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極度藝術到極致功利,賈樟柯的時間去哪兒了

2016年秋天, 廣電總局找到了賈樟柯。

同樣是在這個秋天, 他先後獲得孟買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的傑出成就獎。 再前一年,

在他45歲時, 拿到了坎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庫爾的頒獎詞是這樣說的:“賈樟柯以其天才的創造力, 從1998年開始貢獻給國際影壇一系列開創性的作品, 他的《小武》《月臺》《三峽好人》《天註定》等作品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史重要的組成部分。 ”

除了《三峽好人》之外, 這幾部電影都沒有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核。 唯一登上中國銀幕的《三峽好人》也在上映當年, 遭遇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只拿到30萬票房。

雖然坎城電影節盛讚他是“繼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之後, 最會處理時間和空間的導演”, 但賈樟柯早期最負盛名的作品, 從沒進入國內主流觀眾的視線。 他甚至在1999年因為《小武》, 被廣電約談。

17年後的2016年, 廣電總局又找到他。

和17年前的情景大相徑庭, 廣電總局向他提出邀約, 為金磚國家電影節做一部影片。

17年前, 他說自己“如夢遊般離了辦公室, 手拿處理我的文件, 一個人在陰陽分明的胡同中走”(賈樟柯文章《迷茫記》);17年後, 他笑著說:“這是一個禮物。 ”

笑起來的賈樟柯, 眼角都是歲月留下的魚尾紋。

廣電總局的禮物

圖片來自《山河故人》

9月29日, 在位於北京東三環的一棟寫字樓裡, 賈樟柯一身黑色襯衣, 背對著會議室的半落地窗, 一邊抽著雪茄, 一邊查閱郵件, 不時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交代幾句, 他的工作人員講著一口港味普通話。

此時, 廣電的“禮物”已經製作完成, 距離上映還有半個月的時間。 為了宣傳影片, 賈樟柯在宣傳公司接受了一輪又一輪的採訪。 各家媒體進進出出, 只有他手中的雪茄始終沒有放下。

這個禮物名叫《時間去哪兒了》, 和2014年央視春晚最催淚的歌曲節目《時間都去哪兒了》相差一個字。 賈樟柯說這個主題是“一起切磋, 一起想到的”。 人到中年的他越來越感到“時間不夠用”, 身邊的朋友還開玩笑地問他:“是不是地球公轉速度加快了?”賈樟柯相信其他金磚國家有相同的感受,

“因為大家都在快速發展中”。

就這樣, 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五個國家的導演, 同時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 分別拍攝一段短片, 再合為一部長篇電影。 從業之初就輾轉於國外各大影展的賈樟柯, 對於印度、巴西、俄羅斯的電影都很熟悉。 他將這幾國稱為“創意大國”, 加上中國, “五個國家人口總量非常大, 那大家一起來發出一個聲音, 實際上是代表全人類感受的聲 音。 ”

在這個邏輯下, 《時間去哪兒了》似乎已經被賦予了為五國人民集體發聲的使命。 賈樟柯說這讓他很興奮。

湊齊其他五國導演的過程非常順利, “因為我個人除了對南非有一點生疏之外,

其他都挺瞭解。 ”他們分別是:巴西的沃爾特·塞勒斯、俄羅斯的阿曆斯基·費朵奇科、印度的馬德哈爾·班達卡、南非的賈梅爾·奎比卡, 以及中國的賈樟柯。

萬花筒式的時間

圖片來自《三峽好人》

6月23日, 成都華僑城大劇院, 金磚國家電影節開幕, 來自五個國家,拍了同一部電影的導演第一次聚在一起。作為開幕式影片,《時間去哪兒》了第一次完整亮相。

第一段《顫抖的大地》以巴西2015年遭遇的一次泥石流為背景,人們在收容所艱難度日,時間匆匆過去,但主角男孩深陷創傷,不願接受父親已經遇難的現實。

《顫抖的大地》之後,是一段離奇的俄羅斯愛情片《呼吸》。在荒涼的雪地裡,一對貧窮的年輕夫妻互相埋怨。丈夫懷疑妻子出軌,在追打妻子的過程中,發生意外,生命危在旦夕。妻子劃開丈夫的喉管接上了手風琴風箱,每拉一次琴,就是為丈夫做一次人工通氣。丈夫問:“我還能活多久?”拉著風琴的妻子說:“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時間。”

第三段是印度導演帶來的一碗雞湯《孟買迷霧》。富有卻孤獨的老人遇見了流浪的男孩,開始了一段忘年交。在他們的友誼日漸深厚時,老人突然和孩子失去了聯絡,仿佛被抽走了精神支柱一般,老人的生命也走向了終點。

第四段南非導演帶來的《重生》是一段科幻片。屬於未來的女主角生活在已經非常荒涼的地球上。她通過資料瞭解到以前的地球有多麼繁華。女主角最終用時間機器成功地穿越回去。

賈樟柯自己拍攝的中國部分《逢春》放在了最後。而在首映前幾天,才交上的“作業”《顫抖的大地》放在了第一部分。五段短片的排列按照“金磚”的英文單詞“BRICS”的字母順序——因為中國是這屆電影節的主辦國,也是電影的主製片國,所以調到了最後出場。

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賈樟柯用了一個非常老派的詞“萬花筒”,來形容五部短片的類型有多麼迥異。不過他拍攝的《逢春》,主題倒是一點也不老,剛好符合去年起執行的“全面開放的二孩政策”。

“太像黑社會老大了”

圖片來自《小武》

在成都,其他四國導演第一次看到彼此的作品。賈梅爾看完全片後,對賈樟柯說:“一個短片讓我看到了中國現實的核心。”賈樟柯很開心,覺得受到了“一個誇讚”。

2016年,他在領取開羅電影節頒發的傑出貢獻獎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在我的少年時代,中國社會開始了劇烈的變革,我開始有很多故事想講出來,我很幸運,找到了電影這種表達方法。”直面變革,關照現實,描繪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彷徨和悲哀是賈樟柯電影最重要的特質。

於是有了《小武》中的慣偷小武,陪唱小姐胡梅梅;《月臺》中的縣文工團演員崔明亮、尹瑞娟;《世界》中的舞蹈演員趙小桃;《三峽好人》中的煤礦工人韓三明;《天註定》中的按摩院前臺小玉、東莞務工的小輝……

這些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的小人物成就了賈樟柯,為他帶來大大小小幾十個獎項,即使不能靠國內院線賺錢,在國際影壇上的聲望,照樣為他帶來可觀的利潤。雖然他電影裡的主角總是又窮又窘迫,但賈樟柯自己從沒缺過錢。

1997年,他拿著不足40萬元的投資拍成了《小武》,在柏林影展上一戰成名,版權賣到了十幾個國家,剛過28歲就拿到了500萬的收入。從第二部《月臺》開始,他就再也沒為投資發過愁。他拍廣告、辦公司、開餐廳、在老家汾陽辦了藝術中心,做各種投資。去年1月,許知遠到他的藝術中心採訪他時,直呼這裡簡直被經營成了小麗江。賈樟柯放下雪茄,戴著墨鏡騎上哈雷,許知遠笑道:“太像黑社會老大了。”

極度藝術和極度功利,在賈樟柯的身上同時存在。他的鏡頭對準的是最真實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卻與之相去甚遠。但是作為全世界最會拍藝術片的導演之一,在聽到“一個短片讓我看到了中國現實的核心”時,賈樟柯還是非常開心。這當然是對他導演技術的肯 定。

南非導演通過《逢春》看到的現實是什麼呢?是人到中年的夫妻該生二胎了。

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生二胎

圖片來自《月臺》

“好不容易國家政策放開了,可我都38了,生不逢時。”妻子傷感地說。

“你要相信現代醫學,多跑跑步,遊游泳。”丈夫鼓勵道。

9月18日,在《時間去哪兒了》的媒體看片會上,電影播到這一段時,滿場竊笑。如果不是因為鐵打的女主角趙濤和鐵打的山西方言,根本無法相信這是賈樟柯電影會說出的對白。

當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問賈樟柯時,他是這樣回復的:“我並不是一個自覺的尋找風格的人,因為我覺得其實風格是人們的一種不自覺的個性帶來的一種特點,但是拍攝的時候,我不太願意去尋找所謂特點……我總開玩笑,我說風格是百年之後的事情,不是當下的事情。”

身為教科書一般的作者導演,《逢春》也是由他自己編劇的。一對在古城景區做演員的夫妻,每天穿著廉價的古裝戲服為遊客表演,和遊客合影。白天是飛簷走壁的大俠,晚上褪去戲服,又變回落寞的中年人,生活貧寒、乏味,還因為某種不可抗力失去過一個孩子,上中學的女兒只能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瓶頸期。

賈樟柯用了一個多月寫完了劇本。主角原本設定為工薪階層,但後來覺得演員的身份更有戲劇性,“他們每天在一個古城裡扮成古人,但是他們有現實的問題。”賈樟柯在劇本中為男女主角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再生一個孩子。

賈樟柯將其解釋為“透過人的情感,來講時間和情感的關係”。“時間可以把情感帶走,曾經熱烈相愛的人會平淡,所謂老夫老妻,大家激情好像差了一點。也可以把陌生的人變成相愛,就是時間有多面性,它的摧毀性和建設性都很強,但是這裡面的人很重要,我們怎麼把握自己,我覺得背後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是一個很主動的生命態度。”

多面性、摧毀性、主動的生命態度……賈樟柯用各種哲學詞彙來描述這段短片。短片結尾,夫妻二人在湖邊互訴衷腸,決定再生一個孩子。銀幕上打出了兩行駢文名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賈科長變“賈主席”

圖片來自《天註定》

“很像古人寫詩,三五好友一起寫一首關於月亮的,或者一起寫一首關於秋天的。”中文系畢業的賈樟柯向來精於文字,講起創作過程時也相當寫意。採訪過程中,他不斷強調這不是命題,只是同題創作。“他們沒有給我們壓力,完全公司化的運作,所以從導演的選擇,主題的選擇,到劇本,整個都是在互動、自由合作的狀態裡面。”

公司化的運作意味著要面對市場的考驗。和國內電影消費者直接接觸並不多的賈樟柯多少還是有點壓力,“最大的壓力是這種模式觀眾不熟悉。”

《時間去哪兒了》沒有直接走上院線,而是與大象點映合作,以在全國發起點映走上大銀幕。根據大象點映的官方資料,百城首映發起6天,成功組織了103場,93場影票售罄,場均上座率81%。賈科長在文藝青年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上,他們給《時間去哪兒了》打的分數並不高:6.0分,在他所有作品中排名墊底。

不過賈科長可能還來不及回頭查看評論,就已經晉升成為“賈主席”了。“賈主席”是馮小剛的戲稱,起因是他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正式開幕了。

他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感謝我們的指導單位,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廣電,還有晉中市委市政府,平遙縣委縣政府……”在電影節的發佈會上,賈樟柯一開口就不停向政府部門道 謝。

10月28日,開幕式當晚,他穿著昂貴的西裝,打著領結,在會場門口以主人的姿態和每一位走過紅毯的電影人握手合影。

不知道站在平遙電影宮門前高高的臺階上,47歲的“賈主席”是否還記得,29歲的自己第一次走進廣電總局時的情景:“剛從學校畢業,沒怎麼進過國家機關的門檻。心裡打鼓,一路東走西繞……”

看天下400期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來自五個國家,拍了同一部電影的導演第一次聚在一起。作為開幕式影片,《時間去哪兒》了第一次完整亮相。

第一段《顫抖的大地》以巴西2015年遭遇的一次泥石流為背景,人們在收容所艱難度日,時間匆匆過去,但主角男孩深陷創傷,不願接受父親已經遇難的現實。

《顫抖的大地》之後,是一段離奇的俄羅斯愛情片《呼吸》。在荒涼的雪地裡,一對貧窮的年輕夫妻互相埋怨。丈夫懷疑妻子出軌,在追打妻子的過程中,發生意外,生命危在旦夕。妻子劃開丈夫的喉管接上了手風琴風箱,每拉一次琴,就是為丈夫做一次人工通氣。丈夫問:“我還能活多久?”拉著風琴的妻子說:“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時間。”

第三段是印度導演帶來的一碗雞湯《孟買迷霧》。富有卻孤獨的老人遇見了流浪的男孩,開始了一段忘年交。在他們的友誼日漸深厚時,老人突然和孩子失去了聯絡,仿佛被抽走了精神支柱一般,老人的生命也走向了終點。

第四段南非導演帶來的《重生》是一段科幻片。屬於未來的女主角生活在已經非常荒涼的地球上。她通過資料瞭解到以前的地球有多麼繁華。女主角最終用時間機器成功地穿越回去。

賈樟柯自己拍攝的中國部分《逢春》放在了最後。而在首映前幾天,才交上的“作業”《顫抖的大地》放在了第一部分。五段短片的排列按照“金磚”的英文單詞“BRICS”的字母順序——因為中國是這屆電影節的主辦國,也是電影的主製片國,所以調到了最後出場。

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賈樟柯用了一個非常老派的詞“萬花筒”,來形容五部短片的類型有多麼迥異。不過他拍攝的《逢春》,主題倒是一點也不老,剛好符合去年起執行的“全面開放的二孩政策”。

“太像黑社會老大了”

圖片來自《小武》

在成都,其他四國導演第一次看到彼此的作品。賈梅爾看完全片後,對賈樟柯說:“一個短片讓我看到了中國現實的核心。”賈樟柯很開心,覺得受到了“一個誇讚”。

2016年,他在領取開羅電影節頒發的傑出貢獻獎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在我的少年時代,中國社會開始了劇烈的變革,我開始有很多故事想講出來,我很幸運,找到了電影這種表達方法。”直面變革,關照現實,描繪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彷徨和悲哀是賈樟柯電影最重要的特質。

於是有了《小武》中的慣偷小武,陪唱小姐胡梅梅;《月臺》中的縣文工團演員崔明亮、尹瑞娟;《世界》中的舞蹈演員趙小桃;《三峽好人》中的煤礦工人韓三明;《天註定》中的按摩院前臺小玉、東莞務工的小輝……

這些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的小人物成就了賈樟柯,為他帶來大大小小幾十個獎項,即使不能靠國內院線賺錢,在國際影壇上的聲望,照樣為他帶來可觀的利潤。雖然他電影裡的主角總是又窮又窘迫,但賈樟柯自己從沒缺過錢。

1997年,他拿著不足40萬元的投資拍成了《小武》,在柏林影展上一戰成名,版權賣到了十幾個國家,剛過28歲就拿到了500萬的收入。從第二部《月臺》開始,他就再也沒為投資發過愁。他拍廣告、辦公司、開餐廳、在老家汾陽辦了藝術中心,做各種投資。去年1月,許知遠到他的藝術中心採訪他時,直呼這裡簡直被經營成了小麗江。賈樟柯放下雪茄,戴著墨鏡騎上哈雷,許知遠笑道:“太像黑社會老大了。”

極度藝術和極度功利,在賈樟柯的身上同時存在。他的鏡頭對準的是最真實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卻與之相去甚遠。但是作為全世界最會拍藝術片的導演之一,在聽到“一個短片讓我看到了中國現實的核心”時,賈樟柯還是非常開心。這當然是對他導演技術的肯 定。

南非導演通過《逢春》看到的現實是什麼呢?是人到中年的夫妻該生二胎了。

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生二胎

圖片來自《月臺》

“好不容易國家政策放開了,可我都38了,生不逢時。”妻子傷感地說。

“你要相信現代醫學,多跑跑步,遊游泳。”丈夫鼓勵道。

9月18日,在《時間去哪兒了》的媒體看片會上,電影播到這一段時,滿場竊笑。如果不是因為鐵打的女主角趙濤和鐵打的山西方言,根本無法相信這是賈樟柯電影會說出的對白。

當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問賈樟柯時,他是這樣回復的:“我並不是一個自覺的尋找風格的人,因為我覺得其實風格是人們的一種不自覺的個性帶來的一種特點,但是拍攝的時候,我不太願意去尋找所謂特點……我總開玩笑,我說風格是百年之後的事情,不是當下的事情。”

身為教科書一般的作者導演,《逢春》也是由他自己編劇的。一對在古城景區做演員的夫妻,每天穿著廉價的古裝戲服為遊客表演,和遊客合影。白天是飛簷走壁的大俠,晚上褪去戲服,又變回落寞的中年人,生活貧寒、乏味,還因為某種不可抗力失去過一個孩子,上中學的女兒只能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瓶頸期。

賈樟柯用了一個多月寫完了劇本。主角原本設定為工薪階層,但後來覺得演員的身份更有戲劇性,“他們每天在一個古城裡扮成古人,但是他們有現實的問題。”賈樟柯在劇本中為男女主角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再生一個孩子。

賈樟柯將其解釋為“透過人的情感,來講時間和情感的關係”。“時間可以把情感帶走,曾經熱烈相愛的人會平淡,所謂老夫老妻,大家激情好像差了一點。也可以把陌生的人變成相愛,就是時間有多面性,它的摧毀性和建設性都很強,但是這裡面的人很重要,我們怎麼把握自己,我覺得背後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是一個很主動的生命態度。”

多面性、摧毀性、主動的生命態度……賈樟柯用各種哲學詞彙來描述這段短片。短片結尾,夫妻二人在湖邊互訴衷腸,決定再生一個孩子。銀幕上打出了兩行駢文名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賈科長變“賈主席”

圖片來自《天註定》

“很像古人寫詩,三五好友一起寫一首關於月亮的,或者一起寫一首關於秋天的。”中文系畢業的賈樟柯向來精於文字,講起創作過程時也相當寫意。採訪過程中,他不斷強調這不是命題,只是同題創作。“他們沒有給我們壓力,完全公司化的運作,所以從導演的選擇,主題的選擇,到劇本,整個都是在互動、自由合作的狀態裡面。”

公司化的運作意味著要面對市場的考驗。和國內電影消費者直接接觸並不多的賈樟柯多少還是有點壓力,“最大的壓力是這種模式觀眾不熟悉。”

《時間去哪兒了》沒有直接走上院線,而是與大象點映合作,以在全國發起點映走上大銀幕。根據大象點映的官方資料,百城首映發起6天,成功組織了103場,93場影票售罄,場均上座率81%。賈科長在文藝青年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上,他們給《時間去哪兒了》打的分數並不高:6.0分,在他所有作品中排名墊底。

不過賈科長可能還來不及回頭查看評論,就已經晉升成為“賈主席”了。“賈主席”是馮小剛的戲稱,起因是他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正式開幕了。

他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感謝我們的指導單位,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廣電,還有晉中市委市政府,平遙縣委縣政府……”在電影節的發佈會上,賈樟柯一開口就不停向政府部門道 謝。

10月28日,開幕式當晚,他穿著昂貴的西裝,打著領結,在會場門口以主人的姿態和每一位走過紅毯的電影人握手合影。

不知道站在平遙電影宮門前高高的臺階上,47歲的“賈主席”是否還記得,29歲的自己第一次走進廣電總局時的情景:“剛從學校畢業,沒怎麼進過國家機關的門檻。心裡打鼓,一路東走西繞……”

看天下400期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