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積體電路產業迎成長爆發期 專家稱須避免惡性競爭

近年來, 在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帶動下, 半導體積體電路行業引來了一波投資熱潮。

業內分析認為, 在國家大力支持、國產晶片進口替代以及人工智慧、無人駕駛、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帶來需求增長這三大因素的推動下, 我國積體電路產業將迎來成長拐點期。

當前, 以半導體為核心的中國電子產業正步入大發展時期。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 半導體產業今年上半年銷售額達2201.3億元, 同比增長19.1%。

據瞭解, 中國已成為積體電路產業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環渤海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以及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等產業區域,

三大產業聚集區銷售收入占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其中, 上海積體電路產業201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達1053億元。

而三大產業聚集區也各有側重:環渤海區域側重晶片研發, 長三角地區注重晶片製造與封測, 珠三角地區則側重晶片設計環節。

如今, 三大產業聚集區已湧現出海思、中興微電子、華大半導體、士蘭微、大唐半導體、北京中星微電子等一批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積體電路企業。

與此同時, 半導體行業也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領域。 近三年來, 在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帶動下, 積體電路行業引來了一波久違的投資熱潮。

資料顯示, 目前已上市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司超過20家, 有70家半導體和元器件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 多家上市公司借力A股市場實行海外並購。

機構投資者在半導體公司的股權占比超過35%, 有的甚至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 對積體電路全產業鏈進行投資的大基金在此輪投資熱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4年9月24日, 大基金(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共同發起設立。 設立後, 大基金已陸續與中微半導體、中芯國際、紫光集團、三安光電、北斗星通、士蘭微等公司簽署了投資協議。

在國家層面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 地方政府的扶持更是加快了半導體產業產能的全面爆發。

據悉,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廈門、無錫、石家莊、昆山, 以及福建、湖北、安徽、陝西、廣東、四川、遼寧等地, 均成立了上百億規模的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大基金總規模達到1387.2 億元, 企業和地方產業基金規模累計超5000億元。

在多重因素的助推下, 半導體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在集微網創始人王豔輝看來, 如果說過去五年是中國手機概念股成長壯大的五年, 那麼未來五到十年, IC(積體電路)概念股將迎來巨大爆發週期。

不過, 針對洶湧的行業投資熱潮, 華創投資投委會主席陳大同呼籲業內要保持冷靜。

他說, 半導體產業存在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收購問題, 而是如何消化產能和當地語系化的問題,

但資本市場對此缺乏經驗更缺乏動力。 因此, 靠資本的力量還遠遠不夠。

陳大同舉例說, 華創投資收購了一個公司, 完全可以將它包裝上市、掙錢。 但如果缺當地語系化“這條腿”, 本地的市場和供應鏈做不好, 市場肯定起不來。

“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定要和國內的龍頭企業合作。 我們的整合不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套現, 而是找到一家合適的企業跟它整合, 促進這兩家融合。 ”陳大同說, 將企業的當地語系化做起來, 才是真正的PE應該做的事。

此外, 業界也擔憂, 多地爭相佈局積體電路行業, 會導致惡性競爭。

對此, 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說, 半導體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慢回報的行業, 各地政府需冷靜、理智地發展半導體產業。

他建議, 應有效組織各類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 通過構建高效的合作平臺, 促進行業資本間的協同、資源整合和資訊共用, 實現資源優化、優勢互補、資訊互通、區域佈局合理並避免惡性競爭, 增強中國半導體產業資本的整體優勢, 避免資源分散。

在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總經理王匯聯看來, 半導體產業“研發投入及能力也存在嚴重不足。 ”他說,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半導體看似站在風口, 但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此外, 在科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仍然在以傳統手段和方式支援晶片產業, 缺乏結構性突破, 資源統籌能力弱。

張汝京對此表示贊同, 他認為, 半導體產業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 也不是缺乏市場和政府的支援,而是人才。

“短期內,中國將有大量的半導體晶片廠啟動,人才從哪裡來?”張汝京說,如果從國內其他晶片廠挖角,是“挖東牆補西牆”的行為,這會造成人員不穩定,無法累積經驗,技術難傳承,導致產品品質沒有保障。

他建議,企業從一開始就要使用自行研發的工藝,用足夠的專利和授權IP保護自己。

另外,國內半導體企業雖然存在數量多,但規模小,比較脆弱。專家表示,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說,最早發展起來的只是輕資產的設計公司。因此,我們應該在擁有優勢的應用和設計方面加強,同時補齊材料等方面的短板。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也不是缺乏市場和政府的支援,而是人才。

“短期內,中國將有大量的半導體晶片廠啟動,人才從哪裡來?”張汝京說,如果從國內其他晶片廠挖角,是“挖東牆補西牆”的行為,這會造成人員不穩定,無法累積經驗,技術難傳承,導致產品品質沒有保障。

他建議,企業從一開始就要使用自行研發的工藝,用足夠的專利和授權IP保護自己。

另外,國內半導體企業雖然存在數量多,但規模小,比較脆弱。專家表示,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說,最早發展起來的只是輕資產的設計公司。因此,我們應該在擁有優勢的應用和設計方面加強,同時補齊材料等方面的短板。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