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無人貨架陷入資本狂熱,動輒融資千萬,誰能活下去成迷

那些放在辦公室門口的貨架會成為新零售時代的又一個紅利嗎?

財經天下最大的區別, 我們能夠提供全溫區品類服務。 ”李漾說。

一套全溫區品類包括一個普通木質貨架、一台冰箱、一台冷櫃和一台熱櫃。 冷櫃存放生鮮產品, 熱櫃中則有三明治、飲料等。 而冷熱貨櫃對供應鏈的要求明顯高於前兩者。 對於這家以生鮮電商起家的創業公司來說, 生鮮供應鏈就是它在無人貨架領域的競爭壁壘。

▲每日優鮮便利購全溫區貨架。

據李漾透露, 生鮮產品種類更豐富, 因此銷售額更好, 而利潤率也比較高。 算下來, 便利購單點銷售額日均在150~200元。 如今, 每日優鮮在全國有近1000個前置倉。 最高的補貨頻率是每日一補或者兩補, 少則2~3天一補。 不過, 由於冷櫃、熱櫃成本相對常溫貨架更高, 想要快速鋪設網點就需要更多資本。 目前, 一整套全溫區貨櫃成本在3000元左右, 而一台冰箱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 一個常溫貨架的成本在200~500元。

但楊學濤告訴記者, 辦公空間在選擇無人貨架時一般不會和單一品牌合作。 如果辦公室裡已經有了常溫無人貨架, 那麼其他企業進入時可把冰箱、冷熱櫃放在一旁一同售賣。

“很多貨架企業會去強化生鮮品類,

提高品牌壁壘, 但我不會去做。 ”任雙說。 不做的原因很簡單, 全天Allday便利店的供應鏈暫時無法支撐起生鮮冷鏈的需求, 而搭建前置供應倉也將耗費大量成本。 “每日優鮮本來就有供應鏈, 但我做生鮮需要付出很大代價。 ”

其實, 也有現成的“前置倉”可以利用。 任雙計畫, 未來會和辦公室樓下的便利店合作, 從便利店中取出商品放到貨架上。

想到和附近便利店合作的並非只有全天Allday便利店一家。 陳惠魯告訴記者, 除了普通的零食飲料外, 零食e家在北京市場已和百果園達成合作, 提供生鮮產品。 百果園通過自有供應鏈進行補貨換貨, 零食e家要做的是鋪設網點, 提供維護終端設備, 進行資料分析。 雙方定期進行結算,

利潤分成。

“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雖然利潤低了點, 但我們更重要的是一個線下平臺, 獲取用戶流量。 ”陳惠魯說。 在其他城市, 零食e家也在和當地水果供應商談判。

有趣的是, 另一家傳統零售企業城市超市也悄悄進入了無人貨架領域。 今年1月, 一家名為Citybox的自動販賣機企業開始在辦公區域投放設備, 其創始人正是城市超市董事長、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王強。 而天天果園也深度參與了Citybox的業務。 有業內人士透露, 王偉和王強是親屬關係。

餐飲化或成外賣平臺新對手

素來競爭激烈的外賣平臺們該警覺起來了——誰知道最終打敗自己的會是誰?

9月, 餓了麼某早餐區域經理透露餓了麼將進入無人貨架領域, 產品包括小型貨架、冰箱等。

餓了麼方面告訴《財經天下》週刊, 其無人貨架名稱叫“餓了麼now”(強調即時性), 但其餘細節不方便透露。

另一家成立於今年6月, 4個月內就完成了4.8億元人民幣總融資, 網點已近1萬家的猩便利則被冠以“美團系”標籤。 公司創始人司江華原為美團點評休閒娛樂事業部總經理, 美團點評CEO王興、原大眾點評CEO張濤等都以個人身份投資了猩便利。

“猩便利的創始人團隊幾乎都是美團系的。 現在還不知道無人貨架對外賣行業會產生多少影響。 假設你站在美團高層的角度, 看到大家都入局了, 正好我的前同事在做了, 那我也來投資一下。 ”任雙說。

猩便利背後的資本是大部分中小貨架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 在資本支援下, 猩便利的“野心”不止于鋪設無人貨架網點。 在辦公大樓外,猩便利還開設了無人收銀的便利店。某種角度來看,這類便利店可看作猩便利無人貨架的前置倉。

但是,快速擴張並不意味著企業供應鏈的健全。一位元無人貨架創業者透露,猩便利部分網點存在供貨不足的情況。“它的運營和供應鏈沒跟上,導致店鋪流失很快,損耗也比較多。”上述創業者說。截至發稿,猩便利方面並未回復《財經天下》週刊。

另一方面,無人貨架要實現餐飲化還有賴於盒飯市場的進一步標準化。

陳惠魯透露,當前盒飯市場標準化程度尚且不夠,離全家、7-11等便利店中的標準化盒飯還有一定距離。更重要的是,銷售盒飯也需要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缺乏供應鏈能力的貨架企業還需要尋覓合作方。“我知道南方有些商家已經在做(餐飲標準化)了。”陳惠魯透露,目前友盒便利也已經在接觸便當供應商。

“現在很多創新領域都在做跨界,無人貨架把餐飲融合進來是基於它的特點。雖然還需要一定時間發展,或許3~5年,但資本的投資邏輯是投有想像空間的行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彭建真對《財經天下》週刊說。

行業格局和場景革命

很少人能準確預測出無人貨架領域未來會是怎樣的格局,但現在,無人貨架快速擴張的一種方式是並購。今年9月底,無人貨架就迎來了第一個並購案例——果小美與番茄便利。

“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瑉和番茄便利創始人殷志華很像,我覺得一兩年後他們會做同一件事情,而且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價值觀都比較接近,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提前到現在一起做。”IDG資本副總裁樓軍對《財經天下》週刊說。

樓軍租下了一間酒店的套房,把閻利瑉和殷志華都約了出來。

沒想到閻利瑉和殷志華見面一聊就是3小時,當場決定大家一起做。“大家都是創業企業,還沒有江山。外面有強敵,一起做,以後的勝率會更大。”

樓軍表示,果小美目前是管道先行,不斷完善品類。當果小美積累了大量流量、使用者資料後,經過分析和轉化,它就可以激發上班族們進一步的消費,比如團購演唱會門票等增值服務。

果小美並購案之後,猩便利也全資收購了51零食。無人貨架領域的擴張並購似乎一觸而發。

儘管資本注入後的無人貨架領域快速發展,但是相比幾家獨大的互聯網行業,不少貨架創始人都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未來無人貨架應該是多方割據的場面。

“因為無人貨架雖然有很多創業企業進入,但本質是一門零售的生意。零售的生意就意味著有很強的地域性,一家獨大很難。”任雙進一步解釋,即便是無人貨架領域的頭部公司,在拓展新市場時也需要一家家辦公大樓拜訪,談合作。

Citybox投資方、藍湖資本創始合夥人胡磊直言,“歷史上沒有一個零售是靠搶點成功的。”在他看來,無人貨架的興起和傳統零售遇到瓶頸也有關係。此前,便利店是傳統零售最前端的服務站點,但無人貨架將這一服務點提前到了辦公室旁,更近也更碎片化。

而在這一個個“碎片化”的便利店背後,或許還隱藏著另一種商業可能。韋三水認為,未來無人貨架的市場紅利不會局限在辦公室領域。“無人貨架只是引線,點燃線下場景革命的新一輪紅利。場景革命不會局限於辦公室,還可以延伸到更多場景。”他認為,現代人生活的碎片化決定了零售行業要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

場景的延伸或許包括購物中心、火車站、飛機場等一些會產生碎片化時間的地點,甚至還可以延伸到消費者家中。“上班族下班的時候到我們貨架上拿一袋米、一份半成品帶回家做,這就是我們圍繞生活方式場景做的深挖和連結。這裡的價值是不斷疊加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韋三水說。

基於此,私蜜選擇了另一種無人貨架的發展模式。在上游,選擇和品牌方直接合作,下游則和園區合作。這意味著,作為零售終端的無人貨架將跳過中間的經銷、代理環節,直接從品牌方面進貨。

對品牌而言,好處是能夠直接抵達消費者。“比如我們和來伊份合作,我們會做一個來伊份主題的貨架。”而品牌方對貨架公司的要求則是,點位越多越好。韋三水想到的方法是和園區直接合作。他稱目前私蜜已和上海約100個園區達成排他性合作,這些園區中的辦公點位加起來在1萬個左右。

“你看現在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評判還太早。行業在發展,每年我們的評價都不一樣,這不是一個線性成長的過程。但企業、投資人都要有格局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樓軍說。

經歷了風口的任雙也有了更深的感受。他把無人貨架領域的發展比作一條長路,坦途連著一個個小山坡,平穩走一段後總會遇到下一個難題,走過眼下的山坡,還會有下一個山坡。在行進的過程中,最終生存下來的企業會找到自己的競爭壁壘,每家企業的玩法、節奏、側重點都會不同。

“我們不是因為風口才做,而是做了才形成風口。無人貨架能走多久不是取決於這股風刮多久,而是我們這些創業者是不是把它當作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在做,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價值擴大。”

【本文將刊於2017年11月20日出版的第146期《財經天下》週刊】

在辦公大樓外,猩便利還開設了無人收銀的便利店。某種角度來看,這類便利店可看作猩便利無人貨架的前置倉。

但是,快速擴張並不意味著企業供應鏈的健全。一位元無人貨架創業者透露,猩便利部分網點存在供貨不足的情況。“它的運營和供應鏈沒跟上,導致店鋪流失很快,損耗也比較多。”上述創業者說。截至發稿,猩便利方面並未回復《財經天下》週刊。

另一方面,無人貨架要實現餐飲化還有賴於盒飯市場的進一步標準化。

陳惠魯透露,當前盒飯市場標準化程度尚且不夠,離全家、7-11等便利店中的標準化盒飯還有一定距離。更重要的是,銷售盒飯也需要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缺乏供應鏈能力的貨架企業還需要尋覓合作方。“我知道南方有些商家已經在做(餐飲標準化)了。”陳惠魯透露,目前友盒便利也已經在接觸便當供應商。

“現在很多創新領域都在做跨界,無人貨架把餐飲融合進來是基於它的特點。雖然還需要一定時間發展,或許3~5年,但資本的投資邏輯是投有想像空間的行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彭建真對《財經天下》週刊說。

行業格局和場景革命

很少人能準確預測出無人貨架領域未來會是怎樣的格局,但現在,無人貨架快速擴張的一種方式是並購。今年9月底,無人貨架就迎來了第一個並購案例——果小美與番茄便利。

“果小美創始人閻利瑉和番茄便利創始人殷志華很像,我覺得一兩年後他們會做同一件事情,而且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價值觀都比較接近,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提前到現在一起做。”IDG資本副總裁樓軍對《財經天下》週刊說。

樓軍租下了一間酒店的套房,把閻利瑉和殷志華都約了出來。

沒想到閻利瑉和殷志華見面一聊就是3小時,當場決定大家一起做。“大家都是創業企業,還沒有江山。外面有強敵,一起做,以後的勝率會更大。”

樓軍表示,果小美目前是管道先行,不斷完善品類。當果小美積累了大量流量、使用者資料後,經過分析和轉化,它就可以激發上班族們進一步的消費,比如團購演唱會門票等增值服務。

果小美並購案之後,猩便利也全資收購了51零食。無人貨架領域的擴張並購似乎一觸而發。

儘管資本注入後的無人貨架領域快速發展,但是相比幾家獨大的互聯網行業,不少貨架創始人都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未來無人貨架應該是多方割據的場面。

“因為無人貨架雖然有很多創業企業進入,但本質是一門零售的生意。零售的生意就意味著有很強的地域性,一家獨大很難。”任雙進一步解釋,即便是無人貨架領域的頭部公司,在拓展新市場時也需要一家家辦公大樓拜訪,談合作。

Citybox投資方、藍湖資本創始合夥人胡磊直言,“歷史上沒有一個零售是靠搶點成功的。”在他看來,無人貨架的興起和傳統零售遇到瓶頸也有關係。此前,便利店是傳統零售最前端的服務站點,但無人貨架將這一服務點提前到了辦公室旁,更近也更碎片化。

而在這一個個“碎片化”的便利店背後,或許還隱藏著另一種商業可能。韋三水認為,未來無人貨架的市場紅利不會局限在辦公室領域。“無人貨架只是引線,點燃線下場景革命的新一輪紅利。場景革命不會局限於辦公室,還可以延伸到更多場景。”他認為,現代人生活的碎片化決定了零售行業要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

場景的延伸或許包括購物中心、火車站、飛機場等一些會產生碎片化時間的地點,甚至還可以延伸到消費者家中。“上班族下班的時候到我們貨架上拿一袋米、一份半成品帶回家做,這就是我們圍繞生活方式場景做的深挖和連結。這裡的價值是不斷疊加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韋三水說。

基於此,私蜜選擇了另一種無人貨架的發展模式。在上游,選擇和品牌方直接合作,下游則和園區合作。這意味著,作為零售終端的無人貨架將跳過中間的經銷、代理環節,直接從品牌方面進貨。

對品牌而言,好處是能夠直接抵達消費者。“比如我們和來伊份合作,我們會做一個來伊份主題的貨架。”而品牌方對貨架公司的要求則是,點位越多越好。韋三水想到的方法是和園區直接合作。他稱目前私蜜已和上海約100個園區達成排他性合作,這些園區中的辦公點位加起來在1萬個左右。

“你看現在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評判還太早。行業在發展,每年我們的評價都不一樣,這不是一個線性成長的過程。但企業、投資人都要有格局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樓軍說。

經歷了風口的任雙也有了更深的感受。他把無人貨架領域的發展比作一條長路,坦途連著一個個小山坡,平穩走一段後總會遇到下一個難題,走過眼下的山坡,還會有下一個山坡。在行進的過程中,最終生存下來的企業會找到自己的競爭壁壘,每家企業的玩法、節奏、側重點都會不同。

“我們不是因為風口才做,而是做了才形成風口。無人貨架能走多久不是取決於這股風刮多久,而是我們這些創業者是不是把它當作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在做,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價值擴大。”

【本文將刊於2017年11月20日出版的第146期《財經天下》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