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業智能化的法律思考

實體產業的持續低迷和銀行業務網路化、智慧化正在對銀行業的自身原有運營體系進行重構, 其中最為直接和明顯的就是櫃員及其他員工數量的銳減。 儘管銀行交易數量增加明顯, 實際的盈利增長卻正在變得越來越難, 通過立法和條例對銀行業網路、智慧化業務進行規範正在成為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面。

受到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的影響, 銀行業的利潤增幅也明顯下降, 2014年中、農、工、建等主要4家大型銀行依然可以實現超過5%的淨利潤增幅, 到了2015年, 這四家銀行的淨利潤增幅已經下滑至1%以內,

最好的中國銀行(601988,買入)業僅僅增加了0.75%。

銀行業不在成為高收益的安全島。 銀行業協會最新資料顯示, 2016年, 國內銀行業離櫃交易高達1777.14億筆, 同比增長超過60%, 交易金額達到1522.54億元, 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84.31%的高點, 其中民生銀行(600016,買入)(600016, 股吧)的離櫃業務率竟達到驚人的99.27%。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認為, 隨著網路化和智慧化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銀行業務向移動互聯網和智慧化轉型, 已經成為銀行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既能有效、便捷地為服務客戶, 也能夠對抗其他智慧金融和支付工具對客戶市場的稀釋效應。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減員已經常態化, 2016年中報顯示, 中、農、工、建四大行的員工減少分別為6881人、4023人、7635人和6721人,

總共減少人數超過2.5萬人。 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買入)在2015年增加了6909名櫃員之後, 在2016年一口氣減少了10843名櫃員。

宋向清認為, 銀行業員工的減少對於降低銀行業運營成本是好事, 有利於銀行業實際淨利潤的有效提升。 但是大量的人員離職對於銀行業而言, 卻是另一種隱憂, 智慧化的設備可能會由於自身故障帶來新的非預期風險, 可能會對銀行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在宋向清看來, 銀行業基於移動互聯網等網路智慧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 移動互聯網可能會出現各種非預期的突發性問題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由於銀行業務基本上都與客戶的錢息息相關, 因此有必要就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類別進行相關條例的制定。

事實上, 銀行業櫃員機系統故障導致的問題在全國各地也時有發生, 這種情形最早因為2006年的許霆案而備受關注, 儘管最後許霆歸還了不當所得, 但是依然以盜竊罪先是判了無期, 後來又因為輿論壓力而改判為5年, 同時處罰罰金兩萬元。

必須明確的是, 在許霆案中, ATM機出現了傻瓜式的錯誤, 這種錯誤並不是許霆通過駭客技術入侵銀行系統實現的, 許霆在按照銀行卡章程操作帳戶, 即便是存在不當得利的情形, 許霆也並沒有違反其餘銀行之間的合同約定, 而ATM機業務在法律上也等同於櫃檯服務, 許霆案也僅僅是民事案件, 這與盜竊的情形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儘管各銀行在銀行卡章程上經過深思熟慮, 但是依然有很多風險無法規避,

這需要銀行自己承擔或者與儲戶協商分擔, 卻不能想當然的將自身經營能力失效風險完全強加于儲戶身上。 缺乏科學規範和合理政策真空, 也是許霆案處理有失公允的關鍵。

儘管許霆案之後, 儲戶對於ATM提款機傻瓜式的錯誤抱以善意, 但是這並不想當然的意味著儲戶和銀行能夠處理好在互聯網智慧業務新型非預期風險, 銀行業對於客戶遇到問題的不作為和後期亂作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 如何規範銀行業那只強勢的手, 協調銀行與儲戶的合理契約關係將成為銀行業政策條例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

宋向清認為, 與銀行業業務智慧化相關的政策和條例制定已經迫在眉睫, 更合理的政策不僅保護銀行的利益,

也將規範住銀行的“手”。 這不僅是對儲戶的基本權益的尊重, 也是切實提升銀行服務能力和形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