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次貸危機十年:中國該如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明年是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 從次貸危機算起, 今年已經是第10個年頭。

10年過去了, 重新反思那場危機, 對中國今天的發展有很多啟示性意義。

11月19日, 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4屆全球年會上, 多名政界、學界、商界專家齊聚, 就“防範金融風險”、“進行金融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崔楠 攝

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 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

周延禮 崔楠 攝

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指出, 金融機構的急功近利問題, 貪快求全問題, 監管制度不執行問題, 甚至有規避監管制度問題, 都需要加強監管來彌補監管短板。

“對風險的本質、演變要有高度的警覺性, 對金融的創新, 我們要加強監管, 不然的話就形成一些新的風險。 ”周延禮特別指出, 有些資管產品的多層嵌套, 極易產生風險的交叉和傳遞。

在此背景下,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認為, 資本市場要著力解決四方面問題:

邱曉華 崔楠 攝

第一, 要著力解決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品質不高的問題;

第二, 要下大力氣優化上市公司結構的問題;

第三, 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問題;

第四, 要進一步協同資本市場的監管體制。

在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 邱曉華呼籲, 應當對上市公司徵收對投資者的風險保證金, 不能讓上市公司這個最大受益者的責任和收益不成比例,

這樣才能保證投資者不會由於上市公司錯誤的發展戰略而產生不應有的損失。

在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看來, 防控金融風險, 營造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環境, 需要一手抓服務, 一手抓監管。

在抓監管方面, 廣州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地方金融風險預警防控中心。 今年4月, 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系統已正式運行。

在抓服務方面, 廣州通過防控平臺和防控系統, 讓那些搞不法經營的(企業)不敢來, 規範經營的(企業)安全經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執行院長陸軍認為, 防範金融風險, 首先要在法律制度方面做出相應安排, 其次要在監管、在理念、在開放態度方面作出新的調整。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指出, 金融最主要的任務是服務實體經濟。 因此, 金融監管會繼續加強, 金融反腐會繼續深入。

邱曉華 崔楠 攝

如何進行金融創新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金融功不可沒。

新時代, 不斷進行金融創新, 能夠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

如何進行金融創新,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認為,應該注意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與時俱進調整和完善相應法律規範、監管規則、治理標準等制度性安排,提高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融合度,真正使金融科技創新有方向、有底線、有規矩。

李東榮 崔楠 攝

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則強調,金融科技的出現並沒有改變金融本身的性質,這意味著,“不能因為有所謂的金融科技、互聯網,就可以從事金融業務。任何金融業務,必須是經過授牌、特許經營的業務,不能因為換了件馬甲就做不應該做、不能做的事情”。

葉燕斐 崔楠 攝

在金融創新方面,國家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王沅建議,銀行不能成為一個“坐商”,要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無論銀行大小,都應該去追逐最好的客戶。尤其是大銀行,要主動和優質客戶保持聯繫,並主動跟他們一起商量,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而不是一般性的信貸。

她認為,私人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勢在必行,中國的銀行不僅僅要有工、農、中、建、交,還要有招商、民生等股份制私人資本銀行,以及小額信貸公司,這樣才能在一個完整的框架內把各層次、各層級類別的客戶融資需要包容進去。

在推動保險業創新方面,華農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宗韜表示,要抓住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這兩大機會。例如,家財險、意外險、健康險,這幾年確實增長非常快。另外,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業險在中國發展迅速。

他同時強調,保險是經濟的減振器和社會的穩定器,它的基本功能是風險保障和管理。

李東榮亦指出,金融創新如果缺乏正確的發展理念和價值導向,就有可能滑向自我迴圈、過度膨脹,非理性繁榮甚至引致經濟金融危機的境地。因此,中國新時代金融科技的發展一定要注重價值導向和創新實現的動態校準。

在阿拉伯銀行家協會CEO George Kanaan看來,金融領域的開放對創新很重要。

“讓外資銀行走進來可以創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可以鼓勵本土銀行把業務做得更好,還可以為更多的經濟主體提供服務。”George Kanaa說。

事實也是如此,中國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已經越來越開放。今年11月,外資對證券、基金、期貨的投資比例,對人身險企的投資比例限制均放寬至51%。

周延禮還表示,希望更多的金融機構,無論是證券投資銀行、還是保險公司,都來到中國經辦自己的業務,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融建設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未來5年金融工作有三大任務,即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與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可持續金融專案總監孫軼頲認為,首先要“定範圍,定標準”,這樣才能配以相應的金融手段和政策支持。

他建議,金融要優先服務四類企業,一是技術先進的,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的;二是具有創新性的;三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影響力大的;四是對地方差異發展、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的。

此外,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資訊管理和大資料分析,二是建立個人、企業和政府的信用體系,三是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四是建立鼓勵創新、鼓勵企業家精神的專項制度。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操作方面,邱億通介紹,廣州通過建設金融功能區、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等方式來提高金融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如何進行金融創新,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認為,應該注意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與時俱進調整和完善相應法律規範、監管規則、治理標準等制度性安排,提高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融合度,真正使金融科技創新有方向、有底線、有規矩。

李東榮 崔楠 攝

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則強調,金融科技的出現並沒有改變金融本身的性質,這意味著,“不能因為有所謂的金融科技、互聯網,就可以從事金融業務。任何金融業務,必須是經過授牌、特許經營的業務,不能因為換了件馬甲就做不應該做、不能做的事情”。

葉燕斐 崔楠 攝

在金融創新方面,國家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王沅建議,銀行不能成為一個“坐商”,要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無論銀行大小,都應該去追逐最好的客戶。尤其是大銀行,要主動和優質客戶保持聯繫,並主動跟他們一起商量,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而不是一般性的信貸。

她認為,私人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勢在必行,中國的銀行不僅僅要有工、農、中、建、交,還要有招商、民生等股份制私人資本銀行,以及小額信貸公司,這樣才能在一個完整的框架內把各層次、各層級類別的客戶融資需要包容進去。

在推動保險業創新方面,華農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宗韜表示,要抓住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這兩大機會。例如,家財險、意外險、健康險,這幾年確實增長非常快。另外,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業險在中國發展迅速。

他同時強調,保險是經濟的減振器和社會的穩定器,它的基本功能是風險保障和管理。

李東榮亦指出,金融創新如果缺乏正確的發展理念和價值導向,就有可能滑向自我迴圈、過度膨脹,非理性繁榮甚至引致經濟金融危機的境地。因此,中國新時代金融科技的發展一定要注重價值導向和創新實現的動態校準。

在阿拉伯銀行家協會CEO George Kanaan看來,金融領域的開放對創新很重要。

“讓外資銀行走進來可以創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可以鼓勵本土銀行把業務做得更好,還可以為更多的經濟主體提供服務。”George Kanaa說。

事實也是如此,中國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已經越來越開放。今年11月,外資對證券、基金、期貨的投資比例,對人身險企的投資比例限制均放寬至51%。

周延禮還表示,希望更多的金融機構,無論是證券投資銀行、還是保險公司,都來到中國經辦自己的業務,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融建設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未來5年金融工作有三大任務,即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與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可持續金融專案總監孫軼頲認為,首先要“定範圍,定標準”,這樣才能配以相應的金融手段和政策支持。

他建議,金融要優先服務四類企業,一是技術先進的,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的;二是具有創新性的;三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影響力大的;四是對地方差異發展、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的。

此外,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資訊管理和大資料分析,二是建立個人、企業和政府的信用體系,三是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四是建立鼓勵創新、鼓勵企業家精神的專項制度。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操作方面,邱億通介紹,廣州通過建設金融功能區、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等方式來提高金融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