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今火爆的私塾教育原來是這麼來的

文:戴桃疆

先不討論學國學好不好, 不過現在的私塾復興運動的確好像是如火如荼的, 好像好多人都希望自己家的小朋友過上古裝影視劇裡那種搖頭晃腦、出口成章的生活的, 不去私塾也要被這個經那個典, 誓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私塾是私學的一種, 過去也被稱為家塾、館或者書房, 直到清末民初分官學、私學堂之後, 才有了私塾這個稱呼, 歷史並不算久遠, 私塾主要分塾師自設的散關和官紳、商賈等延聘老師設立的專管, 以及一些地方由祠堂、廟宇產生的收入或私人捐款開設的義塾三種。 清末改革, 學習西方經驗, 認為改革基礎教育是推動科舉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 開始開設新式學堂。

無論是開設新式學堂也好還是推廣私塾近代化也好, 阻力都不小。

一方面當時孩子的家長都是私塾教出來的, 對孩子上私塾有著天經地義的心理,

而且對新式學堂這種希望玩意難免產生一些奇怪的採集, 比如新式學堂是西方用來忽悠孩子們信教的地方。 另外, 沒了私塾, 傳統文化好像也不能送孩子去新式學堂去學尊卑有序這類傳統文化。 1909年前後, 江西、江蘇、浙江的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破壞新式學堂的現象。 私塾的群眾基礎實在不要太好。

古代私塾復原

不僅僅是底子好、根基牢才讓私塾概念生生不息、再創佳績, 外力不夠強大也是一方面。

近代意義上的小學校直到清末才興起, 零星的小學校雖然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就已經興起, 但知道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 清政府才公佈《定國是詔》命令各省州縣府設立中西學堂, 州縣書院改為小學。 一九〇三年, 清政府頒佈《奏定學堂章程》對小學的學制、管理、課程、師生等都做了統一的規定。 小學校建設被納入正軌。

北京大學原名京師大學堂

符合《奏定學堂章程》的近代小學校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嘎嘎新的新建新式小學堂, 第二種是半誠信公立書院改造成的新式小學堂, 第三種是舊版翻新的私塾改良的小學堂, 在這三種類型中, 最後一種也就是原來的私塾改成的小學堂最多。 也就是說, 進入近代化步伐的中國小學建設基本盤就是私塾。

導致“翻新”成為主流的主要原因在於:

其一, 經費緊張, 清政府到了晚期根本沒有錢能拿出來建設新的教育機構,

就算建起來了也存在長期拖欠薪水的問題, 許多新式學堂的職工為了討要薪水大拒絕上班, 學校根本開不下去。

其二, 辦學模式也很落後, 中國是大國, 新式學堂雖說大多建立在江南這樣文化經濟發達地區, 但是西北也不是沒有, 戰線太長, 人員不夠用, 新式學堂用的還是私塾的老辦法, 新式學堂裡讀的還是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孟子這些現在的“國學經典”。 名不副實的問題一方面會遭到私塾的支持者嘲笑, 也會遭到新式學堂支持者的詬病, 裡外不討好。

最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 新式學堂的教學內容將當時的小朋友家長集體推向了某網站震驚部, 除了學漢語, 還要學算術、體育、繪畫、唱歌、地理這樣的課程, 當時的家長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學體育,家長認為學體育是為了讓孩子練習飛簷走壁“以為盜竊之預備”,體育課基本上會被其他科目占掉,許多新式學堂的體育課主要內容被替換成學生們面壁背誦《三字經》、《四字雜言》這種書。

清末私塾背什麼,現在的私塾就背什麼,真的可以說是老祖宗的寶貝一樣沒丟,全留下了,別說學的東西,私塾裡那種子曰子曰的先生們手裡鞭策學生的傢伙也跟著回來了,感覺其他別的什麼被這種儀式化的教學召喚出點別的什麼也說不定。

如今的私塾

當時的家長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學體育,家長認為學體育是為了讓孩子練習飛簷走壁“以為盜竊之預備”,體育課基本上會被其他科目占掉,許多新式學堂的體育課主要內容被替換成學生們面壁背誦《三字經》、《四字雜言》這種書。

清末私塾背什麼,現在的私塾就背什麼,真的可以說是老祖宗的寶貝一樣沒丟,全留下了,別說學的東西,私塾裡那種子曰子曰的先生們手裡鞭策學生的傢伙也跟著回來了,感覺其他別的什麼被這種儀式化的教學召喚出點別的什麼也說不定。

如今的私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