也因此打法構建了築起護城河。

玖富成立近11年來,平臺積累了海量大資料。目前玖富用戶超過4800萬,其中移動端的用戶比例超過90%,BT級的資料處理經驗成為海外業務拓展的基礎。並且相比PC端,手機移動端收集的客戶資料更為個性化,也更豐富,大大提高了玖富的大資料信用評估效率。

基於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等方面的積累,玖富也趁勢推出了大資料風控“火眼分”、壞賬預測系統“彩虹評級”、人工智慧助手等,這些均為海外展業差異化競爭提供支撐。

重要的是,回至筆者在前文中呈現的玖富“三位一體”佈局,事實上相較行業出現的金融科技“走出去”,玖富國際戰略清晰並在國際棋局中落子如飛:為配合香港市場佈局,推出玖富犇犇APP,為全球客戶提供港股、美股、台股等海外證券交易及智慧投顧、外匯、基金、保險、投資移民等海外資產管理服務;在美國矽谷玖富投資了區塊鏈公司Wyre,並將設立AI實驗室;東南亞方面,已經進行過周密考察,在新加坡設立東南亞總部。

與此同時,玖富在效仿BAT巨頭的模式進行一種金融科技的戰略延伸,其採用的是一種培養生態鏈的模式,將產業鏈進行切分,在各環節尋找戰略合作夥伴。這種開放的組織形態將意義深遠,用玖富創始人、CEO孫雷的話形象地講,“玖富就相當於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艦,這其它是周圍的小船,大家各自都有炮艇,都可以獨立作戰,但又能在關鍵時刻整合在一起”。

平心而論,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出征海外也將面臨著各種“暗礁”的危險:比如官方批准、本土融合以及市場容量與成熟度等問題。這些,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玖富出海路上要思忖的問題。

但如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金融公司,勢必還是要砥礪而行,要在全球有業務佈局,真正將業務做到全球。如此看來,玖富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路徑範本,而傳來的弦外之音還在於——中國金融科技正在崛起,中國金融服務也正在被重新定義。

全球金融科技前10名的公司,有5家來自中國。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的資料也可以提供論據,2010年到2016年全世界在金融科技領域投資總額從17.91億美元,增長到了232億美元,增長接近12倍。其中,中國區域投資占到了102億美元,占了亞太地區91%的份額。

國內金融科技迅速發展,機構在國內迅速擴張的同時,加速“出海”步伐也是順應之舉。當然同時,有幾點原因也囊括其中:

既有的技術優勢讓金融科技出海成為可能。中國過去20年IT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已使得國內在各技術領域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專業人才,落地到金融行業,優勢便得以凸顯。當然這其中,中國足夠的行業豐富性以及資源可以快速整合、聚焦也是“矽谷效應”下降的原因所在。

與國外金融科技公司大多需要變革與顛覆傳統金融市場的做法不同,中國發展金融科技的獨特路徑在於——從傳統銀行並不關注的邊緣領域切入,利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務的品質和效率,而這種從小做起的方式反而解決了傳統銀行忽視的大眾需求。比如在美國、歐洲或者新加坡仍舊習慣用信用卡消費,而中國大多時候只需要攜帶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各種生活消費支付。正是緣於海外很多國家缺乏同類產品的供給,尤其是在移動端,反倒為國內公司出海帶來更多機遇。

另一個不可不提及的大背景是“一帶一路”頂層設計的制定,顯然將增強沿線國家間的商貿交流、金融交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水準並不高,很多專案合作都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援。另外,中國金融科技逐步確立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在支付、數字普惠金融等多個方面的經驗,也可以複製到這些國家和地區,這為中國的金融科技帶來了很大的發揮空間。”玖富集團首席財務官、玖富國際CEO曾如是指出。

這也從側面解釋了一個現象——為什麼東南亞市場成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爭奪的“香餑餑”。

搶灘先鋒如何構建競爭壁壘?

當然,除卻上述,欲分羹海外市場玖富也必須祭出趁手的硬兵器,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玖富之所以能在互聯網金融階段的萬億紅海中殺出重圍,靠的是愈加顯著的技術要素及持續創新動作。同樣在國際化征戰過程中,玖富也因此打法構建了築起護城河。

玖富成立近11年來,平臺積累了海量大資料。目前玖富用戶超過4800萬,其中移動端的用戶比例超過90%,BT級的資料處理經驗成為海外業務拓展的基礎。並且相比PC端,手機移動端收集的客戶資料更為個性化,也更豐富,大大提高了玖富的大資料信用評估效率。

基於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等方面的積累,玖富也趁勢推出了大資料風控“火眼分”、壞賬預測系統“彩虹評級”、人工智慧助手等,這些均為海外展業差異化競爭提供支撐。

重要的是,回至筆者在前文中呈現的玖富“三位一體”佈局,事實上相較行業出現的金融科技“走出去”,玖富國際戰略清晰並在國際棋局中落子如飛:為配合香港市場佈局,推出玖富犇犇APP,為全球客戶提供港股、美股、台股等海外證券交易及智慧投顧、外匯、基金、保險、投資移民等海外資產管理服務;在美國矽谷玖富投資了區塊鏈公司Wyre,並將設立AI實驗室;東南亞方面,已經進行過周密考察,在新加坡設立東南亞總部。

與此同時,玖富在效仿BAT巨頭的模式進行一種金融科技的戰略延伸,其採用的是一種培養生態鏈的模式,將產業鏈進行切分,在各環節尋找戰略合作夥伴。這種開放的組織形態將意義深遠,用玖富創始人、CEO孫雷的話形象地講,“玖富就相當於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艦,這其它是周圍的小船,大家各自都有炮艇,都可以獨立作戰,但又能在關鍵時刻整合在一起”。

平心而論,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出征海外也將面臨著各種“暗礁”的危險:比如官方批准、本土融合以及市場容量與成熟度等問題。這些,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玖富出海路上要思忖的問題。

但如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金融公司,勢必還是要砥礪而行,要在全球有業務佈局,真正將業務做到全球。如此看來,玖富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路徑範本,而傳來的弦外之音還在於——中國金融科技正在崛起,中國金融服務也正在被重新定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