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竹之國度,我之深處:手握竹子行走江湖的現代劍客

撰文/曾攀 攝影/吳俊傑 沈煜

如果選擇一種植物來形容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竹一定位居前列。

在《中國科技史》中, 李約瑟(Joseph Needham)驚歎中國是“竹文明”(bamboo civilization)的國度。

在《辭海》的條目裡, 以“竹”為偏旁的字, 有209個之多。 竹, 宜居, 宜食, 可賞心, 可造物。 它是生活器物, 雅居良伴, 更是君子之喻, 精神象徵。

不過, 2011年年底, 當中國美術學院教師章俊傑帶著學生到紹興尋訪竹藝時, 卻發現竹在日常生活中正悄然退場。

章俊傑的“素生Sozen”工作室位於杭州轉塘, 他的設計作品獲得過包括iF獎和紅點獎在內的14項國際大獎, 但與竹子的相遇, 卻是意料之外的事。 他發現, 一個1970年代製作的嶽飛騎馬竹編, 比例近乎1:1, 體積龐大而細節逼真。 一個貂蟬的竹編, 頭部和臉部的編織尤為精彩。 然而, 這些美輪美奐的藏品卻散落各處, 無人問津。

在杭州鳳凰禦元藝術基地, “橙舍”創始人滄泠回憶起2014年尋訪嵊州的往事, 自己專程拜訪的竹編技藝非遺傳承人, 正和親友打麻將, 將手藝擱置一旁。

老匠人們眼中的“雞肋”, 卻是年輕設計師們邂逅的至寶。

“天開穀雨”創始人李游任教于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6年前, 他帶著學生們探尋西湖綢傘, 繁複考究的工藝讓他們倍受震撼。 綢傘的原材料必須使用成年淡竹, 每隔6年, 在冬季砍伐, 以保證竹材的纖維硬度和韌性。 制傘需要18道工序, 296針, 一把傘背後, 別有洞天。

或許, 只有站在旁觀者的角度, 才能更清晰地看到這些古老技藝的價值。

傳統中國竹藝迫切需要進行現代復興, 這些年輕的設計師不約而同地決定從日常生活出發,

進行革新的嘗試。 如何革除竹藝中不符合現代藝術和生活美學的部分, 將竹藝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結合起來, 是他們必須直面的挑戰。

從紹興回來, 章俊傑用了8個月鑽研竹子的性能和竹編工藝。 他發現, 除了與時代審美觀和價值觀脫節之外, 技術的可行性、可複製性以及生產效率較差等問題都困擾著竹藝的發展。

章俊傑找到的路徑, 是跨界創作, 將竹編與陶瓷結合, 創造出全新的器物, 設計出可控的組裝方式。

“萍”吊燈系列在不同光源下姿態萬千, “雲”系列傳達出神秘深邃的藝術感, “融”系列則將原竹編織的鏤空外罩與陶瓷相搭配, 竹編的飄逸與陶瓷的沉穩形成內在的張力, 兩者還可拆分, 方便攜帶和運輸。 不同的竹編圓片相互組裝, 成品千變萬化, 他用這些不規則的圓形竹編, 包裹一盞燈, 為它取名“豆燈”。

世上本沒有兩顆一模一樣的豆,豆燈也是如此。在工業可控的基礎上,“物”的自然美感得以保留……

在可控與不可控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是竹編藝術的精髓所在。在曲折的摸索過程中,章俊傑和團隊慢慢熟悉竹子的特性,試探不同的結構方式,既保存竹子本身的美感,更試圖開發竹編形態新的可能。

我們造訪天開穀雨工作室時,一家外來的公司正在這裡舉辦團建活動,員工們自己設計、打磨傘柄手把,手工裝配傘面,完成後還可以刻上心儀的文字或圖案,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這是李遊發起的體驗空間計畫,希望用戶切身體會工匠精神。桌上擺著的竹語傘和木心傘,分別榮獲2013和2017年的德國紅點設計獎(RedDot Design Award),這個獎項被稱為設計界的奧斯卡。

李遊在2011年對西湖綢傘的考察,如同一個漫長的伏筆。

他決定創作出既能體現東方美學又能融入現代生活的長柄傘,為此斷斷續續地研究了3年。竹要成為傘骨,必須先經過千錘百煉。以古法藥水蒸煮、浸泡和晾曬,析除竹子的水分,保證竹質的輕盈,同時還能防蟲、防黴、防變形。他取同一根竹的同一個部位來制一把傘,保證傘在收放時,12根全竹傘骨受力均勻,且在重量上比普通的輕至少30%。

經過試驗,李遊發現,對竹炭纖維進行防雨膠塗層處理後,同樣適合製作傘面,可供晴雨兩用,能防5到6級大風,更能將99.6%的紫外線擋於傘外。

手柄往往是傘的點睛之筆,也是人與傘接觸的關鍵。李遊用3D列印先後製作了50多個版本,逐一對比手感,最終確定了兩楞切角造型。鏤空的手柄獨樹一幟,配上各色勾帶,令人過目不忘。

6道特殊工藝和18道工序,重新催生出竹的語彙。

2013年,竹語傘接連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國際IF設計大獎、德意志家居獎等多項大獎。這把400克左右的傘,承載著傳承的溫度,也肩負著創新的重量,而真正的創新,絕非無根浮萍。

與章俊傑、李游等絕大多數設計師不同,經過反復踏勘,滄泠最終選擇的竹,卻來自距離杭州千里之外的武夷山。武夷山的優勢在於,無論是生產材料、人員配備、技術工藝還是工廠運轉,在當地都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產業格局。

在海外的尋訪,讓她重新思考竹的現代處境。瑞典、挪威、日本等國家的竹制產品,售價普遍高昂,國外消費者更願意為環保買單。滄泠意識到,這應該是未來的藝術設計的新趨勢,也由此找到了橙舍的突破口。

“偷閒·茶盤”是橙舍推向市場的第一款產品,也是滄泠的代表作。她率先在國內將竹纖維運用於茶具製作之中,榮獲世界綠色組織大獎。利用竹子輕巧精緻的屬性,將茶盤做小,並與時興的幹泡法相融合,以竹纖維托底,盤面設置了三個茶葉收納槽,朝上覆有竹制的小蓋子,可助保存,也可作為杯墊使用。

2015年下半年,橙舍逐漸轉型到創意小傢俱,試圖將竹運用到更廣泛的領域。橙舍有一個貫穿始終的設計理念,那就是將產品中不同部件進行迴圈搭配:

▷ “悅然·雙層茶盤點”、“小W·多功能掛架”與“萌芽·多功能凳”,都有一個竹纖維的構件,可以用來做果盤,還可以作為新品檯燈的底座,再搖身一變,竟成了衣帽架上放置小物件的容器;

▷ “小魔方·組合鬥櫃”,既可以獨立出來當做收納箱,又能夠組裝起來成為電視櫃。

此舉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更體現出在藝術設計上的巧思與匠心。

經過充裕的前期摸索,橙舍創建第二年就搭建起行銷管道,短短3年間創作出80多款產品,具備了3000萬左右的銷售額,讓竹藝的非遺傳承人驚呼意想不到。

竹是一切探索的原點,也帶給年輕一代審視自我的維度。

今年夏天,電影《繡春刀Ⅱ:修羅戰場》公映,李遊與電影出品方聯合推出了“紅顏”與“修羅”兩款竹語傘。過去幾年間,他還曾與動畫片《大魚海棠》合作,還曾獲得漫畫家蔡志忠的授權。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中,創新的竹語傘成為全場焦點。

與竹語傘進行過深度合作的品牌還有芝麻信用、海煙、寶馬、賓士、雷克薩斯等等,當人們感歎傳統技藝後繼無人,竹語傘卻一直在糅合古典文化與現代商業元素,進行新的演繹。刀馬旦、霸王別姬、金木水火土等中國傳統元素,都在竹語傘上付諸圖繪,李遊的團隊與年輕一代藝術家合作,為這些傳統意象賦予了新的內涵,新的文化IP在跨界聯合中不斷催生。

新匠人以新的修辭、新的情感與新的觀念,賦予竹以現代精神,為自然之物與世間之物重新塑形,一刀一劈,一針一線,一琢一磨,仿佛一場發願。他們以設計啟動了古老的竹,也在創作竹的同時重塑了自己。世間因緣,往往如此。

世上本沒有兩顆一模一樣的豆,豆燈也是如此。在工業可控的基礎上,“物”的自然美感得以保留……

在可控與不可控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是竹編藝術的精髓所在。在曲折的摸索過程中,章俊傑和團隊慢慢熟悉竹子的特性,試探不同的結構方式,既保存竹子本身的美感,更試圖開發竹編形態新的可能。

我們造訪天開穀雨工作室時,一家外來的公司正在這裡舉辦團建活動,員工們自己設計、打磨傘柄手把,手工裝配傘面,完成後還可以刻上心儀的文字或圖案,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這是李遊發起的體驗空間計畫,希望用戶切身體會工匠精神。桌上擺著的竹語傘和木心傘,分別榮獲2013和2017年的德國紅點設計獎(RedDot Design Award),這個獎項被稱為設計界的奧斯卡。

李遊在2011年對西湖綢傘的考察,如同一個漫長的伏筆。

他決定創作出既能體現東方美學又能融入現代生活的長柄傘,為此斷斷續續地研究了3年。竹要成為傘骨,必須先經過千錘百煉。以古法藥水蒸煮、浸泡和晾曬,析除竹子的水分,保證竹質的輕盈,同時還能防蟲、防黴、防變形。他取同一根竹的同一個部位來制一把傘,保證傘在收放時,12根全竹傘骨受力均勻,且在重量上比普通的輕至少30%。

經過試驗,李遊發現,對竹炭纖維進行防雨膠塗層處理後,同樣適合製作傘面,可供晴雨兩用,能防5到6級大風,更能將99.6%的紫外線擋於傘外。

手柄往往是傘的點睛之筆,也是人與傘接觸的關鍵。李遊用3D列印先後製作了50多個版本,逐一對比手感,最終確定了兩楞切角造型。鏤空的手柄獨樹一幟,配上各色勾帶,令人過目不忘。

6道特殊工藝和18道工序,重新催生出竹的語彙。

2013年,竹語傘接連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國際IF設計大獎、德意志家居獎等多項大獎。這把400克左右的傘,承載著傳承的溫度,也肩負著創新的重量,而真正的創新,絕非無根浮萍。

與章俊傑、李游等絕大多數設計師不同,經過反復踏勘,滄泠最終選擇的竹,卻來自距離杭州千里之外的武夷山。武夷山的優勢在於,無論是生產材料、人員配備、技術工藝還是工廠運轉,在當地都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產業格局。

在海外的尋訪,讓她重新思考竹的現代處境。瑞典、挪威、日本等國家的竹制產品,售價普遍高昂,國外消費者更願意為環保買單。滄泠意識到,這應該是未來的藝術設計的新趨勢,也由此找到了橙舍的突破口。

“偷閒·茶盤”是橙舍推向市場的第一款產品,也是滄泠的代表作。她率先在國內將竹纖維運用於茶具製作之中,榮獲世界綠色組織大獎。利用竹子輕巧精緻的屬性,將茶盤做小,並與時興的幹泡法相融合,以竹纖維托底,盤面設置了三個茶葉收納槽,朝上覆有竹制的小蓋子,可助保存,也可作為杯墊使用。

2015年下半年,橙舍逐漸轉型到創意小傢俱,試圖將竹運用到更廣泛的領域。橙舍有一個貫穿始終的設計理念,那就是將產品中不同部件進行迴圈搭配:

▷ “悅然·雙層茶盤點”、“小W·多功能掛架”與“萌芽·多功能凳”,都有一個竹纖維的構件,可以用來做果盤,還可以作為新品檯燈的底座,再搖身一變,竟成了衣帽架上放置小物件的容器;

▷ “小魔方·組合鬥櫃”,既可以獨立出來當做收納箱,又能夠組裝起來成為電視櫃。

此舉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更體現出在藝術設計上的巧思與匠心。

經過充裕的前期摸索,橙舍創建第二年就搭建起行銷管道,短短3年間創作出80多款產品,具備了3000萬左右的銷售額,讓竹藝的非遺傳承人驚呼意想不到。

竹是一切探索的原點,也帶給年輕一代審視自我的維度。

今年夏天,電影《繡春刀Ⅱ:修羅戰場》公映,李遊與電影出品方聯合推出了“紅顏”與“修羅”兩款竹語傘。過去幾年間,他還曾與動畫片《大魚海棠》合作,還曾獲得漫畫家蔡志忠的授權。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中,創新的竹語傘成為全場焦點。

與竹語傘進行過深度合作的品牌還有芝麻信用、海煙、寶馬、賓士、雷克薩斯等等,當人們感歎傳統技藝後繼無人,竹語傘卻一直在糅合古典文化與現代商業元素,進行新的演繹。刀馬旦、霸王別姬、金木水火土等中國傳統元素,都在竹語傘上付諸圖繪,李遊的團隊與年輕一代藝術家合作,為這些傳統意象賦予了新的內涵,新的文化IP在跨界聯合中不斷催生。

新匠人以新的修辭、新的情感與新的觀念,賦予竹以現代精神,為自然之物與世間之物重新塑形,一刀一劈,一針一線,一琢一磨,仿佛一場發願。他們以設計啟動了古老的竹,也在創作竹的同時重塑了自己。世間因緣,往往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