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朗讀者》1至4期最全書單:你讀過幾本?

能被朗讀的文本, 一定是美文, 是智慧的文字, 不然是無法朗讀的。

通過朗讀, 我們很容易地就把那些末流的作品杜絕在大門之外。

屏霸週末的《朗讀者》本周已經播出第四期, 依然是叫好又叫座。

你是不是深深地為那些被朗讀的文字打動?

你都知道朗讀者們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文章或書呢?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送出朗讀者1-4期的被朗讀書單。

請收藏!!

【第一期:遇見】

1

濮存昕——《宗月大師》

關於宗月大師, 節目裡李敬澤老師說, 他的俗名叫劉壽綿, 原本北京西直門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產業。 因為年輕的時候樂善好施, 所以導致四十多歲的時候家產被騙完出家做了和尚。

老舍筆下的宗月大師, 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自己及家人受苦, 也要幫助窮人。 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師”的向善、助人做為自己學習和效法榜樣的,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

也正是因為有這位由富至貧先生的資助 。

濮存昕小時候是個有殘疾的孩子, 由於右腳受到神經損傷, 他無法像正常小孩那樣行走, 被同學笑話為“濮瘸子”。 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榮國威大夫, 治好了他的右腳, 使他能夠正常行走, 濮存晰說, 榮國威大夫就是他生命中的“宗月大師”, 如果沒有他, 就沒有現在的濮存昕。

《老舍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綠》

老舍跌宕不凡的人生, 充滿了曲折與不凡。 他的人生總會與你產生共鳴, 他的筆下總有萬般心緒湧動, 或活在當下。 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緻、可讀性強、細細品味、其樂無窮。

2

無國界醫生——《答案在風中飄揚》

五十年代, 美國為了在冷戰中占得上風而參與了越戰, 卻令自己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泥潭, 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財力, 無數年輕人也因此喪失了性命。 這首歌寫於1963年, 當時美國在越戰的形勢並不樂觀, 政府為了爭奪國際地位不顧本國人民的意願將更多士兵送入越南, 目睹自己同胞滿懷愛國熱情地參軍入伍卻為了不必要的戰爭斷送了性命, 狄倫用他不卑不亢的語言表達了他對和平的思考, 為無數同樣不滿的美國人發聲。

關於這首歌, Bob Dylan說過這樣的話“我認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對的東西, 心裡也知道那不對但就是不願正視的人。

朗讀者蔣勵, 她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醫生,

曾經作為一名志願者去到那些飽受天災戰亂之苦的或者醫療設施極端缺乏的國家和地區去提供無償的説明, 成為了一名無國界醫生。 三年前她去了武裝衝突頻發的阿富汗, 在阿富汗的100天裡, 她和她的同事們每天要接生將近40例的新生嬰兒, 在她身上體現出了一名中國醫生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她把這首歌詞送給那些在戰爭中降生的孩子們, 希望他們將來能遠離戰亂, 在和平的環境中遇見自己美好的未來。

《鮑勃·狄倫編年史》

鮑勃·狄倫是半個世紀以來影響力無出其右的藝術家和音樂家。本書是他歷時三年在打字機上親手敲出來的回憶錄,記錄了自己生命中種種非凡的時刻——初到紐約,簽約哥倫比亞,遭遇創作瓶頸等等。

3

柳傳志——《給兒子柳林的婚禮致辭》

柳傳志將父親贈予自己的一句話“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送給自己的兒子。這句話在柳傳志的一生中,不論經歷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這句話都給予他勇氣,直面任何環境,坦蕩應對。

在這篇致辭中,沒有提及一個“愛”字,但字裡行間無不體現了對兒子的愛,道盡了一個父親的心聲。正如他所說,“做父母的,有什麼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

4

鮮花山谷夫婦——《朱生豪情書》

1933年大四的朱生豪遇見並愛上了比自己還大半年的大二學妹宋清如,之後10年時間,他給宋清如寫了大量情詩。原本生活中沉默寡言的朱生豪,將所有的幽默和孩子氣都寫在了情詩中。真率的語言,直白的表達,直到今天這些情書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夫妻,周小林和殷潔,因為一個承諾,丈夫周小林用了10年時間,為妻子打造了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四季輪回,花開不敗。

“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沒有你,即使我愛了一百個人,或有一百個人愛我,我的靈魂也將永遠彷徨著。”他們朗讀的這首詩,正像是這對60後夫婦的愛情。他們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幾十年如一日地相愛。

《朱生豪情書全集》

朱生豪、宋清如,一對才子佳人,柴米夫妻。他們因為詩而相知相許,在譯莎苦旅中相濡以沫。十年苦戀,半個世紀的等待,一對詩侶短暫而又永恆的愛情絕唱。308封情書,封封感人肺腑,句句動人心魄,字字刻骨銘心!

5

張梓琳——《願你慢慢長大》

《願你慢慢長大》是劉瑜寫給女兒的信。“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女兒小布穀剛滿一百天,她希望女兒能幸運地找到自己的夢想。她希望以後能和女兒成為好朋友,但願意為她的獨立而叫好。

當張梓琳遇見自己新的角色:一位母親。從不尋常到尋常的角色轉換,她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內心更為柔軟。通過朗讀這篇《願你慢慢長大》,張梓琳分享了作為一位母親的驚喜和感動。

《成長,請帶上這封信:他們致孩子》

他們用世間最珍貴最綿軟的愛寫就的家書,是送給下一代的脈脈叮嚀,更是一顆顆坦蕩熾熱的心走過遙遙歲月的迴響。

三十封信,萬千種愛,一個心願——孩子,遵從內心,成為最好的自己。

6

許淵沖先生學生、好友——許淵沖翻譯作品

許淵沖先生在節目中分享了很多關於他翻譯事業的故事,他回憶起自己翻譯的第一個作品《別丟掉》,是為了追求一個喜歡的女同學。老先生朗讀起其中的詩句時,情到動情處,依然熱淚盈眶。講起自己熱愛的翻譯事業時依舊充滿熱情,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

《莎士比亞全集:奧瑟羅》

《奧瑟羅》講述了威尼斯公國勇將奧瑟羅與元老的女兒苔絲夢娜相愛,卻在陰險的旗官伊阿戈的不斷挑撥下,出於嫉妒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後來得知真相而拔劍自刎。

【第二期:陪伴】

1

鄭淵潔、鄭洪升——《父與子》

《父與子》是鄭淵潔寫給兒子鄭亞旗的,鄭淵潔屬羊,鄭亞旗屬豬:“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是他爸爸。”

這篇文章滿懷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同樣也適用于鄭淵潔和父親鄭洪升,鄭淵潔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回憶,他把老師的作文題目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因為調皮被學校開除,而鄭洪升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

父親的影響,使得鄭淵潔熱愛讀書,成為獨樹一幟的童話大王。

《鄭淵潔教子秘訣》

鄭淵潔,中國文壇傳奇人物,有“童話大王”之美譽。本書首次揭露了著名作家童話大王鄭淵潔成功的教子秘訣,對於現代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將產生重要的啟迪作用。

2

楊乃斌——《不為什麼》

幼年時,冰心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愛我?”

媽媽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為你是我的女兒!”

這就是母愛啊,如此剛絕,如此無迴旋,她的愛可以摒棄一切,拂拭一切,不因著萬物毀滅而更變!

第二位朗讀者是聾啞人楊乃斌。小時失去部分聽力的他,在媽媽的陪伴下走過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母愛的力量多麼偉大。他朗讀冰心的《不為什麼》,訴說了自己對母愛深深地感動和感謝:“獻給我的母親,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沒有我的今天,當所有人都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她還一直堅持,一直鼓勵我。”

《名家散文經典:冰心散文精選》

冰心的散文體現著自己所強調的獨特風格。她十分注重散文內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在看似平凡的題材中,創意出奇,構局善變。這是由她的思想造詣和生活環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3

蔣雯麗——《百合花開》

在《百合花開》譯文中,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做了十五年的預防愛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初只是有這樣一個願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果一做就是這麼多年。她在節目中分享了與愛滋病患者“親密”故事,將林清玄的《百合花開》獻給受愛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鼓勵他們在逆境中抗爭和奮鬥,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心的絲路》

本書是林清玄“安住身心”的清雋之作。時值臺灣社會時代變遷,很多人沉淪于現實聲色的征逐之中,傳統精緻文化被侵略、商人短視、傷殘者詐騙行乞。林清玄說,“我的《心的絲路》依循這樣的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現實世界中安頓身心,做世界的清流?”

4

林兆銘——《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作家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他追求精神生活,關注靈魂的成長,在自然的安謐中尋找本真的生存狀態。

林兆銘18歲開始就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在廣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個人負責接收、救治、飼養和放生野生動物。他對這些野生動物有著“瓦爾登湖式”的堅守,他說,我會一直陪伴在動物身邊,這是我的職責。”

《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

5

喬臻、唐國妹——《我願是激流》

《我願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於1847年創作並題獻給戀人的一首抒情詩,詩中用一連串的“我願”引出構思巧妙的意象,反復詠唱對愛情的堅貞與渴望,向戀人表白著自己的愛情。

喬榛老師是配音界的泰斗。罹患癌症三十二年,三次復發,甚至已骨轉移...喬榛老師說:是愛情和事業,給了他戰勝病魔的最大動力!他講述的是正是他在妻子的陪伴下抗擊病魔,三次擊退癌症的感人故事。

《裴多菲詩歌精選》

裴多菲的名詩《自由與愛情》在我國家喻戶曉。由於魯迅先生早年介紹,他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外國詩人之一。裴多菲的詩與民族傳統、人民生活密切結合,與人民的鬥爭和命運融為一體。深厚的民族性與強烈的時代精神是他詩歌的兩大特點。

【第三期:選擇】

1

王千源——《老人與海》

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漁夫獨自在海上捕魚,接連八十四天都沒有收穫,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老人跟它搏鬥了兩天兩夜,用魚槍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一撥又一撥的鯊魚來搶奪食物,缺乏幫手和工具的老人雖然殺了幾條鯊魚,但大魚也仍然難逃被吃光的命運。

最終,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魚骨頭。殘酷的現實下,老人只能躺在床上去夢裡尋找往日的美好。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推掉了電視劇《借槍》,選擇了連工資都無法支付的《鋼的琴》劇組,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他說:哪怕把碟拍下來,不放映,放一輩子,也要拍完。他作為演員的這種堅持,正如老人與海中的那個老漁夫。

《老人與海》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他將自己頑強的意志融入作品,其筆下的老人象徵著生活中一切無名的奮鬥者,他卑微而弱小,卻在困難面前,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2

秦玥飛——《泥濘》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 遲子建的文字裡,講述的都是平常日子裡的酸甜苦辣。生活在清爽、潔淨的環境裡,是人生的享受和追求,而這種理想的實現往往需要經歷在泥濘中的艱難跋涉。

泥濘,不僅代表著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阻礙,也暗含了對人意志的磨礪和鍛煉。

畢業于耶魯大學的秦玥飛和其他幾位名校畢業的同學,畢業後選擇了回到祖國農村服務,成為一名村官,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當我們的筆面對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蒼白無力時,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 他們更願意在泥濘中奮鬥一回,在泥濘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遲子建散文》

《遲子建散文》收錄了遲子建的《水袖煙波》、《從山巒到海洋》、《一個人和三個時代》等作品。書中所選的散文,有遲子建對童年生活的追憶,有現實生活的寫照。透過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她敏銳的才思和靈動的氣息,讓人感到回憶的醇香溫暖。

3

麥家——《致信兒子》

這是麥家寫給遠在美國留學的兒子的一封信,“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註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在兒子青春期階段,麥家感受到風暴般的青春躁動,好在他選擇了理解和寬容,陪伴兒子一起度過青春期,他說:“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著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兒子最終不負他的期待,順利地進入了大學,繼續著人生的旅途。在這封家書中,不難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對兒子未來人生的期待。

麥家把所有的叛逆,所有的青春,所有的執拗,都獻給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這部耗費他11年創作的小說,也最終為他贏得了最大的收穫。正如麥家在《朗讀者》節目中所說:我對兒子的付出,他今後都會加倍補償我。

4

徐靜蕾——《奶奶的星星》

“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這篇小說用散文化的寫法和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孩提時代的“我”與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充滿著人情人性的色彩,是一個人對親人的深情懷念,蘊涵了真實的情感力量。文中,溫情的句子反復出現,祖孫之間的愛和溫暖,溢於言表。

徐靜蕾說,自從奶奶去世後,一下了改變了許多,忽然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可見她對奶奶的感情之深。在節目中,徐靜蕾為奶奶深情的朗讀,仿佛讓我們穿梭回孩提時代,夏日的夜晚,靠在奶奶的腿上,數著滿天的繁星,聽著那些古老的故事。

《奶奶的星星》

《奶奶的星星》收入了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代表作數篇。史鐵生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承受著死亡的壓迫,也許是因為這樣,使他對生命的思考十分深刻。他的文章,向來是真擊內心的,真誠的文字喚醒了每一顆有過相同體驗的心靈。

5

理查·西爾斯——《陋室銘》

一篇不足百字的陋室銘,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它告訴人們: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

熱愛漢字的理查,用20多年時間、30萬美元的個人積蓄,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將5000個左右的漢字字源放到網上。因為在中國研究漢字,理查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朗讀一首《陋室銘》,感謝母親一直的支持,也希望告訴母親,他為漢字貢獻所有,但因為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樂在其中。

《劉夢得詩集》

劉禹錫,字夢得 ,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通過他的一首首詩,我們可以感受他人生中的得意與失意。

6

郭小平——《如果》

《如果》是一首相當勵志的短詩,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在寫給兒子的詩中,寫出了成功背後所包含的心酸、磨難和痛楚,如果我們能正視人生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勇於接受挑戰,即使失敗也不用害怕,大不了從頭再來,總有一天成功會到來。困難之下、磨礪之後,你終會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郭小平,是國內唯一一所愛滋病患兒學校臨汾紅絲帶學校的創辦人,十幾年來他把全部的愛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身上。在創辦這樣一所學校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承受種種壓力和困難,但正如詩中那樣,成功的路上難免有困難,而我們要選擇正視它,克服它。

《從大海到大海》

吉卜林二十四歲的那年,他從印度出發,開始了漫遊世界的人生之旅。在東南亞的緬甸、新加坡盤桓,在香港、廣州留下匆匆足跡後到達日本,接著橫渡太平洋登上三藩市海岸,遊歷了夕日大不列顛殖民地美國。這就是他在遊記《從大海到大海》中給我們描述的旅行。

【第四期:禮物】

1

李亞鵬——《背影》

他的禮物是女兒李嫣

《背影》是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他的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對李亞鵬來說,女兒李嫣是上天給他的最好的禮物。他說,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愛,一切方法都是教條。”十幾年時間,女兒嫣兒撕掉了唇顎裂兒童的標籤,成長為了一個陽光自信的女孩兒。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父親的李亞鵬都以愛和言傳身教的教育陪伴著她的成長。而這種教育方式和李亞鵬的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息息相關,父親曾送給他一句話:“人不可以有傲氣 但不可無傲骨。”在節目中,李亞鵬將《背影》獻給自己的父親,表達了對父親的懷念和感恩。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清秀雋永、質樸腴厚、激進深邃,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顯示出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旨趣。他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傳統,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2

胡瑋煒——《自行車之歌》

她的禮物是用單車點亮城市

“一條寬闊的缺乏風景的街道,除了偶爾經過的公共汽車、東風牌或解放牌卡車,小汽車非常罕見,繁忙的交通主要體現在自行車的兩個輪子上。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車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國。”蘇童在文章中描寫了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和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時代在變化,以飛一般的速度前進,不光是自行車,好多東西都會變,但都會成為經典,過去舊顯得尤其珍貴。

胡瑋煒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從創意產生到第一輛摩拜單車出現在城市當中,她用了十個月的時間。現在,單車已經成為北京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說,“如果一個城市是適合自行車騎行的話,那這個城市的幸福指數,一定非常高。”通過朗讀蘇曼的《自行車之歌》,胡瑋煒深情闡述了自己對自行車的喜愛,也喚醒了我們心中的單車情節。

《我們小時候:自行車之歌》

該書講述了作者在蘇州街頭晃晃悠悠成長的南方童年。行船、流水、城北的橋及夏日街頭三三兩兩的人群等彌漫著南方水氣氤氳的生活讓人悠閒中又感覺說不出的悵然。全文細膩寫實,真情流露。

3

倪萍——《姥姥語錄》

她的禮物是陪伴她的觀眾

倪萍在書中說:小時候是她扯著我,長大了是我扯著她。多少個艱難的時刻,都是姥姥用她的話語教育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的經典比喻讓我豁然開朗。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什麼是甜?沒病沒災是個甜;不缺胳膊少腿是個甜,不認字的人認了個字也是甜。”

倪萍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憶,她的聲音陪伴大家度過了13個辭舊迎新的日子。然而在2004年,倪萍4個月大的兒子被診斷出一種罕見的疾病,如果不治療,他的眼睛就會慢慢看不見,甚至會死亡。倪萍為了兒子赴美求醫,退出央視的舞臺。2014年,倪萍又重回央視舞臺,對倪萍來說,守候她的觀眾是失散多年的“禮物”。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倪萍朗讀了自己寫的《姥姥語錄》,以此感懷那些和99歲姥姥一起的日子,也將這些話獻給陪伴她慢慢長大的電視觀眾。

4

單霽翔——《至大無外》

他的禮物是守護故宮

故宮是歷史為後人留下的寶貴禮物,他承載著日月滄桑,見證著歲月變化。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用5個月的時間,踏破布鞋20餘雙,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他為故宮——這個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不停地忙碌著。他將《至大無外》獻給所有熱愛故宮文化的人。

這篇文字出自紀錄片《故宮100》,它講述了一百座建築的命運,呈現故宮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通過一百個空間故事,建構一個故宮的全息建築影像系統,以既富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演繹,進而推中國文化中的普遍意義,面向世界,令觀眾產生共鳴。

5

趙蕊蕊——《握緊你的右手》

她的禮物是女排時期拼搏的日子

“常常見女孩鄭重地平伸著自己的雙手,仿佛托舉著一條透明的哈達。看手相的人便說: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背在身後,把右手手掌對準湛藍的天。”

我們的右手是有力量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手裡。

前女排運動員趙蕊蕊在職業生涯中多次受傷,受傷期間,她也曾抱怨過命運的不公,“我不停地問為什麼,可是我沒有答案......還好,我比較喜歡看書,我覺得書籍給了我很多力量。”在畢淑敏的《握緊你的右手》中,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命運是我怯懦的盾牌,當我叫嚷命運不公最響的時候,正是我預備逃遁的前奏。”她不再以抱怨去生活,她學會了用感恩的去面對生活。退役後,她轉型成為了一名職業作家,四年前,更憑一本科幻作品斬獲了第四屆全球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銀獎。

《握緊你的右手》

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運這種東西,它是物質還是精神?難道說我們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種符咒規定,誰都無力更改?我們的手難道真是鐳射唱盤,所有的禍福都像音符微縮其中?

6

趙家和教授的學生、朋友

——《讓我怎樣感謝你》

他們的禮物是讓更多的孩子看到希望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在這首詩歌中,汪國真用自己飽滿的深情蘊涵於四季最美的景色之中,用四節詩中豐滿的形象與真摯的語言,表達出其真切動人的感謝之情。

趙家和教授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卻不願講出自己的名字,僅以“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的名義和同事陳章武教授共同成立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學生。生前,趙家和教授是個極其節儉的人,在被查出絕症晚期後,他不肯用進口藥,不肯住大醫院,只願住在清華校醫院裡。在生命的盡頭,趙家和教授捐獻了遺體。趙家和教授將自己的一生作為禮物送給孩子、送給社會。在朗讀者的舞臺,趙家和教授的學生、朋友深情朗誦了《讓我怎樣感謝你》,道出了對趙教授深切的敬愛和感謝之情。

《熱愛生命:汪國真經典詩文》

“世紀詩人”汪國真——中國當代詩壇的一個奇跡,曾連續獲得過三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被譽為“當代詩壇的王子”!汪國真的詩,不但富含人生哲理,而且字裡行間都洋溢著青春氣息和浪漫氣息。

本文素材綜合自網路,小學生閱讀編輯整理,轉載自快微課

《鮑勃·狄倫編年史》

鮑勃·狄倫是半個世紀以來影響力無出其右的藝術家和音樂家。本書是他歷時三年在打字機上親手敲出來的回憶錄,記錄了自己生命中種種非凡的時刻——初到紐約,簽約哥倫比亞,遭遇創作瓶頸等等。

3

柳傳志——《給兒子柳林的婚禮致辭》

柳傳志將父親贈予自己的一句話“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送給自己的兒子。這句話在柳傳志的一生中,不論經歷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這句話都給予他勇氣,直面任何環境,坦蕩應對。

在這篇致辭中,沒有提及一個“愛”字,但字裡行間無不體現了對兒子的愛,道盡了一個父親的心聲。正如他所說,“做父母的,有什麼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

4

鮮花山谷夫婦——《朱生豪情書》

1933年大四的朱生豪遇見並愛上了比自己還大半年的大二學妹宋清如,之後10年時間,他給宋清如寫了大量情詩。原本生活中沉默寡言的朱生豪,將所有的幽默和孩子氣都寫在了情詩中。真率的語言,直白的表達,直到今天這些情書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夫妻,周小林和殷潔,因為一個承諾,丈夫周小林用了10年時間,為妻子打造了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四季輪回,花開不敗。

“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沒有你,即使我愛了一百個人,或有一百個人愛我,我的靈魂也將永遠彷徨著。”他們朗讀的這首詩,正像是這對60後夫婦的愛情。他們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幾十年如一日地相愛。

《朱生豪情書全集》

朱生豪、宋清如,一對才子佳人,柴米夫妻。他們因為詩而相知相許,在譯莎苦旅中相濡以沫。十年苦戀,半個世紀的等待,一對詩侶短暫而又永恆的愛情絕唱。308封情書,封封感人肺腑,句句動人心魄,字字刻骨銘心!

5

張梓琳——《願你慢慢長大》

《願你慢慢長大》是劉瑜寫給女兒的信。“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女兒小布穀剛滿一百天,她希望女兒能幸運地找到自己的夢想。她希望以後能和女兒成為好朋友,但願意為她的獨立而叫好。

當張梓琳遇見自己新的角色:一位母親。從不尋常到尋常的角色轉換,她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內心更為柔軟。通過朗讀這篇《願你慢慢長大》,張梓琳分享了作為一位母親的驚喜和感動。

《成長,請帶上這封信:他們致孩子》

他們用世間最珍貴最綿軟的愛寫就的家書,是送給下一代的脈脈叮嚀,更是一顆顆坦蕩熾熱的心走過遙遙歲月的迴響。

三十封信,萬千種愛,一個心願——孩子,遵從內心,成為最好的自己。

6

許淵沖先生學生、好友——許淵沖翻譯作品

許淵沖先生在節目中分享了很多關於他翻譯事業的故事,他回憶起自己翻譯的第一個作品《別丟掉》,是為了追求一個喜歡的女同學。老先生朗讀起其中的詩句時,情到動情處,依然熱淚盈眶。講起自己熱愛的翻譯事業時依舊充滿熱情,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

《莎士比亞全集:奧瑟羅》

《奧瑟羅》講述了威尼斯公國勇將奧瑟羅與元老的女兒苔絲夢娜相愛,卻在陰險的旗官伊阿戈的不斷挑撥下,出於嫉妒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後來得知真相而拔劍自刎。

【第二期:陪伴】

1

鄭淵潔、鄭洪升——《父與子》

《父與子》是鄭淵潔寫給兒子鄭亞旗的,鄭淵潔屬羊,鄭亞旗屬豬:“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是他爸爸。”

這篇文章滿懷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同樣也適用于鄭淵潔和父親鄭洪升,鄭淵潔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回憶,他把老師的作文題目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因為調皮被學校開除,而鄭洪升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

父親的影響,使得鄭淵潔熱愛讀書,成為獨樹一幟的童話大王。

《鄭淵潔教子秘訣》

鄭淵潔,中國文壇傳奇人物,有“童話大王”之美譽。本書首次揭露了著名作家童話大王鄭淵潔成功的教子秘訣,對於現代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將產生重要的啟迪作用。

2

楊乃斌——《不為什麼》

幼年時,冰心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愛我?”

媽媽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為你是我的女兒!”

這就是母愛啊,如此剛絕,如此無迴旋,她的愛可以摒棄一切,拂拭一切,不因著萬物毀滅而更變!

第二位朗讀者是聾啞人楊乃斌。小時失去部分聽力的他,在媽媽的陪伴下走過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母愛的力量多麼偉大。他朗讀冰心的《不為什麼》,訴說了自己對母愛深深地感動和感謝:“獻給我的母親,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沒有我的今天,當所有人都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她還一直堅持,一直鼓勵我。”

《名家散文經典:冰心散文精選》

冰心的散文體現著自己所強調的獨特風格。她十分注重散文內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在看似平凡的題材中,創意出奇,構局善變。這是由她的思想造詣和生活環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3

蔣雯麗——《百合花開》

在《百合花開》譯文中,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做了十五年的預防愛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初只是有這樣一個願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果一做就是這麼多年。她在節目中分享了與愛滋病患者“親密”故事,將林清玄的《百合花開》獻給受愛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鼓勵他們在逆境中抗爭和奮鬥,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心的絲路》

本書是林清玄“安住身心”的清雋之作。時值臺灣社會時代變遷,很多人沉淪于現實聲色的征逐之中,傳統精緻文化被侵略、商人短視、傷殘者詐騙行乞。林清玄說,“我的《心的絲路》依循這樣的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現實世界中安頓身心,做世界的清流?”

4

林兆銘——《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作家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他追求精神生活,關注靈魂的成長,在自然的安謐中尋找本真的生存狀態。

林兆銘18歲開始就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在廣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個人負責接收、救治、飼養和放生野生動物。他對這些野生動物有著“瓦爾登湖式”的堅守,他說,我會一直陪伴在動物身邊,這是我的職責。”

《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

5

喬臻、唐國妹——《我願是激流》

《我願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於1847年創作並題獻給戀人的一首抒情詩,詩中用一連串的“我願”引出構思巧妙的意象,反復詠唱對愛情的堅貞與渴望,向戀人表白著自己的愛情。

喬榛老師是配音界的泰斗。罹患癌症三十二年,三次復發,甚至已骨轉移...喬榛老師說:是愛情和事業,給了他戰勝病魔的最大動力!他講述的是正是他在妻子的陪伴下抗擊病魔,三次擊退癌症的感人故事。

《裴多菲詩歌精選》

裴多菲的名詩《自由與愛情》在我國家喻戶曉。由於魯迅先生早年介紹,他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外國詩人之一。裴多菲的詩與民族傳統、人民生活密切結合,與人民的鬥爭和命運融為一體。深厚的民族性與強烈的時代精神是他詩歌的兩大特點。

【第三期:選擇】

1

王千源——《老人與海》

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漁夫獨自在海上捕魚,接連八十四天都沒有收穫,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老人跟它搏鬥了兩天兩夜,用魚槍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一撥又一撥的鯊魚來搶奪食物,缺乏幫手和工具的老人雖然殺了幾條鯊魚,但大魚也仍然難逃被吃光的命運。

最終,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魚骨頭。殘酷的現實下,老人只能躺在床上去夢裡尋找往日的美好。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推掉了電視劇《借槍》,選擇了連工資都無法支付的《鋼的琴》劇組,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他說:哪怕把碟拍下來,不放映,放一輩子,也要拍完。他作為演員的這種堅持,正如老人與海中的那個老漁夫。

《老人與海》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他將自己頑強的意志融入作品,其筆下的老人象徵著生活中一切無名的奮鬥者,他卑微而弱小,卻在困難面前,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2

秦玥飛——《泥濘》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 遲子建的文字裡,講述的都是平常日子裡的酸甜苦辣。生活在清爽、潔淨的環境裡,是人生的享受和追求,而這種理想的實現往往需要經歷在泥濘中的艱難跋涉。

泥濘,不僅代表著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阻礙,也暗含了對人意志的磨礪和鍛煉。

畢業于耶魯大學的秦玥飛和其他幾位名校畢業的同學,畢業後選擇了回到祖國農村服務,成為一名村官,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

“當我們的筆面對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蒼白無力時,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 他們更願意在泥濘中奮鬥一回,在泥濘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遲子建散文》

《遲子建散文》收錄了遲子建的《水袖煙波》、《從山巒到海洋》、《一個人和三個時代》等作品。書中所選的散文,有遲子建對童年生活的追憶,有現實生活的寫照。透過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她敏銳的才思和靈動的氣息,讓人感到回憶的醇香溫暖。

3

麥家——《致信兒子》

這是麥家寫給遠在美國留學的兒子的一封信,“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註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在兒子青春期階段,麥家感受到風暴般的青春躁動,好在他選擇了理解和寬容,陪伴兒子一起度過青春期,他說:“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著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兒子最終不負他的期待,順利地進入了大學,繼續著人生的旅途。在這封家書中,不難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對兒子未來人生的期待。

麥家把所有的叛逆,所有的青春,所有的執拗,都獻給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這部耗費他11年創作的小說,也最終為他贏得了最大的收穫。正如麥家在《朗讀者》節目中所說:我對兒子的付出,他今後都會加倍補償我。

4

徐靜蕾——《奶奶的星星》

“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這篇小說用散文化的寫法和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孩提時代的“我”與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充滿著人情人性的色彩,是一個人對親人的深情懷念,蘊涵了真實的情感力量。文中,溫情的句子反復出現,祖孫之間的愛和溫暖,溢於言表。

徐靜蕾說,自從奶奶去世後,一下了改變了許多,忽然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可見她對奶奶的感情之深。在節目中,徐靜蕾為奶奶深情的朗讀,仿佛讓我們穿梭回孩提時代,夏日的夜晚,靠在奶奶的腿上,數著滿天的繁星,聽著那些古老的故事。

《奶奶的星星》

《奶奶的星星》收入了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代表作數篇。史鐵生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承受著死亡的壓迫,也許是因為這樣,使他對生命的思考十分深刻。他的文章,向來是真擊內心的,真誠的文字喚醒了每一顆有過相同體驗的心靈。

5

理查·西爾斯——《陋室銘》

一篇不足百字的陋室銘,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它告訴人們: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

熱愛漢字的理查,用20多年時間、30萬美元的個人積蓄,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將5000個左右的漢字字源放到網上。因為在中國研究漢字,理查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朗讀一首《陋室銘》,感謝母親一直的支持,也希望告訴母親,他為漢字貢獻所有,但因為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樂在其中。

《劉夢得詩集》

劉禹錫,字夢得 ,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通過他的一首首詩,我們可以感受他人生中的得意與失意。

6

郭小平——《如果》

《如果》是一首相當勵志的短詩,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在寫給兒子的詩中,寫出了成功背後所包含的心酸、磨難和痛楚,如果我們能正視人生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勇於接受挑戰,即使失敗也不用害怕,大不了從頭再來,總有一天成功會到來。困難之下、磨礪之後,你終會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郭小平,是國內唯一一所愛滋病患兒學校臨汾紅絲帶學校的創辦人,十幾年來他把全部的愛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身上。在創辦這樣一所學校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承受種種壓力和困難,但正如詩中那樣,成功的路上難免有困難,而我們要選擇正視它,克服它。

《從大海到大海》

吉卜林二十四歲的那年,他從印度出發,開始了漫遊世界的人生之旅。在東南亞的緬甸、新加坡盤桓,在香港、廣州留下匆匆足跡後到達日本,接著橫渡太平洋登上三藩市海岸,遊歷了夕日大不列顛殖民地美國。這就是他在遊記《從大海到大海》中給我們描述的旅行。

【第四期:禮物】

1

李亞鵬——《背影》

他的禮物是女兒李嫣

《背影》是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他的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對李亞鵬來說,女兒李嫣是上天給他的最好的禮物。他說,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愛,一切方法都是教條。”十幾年時間,女兒嫣兒撕掉了唇顎裂兒童的標籤,成長為了一個陽光自信的女孩兒。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父親的李亞鵬都以愛和言傳身教的教育陪伴著她的成長。而這種教育方式和李亞鵬的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息息相關,父親曾送給他一句話:“人不可以有傲氣 但不可無傲骨。”在節目中,李亞鵬將《背影》獻給自己的父親,表達了對父親的懷念和感恩。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清秀雋永、質樸腴厚、激進深邃,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顯示出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旨趣。他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傳統,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2

胡瑋煒——《自行車之歌》

她的禮物是用單車點亮城市

“一條寬闊的缺乏風景的街道,除了偶爾經過的公共汽車、東風牌或解放牌卡車,小汽車非常罕見,繁忙的交通主要體現在自行車的兩個輪子上。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車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國。”蘇童在文章中描寫了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和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時代在變化,以飛一般的速度前進,不光是自行車,好多東西都會變,但都會成為經典,過去舊顯得尤其珍貴。

胡瑋煒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從創意產生到第一輛摩拜單車出現在城市當中,她用了十個月的時間。現在,單車已經成為北京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說,“如果一個城市是適合自行車騎行的話,那這個城市的幸福指數,一定非常高。”通過朗讀蘇曼的《自行車之歌》,胡瑋煒深情闡述了自己對自行車的喜愛,也喚醒了我們心中的單車情節。

《我們小時候:自行車之歌》

該書講述了作者在蘇州街頭晃晃悠悠成長的南方童年。行船、流水、城北的橋及夏日街頭三三兩兩的人群等彌漫著南方水氣氤氳的生活讓人悠閒中又感覺說不出的悵然。全文細膩寫實,真情流露。

3

倪萍——《姥姥語錄》

她的禮物是陪伴她的觀眾

倪萍在書中說:小時候是她扯著我,長大了是我扯著她。多少個艱難的時刻,都是姥姥用她的話語教育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的經典比喻讓我豁然開朗。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什麼是甜?沒病沒災是個甜;不缺胳膊少腿是個甜,不認字的人認了個字也是甜。”

倪萍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憶,她的聲音陪伴大家度過了13個辭舊迎新的日子。然而在2004年,倪萍4個月大的兒子被診斷出一種罕見的疾病,如果不治療,他的眼睛就會慢慢看不見,甚至會死亡。倪萍為了兒子赴美求醫,退出央視的舞臺。2014年,倪萍又重回央視舞臺,對倪萍來說,守候她的觀眾是失散多年的“禮物”。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倪萍朗讀了自己寫的《姥姥語錄》,以此感懷那些和99歲姥姥一起的日子,也將這些話獻給陪伴她慢慢長大的電視觀眾。

4

單霽翔——《至大無外》

他的禮物是守護故宮

故宮是歷史為後人留下的寶貴禮物,他承載著日月滄桑,見證著歲月變化。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用5個月的時間,踏破布鞋20餘雙,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他為故宮——這個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不停地忙碌著。他將《至大無外》獻給所有熱愛故宮文化的人。

這篇文字出自紀錄片《故宮100》,它講述了一百座建築的命運,呈現故宮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通過一百個空間故事,建構一個故宮的全息建築影像系統,以既富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演繹,進而推中國文化中的普遍意義,面向世界,令觀眾產生共鳴。

5

趙蕊蕊——《握緊你的右手》

她的禮物是女排時期拼搏的日子

“常常見女孩鄭重地平伸著自己的雙手,仿佛托舉著一條透明的哈達。看手相的人便說: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背在身後,把右手手掌對準湛藍的天。”

我們的右手是有力量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手裡。

前女排運動員趙蕊蕊在職業生涯中多次受傷,受傷期間,她也曾抱怨過命運的不公,“我不停地問為什麼,可是我沒有答案......還好,我比較喜歡看書,我覺得書籍給了我很多力量。”在畢淑敏的《握緊你的右手》中,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命運是我怯懦的盾牌,當我叫嚷命運不公最響的時候,正是我預備逃遁的前奏。”她不再以抱怨去生活,她學會了用感恩的去面對生活。退役後,她轉型成為了一名職業作家,四年前,更憑一本科幻作品斬獲了第四屆全球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銀獎。

《握緊你的右手》

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運這種東西,它是物質還是精神?難道說我們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種符咒規定,誰都無力更改?我們的手難道真是鐳射唱盤,所有的禍福都像音符微縮其中?

6

趙家和教授的學生、朋友

——《讓我怎樣感謝你》

他們的禮物是讓更多的孩子看到希望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在這首詩歌中,汪國真用自己飽滿的深情蘊涵於四季最美的景色之中,用四節詩中豐滿的形象與真摯的語言,表達出其真切動人的感謝之情。

趙家和教授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卻不願講出自己的名字,僅以“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的名義和同事陳章武教授共同成立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學生。生前,趙家和教授是個極其節儉的人,在被查出絕症晚期後,他不肯用進口藥,不肯住大醫院,只願住在清華校醫院裡。在生命的盡頭,趙家和教授捐獻了遺體。趙家和教授將自己的一生作為禮物送給孩子、送給社會。在朗讀者的舞臺,趙家和教授的學生、朋友深情朗誦了《讓我怎樣感謝你》,道出了對趙教授深切的敬愛和感謝之情。

《熱愛生命:汪國真經典詩文》

“世紀詩人”汪國真——中國當代詩壇的一個奇跡,曾連續獲得過三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被譽為“當代詩壇的王子”!汪國真的詩,不但富含人生哲理,而且字裡行間都洋溢著青春氣息和浪漫氣息。

本文素材綜合自網路,小學生閱讀編輯整理,轉載自快微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