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家族誓死保護的文物,後人捐獻國家,現已成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現在, 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的虢季子白盤, 收藏於我國國家博物館, 與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件收藏珍品散氏盤、毛公鼎並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 不過我們有所不知的是, 這件傳世神器的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經歷, 它曾經是清末名將劉銘傳的祖傳物品。 那麼, 劉銘傳是如何取得這件國寶的呢?他的後人為了守護它又歷經了怎樣的坎坷呢?

本來, 在1864年, 作為淮軍名將的劉銘傳受命率軍與太平天國交兵, 攻陷了常州。 一天夜裡, 劉銘傳巡查兵營, 路過馬棚時發現一口特殊的“馬槽”, 第二天便讓人將這口“馬槽”抬到大廳, 發現槽內雕刻有許多銘文, 隨即約請名家考證, 才知道這口“馬槽”竟是商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盤, 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

對這麼多令人心動的條件, 劉家後人劉肅曾直截了當地回答:“我家根本就沒有什麼寶盤!就是有, 也不能把國寶賣給你們, 不能做國家、民族的罪人!”外國人只好落敗而歸。 直到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後, 劉肅曾望著當年為了保護國寶而種下的槐樹, 感歎道:寶盤埋入劉家地下已經53年, 先祖劉銘傳曾吩咐自己, 要好好維護這件國寶。 現在翻天覆地, 萬象更新, 也到將間把寶盤歸諸公民了。

所以劉家人取出了深埋地下的寶盤, 由劉肅曾作為代表將寶盤交給了當地政府。 皖北行署以劉肅曾捐獻國寶有功, 特別設宴款待了劉家人, 向劉肅曾頒發了獎狀, 並獎賞劉家大米5000斤, 贈予大盤銘文拓片一份, 留作留念。

如今這件虢季子白盤已成為了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為了文物的安全, 2002年國家文物局規定, 虢季子白盤不准出境展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