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精讀:人際交往的三個準則,懂得的人成功了一大半

有子曰:“信近於義, 言可複也。 恭近於禮, 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 亦可宗也。 ”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的言論被記入《論語》之中, 說明他的觀點得到了孔子門人的認可, 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因, 憑藉的意思;親, 關係深厚的人;宗, 依靠。 有子在這段話裡一共論述了三個為人處世的準則, 對於今天的我們仍然有著莫大裨益。

常言道, 誠信是為人之本, 但是不是對任何人和事都講誠信呢?顯然不是。 有子認為, 我們的誠信應該合乎道義, 合乎一定的價值準則。

如果對方的行為是不合乎道義的, 或者違背大眾價值觀, 是不是可以欺騙呢?顯然也不能。 我們應該力所能及的勸阻, 最少要做到拒絕承諾。

同理, 對待家人、同事、朋友或者長輩, 保持恭敬或者禮貌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但並不是說我們要一味的降低自己的身段, 恭恭敬敬的對待每一個人。

殊不知, 對於某些人來說, 你的恭敬可能換來侮辱或者輕視。 要想避免恥辱, 你的恭敬就應該是符合禮儀的, 不能超出界限, 不然就是自取其辱。

人是社會性的存在, 儘管我們並不想依靠任何人, 但在你的一生中不可能完全不依靠他人。 這個依靠的標準就是親,

也就是關係深厚的人。

年幼之時的親比較好理解, 那就是父母家人。 走入社會後, 你的人際關係會擴大到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 此時, 你選擇依靠的人必須是關係深厚的。

有很多人, 在和別人的交往合作中, 過於看重利益的誘惑, 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度契合,

順境時可能不會出事, 一旦遇到逆境, 風險就隨之而來。

總而言之, 有子的這三句話, 分別論述了人際交往的三個準則:

一、我們的誠信應該合乎道義, 不合乎的道義不要承諾, 以此遠離是非;

二、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 應該合乎禮儀, 不能表現得過於謙卑, 避免招來恥辱;

三、我們選擇合作和依靠的物件時, 必須有深入的瞭解, 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