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擠水”後的高送轉 迎來佈局良機

紅刊財經 劉增祿

隨著年底的臨近, 一年一度佈局“高送轉”題材的時間窗口再次到來, 週五凱普生物發佈年報高送轉預案擬10轉10派5。

近日市場中不乏聲音認為, 隨著監管層的重點監控, 題材水分少了, 與業績成長匹配度高了的“高送轉”將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而在年底前提前佈局有“高送轉”預期的優質標的, 不僅可以把握投機機會, 還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後期題材漲幅過高所帶來的回撤風險。

“高送轉”的昨日輝煌

談及往年A股市場年報炒作的熱點, 最受資金追捧的總是非“高送轉”莫屬。 2017年之前, A股公司的送轉比例逐年提升, 2015年中報, 迅遊科技首次將送轉峰值提升至10轉30, 此後, 勁勝智慧、愛康科技、兆新股份、天潤數娛、吳通控股、易事特、南威軟體、大晟文化等公司, 均在2015年年報、2016年中報或年報中實施過10轉30的超高比例送轉方案。

“高送轉”是指上市公司大比例派送紅股或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行為。

一般把分配預案中10送轉5股以上界定為“高送轉”。 實際上, 送轉股份並不能增加股東權益, 因為雖然公司股本總數擴大了, 但每股價格也會相應攤薄, 由此來看, 即使“高送轉”也僅是一個數字遊戲, 對公司的實質經營並沒有任何推動。 但不少投資者卻認為, “高送轉”改變了股票的流動性, 股價降低了, 更便宜的股價往往容易吸引到更多的資金, 所以將“高送轉”解讀為一種利好, 並連續多年形成了A股特有的“高送轉”行情。

當然, 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轉”, 最初確實意在高成長企業通過送轉股份加強股票流動性, 或借此擴張股本, 將企業更快做大做強。 但隨著市場的狂熱, 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跟風,

“高送轉”意圖日漸“畸形”。 很多公司“高送轉”是覬覦其對股價的大幅拉升作用, 或為了掩護重要股東減持;或為了配合激勵物件達到行權條件;或為了在再融資過程中吸引投資者認購公司股票, 而卻忽視了基本面的發展, 甚至一些業績下滑乃至虧損的公司也開始加入“高送轉”的“陣營”。 在此背景下, 2016年年底, 交易所發文規範“高送轉”公告格式, 要求預披露高比例送轉方案的公司尚未披露報告期業績預告的, 應當同時披露業績預告, 強調“高送轉”與公司業績成長性是否相匹配, 原則上不支持虧損或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高比例送轉。 強監管的規範下, 2017年中報A股公司的“高送轉”熱情即明顯降溫;2017年年度, 儘管目前已進入11月中旬,
但還尚未有公司正式推出年報送轉預案。 如此一來, 是不是2017年的“高送轉”行情就不會“上演”了?

“高送轉”的佈局時機

近日, 多家券商紛紛發佈了關於2017年年報“高送轉”的投資策略報告。 不少觀點認為, 被監管層重點監控後, “高送轉”題材水分少了, 與業績成長匹配性高了, 未來反而更值得投資者給予相應關注。 隨著價值投資逐漸成為主流投資理念, “高送轉”也會真正向價值靠攏, 樂觀地看, 在監管強化背景下推出的“高送轉”, 才是真正符合最初理念的“高送轉”, 增強了高成長公司的股票流動性, 或借“高送轉”快速擴張高成長公司的股本, 將企業更快做大做強。 參與“高送轉”的同時即有望參與公司的快速成長, 即使公司最終並沒有推出“高送轉”方案,

那些完全具備了“高送轉”條件的“准高送轉”公司, 未來也同樣值得投資者更多的青睞。

在“高送轉”的參與時間上, 歷史資料顯示, 每年的年報“高送轉”題材一般會經歷三波行情。 第一波是每年的九月底至年底, 年報分紅預案公佈之前的預熱行情, 資金在行情啟動前提前介入埋伏, 推動相關標的上漲, 成為預期炒作階段。 第二波是預案公佈之後到具體實施的搶權行情, 此時市場內上市公司的送轉計畫陸續公佈, “高送轉”標的經過預案公告日、股東大會公告日、實施方案公告日、除權除息日等幾個重要時點, 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已公佈“高送轉”個股在各個關鍵時點上的表現, 把握個股買入與賣出時點的擇時操作。 第三波是送轉實施完成後,在某些市場較好的年份中,可能會出現填權行情。但填權概念並不具有普遍性,部分個股在“高送轉”實施完畢之後還有可能會大幅下跌,針對個股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各種因素,對於“高送轉”題材,預熱行情通常出現概率最大,且沒有前期獲利盤壓力,行情走勢相對最猛,但操作難度也較大,因為無法提前知曉“高送轉”消息,很多時候要靠各種財務指標加以推測,不過推測也是有跡可循的。

“高送轉”的猜想

目前,市場上推測“高送轉”公司的方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主要是利用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每股資本公積金、每股未分配利潤等財務指標,再結合年報業績預期和機構持股等其他線索來推斷“高送轉”的可能性。而從尋找路徑上來說,一般是借鑒三季報數據到中小板、創業板或次新股中篩選。歷史經驗顯示,“高送轉”個股大多數為中小盤股,而次新股尤其是小股本次新股更是具備了強大的股本擴張預期,管理層也多有訴求,因此次新股往往是年報“高送轉”概念股的集散地。同時,相對而言,次新股套牢盤較輕,因此也有望成為預演年報行情的熱門板塊。

因此,我們歸納了以下條件作為篩選“高送轉”的門檻。第一股本:小於4億股,越小越好;第二股價:高於20元,越高越好;第三每股收益:高於0.2元/股,越高越好;第四每股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高於1元/股,越高越好;第五成長性:當年淨利潤增速預計高於30%。除此之外,對於已實施定向增發,面臨解禁視窗期的公司,也存在一定“高送轉”的動力。

同時,按照近幾年的經驗,從11月份開始,將逐漸有公司披露年報“高送轉”預案。在“高送轉”個股中,預披露越早的公司越容易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回顧過去的三年,預案搶先“露臉”的“高送轉”公司無一不受到了資金的熱捧。2014年,大富科技打響了當年的“高送轉第一槍”,2014年11月11日,大富科技發佈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2014年度擬10轉7派4至5元,作為兩市首份“高送轉”預案,大富科技當日股價強勢一字漲停。2015年11月20日,三七互娛率先發佈了2015年度首份利潤分配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並派現金紅利1元,當天三七互娛股價也毫無懸念一字漲停,次日再次漲停。2016年11月18日,永和智控和天龍集團一同揭開了2016年“高送轉大戲”的“帷幕”,前者擬10轉10派5元,後者推出了10轉15派0.5元。而受此消息催化,永和智控收穫4個漲停板,天龍集團也連續錄得了兩個漲停板。

(文中涉及股票,只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

歡迎關注紅刊財經微信號(hkcj201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第三波是送轉實施完成後,在某些市場較好的年份中,可能會出現填權行情。但填權概念並不具有普遍性,部分個股在“高送轉”實施完畢之後還有可能會大幅下跌,針對個股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各種因素,對於“高送轉”題材,預熱行情通常出現概率最大,且沒有前期獲利盤壓力,行情走勢相對最猛,但操作難度也較大,因為無法提前知曉“高送轉”消息,很多時候要靠各種財務指標加以推測,不過推測也是有跡可循的。

“高送轉”的猜想

目前,市場上推測“高送轉”公司的方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主要是利用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每股資本公積金、每股未分配利潤等財務指標,再結合年報業績預期和機構持股等其他線索來推斷“高送轉”的可能性。而從尋找路徑上來說,一般是借鑒三季報數據到中小板、創業板或次新股中篩選。歷史經驗顯示,“高送轉”個股大多數為中小盤股,而次新股尤其是小股本次新股更是具備了強大的股本擴張預期,管理層也多有訴求,因此次新股往往是年報“高送轉”概念股的集散地。同時,相對而言,次新股套牢盤較輕,因此也有望成為預演年報行情的熱門板塊。

因此,我們歸納了以下條件作為篩選“高送轉”的門檻。第一股本:小於4億股,越小越好;第二股價:高於20元,越高越好;第三每股收益:高於0.2元/股,越高越好;第四每股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高於1元/股,越高越好;第五成長性:當年淨利潤增速預計高於30%。除此之外,對於已實施定向增發,面臨解禁視窗期的公司,也存在一定“高送轉”的動力。

同時,按照近幾年的經驗,從11月份開始,將逐漸有公司披露年報“高送轉”預案。在“高送轉”個股中,預披露越早的公司越容易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回顧過去的三年,預案搶先“露臉”的“高送轉”公司無一不受到了資金的熱捧。2014年,大富科技打響了當年的“高送轉第一槍”,2014年11月11日,大富科技發佈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2014年度擬10轉7派4至5元,作為兩市首份“高送轉”預案,大富科技當日股價強勢一字漲停。2015年11月20日,三七互娛率先發佈了2015年度首份利潤分配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並派現金紅利1元,當天三七互娛股價也毫無懸念一字漲停,次日再次漲停。2016年11月18日,永和智控和天龍集團一同揭開了2016年“高送轉大戲”的“帷幕”,前者擬10轉10派5元,後者推出了10轉15派0.5元。而受此消息催化,永和智控收穫4個漲停板,天龍集團也連續錄得了兩個漲停板。

(文中涉及股票,只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

歡迎關注紅刊財經微信號(hkcj201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