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臨碣石 滄海拾貝

平原沒有山, 偶爾有山便被視為高山。 九曲之域、入海之濱, 有山名為碣石, 海拔695米。 登臨此山, 南望唐塔, 東眺秦台, 俯瞰山下, 氣象萬千。 到此山, 你定會想到三國曹操曹丞相, 只因一首《觀滄海》。

遙想當年, 玄德金甲披肩壯志酬、躍馬揚鞭誓君謀: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為什麼曹操征伐沙場, 要不遠百里跑到渤海之濱觀滄海?很多人會不理解。 待看完這則故事, 你大概也就明白其中的寓意了。

早在丞相之前、內陸稀缺的貝殼作為流通的等價交換物時, 濱閭之地便是當年“金融”中心。 曹操表像是觀滄海, 實則是問計天下財富。

貝殼跟財富有何關係呢?先不著急, 我們先談中國漢字的奧妙。

中國漢字中, “量詞”是一門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好比我們說一條魚,

不說一隻魚, 我們說一件事或者一樁事, 量詞總會有淵源。 譬如我們說馬論匹, 布也論匹?這是為什麼?這跟唐朝時期絲綢之路有著莫大的關聯。 西域人擁有汗血寶馬, 中原人擁有美麗的絲綢, 二者交換時如何界定多少呢?於是一匹馬換一匹布, 也就由此而得。 然而中國漢字中更加有意思的故事卻在一個“貝”字。

所有與財富有關的字都有一個“貝”字旁(如:賈、貪、財、寳等等)。 幾千年以前的黃河入海口, 數以百計的小船來往於小港之上, 貝殼既是等價交換物, 更是人們財富的象徵。 它們被精心挑選出來作為財富的象徵, 用來交換生活必需品。 人們嚮往財富, 嚮往美好的生活一如嚮往貝殼的美麗, 於是將貝殼的美麗與財富相連,

形成如今漢字中與財富有關的象形字。 縱使沉舟側畔, 那些字依舊沿用到了今天。

誰又能想像渤海之濱曾經是如何的繁華?但歷史終歸是歷史, 總會被取代。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 鑄造技術的不斷出現, 貝殼逐漸被冶金的鑄幣取代。 濱閭之地便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但作為往日繁華的小港還在, 渡舟雖不如今日大, 卻是那時北方帝國出海的唯一途徑。 始皇帝統一中國後, 便於此地送大將徐福攜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求仙, 至於後續是否與日本有關早已無可考證, 畢竟連那穿梭千船的小港也早已消逝。 也許那是這個小港最後的歷史使命也說不定。

又百年, 漢武帝也曾登臨碣石, 遙望當年始皇帝入海求仙的身影,

命人築漢武台於山頂, 想必心中也有嚮往。 武帝之後又百年, 碣石山蒼老地望著小港被海水蠶食, 看著貝殼島一點點失去色彩。

直到三國時, 來人並非千古之帝, 而是丞相。 曹操東征大勝歸來, 取道濱海之閭, 試想若沒有稱霸天下的雄心, 又怎麼會來此?

但當年曹玄德所望絕非昨日之相。 港口或許仍在, 早被荒草淹埋。 秋風過處草木成林, 山野之深百獸稱王, 哪裡還有什麼帝王之氣?玄德之念, 定是改變世界之觀。 玄德定想千古帝王朝拜之地為何如此凋敝?當年艦隻千艘穿梭海潮之中, 小舟又泛到何處?想來悲嗆, 更有遠望。 也許恰是此番景象燃起了丞相心中之火:縱有萬千劫難在前, 也阻擋不住丞相平定天下之心。

然而滄桑變幻, 唯有民心不變。 歷史在滄海桑田的變換, 卻從未冥滅濱海人的財富夢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這裡悄然興起的渤海銀行恰是這一民心的復興。 黃河入海口的人民正是憑著千年來對財富的眷戀, 逐漸形成新的社會財富計算方式。 建國之初,渤海銀行作為革命根據地唯一一個有著成熟建制的銀行,轉變為中國人民銀行。反觀歷史,渤海之興,興于領導,興于思想、興於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偉大創舉。

轉眼看,時過境遷,曹操成塚,遺願卻在千年後如願。不禁歎,海風過處已是千年,曾經的壯志豪言如今兌現。再登碣石山,東望,洪波仍在,只是藍水變青田。西望,百草早廢,樓宇千幢似棋盤。那些泥灘裡沉默的貝殼記錄著往日商貿的繁華,那些趕海的漁民也許更關心今日的收成。暮色下,分不清星河漫過的城市。清晨裡,紅日與綠海相映。

碣石觀滄海,海邊拾殘貝。千年貝沒滄海田,廣廈林立傍山邊。玄德之感慨縱然萬千,化作檣櫓灰飛煙滅。而今唯有社會主義大旗迎風飄,江山此處獨好!

文章作者

陳東

建國之初,渤海銀行作為革命根據地唯一一個有著成熟建制的銀行,轉變為中國人民銀行。反觀歷史,渤海之興,興于領導,興于思想、興於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偉大創舉。

轉眼看,時過境遷,曹操成塚,遺願卻在千年後如願。不禁歎,海風過處已是千年,曾經的壯志豪言如今兌現。再登碣石山,東望,洪波仍在,只是藍水變青田。西望,百草早廢,樓宇千幢似棋盤。那些泥灘裡沉默的貝殼記錄著往日商貿的繁華,那些趕海的漁民也許更關心今日的收成。暮色下,分不清星河漫過的城市。清晨裡,紅日與綠海相映。

碣石觀滄海,海邊拾殘貝。千年貝沒滄海田,廣廈林立傍山邊。玄德之感慨縱然萬千,化作檣櫓灰飛煙滅。而今唯有社會主義大旗迎風飄,江山此處獨好!

文章作者

陳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