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長江國際商會會長劉萌:如何讓商會“好玩”又“好用”

商會、校友會的功能, 不應只是吃吃飯、敘敘舊, 而是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 應具有平臺價值, 實現多方共贏。

劉萌的名片有點特別。

一張像書一樣對折的名片, 封面上寫著3個職務, 分別是“長江國際商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和“武漢萬國商會俱樂部理事長”;翻到內頁, 有兩個職務, 分別是“長江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和“長江國際金融投資的身份, 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間的合作牽線搭橋, 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 滿足各方需求, 實現多方共贏。 劉萌認為, 這是一種更大的公益, 更具有創造性和創新價值。

“賺錢, 只是一個董事長的基本職能, 他還應該做更多對社會有益的事。 看一個董事長是否能稱得上企業家, 就是看他賺錢以後, 對錢的支配態度, 也就是看他賺錢的目的。 ”劉萌說, 擔任多個會長(理事長)職務, 就是認為做公益比做生意更重要,

就應該做回報社會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事情。

經營校友會

Q:在很多人眼裡, 校友會只是一個鬆散型的民間組織, 為什麼您會把校友會做成一個公益平臺?

劉萌:的確, 現在有些校友會, 其實就是聯誼會, 一般就是年底開個會、聚個餐, 遇到多少周年慶時再辦個活動。 但這樣的校友會, 價值並不大, 或者說這是上世紀的“玩法”, 滿足了校友間的基本社交聯誼需求。 如今在互聯網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變得更加便捷, 校友會的功能也要與時俱進, 不應只是吃吃飯、敘敘舊, 而是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 比如會員間的合作、會員與政府間的合作等, 具有平臺價值和生態共生價值,

這樣的校友會才會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如此校友會就成為了一個公益平臺。

Q:這就是說, 您把校友會當成公司來運作。 因為公司存在的意義, 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而提供各種服務。

劉萌:沒錯, 我的確是用商業的思維來經營校友會, 但跟商業公司不一樣的是, 校友會是公益平臺, 不以盈利為目的, 所獲得的盈利不是用來分配, 而是用來推動校友會和校友更好地發展, 這樣才能讓校友會運營得更長效、更持久、更穩定。 這樣的組織, 在歐洲被稱為社會企業, 是以做公司的方式來做社會組織。

Q:這種思路是否也適合其他平臺型的組織, 比如商會?目前, 很多商會也是鬆散型的, 其中有一些運營得不太好。

劉萌:我把校友會、商會這類的組織統稱為社團,

我在經營社團方面有多年經驗。 在大學時我做過學生會主席, 從北大碩士畢業後, 經營過房地產公司, 也創立過保險經紀公司。 2010年, 機緣巧合,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要成立北京青年商會, 我開始研究並運作社團。 在很短時間內, 北京青年商會從400名會員做起發展到1500人, 一年內舉辦了600場活動, 成為當時北京地區最有影響力和最活躍的社團。 在擔任北京青年商會執行會長期間, 我接觸了很多知名企業家, 擁有很多人脈資源, 慢慢地, 我的興趣就轉到做商會上來了。

我覺得, 商會連接了多方面的資源, 一方是有資金、有創新開拓意識的創業家, 一方是有項目但苦於資金不足的創業者, 還有一方是正在招商引資的地方政府,

若能把他們的需求有效對接, 促成多方共贏, 那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兒。

2013年, 我又來到湖北籌建長江國際商會, 在擁有創辦商會經驗的基礎上, 又進行了諸多創新做法, 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並創立了“全球商會集團”理論, 在3年內就在世界主要城市創建了10家同名商會。 這種組織運營社團的模式, 也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高度認可, 2015年長江國際商會還被全國工商聯《中華工商時報》評為“十大創新商會”。

劉萌

打動李嘉誠

Q:您辦公室會議室的牆上,貼滿了您與多位知名企業家、社會名流的合影,這是在“秀”人脈資源嗎?

劉萌:(笑)要做平臺,就得有資源,就要會整合資源。創建長江國際商會,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將其打造成國際化的平臺,促進以湖北為核心的長江經濟帶的雙向國際化投資,吸引海外資本到武漢、到湖北、到長江經濟帶來投資,同時也配合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為長江經濟帶的企業家走出國門服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企業家,特別是要在商界有地位、有號召力的知名企業家能參與進來。

Q:對很多人來說,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李嘉誠當選長江國際商會名譽會長。

劉萌:說起李嘉誠先生,還有段故事。為什麼能成功邀請到李嘉誠先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公益理念打動了他。當時我們對他說,長江國際商會做的是公益事業,而且這種公益精神與他的商道精神是高度吻合的,中國需要更大範圍地傳播、宣傳他的商道精神,最終86歲高齡的李嘉誠先生欣然同意擔任長江國際商會創始名譽會長,並親自來漢出席了成立大會,對商會其後的全球發展也非常支持。當然,對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高度認同和對湖北投資的信心,也是李先生支持商會的緣由之一。

華人首富李嘉誠到訪武漢,對外界釋放的信號就是他看好長江經濟帶、看好湖北的發展前景。事實也證明,“李嘉誠效應”非常明顯,長江國際商會已為武漢帶來了30多個落地專案和10多次走出去投資活動。

Q:說到底,還在於長江國際商會創造了價值。

劉萌:總有人問我,社團是個鬆散型的組織,很難玩得轉。我告訴他們,那是因為有些社團沒有黏性。長江國際商會做的是讓資源與資本互動的事,這樣就能為會員創造價值,滿足他們的需求,也能為地方政府作貢獻;北大湖北校友會,為校友提供了創業管道,實現了校友間企業家的資源整合,以及校友與地方政府間資源的整合。

Q:增強黏性是件很難的事。很多企業,也包括時下流行的社群經濟,都對如何黏住粉絲大傷腦筋。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劉萌:多年來我運營社團的經驗,簡單來說就是20個字:無中生有、虛中生實、創新形式、創造價值、實現共贏。前3個詞側重於社團的外在表現,指的是社團要通過創新,打造一個又一個“無中生有”的活動,最好是在“虛”的組織中生出“實”的載體,如長江國際商會就“生”出了長江產業基金、長江國際論壇等載體,在各自領域幹的都是實事。

後兩個詞則是社團能否成功的內核。一方面,說的是要創新活動,讓社團平臺“好玩”,有意思;另一方面,說的是要在共贏的基礎上創新創造,讓社團平臺“好用”,有意義。無論是長江國際商會,還是北大湖北校友會,只有實現會員、社團、政府、學校、社會等各方共贏,平臺才有價值,會員才會跟你“玩”。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其實就是共贏理念的最好體現。

2014 年5 月20 日,長江國際商會在武漢揭牌,李嘉誠任名譽會長。

拓展“朋友圈”

Q:您的社團“20字口訣”很有道理,不過在今年武漢比較火爆的“資智回漢”活動中,武大、華科、中南大等校友會聲勢浩大。相比而言,北大湖北校友會還稍顯不足。

劉萌:不能簡單地這樣作類比。因為,武大、華科等都是本土的高校,相當於邀請全國甚至全球的優秀校友回漢;而北大湖北校友會,目前的會員主要是在湖北工作的北大校友,範圍相對較窄。不過,我們正在想辦法改變人脈資源短缺這一現狀,校友會群體必須要擴充。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北大湖北校友會的價值,而只是盯著武大、華科等本土高校的校友會。

傳統的地方級別的校友會,主要網路的是在當地生活工作的校友,如北大湖北校友會,最初就以在湖北就業創業的北大校友為主。但今年,我們把校友會群體擴大到湖北籍的北大人。比如前不久的“咸寧行”活動,就邀請到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九霖、中關村互助眾籌研究院執行院長楊勇等知名北大校友參與。下一步,我們會將校友會群體繼續擴充,只要是跟“北大”與“湖北”有關的,都會納入進來。再如,像李寧那樣在湖北有投資的北大人,我們也聘請他擔任了名譽會長。目前,北大湖北校友會有3000會員,加上上述兩類校友,預計會員能拓展到1萬人。

只要把思路打開,事情就好辦。未來,北大湖北校友會還將進一步擴展,如果有意願來湖北投資的北大人,也會納入進來;只要是在北大學習過、工作過的人,都算北大校友。如此一來,校友會的“朋友圈”將會大大擴展,屆時北大湖北校友會對湖北的貢獻會更大。

Q:您的那些北大校友們,他們怎麼看待“投資湖北”?

劉萌:在我所接觸的北大校友中,絕大多數都認為“湖北是時候起飛了”,湖北產業發展的後勁大、空間大、需求大,他們中很多人都願意來湖北投資發展。不過,他們同時也提出,跟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湖北對待投資的理念及政務服務水準還需進一步提升,特別是一些中層幹部“官”氣還很濃,服務和勤政意識還有差距。比如,一位處級幹部遞給我的名片上,竟然聯手機號碼都沒有——這顯然給招商引資造成了障礙。

還有,政府的連續性有待加強,特別是在目前政府領導發生更迭時,政策和事情辦理的連續性需要有制度性的安排。我名片上的第三個“虛職”——武漢萬國商會俱樂部,本來是武漢市政府一個非常好的創意和創新的招商平臺,但是由於當時負責此事的各級領導退休的退休,調離的調離,這事就沒有下文了,真成了一個“虛”的,甚至當時簽署的意向投資協議都找不到人落實,我覺得很遺憾,也很無奈。

劉萌

打動李嘉誠

Q:您辦公室會議室的牆上,貼滿了您與多位知名企業家、社會名流的合影,這是在“秀”人脈資源嗎?

劉萌:(笑)要做平臺,就得有資源,就要會整合資源。創建長江國際商會,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將其打造成國際化的平臺,促進以湖北為核心的長江經濟帶的雙向國際化投資,吸引海外資本到武漢、到湖北、到長江經濟帶來投資,同時也配合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為長江經濟帶的企業家走出國門服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企業家,特別是要在商界有地位、有號召力的知名企業家能參與進來。

Q:對很多人來說,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李嘉誠當選長江國際商會名譽會長。

劉萌:說起李嘉誠先生,還有段故事。為什麼能成功邀請到李嘉誠先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公益理念打動了他。當時我們對他說,長江國際商會做的是公益事業,而且這種公益精神與他的商道精神是高度吻合的,中國需要更大範圍地傳播、宣傳他的商道精神,最終86歲高齡的李嘉誠先生欣然同意擔任長江國際商會創始名譽會長,並親自來漢出席了成立大會,對商會其後的全球發展也非常支持。當然,對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高度認同和對湖北投資的信心,也是李先生支持商會的緣由之一。

華人首富李嘉誠到訪武漢,對外界釋放的信號就是他看好長江經濟帶、看好湖北的發展前景。事實也證明,“李嘉誠效應”非常明顯,長江國際商會已為武漢帶來了30多個落地專案和10多次走出去投資活動。

Q:說到底,還在於長江國際商會創造了價值。

劉萌:總有人問我,社團是個鬆散型的組織,很難玩得轉。我告訴他們,那是因為有些社團沒有黏性。長江國際商會做的是讓資源與資本互動的事,這樣就能為會員創造價值,滿足他們的需求,也能為地方政府作貢獻;北大湖北校友會,為校友提供了創業管道,實現了校友間企業家的資源整合,以及校友與地方政府間資源的整合。

Q:增強黏性是件很難的事。很多企業,也包括時下流行的社群經濟,都對如何黏住粉絲大傷腦筋。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劉萌:多年來我運營社團的經驗,簡單來說就是20個字:無中生有、虛中生實、創新形式、創造價值、實現共贏。前3個詞側重於社團的外在表現,指的是社團要通過創新,打造一個又一個“無中生有”的活動,最好是在“虛”的組織中生出“實”的載體,如長江國際商會就“生”出了長江產業基金、長江國際論壇等載體,在各自領域幹的都是實事。

後兩個詞則是社團能否成功的內核。一方面,說的是要創新活動,讓社團平臺“好玩”,有意思;另一方面,說的是要在共贏的基礎上創新創造,讓社團平臺“好用”,有意義。無論是長江國際商會,還是北大湖北校友會,只有實現會員、社團、政府、學校、社會等各方共贏,平臺才有價值,會員才會跟你“玩”。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其實就是共贏理念的最好體現。

2014 年5 月20 日,長江國際商會在武漢揭牌,李嘉誠任名譽會長。

拓展“朋友圈”

Q:您的社團“20字口訣”很有道理,不過在今年武漢比較火爆的“資智回漢”活動中,武大、華科、中南大等校友會聲勢浩大。相比而言,北大湖北校友會還稍顯不足。

劉萌:不能簡單地這樣作類比。因為,武大、華科等都是本土的高校,相當於邀請全國甚至全球的優秀校友回漢;而北大湖北校友會,目前的會員主要是在湖北工作的北大校友,範圍相對較窄。不過,我們正在想辦法改變人脈資源短缺這一現狀,校友會群體必須要擴充。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北大湖北校友會的價值,而只是盯著武大、華科等本土高校的校友會。

傳統的地方級別的校友會,主要網路的是在當地生活工作的校友,如北大湖北校友會,最初就以在湖北就業創業的北大校友為主。但今年,我們把校友會群體擴大到湖北籍的北大人。比如前不久的“咸寧行”活動,就邀請到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九霖、中關村互助眾籌研究院執行院長楊勇等知名北大校友參與。下一步,我們會將校友會群體繼續擴充,只要是跟“北大”與“湖北”有關的,都會納入進來。再如,像李寧那樣在湖北有投資的北大人,我們也聘請他擔任了名譽會長。目前,北大湖北校友會有3000會員,加上上述兩類校友,預計會員能拓展到1萬人。

只要把思路打開,事情就好辦。未來,北大湖北校友會還將進一步擴展,如果有意願來湖北投資的北大人,也會納入進來;只要是在北大學習過、工作過的人,都算北大校友。如此一來,校友會的“朋友圈”將會大大擴展,屆時北大湖北校友會對湖北的貢獻會更大。

Q:您的那些北大校友們,他們怎麼看待“投資湖北”?

劉萌:在我所接觸的北大校友中,絕大多數都認為“湖北是時候起飛了”,湖北產業發展的後勁大、空間大、需求大,他們中很多人都願意來湖北投資發展。不過,他們同時也提出,跟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湖北對待投資的理念及政務服務水準還需進一步提升,特別是一些中層幹部“官”氣還很濃,服務和勤政意識還有差距。比如,一位處級幹部遞給我的名片上,竟然聯手機號碼都沒有——這顯然給招商引資造成了障礙。

還有,政府的連續性有待加強,特別是在目前政府領導發生更迭時,政策和事情辦理的連續性需要有制度性的安排。我名片上的第三個“虛職”——武漢萬國商會俱樂部,本來是武漢市政府一個非常好的創意和創新的招商平臺,但是由於當時負責此事的各級領導退休的退休,調離的調離,這事就沒有下文了,真成了一個“虛”的,甚至當時簽署的意向投資協議都找不到人落實,我覺得很遺憾,也很無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