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信電器拿下東芝電視,日企巨頭輝煌不再

東芝電視將被海信集團收購了。

11月14日, 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佈:東芝映射解決方案公司(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 轉讓完成後, 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 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7.98億人民幣), 預期將於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日本東芝公司擁有142年歷史, 在全球科技品牌價值排行榜位居前列。 其旗下的TVS公司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 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 在電視畫質、晶片、音響等方面技術勢力雄厚。 2016年, 東芝電視銷量位居日本市場前三。

而海信集團大家也都不陌生。 作為國內彩電行業巨頭。 海信電視佔有率連續13年中國市場第一, 其互聯網運營使用者規模也佔據著國內最大份額。

近年來在南非、澳洲也已躋身市場第一的位次。

集邦諮詢光電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第三季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為5,499萬台, 海信液晶電視出貨量為384萬台, 排在三星、LG與TCL之後, 位列第4名。

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表示:收購後, 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管道資源, 快速提升市場規模, 加快國際化進程。

東芝集團作為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 時至今日卻被假賬、虧損、裁員、變賣資產、負債、破產纏身。

據日媒報導, 今年5月15日, 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日本東芝公司, 終於發表了曾兩度推遲的2016年4月至12月財報, 預期淨虧損達9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0億元), 虧損額較上財年淨虧損4600億日元的最差紀錄繼續擴大, 創下日本製造商的最差業績。

東芝的“不幸”得從2006年說起, 當年年初東芝集團宣佈以54億美元接近3倍溢價收購了西屋電氣, 開始涉足核電領域, 彼時核電產業正處於上升期。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不料2011年爆發的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使得核電發展進入冰河期,

全球核電站面臨關閉潮, 日本政府當即關停國內所有運營中的核電站。 此後東芝核能業務遭到重創, 核心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陷入高額虧損。

隨後西屋電氣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帶來了巨額經濟損失。 而為了避免連續經營虧損被退市,

東芝集團開始不斷變賣“家產”。

今年10月24日, 有消息稱, 東芝股東當天在一次特別會議上批准該公司將快閃記憶體晶片子公司作價2萬億日元(約合175億美元)出售給貝恩資本(成員包括蘋果、戴爾、海力士等)領導的財團。 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作為東芝公司的最後一個核心產業, 也在東芝宣佈重組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要出售。

這一舉措也讓市場感歎, 快閃記憶體業務作為東芝解決財務造假事件、宣佈重組計畫的核心業務, 關乎著東芝的復興。 出售之後, 很可能會打亂東芝的復興計畫。

同時儘管把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出售了,但東芝今年的財務狀況依舊不樂觀。據彭博社報導,東芝預測截至明年3月底的會計年度將虧損1100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之前的預測是盈利2300億日元(約合20億美元)。

一邊是麻煩纏身的東芝在賣賣賣,另一邊接手的則有不少是中國企業。

2013年底,東芝宣佈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產,之後與TCL集團成立“東芝視頻產品(中國)有限公司”,但在東芝的持股比例已從51%降至30%,不再列入合併財務報表。

2015年12月21日,東芝宣佈出售位於印尼的電視機廠等,徹底結束自家電視機生產,而收購方是中國的創維,收購價為2508萬美元。

除了電視業務,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也為中國公司所有。

2016年3月30日,美的宣佈花費514億日元收購了東芝80%的白色家電業務股權,並獲得了40年的品牌授權以及超過 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還有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管道和製造基地。同時美的將承接東芝家電約 250 億日元(約2.2億美元)債務。

不光是東芝集團,近年來,日本家電巨頭們可謂是集體遭遇瓶頸。業績虧損、市場份額下滑,許多企業開始通過變賣資產以求脫困重組。

上世紀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號稱日本彩電六巨頭,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製造”、“日本品牌”家電業務幾乎都由中國企業在運營。

隨著日系家電的衰落,越來越多的國產家電企業卻正在提速國際化進程。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電視品牌全球份額突破30%,超過韓國首次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近年中國電視品牌的海外擴張及全球並購策略。

然而光彩背後,卻不能忽視風險的存在。

近10年來,我國彩電產量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今年以來,彩電產業增速持續下滑。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彩電零售量2181萬台,同比下降7.3%,預計全年零售量4792萬台,同比下降5.8%。出口同樣出現下滑,據海關部門的統計,今年1~5月,中國彩電出口量2662萬台,同比下降6.1%。

面對如此情形,彩電巨頭們曾經薄利多銷的模式是否還行得通也成了大問題。更難的或許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消費新需求。

有行業專家表示:“高品質、高配置、高價值的產品會受到消費者認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即使消費出現萎縮,但消費者對於高品質的追求不會改變。”

而從資料上看,彩電行業確實面臨消費升級。據統計,上半年,國內55英寸以上大屏電視、智慧電視、4K超高清電視、HDR電視、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40%、85%、57%、29%、1.7%和0.2%,並呈持續增長態勢,這些產品將成為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

收購國外巨頭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在消費升級、人工智慧大發展的浪潮下,家電企業能否以日本同行為鑒,成為真正一流的企業,還需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同時儘管把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出售了,但東芝今年的財務狀況依舊不樂觀。據彭博社報導,東芝預測截至明年3月底的會計年度將虧損1100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之前的預測是盈利2300億日元(約合20億美元)。

一邊是麻煩纏身的東芝在賣賣賣,另一邊接手的則有不少是中國企業。

2013年底,東芝宣佈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產,之後與TCL集團成立“東芝視頻產品(中國)有限公司”,但在東芝的持股比例已從51%降至30%,不再列入合併財務報表。

2015年12月21日,東芝宣佈出售位於印尼的電視機廠等,徹底結束自家電視機生產,而收購方是中國的創維,收購價為2508萬美元。

除了電視業務,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也為中國公司所有。

2016年3月30日,美的宣佈花費514億日元收購了東芝80%的白色家電業務股權,並獲得了40年的品牌授權以及超過 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還有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管道和製造基地。同時美的將承接東芝家電約 250 億日元(約2.2億美元)債務。

不光是東芝集團,近年來,日本家電巨頭們可謂是集體遭遇瓶頸。業績虧損、市場份額下滑,許多企業開始通過變賣資產以求脫困重組。

上世紀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號稱日本彩電六巨頭,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製造”、“日本品牌”家電業務幾乎都由中國企業在運營。

隨著日系家電的衰落,越來越多的國產家電企業卻正在提速國際化進程。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電視品牌全球份額突破30%,超過韓國首次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近年中國電視品牌的海外擴張及全球並購策略。

然而光彩背後,卻不能忽視風險的存在。

近10年來,我國彩電產量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今年以來,彩電產業增速持續下滑。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彩電零售量2181萬台,同比下降7.3%,預計全年零售量4792萬台,同比下降5.8%。出口同樣出現下滑,據海關部門的統計,今年1~5月,中國彩電出口量2662萬台,同比下降6.1%。

面對如此情形,彩電巨頭們曾經薄利多銷的模式是否還行得通也成了大問題。更難的或許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消費新需求。

有行業專家表示:“高品質、高配置、高價值的產品會受到消費者認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即使消費出現萎縮,但消費者對於高品質的追求不會改變。”

而從資料上看,彩電行業確實面臨消費升級。據統計,上半年,國內55英寸以上大屏電視、智慧電視、4K超高清電視、HDR電視、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40%、85%、57%、29%、1.7%和0.2%,並呈持續增長態勢,這些產品將成為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

收購國外巨頭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在消費升級、人工智慧大發展的浪潮下,家電企業能否以日本同行為鑒,成為真正一流的企業,還需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