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藝類內刊需要發展空間

最近回了一趟老家常熟。 在與一些當地的作家朋友聚會時, 他們給我帶來幾冊當地文聯和作協主辦的文藝期刊《常熟田》和《虞山文藝》。 翻閱這兩本文藝刊物, 頗有琳琅滿目之感, 讓人喜不勝收。

對這兩本刊物的喜歡, 一個不能排除的原因是因為我作為一名遊子, 在這裡接觸到了家鄉的獨特風味。 我對家鄉的情感, 在這裡尋找到了寄託。 當然, 如果用對文藝作品的嚴格鑒賞標準來衡量的話, 它們還不能與一些在全國範圍內公開發行的文藝刊物媲美, 這些刊物上發表的作品, 也許還顯得稚嫩, 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

但是, 字裡行間洋溢的家鄉情結, 卻是這種地方上的文藝刊物上所獨有的。

但是, 這兩本文藝刊物屬於內刊。 因此, 即使是在當地, 刊物印出後通常只是在當地文人的小圈子裡流動。 作家的辛勤創作, 與讀者處於分離、隔膜狀態, 讀者享受不到本地作家的作品, 這顯然是一個令人感到遺憾的問題。

這類文藝刊物全國到底有多少, 很難得到準確的統計資料, 雖然國家對刊物實行嚴格的登記制度有其合理性, 但如果因此堵住了刊物與讀者的交流, 這是不利於地方文藝的繁榮和發展的。 文藝作品需要廣泛的傳播, 得到讀者的認可, 才能有生命力。 文藝類內刊只能在文人的小圈子傳播, 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由於沒有讀者的參與和認可, 也就成了自拉自唱的“獨角戲”, 社會效果也難以發揮。

類似《常熟田》《虞山文藝》這兩本刊物的情況, 在國內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 現在, 各地政府對發展和繁榮地方上的文藝創作, 提高當地百姓的文化素質都十分重視, 越來越多的地方對於創辦文藝刊物也具有很高的熱情。 深圳在去年組織過對各區文藝類內刊的評優活動, 前不久江蘇省還建立起了文藝內刊聯盟, 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 這些刊物再努力, 也難以突破因為是內刊的局限而難有大的作為。 有一些文藝類內刊為了讓刊物走進讀者之中, 尋求與出版社合作, 用書號代替刊號, 表面上看, 它們取得了公開發行的資格,

但實際上是“以書代刊”, 不僅增加了這些刊物的出版成本, 而且使刊物的識別和管理都出現了混亂。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 這些文藝類內刊也是一個重要的陣地, 需要有關方面的管理上有所突破, 有所創新, 給予它們發展的空間。 文藝類內刊是一個龐大的陣地, 對於文藝的繁榮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沒有相應的發展空間, 它們的生命力是脆弱的。 當然, 就目前來說, 要求國家為這類文藝刊物辦理統一刊號, 既不現實, 也無必要, 但政策面上可以適當放寬, 比如對取得內部准印證的地方刊物實行分級管理, 一些辦得比較好的文藝類刊物, 可以允許其在當地定價銷售。 目前, 一些城市和鄉村普遍辦起了街道圖書館和鄉村圖書館,

這些文藝類內刊也應該允許進入這類圖書館。 由於這些內刊上刊載的作品大多來自本地, 很多作者為讀者所熟悉, 因此它們更能得到當地讀者的歡迎, 也可以幫助當地作者成長。 這對於繁榮地方文藝, 激勵作家, 應該說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