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以昆汀為例,90年代是好萊塢已經逝去的夢幻十年

作者 | Rebecca Nicholson

譯者 | Issac

校對 | 朱溥儀

電影業又在為了大賣而炒冷飯。 而他們最近一次為了當代觀眾去翻拍的cult經典是1990年的喬·舒馬赫執導的醫學加哥特題材的恐怖片《別闖陰陽界》。

《別闖陰陽界》(1990)

近三十年過去了, 原版——一群醫學生為了瞭解身後世界故意殺死又救活自己——有些像是《吸血鬼獵人巴菲》和《霍爾比市》的混搭。

但在這光鮮亮麗的2017版本中, 粗糲而霧濛濛的街道已經變成了燈火通明的叢立高樓, 原來的老式電腦也升級更新了, 另外, 原來劇中基弗·薩瑟蘭、凱文·貝肯和威廉·鮑德溫他們濃密鬆散的誇張髮型也變得樸素簡約了數倍。

《別闖陰陽界》(1990)

雖然主角已經換成了艾倫·佩吉、《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的迭戈·盧納以及《幸福穀》中的詹姆斯·諾頓, 但薩瑟蘭還是在新電影中客串了幾個鏡頭。 目前為止, 電影還未收到差評, 好似從未提前放映過似的, 這很少見地顯示了該片對其亮點的自信。

但是, 如果這部電影並不出彩的話也不太打緊。 因為好萊塢越來越多地進行各種各樣的重啟、翻拍, 而《別闖陰陽界》只是這一系列90年代熱片翻拍計畫中的一部, 那些有著復古情懷的觀眾已經準備好重新回顧了。

《靈異空間》(2017)

《侏羅紀世界》是《侏羅紀公園》的重啟之作, 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繼這叢林冒險之後, 我們又迎來了1995年羅賓·威廉姆斯的《勇敢者的遊戲》的翻拍, 即預計登陸聖誕檔的《勇敢者的遊戲:決戰叢林》, 後者由傑克·布萊克、「巨石」道恩主演, 片中原本的棋盤遊戲也被換成了復古的電子遊戲機。

《勇敢者的遊戲:決戰叢林》(2017)

蒂姆·克裡在1990年時曾出演了《小丑回魂》, 而安迪·穆斯切蒂的重製版本成為了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恐怖片, 這在本來十分不景氣的夏季電影票房之中算是一次罕見的成功。

在過去的幾年中,

有很多關於開發協定和劇本的報導, 稱要重制《修女也瘋狂》甚至是《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等等, 然而據稱《刀鋒戰士》《烏鴉》《魔女遊戲》和《黑白游龍》的新版本也在幾次不成功的嘗試後有所進展。

《小丑回魂》(2017)

90年代的電影之所以如此吸引人, 原因之一是它們似乎描繪出了一個更簡單、更純潔的時代。

「這些電影的編劇裡有很多都出生自嬰兒潮時期,所以儘管有人在工作上碰壁,他們還是可以付得起房錢的,而且還住在不錯的街區。儘管他們也在掙扎,但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很表面的。」

2014年紀錄片《獨領風騷的秘密》的演職人員之一伊莉莎白·桑基說道,《獨領風騷的秘密》是一部聚焦於90年代中後期青少年電影的紀錄片。

桑基目前正在執導一部關於浪漫喜劇的紀錄片,她注意到了電影基調的明顯變化。「從那以後,我們還見識了像《生活殘骸》這樣的浪漫喜劇,在這部電影中女主所面臨的、急需處理的問題是她是個酒鬼。但這要是放在90年代,人們只會說‘噢,她太笨手笨腳了!’而已。」

《生活殘骸》(2015)

對於伴隨著你青少年時期的電影時代有所懷戀當然是十分正常的,就像我的青春期正值90年代一樣。但這十年間許多作品的廣度和閃光點是無與倫比的。

在去年的一篇論文裡,史蒂夫·羅斯將90年代初期稱為黑人電影的「黃金時期」,因為約翰·辛格頓和茱莉·戴許這樣的電影製作人都在這段時間有所突破。

90年代經歷了LGBT電影運動,像《鳥籠》《男孩別哭》這樣主流的獲獎電影,還有《啦啦隊長》這樣「慢熱」的cult片的出現。

《男孩別哭》(1999)

斯派克·鐘斯、昆汀·塔倫蒂諾、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大衛·O·拉塞爾、諾亞·鮑姆巴赫、韋斯·安德森、麗莎·查羅登科、亞歷山大·佩恩、琳恩·拉姆塞、達倫·阿羅諾夫斯基、薩姆·門德斯和陶德·海因斯都在這個時期貢獻了他們的導演首秀。

有著超乎想像的結構,古怪,有實驗性,往往滑向冗長的電影,例如《木蘭花》或是《低俗小說》還有《成為約翰·瑪律科維奇》,相對來說成為了成功的主流電影。

但是讓這個時代變特別的,並不是某一特別猛烈改革派的到來。各個類型中都有一種聰明而易操作的主導公式。

一些「爆米花恐怖片」,例如《玩盡殺絕》《雙面女郎》這樣浮誇、機智又淫穢的電影井噴式地湧入市場。

《雙面女郎》(1992)

導演保羅·范霍文別出心裁地具體化了一種讓他在撩撥觀眾的同時,還讓觀眾想要感受到快感的狡猾惡作劇。

《本能》和《豔舞女郎》中機智的淫穢故事成熟了不少,更不用說他的科幻諷刺作品《星河戰隊》了,他去年十分驕傲地稱這部作品是「有史以來最貴的藝術電影」。(他對於一項尚未決定的、沒那麼多諷刺元素的重制專案十分不屑,說那將「和川普執政十分相配」。)

《星河戰隊》(1997)

和《星河戰隊》相似,在90年代末期上映的動作片中,充滿了對於下個一千年的焦慮以及對政治的偏執,這在當時相對明朗的地理政治大氣候中顯得既離奇有趣,又有先見之明。

在2016年的紀錄片《超正常化》中,亞當·柯帝士彙編了來自《獨立日》《天地大衝撞》《世界末日》和《哥斯拉》中紐約被佔領或毀滅的片段,之後畫面便切換到了9/11事件。

除了大預算電影之外,青少年影片也因這個年代對於現代風格的渴求而收穫不少,這般繁盛的時期是自從賈德·尼爾森在《早餐俱樂部》一展拳腳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的。

《早餐俱樂部》(1985)

高中電影糅合了文學經典,不再像以前一樣只關注於劇情。比較有名的是基於簡·奧斯丁《愛瑪》改編的《獨領風騷》,所有看過格溫妮絲·派特洛在1996年那部忠於原著的改編中的表現的觀眾,都會發現艾米·海克林在1995年由艾麗西亞·希爾維斯通主演的版本裡,故事的講述要出色很多。

《獨領風騷》(1995)

《她是我的全部》基於《窈窕淑女》改編,而《我恨你的十件事》將莎士比亞最沒技巧的性別歧視作品之一《馴悍記》改編成了一部極其傾向女性的女權主義青少年電影經典——輔之以瓊·傑特的音樂。

伴隨著《驚聲尖叫》三部曲,凱文·威廉姆斯利用對恐怖片中比喻手法的感悟以及觀眾對這種比喻的期待,造就了精妙的恐怖片。

他在影片剛剛開始就幹掉了大名鼎鼎的演員德魯·巴里摩爾,因為她沒能答對關於一部恐怖電影的問題。他卻沒有「消滅」電影中的主角茜德尼,儘管她還和她的男朋友上床了,這在電影中是厄運將至的標誌。

《驚聲尖叫》(1996)

在其他的青少年恐怖片中,例如《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下一個就是你》和《奪命高校》,也小程度地出現了相同的元方式。

以內芙·坎貝爾為韋恩圖中心的《魔女遊戲》,標誌著恐怖片和高中電影的會聚,雖然這部電影的票房收入有些令人失望,但其在VHS中卻繼續留傳了很久,也是一個年代多女生塗上黑唇膏,在睡衣派對上玩「輕如羽毛,硬如板」遊戲的原因。

《魔女遊戲》(1996)

「我認為90年代與任何其它的電影時代一樣,因一小部分電影而被人們記住,正如80年代不僅僅只有《回到未來》和一些穿著鮮亮霓虹短夾克的人們一樣,」導演《獨領風騷的秘密》的電影製作人、影評人查理·萊恩說道,「我對我自己的偏見也十分謹慎,90年代的電影相比在此之前或之後上映的電影更有可能被人們在VHS中觀看過、被我這樣的青少年珍藏,這樣你就無可避免地會被與客觀事實不一定相符的印象聯繫起來。

然而他說90年代先後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兩件事在電影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轉捩點。第一件事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低成本電影。

「製作一部相當成功的電影的門檻越來越低,而低成本電影的流行是因為技術的進步以及電影界對低成本的電影有所改觀——這一點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尤為明顯。

而且這種低成本不僅在青少年題材的電影中很常見,在其他類型的電影中也存在。在那時有大量的電影,其成本可能只有五百萬美元或是更低。」

第二件事是家用錄影帶設備的進步。這種設備的出現早於DVD的出現。他解釋道:「這對電影文化以及電影文化的範圍有很大影響,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快退,也可以看到更多當時上映的電影。這些變化都是那個時代獨有的。」

森迪為其紀錄片所進行的研究證實了她的觀點——90年代是夢幻的十年。她說:「在電影採訪中,每個人都說他們不想結婚,因為他們不想讓他們的生活就此穩定。他們不想結婚的原因和他們喜歡這些電影的原因相同:他們認為年輕的時光是簡單而純潔的。」她還說不止是年輕人想抓住他們美好的青春時光,其他年齡的人也會因缺失青春的感覺而感到遺憾。「我覺得人們總是對自己從未有過的時光感到渴望,這些電影其實就是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渴望。」

「這些電影的編劇裡有很多都出生自嬰兒潮時期,所以儘管有人在工作上碰壁,他們還是可以付得起房錢的,而且還住在不錯的街區。儘管他們也在掙扎,但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很表面的。」

2014年紀錄片《獨領風騷的秘密》的演職人員之一伊莉莎白·桑基說道,《獨領風騷的秘密》是一部聚焦於90年代中後期青少年電影的紀錄片。

桑基目前正在執導一部關於浪漫喜劇的紀錄片,她注意到了電影基調的明顯變化。「從那以後,我們還見識了像《生活殘骸》這樣的浪漫喜劇,在這部電影中女主所面臨的、急需處理的問題是她是個酒鬼。但這要是放在90年代,人們只會說‘噢,她太笨手笨腳了!’而已。」

《生活殘骸》(2015)

對於伴隨著你青少年時期的電影時代有所懷戀當然是十分正常的,就像我的青春期正值90年代一樣。但這十年間許多作品的廣度和閃光點是無與倫比的。

在去年的一篇論文裡,史蒂夫·羅斯將90年代初期稱為黑人電影的「黃金時期」,因為約翰·辛格頓和茱莉·戴許這樣的電影製作人都在這段時間有所突破。

90年代經歷了LGBT電影運動,像《鳥籠》《男孩別哭》這樣主流的獲獎電影,還有《啦啦隊長》這樣「慢熱」的cult片的出現。

《男孩別哭》(1999)

斯派克·鐘斯、昆汀·塔倫蒂諾、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大衛·O·拉塞爾、諾亞·鮑姆巴赫、韋斯·安德森、麗莎·查羅登科、亞歷山大·佩恩、琳恩·拉姆塞、達倫·阿羅諾夫斯基、薩姆·門德斯和陶德·海因斯都在這個時期貢獻了他們的導演首秀。

有著超乎想像的結構,古怪,有實驗性,往往滑向冗長的電影,例如《木蘭花》或是《低俗小說》還有《成為約翰·瑪律科維奇》,相對來說成為了成功的主流電影。

但是讓這個時代變特別的,並不是某一特別猛烈改革派的到來。各個類型中都有一種聰明而易操作的主導公式。

一些「爆米花恐怖片」,例如《玩盡殺絕》《雙面女郎》這樣浮誇、機智又淫穢的電影井噴式地湧入市場。

《雙面女郎》(1992)

導演保羅·范霍文別出心裁地具體化了一種讓他在撩撥觀眾的同時,還讓觀眾想要感受到快感的狡猾惡作劇。

《本能》和《豔舞女郎》中機智的淫穢故事成熟了不少,更不用說他的科幻諷刺作品《星河戰隊》了,他去年十分驕傲地稱這部作品是「有史以來最貴的藝術電影」。(他對於一項尚未決定的、沒那麼多諷刺元素的重制專案十分不屑,說那將「和川普執政十分相配」。)

《星河戰隊》(1997)

和《星河戰隊》相似,在90年代末期上映的動作片中,充滿了對於下個一千年的焦慮以及對政治的偏執,這在當時相對明朗的地理政治大氣候中顯得既離奇有趣,又有先見之明。

在2016年的紀錄片《超正常化》中,亞當·柯帝士彙編了來自《獨立日》《天地大衝撞》《世界末日》和《哥斯拉》中紐約被佔領或毀滅的片段,之後畫面便切換到了9/11事件。

除了大預算電影之外,青少年影片也因這個年代對於現代風格的渴求而收穫不少,這般繁盛的時期是自從賈德·尼爾森在《早餐俱樂部》一展拳腳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的。

《早餐俱樂部》(1985)

高中電影糅合了文學經典,不再像以前一樣只關注於劇情。比較有名的是基於簡·奧斯丁《愛瑪》改編的《獨領風騷》,所有看過格溫妮絲·派特洛在1996年那部忠於原著的改編中的表現的觀眾,都會發現艾米·海克林在1995年由艾麗西亞·希爾維斯通主演的版本裡,故事的講述要出色很多。

《獨領風騷》(1995)

《她是我的全部》基於《窈窕淑女》改編,而《我恨你的十件事》將莎士比亞最沒技巧的性別歧視作品之一《馴悍記》改編成了一部極其傾向女性的女權主義青少年電影經典——輔之以瓊·傑特的音樂。

伴隨著《驚聲尖叫》三部曲,凱文·威廉姆斯利用對恐怖片中比喻手法的感悟以及觀眾對這種比喻的期待,造就了精妙的恐怖片。

他在影片剛剛開始就幹掉了大名鼎鼎的演員德魯·巴里摩爾,因為她沒能答對關於一部恐怖電影的問題。他卻沒有「消滅」電影中的主角茜德尼,儘管她還和她的男朋友上床了,這在電影中是厄運將至的標誌。

《驚聲尖叫》(1996)

在其他的青少年恐怖片中,例如《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下一個就是你》和《奪命高校》,也小程度地出現了相同的元方式。

以內芙·坎貝爾為韋恩圖中心的《魔女遊戲》,標誌著恐怖片和高中電影的會聚,雖然這部電影的票房收入有些令人失望,但其在VHS中卻繼續留傳了很久,也是一個年代多女生塗上黑唇膏,在睡衣派對上玩「輕如羽毛,硬如板」遊戲的原因。

《魔女遊戲》(1996)

「我認為90年代與任何其它的電影時代一樣,因一小部分電影而被人們記住,正如80年代不僅僅只有《回到未來》和一些穿著鮮亮霓虹短夾克的人們一樣,」導演《獨領風騷的秘密》的電影製作人、影評人查理·萊恩說道,「我對我自己的偏見也十分謹慎,90年代的電影相比在此之前或之後上映的電影更有可能被人們在VHS中觀看過、被我這樣的青少年珍藏,這樣你就無可避免地會被與客觀事實不一定相符的印象聯繫起來。

然而他說90年代先後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兩件事在電影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轉捩點。第一件事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低成本電影。

「製作一部相當成功的電影的門檻越來越低,而低成本電影的流行是因為技術的進步以及電影界對低成本的電影有所改觀——這一點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尤為明顯。

而且這種低成本不僅在青少年題材的電影中很常見,在其他類型的電影中也存在。在那時有大量的電影,其成本可能只有五百萬美元或是更低。」

第二件事是家用錄影帶設備的進步。這種設備的出現早於DVD的出現。他解釋道:「這對電影文化以及電影文化的範圍有很大影響,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快退,也可以看到更多當時上映的電影。這些變化都是那個時代獨有的。」

森迪為其紀錄片所進行的研究證實了她的觀點——90年代是夢幻的十年。她說:「在電影採訪中,每個人都說他們不想結婚,因為他們不想讓他們的生活就此穩定。他們不想結婚的原因和他們喜歡這些電影的原因相同:他們認為年輕的時光是簡單而純潔的。」她還說不止是年輕人想抓住他們美好的青春時光,其他年齡的人也會因缺失青春的感覺而感到遺憾。「我覺得人們總是對自己從未有過的時光感到渴望,這些電影其實就是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渴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