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朗潤資深講席教授周其仁:正在跨越新臺階的中國經濟要靠創新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陳俊傑

在經歷了快速發展後,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 4月5日,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朗潤資深講席教授周其仁, 在川商總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作為獨家媒體的2017天府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臺階, 這個臺階能否邁過去, 創新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創新有兩種路徑, 分別是上行和下行。

中國經濟發展要靠創新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 取得了很大成績。 但從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來看, 已經由此前的高速進入中高速。

未來, 中國經濟能否穩定在6%~7%的增速, 創新將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周其仁解釋到, 此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很大程度源於我們的後發優勢, 我們只需要跟隨發達經濟體的發展軌跡、技術路徑即可。

周其仁認為, 在經過幾十年發展之後, 目前面臨比較成本優勢的新挑戰, 中國經濟改革也正在逐步步入深水區, 以前跟隨型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 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多的要靠創新與跟隨並舉方式。

周其仁說, 也只有創新才能在較高收入水準上生產更高附加價值, 從而在全球舞臺立足。

創新的兩種路徑:上下行

周其仁指出, 創新可能最開始是來自於一個點子, 就像吉利集團的李書福19歲開始創業,

當時他是騎著自行車為別人照相, 為別人提供服務, 給別人做東西。 但是光有點子不夠, 點子最後還要落地, 通過動員身邊的資源最終變成產品, 提供給市場。

再如人類早就看到鳥兒在天空自由飛翔, 也早就心嚮往之, 後來又發現了諸如空氣動力學這些原理級的知識, 但真正要實現飛上天空, 還要攻克無數技術難題。 只有攻克了原理、關鍵技術、輔助技術, 然後才能把技術組合成一個個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

“這樣看, 原理、技術、產品, 就構成創新的3個環節, 形成一個往復運動的閉環。 ”周其仁表示。

他指出, 創新還有一條下行路, 從好奇出發, 或“為科學而科學”, 還根本不知道有沒有用、能不能用, 先把原理級思維拿出來,

然後發明能應用的技術, 最後做成產品。 現在很多深圳的公司都是從論文類開始, 比如先是原理級發現, 再解決技術難題, 最後做成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