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他是湖北前首富,如今成為國際紅通在逃人員

從白手起家到湖北前首富, 以20億元的身家成為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70名, 蘭世立走了15年。 但從巔峰跌至階下囚, 企業被破產清算, 卻只用了不到5年。 近4年的牢獄生活並沒有挫傷蘭世立的銳氣, 他重出江湖, 卻又身陷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困境。

11月15日上午, 蘭世立在微信公眾號“東星旅行”發表關於《對新疆麥趣爾及李氏三兄弟騙取百億資產的控訴》, 稱2015年初, 李氏三兄弟因涉及貪腐案分別前往美國和香港, 為了將國內資產轉移, 兄弟三人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抵押了90%, 從而借助蘭世立收購泰國經營航空公司的項目進行套現。

貪腐案告一段落後, 李氏三兄弟隨後開始奪取公司經營權, 並偽造簽名佔領公司, 誣告蘭世立騙取資金, 導致蘭世立被批捕, 後因證據不足而被進行監視居住。

控訴書同時公佈了一份檔, 稱11月13日, 泰國法院批准對李勇、李剛、李猛以及相關當事人的刑事起訴, 批准立案。 不過中企哥暫未從官方途徑獲得案件的具體資訊和進展。

目前, 該公眾號文章因內容違規無法查看。

控訴書發佈後, 麥趣爾暴跌8%, 隨後繼續下挫直至跌停, 截至收盤, 封死於跌停板, 收報每股29元。 當日晚些時間, 麥趣爾總經理李剛向新京報回應稱舉報不實。 11月16日淩晨, 麥趣爾發佈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的公告稱, 所謂的媒體報導實為相關當事人編造猜想、誹謗、惡意中傷公司的行為,

對公司聲譽和市場形象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損害了公司及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公司就上述不實報導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公司還將堅決運用一切可行的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和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公開資料顯示, 麥趣爾成立於2002年, 2012年成功登陸A股。 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本公司54.583%的股份。 實際控制人為李玉瑚、王翠先、李勇、李剛。 其中, 李玉瑚、王翠先為夫妻關係, 李勇和李剛分別為李玉瑚、王翠先長子和三子。 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乳製品的生產和銷售、烘焙食品的連鎖經營。 在上市不到三年內, 麥趣爾試圖進軍航空產業。

截止2017年9月15日, 麥趣爾集團共計質押4130萬股, 占麥趣爾集團持股總數的79.58%, 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7.95%。 不過, 未有直接證據表明質押公司股份所得的資金的去向。

11月16日, 廣州警方發佈資訊, 稱國際紅通在逃人員蘭世立涉嫌合同詐騙犯罪:

犯罪嫌疑人蘭世立在廣州警方依法對其採取監視居住強制措施期間,

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潛逃偷渡出境, 經多國後到新加坡。 2016年8月3日, 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合同詐騙罪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蘭世立。 2016年9月, 國際刑警組織對MICK DAVIES(即蘭世立)發佈紅色通緝令(編號:A-8535/9-2016), 公安部將其列為“獵狐”追逃對象。 蘭世立為逃脫罪責, 混淆視聽, 針對本案肆意發佈不實言論, 被個別媒體轉載。

目前, 廣州警方嚴正敦促犯罪嫌疑人蘭世立立即停止不法行為, 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用300元白手起家

湖北前首富蘭世立曾被媒體稱為“中國民營航空第一人”, 利用民營資本可以進入航空業這一項國家政策, 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了民航總局的批准, 于2005年創立了東星航空。

不過, 在2009年後, 因為金融危機來襲, 公司資金鏈斷裂, 他先後歷經了公司破產、入獄等一系列波折。

蘭世立於1966年在湖北武漢出生, 目前為新加坡籍。 17歲那年, 蘭世立接父親的班, 去供銷社當營業員, 後來又當上供銷社經理, 在小鎮裡, 也算是成功人士了。

但有一天, 他和兩名顧客發生了爭吵, 對方說話絲毫不留情面:“你有什麼好囂張的?不就是個小營業員嗎?”對方的話戳中了蘭世立心裡的痛處。 幾天後, 他決定放棄供銷社經理的職位, 考學讀書, 一切從頭開始。

1988年, 蘭世立考取了湖北省計畫幹部管理學院, 僅過了一學期, 又轉入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進了專為地方後備幹部開設的班級, 1990年畢業。 多年後, 蘭世立依然時常回想大學生活, 特別是撿牙膏皮解決生活費的經歷。當時的牙膏皮含有貴金屬,每支能賣幾分錢,蘭世立每天都早早起床,在校園裡四處找牙膏皮。每天可以換來三四毛錢,足以解決他的生活費。蘭世立曾說:“當我的資產達到1千萬的時候,我專程去看過這個地方。”

畢業後,蘭世立進入湖北省政府機關工作,同年調到海南省政府機關。在海南省政府工作期間,蘭世立有了去香港的機會。在香港住酒店時,酒店結帳時用電腦打出的單據讓這位年輕人很新奇,他發現,電腦是個好東西。於是,1990年,他決定下海創業。

當時蘭世立手裡只有300元,開公司辦理工商註冊至少得1000元。蘭世立和朋友借了幾百塊,還差300元。工商局的科長一開始不批,卻禁不住蘭世立每天跑到工商局上門拜訪。最後,科長表示讓蘭世立打個300元的欠條,等公司開業之後再把錢還回來,這才讓蘭世立拿到了營業執照。

他開的第一家公司是東星電子有限公司。

營業執照拿到了,但是錢已經花光了。沒有錢,去哪裡買電腦?蘭世立打聽到有一台舊電腦作價2000元,於是與對方談好,簽了一個月後付款的合同。隨後,他在武大附近租了個小門臉,專門為客戶打字,打一張紙收費6元。

當時,許多學生忙著寫畢業論文,跑到這個武大校友開的打字店打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打字的收入就達到1000元。從打字開始起步,憑藉良好的信譽,東星電子有限公司成了著名品牌IBM電腦的華中地區代理商。

蘭世立賣電腦的方法與眾不同,他在湖北辦起了免費的打字員培訓班,給湖北省72個縣的各機關單位發信,邀請打字員來武漢參加由東星電子公司組織的免費培訓班,包吃包住。在培訓班結束的時候,每人帶一台電腦回去,用得好了再付款,電腦有問題免費維修。通過這一招,蘭世立先後賣了3000多台電腦,完成早期創業的資金積累。

改行做餐飲

如果按照既有的模式,蘭世立可能會成為一個著名的電腦經銷商,但他沒有繼續做電腦事業,而是突然轉行開飯館。

當時中國進口電腦需要有批文,還受到匯率的影響。有的時候需要貨但沒有批文,電腦進不來乾著急,有的時候電腦就放在倉庫裡,過了一星期,由於匯率的變化自己已經賠了錢。而這些風險是蘭世立無法控制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許多中小商人也開始經營電腦生意,低價傾銷。而蘭世立做的是高價優質服務,如果也隨著其他商人一起降價,售後服務肯定不能保證。蘭世立決定退出電腦業。

選擇開飯館的原因很簡單,蘭世立說,在做電腦生意的時候許多客戶來了都要請吃飯,但吃飯很不方便。當時武漢最好的一個酒樓,售票與取菜是分開的,慕名而來的客人先是排一個長隊買飯票,然後再排一個長隊端菜。

電子和餐飲,兩者毫無關聯,但蘭世立知道“能賺錢”,便“把資金全都投下去了”——他的每一次商業擴張都帶有破釜沉舟的氣勢。蘭世立說:“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搞一個裝修豪華的飯店,讓客人坐在那裡點菜,不用再跑來跑去。”

1992年10月,蘭世立旗下的第一家飯店“東宮”酒樓開業了。飯店一共600平米,從香港請了一位經理,月薪2萬元,從廣東請來廚師。酒樓一開業就一炮打響,一天的營業額高達20萬元,在晚上一張桌子能換三撥客人。飯店開了一年,賺了1000萬元。之後又開了3家連鎖酒樓,還開了湖北省第一家四星級酒店。

誤打誤撞進入地產業

在開飯店的幾年裡,蘭世立在武漢郊區買了一塊地,準備建公司的發展基地。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創業以來最大的困難。從1994年開始,政府開始嚴抓公款吃喝,而他的酒店主要賺的是這個錢。蘭世立每個月的虧損就高達幾十萬元,一直虧到賬上沒有錢,每個月都要出去借錢給員工發工資。

這塊地這時派上了用場。當時蘭世立蓋樓的成本是每平米400元,後來以每平米60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僅這一項目,他又賺了1000萬元。蘭世立又盯上了房地產,隨後,他運作了系列地產專案,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武漢沙湖社區、宜昌桃花嶺賓館等,均大有斬獲後退出。

在開酒樓期間,蘭世立還開了一家旅行社。由於當時公司沒有出境權,他只是賣賣機票,充當機票代理人的角色,並在新加坡和香港也成立了相關的機構。

2003年,“非典”肆虐,國內旅行社處於大蕭條階段。蘭世立一舉收購了漢口國旅,因此獲得了出境業務的經營權。此後,在全國展開了旅行社收購行動。

在做旅遊過程中,蘭世立先後又將泰國航空、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的飛機引入武漢,採取包機的形式。除了定期的包機業務,蘭世立旗下的東星國旅每天在武漢銷售的機票就有1000多張,可以滿足將近10個航班的旅客運輸量。 蘭世立很得意,說:“我們其實已經是一家沒有飛機的航空公司了。”

在航空領域走向人生巔峰

2004年春天,時任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了中國已批准了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鷹聯航空籌建。蘭世立嗅到了這一敏感資訊,迅速地來到北京拜訪中國民航總局。 2005年6月,蘭世立拿到了東星航空公司批准籌建的批文。

蘭世立回憶,拿到批文後,東星航空只是想著租賃飛機,還沒有想著買,當時向全球各大飛機租賃商發了一份電子郵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所有的飛機租賃商都回復了郵件,在一周之內,許多人專程趕到武漢,與蘭世立面談。

這一手近似空手套白狼的妙計,讓蘭世立得以“坐山觀虎鬥”,看著法國空客、美國通用電氣商業航空服務公司、歐洲出口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爭搶一個“大餅”。

蘭世立說:“2005年9月,是我們談判最艱難的時候,當時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談租賃飛機,就住在中國大飯店,整整談了15天,最長的一次談判共談了70個小時,吃住都在會議室,幸運的是,談判達成的結果非常好。”

這一年,蘭世立可謂風光無限,以20億元的身價首次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位列第70名。當時,蘭世立曾表示,“沒有哪家民營航空,像我們一樣,一開始就有20架飛機”。

踉蹌入獄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東星航空是蘭世立的驕傲,也是將其推入監獄的主因。

東星航空逐漸壯大的航空隊,需要高額的置機費用和源源不斷的維持正常運營的資金。東星集團旗下的旅遊行業、房地產行業一直在向東星航空“輸血”。

2006年,蘭世立用旗下光穀中心花園的土地及在建工程為抵押,向農行武漢江南支行貸款1億元。這本應用于建房,蘭世立挪用了9000萬元籌建東星航空。後來,由於按揭不在農行操作,貸款難以收回,農行武漢江南支行將東星集團旗下東盛地產告上法庭。農行相關責任人遭撤職或調離,蘭世立被拘押。

此後,東星航空再難拿到銀行貸款,所需要的巨大資金量缺口都是通過民間融資來維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民營航空紛紛受挫,或被收購、或被國資重組,東星航空資金鏈亦開始緊張。蘭世立不得不借高利貸維持公司運營。武漢當地一位房地產企業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當時蘭世立為了挽救東星航空,簡直是瘋了,到處找錢,多高的利率都接受。”

後來,蘭世立找到融眾集團董事長謝小青幫忙,以旗下東盛公司的股權作抵押,向融眾集團借款3.15億元。

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3月27日,東星航空欠款總額約為5億元,其母公司東星集團旗下其他業務欠款額約為6億元,涉及法律糾紛達100多起。蘭世立稱,與融眾集團原先約定的3.15億元借款,最終卻只拿到了8000萬元,沒能救活東星航空。

2009年,東星航空被裁定破產,並被民航局停飛,東星帝國也隨之崩塌。2010年2月,蘭世立因犯逃避追繳欠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也幾乎失去了全部資產根基。

蟄伏複出

2014年9月,蘭世立一邊繼續上訴,一邊瞄準旅遊全產業鏈準備複出。20年前蘭世立便涉足過該產業,複出時仍選擇了旅遊行業,並保留了“東星”品牌,欲從航空、酒店、旅行社等各個方面打造完整的產業鏈。2015年在接受《南都》採訪時,蘭世立坦言剛出來時朋友們曾以億級資金相助,公司有1700多名員工,擁有百億資產。

2017年1月11日,蘭世立曾在北京舉辦一場媒體見面會,當時,蘭世立並未出現在現場,而是通過視頻連線發佈消息。視頻中的蘭世立有著更加明顯的禿頂,顯得蒼老而憔悴,就像任何一個為生活勞碌奔波的中年人。

蘭世立通過視頻連線向一眾媒體人發佈消息。攝影:每經記者張虹蕾

當時,蘭世立表示已經收購三家航空公司,其中兩家在國外,國內還有一家,航空產業去年營業額達到20多億,旅遊產業去年營業額有37億,目前業務主要在東南亞。

為何成為紅色通緝犯

從最新爆發的糾紛看來,李氏兄弟正是蘭世立剛出獄時出手相助的“企業家朋友”。

此後,這位合作者以詐騙罪為由向警方報案。在廣州警方下發逮捕令之前,蘭世立出走新加坡。

但根據前文蘭世立的《控訴書》,李氏三兄弟中李勇因涉及行賄200萬元逃往美國,李剛、李猛則滯留香港,三兄弟是為了逃離中國、將國內資產套現而收購航空公司。

據《聯合早報》及《星洲日報》等媒體報導,蘭世立涉嫌在2016年7月12日使用假護照入境新加坡,同月底被起訴,2016年11月3日被判監禁5個月。但蘭世立針對判決提出上訴,以8萬新加坡元保釋在外。

2016年10月,第一財經也報導稱,蘭世立之所以無法持有效身份證件入境新加坡,是因為他早已于當年4月被廣州警方監視居住。最新的廣州警方消息則證實了這一點。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楊兆全律師告訴野馬財經,事情沒有得到證實,接下來的影響不好判斷。“向媒體進行控訴,不是正常的法律行為,但證監會應該積極介入,進行調查。”

關於對蘭世立的評價,從來都是兩極化:有人說,蘭世立是中國民營航空業的領軍人物之一,作為從一個草根發展起來的富豪,他的努力和成功都是標誌性的;也有人說,蘭世立就是個騙子,和很多在商界獲取名利的人一樣,不過是手腕高明而已。

蘭世立的人生幾經起落,歷經大喜大悲,如今成為國際紅通在逃人員,令人唏噓。

作者: 劉佳玲

特別是撿牙膏皮解決生活費的經歷。當時的牙膏皮含有貴金屬,每支能賣幾分錢,蘭世立每天都早早起床,在校園裡四處找牙膏皮。每天可以換來三四毛錢,足以解決他的生活費。蘭世立曾說:“當我的資產達到1千萬的時候,我專程去看過這個地方。”

畢業後,蘭世立進入湖北省政府機關工作,同年調到海南省政府機關。在海南省政府工作期間,蘭世立有了去香港的機會。在香港住酒店時,酒店結帳時用電腦打出的單據讓這位年輕人很新奇,他發現,電腦是個好東西。於是,1990年,他決定下海創業。

當時蘭世立手裡只有300元,開公司辦理工商註冊至少得1000元。蘭世立和朋友借了幾百塊,還差300元。工商局的科長一開始不批,卻禁不住蘭世立每天跑到工商局上門拜訪。最後,科長表示讓蘭世立打個300元的欠條,等公司開業之後再把錢還回來,這才讓蘭世立拿到了營業執照。

他開的第一家公司是東星電子有限公司。

營業執照拿到了,但是錢已經花光了。沒有錢,去哪裡買電腦?蘭世立打聽到有一台舊電腦作價2000元,於是與對方談好,簽了一個月後付款的合同。隨後,他在武大附近租了個小門臉,專門為客戶打字,打一張紙收費6元。

當時,許多學生忙著寫畢業論文,跑到這個武大校友開的打字店打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打字的收入就達到1000元。從打字開始起步,憑藉良好的信譽,東星電子有限公司成了著名品牌IBM電腦的華中地區代理商。

蘭世立賣電腦的方法與眾不同,他在湖北辦起了免費的打字員培訓班,給湖北省72個縣的各機關單位發信,邀請打字員來武漢參加由東星電子公司組織的免費培訓班,包吃包住。在培訓班結束的時候,每人帶一台電腦回去,用得好了再付款,電腦有問題免費維修。通過這一招,蘭世立先後賣了3000多台電腦,完成早期創業的資金積累。

改行做餐飲

如果按照既有的模式,蘭世立可能會成為一個著名的電腦經銷商,但他沒有繼續做電腦事業,而是突然轉行開飯館。

當時中國進口電腦需要有批文,還受到匯率的影響。有的時候需要貨但沒有批文,電腦進不來乾著急,有的時候電腦就放在倉庫裡,過了一星期,由於匯率的變化自己已經賠了錢。而這些風險是蘭世立無法控制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許多中小商人也開始經營電腦生意,低價傾銷。而蘭世立做的是高價優質服務,如果也隨著其他商人一起降價,售後服務肯定不能保證。蘭世立決定退出電腦業。

選擇開飯館的原因很簡單,蘭世立說,在做電腦生意的時候許多客戶來了都要請吃飯,但吃飯很不方便。當時武漢最好的一個酒樓,售票與取菜是分開的,慕名而來的客人先是排一個長隊買飯票,然後再排一個長隊端菜。

電子和餐飲,兩者毫無關聯,但蘭世立知道“能賺錢”,便“把資金全都投下去了”——他的每一次商業擴張都帶有破釜沉舟的氣勢。蘭世立說:“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搞一個裝修豪華的飯店,讓客人坐在那裡點菜,不用再跑來跑去。”

1992年10月,蘭世立旗下的第一家飯店“東宮”酒樓開業了。飯店一共600平米,從香港請了一位經理,月薪2萬元,從廣東請來廚師。酒樓一開業就一炮打響,一天的營業額高達20萬元,在晚上一張桌子能換三撥客人。飯店開了一年,賺了1000萬元。之後又開了3家連鎖酒樓,還開了湖北省第一家四星級酒店。

誤打誤撞進入地產業

在開飯店的幾年裡,蘭世立在武漢郊區買了一塊地,準備建公司的發展基地。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創業以來最大的困難。從1994年開始,政府開始嚴抓公款吃喝,而他的酒店主要賺的是這個錢。蘭世立每個月的虧損就高達幾十萬元,一直虧到賬上沒有錢,每個月都要出去借錢給員工發工資。

這塊地這時派上了用場。當時蘭世立蓋樓的成本是每平米400元,後來以每平米60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僅這一項目,他又賺了1000萬元。蘭世立又盯上了房地產,隨後,他運作了系列地產專案,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武漢沙湖社區、宜昌桃花嶺賓館等,均大有斬獲後退出。

在開酒樓期間,蘭世立還開了一家旅行社。由於當時公司沒有出境權,他只是賣賣機票,充當機票代理人的角色,並在新加坡和香港也成立了相關的機構。

2003年,“非典”肆虐,國內旅行社處於大蕭條階段。蘭世立一舉收購了漢口國旅,因此獲得了出境業務的經營權。此後,在全國展開了旅行社收購行動。

在做旅遊過程中,蘭世立先後又將泰國航空、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的飛機引入武漢,採取包機的形式。除了定期的包機業務,蘭世立旗下的東星國旅每天在武漢銷售的機票就有1000多張,可以滿足將近10個航班的旅客運輸量。 蘭世立很得意,說:“我們其實已經是一家沒有飛機的航空公司了。”

在航空領域走向人生巔峰

2004年春天,時任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了中國已批准了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鷹聯航空籌建。蘭世立嗅到了這一敏感資訊,迅速地來到北京拜訪中國民航總局。 2005年6月,蘭世立拿到了東星航空公司批准籌建的批文。

蘭世立回憶,拿到批文後,東星航空只是想著租賃飛機,還沒有想著買,當時向全球各大飛機租賃商發了一份電子郵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所有的飛機租賃商都回復了郵件,在一周之內,許多人專程趕到武漢,與蘭世立面談。

這一手近似空手套白狼的妙計,讓蘭世立得以“坐山觀虎鬥”,看著法國空客、美國通用電氣商業航空服務公司、歐洲出口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爭搶一個“大餅”。

蘭世立說:“2005年9月,是我們談判最艱難的時候,當時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談租賃飛機,就住在中國大飯店,整整談了15天,最長的一次談判共談了70個小時,吃住都在會議室,幸運的是,談判達成的結果非常好。”

這一年,蘭世立可謂風光無限,以20億元的身價首次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位列第70名。當時,蘭世立曾表示,“沒有哪家民營航空,像我們一樣,一開始就有20架飛機”。

踉蹌入獄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東星航空是蘭世立的驕傲,也是將其推入監獄的主因。

東星航空逐漸壯大的航空隊,需要高額的置機費用和源源不斷的維持正常運營的資金。東星集團旗下的旅遊行業、房地產行業一直在向東星航空“輸血”。

2006年,蘭世立用旗下光穀中心花園的土地及在建工程為抵押,向農行武漢江南支行貸款1億元。這本應用于建房,蘭世立挪用了9000萬元籌建東星航空。後來,由於按揭不在農行操作,貸款難以收回,農行武漢江南支行將東星集團旗下東盛地產告上法庭。農行相關責任人遭撤職或調離,蘭世立被拘押。

此後,東星航空再難拿到銀行貸款,所需要的巨大資金量缺口都是通過民間融資來維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民營航空紛紛受挫,或被收購、或被國資重組,東星航空資金鏈亦開始緊張。蘭世立不得不借高利貸維持公司運營。武漢當地一位房地產企業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當時蘭世立為了挽救東星航空,簡直是瘋了,到處找錢,多高的利率都接受。”

後來,蘭世立找到融眾集團董事長謝小青幫忙,以旗下東盛公司的股權作抵押,向融眾集團借款3.15億元。

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3月27日,東星航空欠款總額約為5億元,其母公司東星集團旗下其他業務欠款額約為6億元,涉及法律糾紛達100多起。蘭世立稱,與融眾集團原先約定的3.15億元借款,最終卻只拿到了8000萬元,沒能救活東星航空。

2009年,東星航空被裁定破產,並被民航局停飛,東星帝國也隨之崩塌。2010年2月,蘭世立因犯逃避追繳欠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也幾乎失去了全部資產根基。

蟄伏複出

2014年9月,蘭世立一邊繼續上訴,一邊瞄準旅遊全產業鏈準備複出。20年前蘭世立便涉足過該產業,複出時仍選擇了旅遊行業,並保留了“東星”品牌,欲從航空、酒店、旅行社等各個方面打造完整的產業鏈。2015年在接受《南都》採訪時,蘭世立坦言剛出來時朋友們曾以億級資金相助,公司有1700多名員工,擁有百億資產。

2017年1月11日,蘭世立曾在北京舉辦一場媒體見面會,當時,蘭世立並未出現在現場,而是通過視頻連線發佈消息。視頻中的蘭世立有著更加明顯的禿頂,顯得蒼老而憔悴,就像任何一個為生活勞碌奔波的中年人。

蘭世立通過視頻連線向一眾媒體人發佈消息。攝影:每經記者張虹蕾

當時,蘭世立表示已經收購三家航空公司,其中兩家在國外,國內還有一家,航空產業去年營業額達到20多億,旅遊產業去年營業額有37億,目前業務主要在東南亞。

為何成為紅色通緝犯

從最新爆發的糾紛看來,李氏兄弟正是蘭世立剛出獄時出手相助的“企業家朋友”。

此後,這位合作者以詐騙罪為由向警方報案。在廣州警方下發逮捕令之前,蘭世立出走新加坡。

但根據前文蘭世立的《控訴書》,李氏三兄弟中李勇因涉及行賄200萬元逃往美國,李剛、李猛則滯留香港,三兄弟是為了逃離中國、將國內資產套現而收購航空公司。

據《聯合早報》及《星洲日報》等媒體報導,蘭世立涉嫌在2016年7月12日使用假護照入境新加坡,同月底被起訴,2016年11月3日被判監禁5個月。但蘭世立針對判決提出上訴,以8萬新加坡元保釋在外。

2016年10月,第一財經也報導稱,蘭世立之所以無法持有效身份證件入境新加坡,是因為他早已于當年4月被廣州警方監視居住。最新的廣州警方消息則證實了這一點。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楊兆全律師告訴野馬財經,事情沒有得到證實,接下來的影響不好判斷。“向媒體進行控訴,不是正常的法律行為,但證監會應該積極介入,進行調查。”

關於對蘭世立的評價,從來都是兩極化:有人說,蘭世立是中國民營航空業的領軍人物之一,作為從一個草根發展起來的富豪,他的努力和成功都是標誌性的;也有人說,蘭世立就是個騙子,和很多在商界獲取名利的人一樣,不過是手腕高明而已。

蘭世立的人生幾經起落,歷經大喜大悲,如今成為國際紅通在逃人員,令人唏噓。

作者: 劉佳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