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木棉花開紅似火 雷琴教授心傳情——著名雷琴演奏家傅定遠先生雷琴公益學習班綜述

木棉花開紅似火 雷琴教授心傳情

著名雷琴演奏家傅定遠先生雷琴公益學習班綜述

三月的羊城, 木棉綻放, 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到處散發著和風暖意。 3月27日, 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主辦、星海音樂學院附中承辦的“著名演奏家傅定遠雷琴公益學習班”在星海音樂學院附中演奏廳隆重舉行。 原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作曲家鄭秋楓先生, 著名二胡演奏家陳雄華先生, 廣東省民族管弦樂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智忠先生, 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國樂學科主任宋婷婷副教授和各專業老師,

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習班學員等四十余人參加了開班儀式。 本次開班儀式由本次學習班班主任、現任重慶二胡學會副會長劉迎選老師主持。

在儀式上, 傅定遠先生向大家介紹舉辦本次雷琴學習班的目的和願望。 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王華傑會長髮來了賀信,

對學習班成功開辦表示祝賀, 對傳定遠先生在雷琴事業上所作的貢獻表示崇高敬意與謝意, 以及對參加雷琴學習班學員們提出了期望。 鄭秋楓、陳雄華、劉智忠等幾位嘉賓也介紹了他們與傅定遠先生幾十年來交往的故事, 對傅定遠先生的雷琴藝術及所作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廣東省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偉先生髮來賀電, 希望學員們能通過學習研究, 將傅老師的藝術發揚傳承, 並且希望將來可以把傅先生的資料音像出版。 中國雷琴協會副會長賈雨老師及夫人專程從北京趕來, 並獻上一幅墨寶“藝高為師, 德高為範”以表示對傅先生的尊重, 以及對學員們的殷切希望。 星海音樂學院附中的宋婷婷副教授、雷葉影副教授代表學校對傅定遠先生雷琴學習班順利開班表示祝賀,
並預祝學習班圓滿成功。

雷琴, 是民族拉絃樂器中個性和特色最為明顯的樂器之一。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 山東鄆城藝人王殿玉先生在墜琴的基礎上, 加長琴杆、加大琴筒而成。 它的音域寬至四個八度, 聲音大又洪亮, 象打雷似的, 人們就叫它大擂。 1953年, 王殿玉先生與弟子們商議, 將這種樂器正式定名為“雷琴”。 2007年6月,“雷琴拉戲”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而今雷琴的弟子們仍在孜孜不倦地為爭取讓雷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努力著。

著名雷琴演奏家傅定遠先生正是雷琴鼻祖王殿玉先生的親傳弟子, 他不僅繼承了先師過人的基本技巧和模仿技能, 還為了增強音色的吸引力, 自創了左手指的鋼絲指甲套;他不僅傳承了雷琴演奏技藝, 還在演奏劇種、曲種及樂隊的伴奏形式上有了新的拓展;他不僅創作了雷琴獨奏曲目, 還為了方便演奏和增強表演力, 獨創了“活動山口”和“活動共鳴筒”;他不僅局限於演奏, 還能將知識昇華為理論文字, 出版了歷史上第一本雷琴專用教材《雷琴演奏法與曲集》。

84歲高齡的傅定遠先生是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奏員、雷琴創始人王殿玉先生的親傳弟子、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首屆會長(此會也由傅先生牽頭創辦), 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名譽會長。傅先生在雷琴藝術上的貢獻功不可沒,也是雷琴藝術發展的見證人。在這次為期五天的學習班中,傅先生為學員們講授了《蘇三起解》、《霸王別姬》、《六畜興旺》、《歡慶鑼鼓》、《龍船調》等雷琴名曲。據悉,參加此次學習班的學員共31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多數是各大院校的二胡專業師生,其中研究生學歷的有十人。學員們的年齡參差不齊,有上至近70歲的古稀老人,也有下至20歲左右的毛頭學生,他們都有著較好的胡琴修養,更是懷著對雷琴以及傅先生的熱愛和崇拜而赴廣州學藝。據悉,由於廣州雷琴較少,且雷琴的音色以及表現力達不到傅先生的預期目標。為了此次學習班更好地上課,1月份傅先生親自手繪工程制琴圖,將原始雷琴的型制進行了改革,圖稿也是一改再改。把雷琴琴杆縮短、琴筒縮小,創新並定制了一批“高音雷琴”,以便學員們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傅先生精益求精,跟廠家一點點溝通,及時保證了學習班每位學員的用琴。

無論是京劇《蘇三起解》,還是湖北民歌《龍船調》;無論是牧歌《六畜興旺》,還是傅先生作曲的《阿凡提之歌》,傅先生都是信手拈來,並帶領學員們一句句的演奏。傅先生年事已高,2015年還得過牙齦癌並且動過手術,手指的靈敏度已大不如從前,但是傅先生為了保障教學品質,每天都能對每個新學的曲目進行詳細解讀和親自示範,有時候說話過多,聲音都是沙啞的。雷琴聲音大,幾十把雷琴一起演奏,耳朵都會嗡嗡作痛。學員們看在眼中,疼在心裡,敬佩傅先生的嘔心瀝血,感慨傅先生的無私奉獻,都自覺地將用上弱音器,也在為搶救雷琴藝術做出自己一點小小的貢獻。

3月31日,是著名演奏家傅定遠先生雷琴學習班的最後一天。天氣忽然轉臉,幾天的晴天一下子變成了暴雨,這似乎也是老天爺在依依不捨,也在為學習班悄悄地畫句號。狂風暴雨不能阻擋學員們火一樣求學的熱情,狂風暴雨更不能阻攔傅先生渴望雷琴後繼有人的心情。那天的教學分為“雷琴暢想曲”教學展示和搶救雷琴座談會兩個部分。在演奏會中,有來自星海音樂學院的畢業生鄭麗坤錶演的獨奏曲目《草原贊》,還有來自廣東音樂團藝術總監、團長曾秋堅(傅先生的親傳弟子)表演的獨奏曲目《阿凡提之歌》,更有傅先生表演的獨奏曲目《鳳還巢》、《鍘美案》、《文昭關》、《馬刀舞曲》,最重要的是傅老師還用雷琴演奏了二胡獨奏曲目《二泉映月》、高胡獨奏曲目《平湖秋月》、京胡獨奏曲目《夜深沉》、板胡獨奏曲目《大姑娘美》和《秦腔牌子曲》、小提琴獨奏曲目《梁祝》等等幾種樂器代表作的片段。傅先生演奏完後,學員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對雷琴豐富的表現力震驚,也被傅先生的高超琴藝所折服。在激動人心的演奏會後,傅先生心情沉重,與學員們進行了深度的座談,暢談學習的收穫與體會。傅先生告訴學員們,現在雷琴的關注度不如從前,是在走下坡路,而且全國上下會演奏雷琴的還不足十人,所以搶救雷琴藝術迫在眉睫,希望通過這次學習班能為雷琴藝術的傳承以及在全國各地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短短五天的培訓,學員們不僅僅是學習傅先生精湛的技術,更多的是看到了傅先生以及師母胡蘭老師德高望重的品德。學員們一一起身發言,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未來指引的方向。有的說要學習雷琴,從娃娃抓起;有的說要壯大雷琴,從各類音樂院校及團體開始;有的說要追溯雷琴歷史,從大小論文寫起;有的說要普及雷琴,從大中小型的群眾場合演起;有的說要雷琴有自己的語言,要從代表曲目譜起……學員們眾說紛紜,有著多種不同的心聲來表達各自對雷琴藝術的展望,傅先生面露微笑,臉色紅潤,頻頻點頭,這是對學員們百花齊放思想的認同,也似乎是看到了雷琴未來藝術上薪火相傳的光亮。

著名雷琴演奏家傅定遠先生公益學習班結束了,但是對於學員們來說本次學習班只是一個好的開始,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雷友們將會帶著他們學到的技術,繼續努力,廣為傳播,開拓創新。學員們定會繼承雷琴藝術的歷史使命,謹記傅先生的諄諄教導,秉承傅先生德藝雙馨的精神,繼續譜寫雷琴藝術新的篇章。

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可親、可敬、可愛的傅先生及其師母胡蘭老師身體健康,藝術永葆青春!祝願雷琴事業後繼有人,雷琴藝術發揚光大!(宋政/華南農業大學)

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名譽會長。傅先生在雷琴藝術上的貢獻功不可沒,也是雷琴藝術發展的見證人。在這次為期五天的學習班中,傅先生為學員們講授了《蘇三起解》、《霸王別姬》、《六畜興旺》、《歡慶鑼鼓》、《龍船調》等雷琴名曲。據悉,參加此次學習班的學員共31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多數是各大院校的二胡專業師生,其中研究生學歷的有十人。學員們的年齡參差不齊,有上至近70歲的古稀老人,也有下至20歲左右的毛頭學生,他們都有著較好的胡琴修養,更是懷著對雷琴以及傅先生的熱愛和崇拜而赴廣州學藝。據悉,由於廣州雷琴較少,且雷琴的音色以及表現力達不到傅先生的預期目標。為了此次學習班更好地上課,1月份傅先生親自手繪工程制琴圖,將原始雷琴的型制進行了改革,圖稿也是一改再改。把雷琴琴杆縮短、琴筒縮小,創新並定制了一批“高音雷琴”,以便學員們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傅先生精益求精,跟廠家一點點溝通,及時保證了學習班每位學員的用琴。

無論是京劇《蘇三起解》,還是湖北民歌《龍船調》;無論是牧歌《六畜興旺》,還是傅先生作曲的《阿凡提之歌》,傅先生都是信手拈來,並帶領學員們一句句的演奏。傅先生年事已高,2015年還得過牙齦癌並且動過手術,手指的靈敏度已大不如從前,但是傅先生為了保障教學品質,每天都能對每個新學的曲目進行詳細解讀和親自示範,有時候說話過多,聲音都是沙啞的。雷琴聲音大,幾十把雷琴一起演奏,耳朵都會嗡嗡作痛。學員們看在眼中,疼在心裡,敬佩傅先生的嘔心瀝血,感慨傅先生的無私奉獻,都自覺地將用上弱音器,也在為搶救雷琴藝術做出自己一點小小的貢獻。

3月31日,是著名演奏家傅定遠先生雷琴學習班的最後一天。天氣忽然轉臉,幾天的晴天一下子變成了暴雨,這似乎也是老天爺在依依不捨,也在為學習班悄悄地畫句號。狂風暴雨不能阻擋學員們火一樣求學的熱情,狂風暴雨更不能阻攔傅先生渴望雷琴後繼有人的心情。那天的教學分為“雷琴暢想曲”教學展示和搶救雷琴座談會兩個部分。在演奏會中,有來自星海音樂學院的畢業生鄭麗坤錶演的獨奏曲目《草原贊》,還有來自廣東音樂團藝術總監、團長曾秋堅(傅先生的親傳弟子)表演的獨奏曲目《阿凡提之歌》,更有傅先生表演的獨奏曲目《鳳還巢》、《鍘美案》、《文昭關》、《馬刀舞曲》,最重要的是傅老師還用雷琴演奏了二胡獨奏曲目《二泉映月》、高胡獨奏曲目《平湖秋月》、京胡獨奏曲目《夜深沉》、板胡獨奏曲目《大姑娘美》和《秦腔牌子曲》、小提琴獨奏曲目《梁祝》等等幾種樂器代表作的片段。傅先生演奏完後,學員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對雷琴豐富的表現力震驚,也被傅先生的高超琴藝所折服。在激動人心的演奏會後,傅先生心情沉重,與學員們進行了深度的座談,暢談學習的收穫與體會。傅先生告訴學員們,現在雷琴的關注度不如從前,是在走下坡路,而且全國上下會演奏雷琴的還不足十人,所以搶救雷琴藝術迫在眉睫,希望通過這次學習班能為雷琴藝術的傳承以及在全國各地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短短五天的培訓,學員們不僅僅是學習傅先生精湛的技術,更多的是看到了傅先生以及師母胡蘭老師德高望重的品德。學員們一一起身發言,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未來指引的方向。有的說要學習雷琴,從娃娃抓起;有的說要壯大雷琴,從各類音樂院校及團體開始;有的說要追溯雷琴歷史,從大小論文寫起;有的說要普及雷琴,從大中小型的群眾場合演起;有的說要雷琴有自己的語言,要從代表曲目譜起……學員們眾說紛紜,有著多種不同的心聲來表達各自對雷琴藝術的展望,傅先生面露微笑,臉色紅潤,頻頻點頭,這是對學員們百花齊放思想的認同,也似乎是看到了雷琴未來藝術上薪火相傳的光亮。

著名雷琴演奏家傅定遠先生公益學習班結束了,但是對於學員們來說本次學習班只是一個好的開始,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雷友們將會帶著他們學到的技術,繼續努力,廣為傳播,開拓創新。學員們定會繼承雷琴藝術的歷史使命,謹記傅先生的諄諄教導,秉承傅先生德藝雙馨的精神,繼續譜寫雷琴藝術新的篇章。

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可親、可敬、可愛的傅先生及其師母胡蘭老師身體健康,藝術永葆青春!祝願雷琴事業後繼有人,雷琴藝術發揚光大!(宋政/華南農業大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