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離別講究多,李世民送別唐僧時就喝了一杯特殊的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現在基本讀了幾年書的人, 對這句詩應該都不會陌生。 古人在送別時要飲酒, 稱為送別酒, 是非常有講究的。

李世民遣唐僧去西天取經, 送別的時候也讓唐僧喝酒。 唐僧說自己是出家人從小就不飲酒, 李世民便強調這是送別酒也是素酒, 飲一杯無妨。

不過如果單單是飲一杯酒, 李世民的送別倒沒什麼特別了。 不管是書中還是改編的電視劇中, 都寫了一個細節:

唐王低頭“將禦指拾一撮塵土, 彈入酒中”, 當時的唐三藏也對此不解, 太宗便解釋了“寧戀本鄉一撚土, 莫愛他鄉萬兩金”。

跟王維勸人多喝幾杯不一樣, 唐王遣唐僧到西天取經, 是希望他早日取得真經歸來的。 所以他用這個小小的行為, 寄託了對唐僧的殷切希望。

古人在離別時候用一些特定行為表達感情、寄託希望, 是很常見的。 比如說喝酒這件事, 在古代尤其是唐朝就很常見。

喝酒可以讓感情抒發得更加濃烈, 也許也能為遠行人壯膽。 已經不知道最開始喝酒送行是什麼緣由了, 但因為詩人們的創作, 送別飲酒便成了慣例。

還有折柳。 我記得還在小學的時候讀到唐詩, 老師就講過柳字同“留”, 在古代經常用來表達對遠行人的挽留。 其實對於要走的人呢, 留是肯定留不住的。

但用折柳這樣的動作, 可以表達送別人對遠行人的思念寄託, 也委婉表達了內心的不舍, 是很內斂又非常重視對方的體現。

當然說了折柳就不能不說踏歌, 李白就曾經寫過詩“正當今昔腸斷處, 驪歌愁絕不忍聽”, 還有“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將要遠行聽到友人的驪歌, 更加悲傷。

古人送別的時候選地點也比較固定, 長亭更短亭, 渡口送別““南浦隨花去, 回舟路已迷”都寫了離別時候的地點選擇, 非常有詩意。

唐太宗在送別唐僧的時候, 先是招進宮中, 賜給通關文牒、化齋紫金缽等等, 然後再從宮中一路送別到關外。 這樣長的路程, 跟那些在長亭走了幾十遍的文人也不相上下了。

最重要的是這杯送別酒, 在前文已經講過。 對於唐僧離去太宗自然心中有些不舍, 但更擔心唐僧留戀他鄉不再回來, 一撮土一句話,唐僧就此牢記於心。

想想現在跟朋友分別的時候,吃飯喝酒還算常見,在機場火車站依依不捨送別也很多,但像這樣內斂又有詩意地表達寄託,還真是好難遇見了。

注:涉及《西遊記》原文均引用自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2月北京第1版),我不是專家只是看看書、聊聊飲食的吃貨,以後關於這類問題的質疑不再回應。願閱讀愉快,以上。

一撮土一句話,唐僧就此牢記於心。

想想現在跟朋友分別的時候,吃飯喝酒還算常見,在機場火車站依依不捨送別也很多,但像這樣內斂又有詩意地表達寄託,還真是好難遇見了。

注:涉及《西遊記》原文均引用自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2月北京第1版),我不是專家只是看看書、聊聊飲食的吃貨,以後關於這類問題的質疑不再回應。願閱讀愉快,以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