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萬州“打工詩人”何真宗榮獲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獎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這句勵志的詩在現實生活中確實發生著。 從萬州區武陵鎮走出的打工者何真宗在艱苦的打工生涯中一直懷揣理想, 用詩歌表達心聲, 讚美生活, 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詩人。 近日在“中國新詩百年”全球華語詩人詩作評選活動上, 何真宗榮獲“百位最具活力詩人”獎。

與他一同獲獎的是:重慶市已故詩人方敬、沙鷗獲得“終身成就獎”;著名詩人粱上泉、傅天琳獲“傑出貢獻獎”, 冉莊、李元勝、娜夜、柏銘久、石天河、李鋼6位詩人獲評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影響力詩人”, 冉冉、何小竹、冉仲景、金鈴子、李海洲、劉清泉、李尚朝、鄭勁松、姚彬等9名詩人獲評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實力詩人”;何真宗、唐力、崔榮德、唐剛等4人獲評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何真宗作為一名曾經的農民打工者, 顯得與眾不同。

“這就是我的打工兄弟/常常用自己的夢/裝飾別人的夢/別人的夢/恰好成了他的紀念碑……”

2005年1月20日, 首屆務工青年鯤鵬文學獎評選揭曉。 來自重慶的打工者何真宗以一首《紀念碑》獲得詩歌類唯一的一等獎。 東莞市有關領導和東莞市作家協會主席當面向他表示祝賀並給予鼓勵。

1992年夏天,

何真宗高中畢業。 為緩解家庭經濟負擔, 他滿懷著希望來到深圳, 然而生活給了他當頭一棒。 剛出校門的他沒有一點找工作的經驗, 也沒有親朋可以求助, 在深圳的街頭盲目亂竄, 眼看著手上的錢慢慢花光。 無奈之下, 他決定找一位在深圳坪山打工的老鄉。 大概是從他身上看不到還錢的希望, 老鄉扭捏了半天, 最終也沒有伸出援助之手。

相比饑餓、酷暑, 這種世態炎涼更讓何真宗感到悲涼。 從此他只好夜宿於荒山、墳地和荔枝園, 白天走在街上, 餓極時還曾在路邊撿食別人扔掉的速食麵, 過上了真正的流浪生活。

這些磨難讓他的身心都受到重創, 兩個月內體重下降了10多斤。 他在《流落街頭的日子》一詩中寫道:“那顆流浪的心啊/始終在尋找一點點溫暖/一縷縷炊煙 甚至/人生的歸宿……”這是許多打工者曾有的人生際遇,

更是何真宗自身流浪心情的寫照。 兩個月後, 他回到了家鄉。

儘管流浪的經歷成了何真宗記憶中抹不去的陰影, 但並沒有阻擋他尋夢的腳步。 他寫過一首詩歌《流浪的時候我睡過荒山》:“夜晚總比白晝多/小蟲的聲音/像鋒銳的刀/劃破我睡在荒山的寧靜……此刻/我總是堅強地/緊緊抱住一個夢來取暖 ”。

帶著夢想, 1993年的夏天, 何真宗再次來到深圳。 在一位老鄉的引薦下, 他進了一家工藝廠, 雖然加班加點每月工資也不到140元, 但流浪讓他懂得了珍惜。 他甚至用手去疏通堵塞的廁所。 1997年後, 機會終於垂青, 他轉到了東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傳組工作。

而工作之餘的時間他都是趴在鐵架床上, 將自己和身邊人的際遇和心中的感悟付諸文字。 多年來, 他的作品陸續見諸《詩選刊》、《香港散文詩》(香港)等海內外報刊。

2000年, 何真宗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在南方等你的消息》。 近幾年, 他回到萬州工作, 但沒有停止詩歌創作, 一直活躍在詩壇, 為中國詩歌創作添磚加瓦。

記者向東

記者向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