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都郫都區: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實現更大跨越發展

郫萱 本報記者 戚原

今年7月召開的成都市產業發展大會, 作出了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全面提升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決策部署, 明確將重點支援電子資訊、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等五大支柱產業提升能級, 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

作為新晉成為成都市11+2格局的中心城區、成都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的“西控”主體區域、成都市和四川省唯一的全國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郫都區如何貫徹落實有關決策部署並創新作為, 備受各方關注。

在成都市產業結構總體部署中, 郫都區將重點發展電子資訊、食品飲料和研發設計資訊服務三大產業。 “隨著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川菜食品產業新城兩大產業新城的建設, 未來郫都的區域經濟將邁向中高速增長、產業形態邁向中高端, 主題鮮明、要素可及、資源分享、協作協同、綠色迴圈、安居樂業的產業生態圈將催生郫都這座千年古城實現更大的跨越式發展。 ”日前, 郫都區相關領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描繪了新時代下的郫都產業生態圈發展藍圖。

10月29日, 郫都區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時進一步強調, 在充當改革“試驗田”和先行者的道路上,

全區要站高謀遠、快馬加鞭, 以高品質發展為方向, 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強力推進產業生態圈建設, 大力推進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川菜食品產業新城兩大新城建設, 著力構建綠色迴圈、安居樂業的四大產業生態圈。

中國“斯坦福+矽谷”呼之欲出

郫都區的四大產業生態圈指的是電子資訊產業生態圈、食品飲料產業生態圈、研發設計資訊服務生態圈、都市現代農業生態圈。

郫都區和相鄰的高新西區, 是成都市確定的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 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 其中郫都區占80平方公里, 目前已聚集了包括英特爾、戴爾、聯想、華為等行業龍頭企業290餘家, 占區域工業總量的1/4, 年產值逾3000億元, 格羅方德、京東方等千億級企業相繼開工投產,

為電子資訊上下游集群配套提供了巨大市場空間, 全區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產業公地”已初步形成。

按照成都市產業佈局, 電子資訊產業被列為郫都區主導產業之首, 如何在原有產業層級上突破阻礙、彌補短板、提升發展空間, 是一道必答題。

回望郫都的改革發展史, 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在全國率先創建農家樂旅遊經濟, 還是今天的土地制度綜合改革試點以及建設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敢創、敢幹、敢為人先是古蜀文明賦予郫都人的精神, 郫都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始終保持智慧和創新。

通過對市場空間、研發優勢、技術前景的分析研判, 結合科教資源富集的特點, 郫都區將電子資訊產業主體功能區總體定位確定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資訊產業高地。

實施路徑以電子科大等主力高校為核心, 加快構建電子資訊產業生態圈和新經濟集聚區, 著力打造中國版的“斯坦福+矽谷”, 從而形成郫都區和高新西區等產業園區優勢互補、功能集成的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經濟地理版圖。

在這一總體戰略引領下, 日前, 一份關於《電子資訊產業生態圈研究分析報告和工作方案》正式出爐。 該方案進一步指明, 郫都區將著力構建起以大資料、軟體研發、人工智慧、積體電路、新型顯示、5G技術等6類電子資訊技術為主的產業格局。

“這些前沿技術, 具備前景廣闊、潛在市場巨大、受益領域廣、需求即將進入爆發期、國家未來重點突破的領域、GDP貢獻大的特點, 也是郫都全國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的堅定目標和方向。”郫都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大資料產業為例,今後郫都區將在目前100億元產業規模基礎上,以國家資訊中心大資料基地、成都大資料產研院、中國數碼港、中國電信天虎動力等為依託,強化網宿科技、正大集團等大資料項目目招引,力爭兩年內聚集產業

規模200億元~300億元。

在完善配套服務方面,郫都區將重點突出,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以“搭建六大服務平臺,強化五項保障支撐”全方位支援進駐企業,打造適宜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全新服務鏈。6大服務平臺指的是產業孵化、智慧財產權轉化、公共技術服務、精准招商、晉級成長、金融支撐等6個方面,將通過這6大平臺進一步促進項目集中孵化和集成轉化、促進科技成果快速交易和重組、促進全方位招商等。5大保障指的是在空間載體、產業人才、體制機制、政務服務、建設國際社區等5個方面,通過探索彈性供地機制、落實人才新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綠色服務通道、打造國際生活社區,實施一系列措施,讓企業、人才來得開心、發展安心。

據悉,2.5平方公里“菁蓉智谷”核心區建設已於前不久正式啟動,項目將佈局人工智慧產業園、電子科大校友產業園、荷福研究院,配套溫德姆五星級酒店、大連萬達等12個商業綜合體和華西上錦等5個國際化醫院及多功能體育館、特色餐飲街區,還將引入伊頓公學、布拉格國際學校。目前500畝電子資訊產業專家公寓建設已啟動,該項目將實現拎包入住,為各類人才打造價值窪地、圓夢港。

位於郫都區的成都現代工業港,是成都市重點工業集中發展區之一,也是將來成都市和郫都區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的重要發展樞紐。成都現代工業港管委會副主任王敏表示,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建設對於成都現代工業港意味著再次創業,成都現代工業港將深刻領悟此次產業重裝升級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快推進智慧科技園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將從專案招引促建、落地運營、市場開發、社區建設等方面為域內企業提供成建制專業化服務。

“天下食都”吞吐千億級產業集群

郫都,作為中國古蜀文化和農耕文明的發祥地,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創新基因厚植,“川菜之魂”郫縣豆瓣就誕生在這裡。2016年,郫縣豆瓣在全國加工食品類地理標誌品牌銷售額名列前茅,品牌價值達650億元。郫都區現有豆瓣產業企業100餘家,其中不乏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行業實現工業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19%,工業增加值33.6億元,同比增長18.8%。

近年來,郫都區依託品牌優勢,以豆瓣為“魂”,在安德鎮打造了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川菜產業園,不斷強化研發創新,催生了郫縣豆瓣、複合調味品、休閒食品和保健食品4大系列產品,聚集產業項目86個,建成投產企業77家,規模以上企業48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30家,已形成百花齊放、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今年3月,全國調味品行業唯一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落戶郫都區,更是助推了該區傳統產業向標準化、智慧化、高端化轉型發展。

土牆、老灶房、木梁上掛著的紅辣椒、老臘肉,仿佛讓人回到從前,這是川菜文化體驗館中的“虛擬廚房”。“灶台”其實是一個觸控式螢幕,按照提示,伸手點擊,遊客可以進行倒油、配料、炒菜、裝盤等有趣的模擬做菜過程,“麻婆豆腐”“回鍋肉”“宮保雞丁”等經典川菜即刻“出爐”。機器人還原川式的“跑堂叫菜”、宋代浣花遊宴的幻影成像、郫縣豆瓣犒勞川軍的還原場景、大熊貓“味覺博士”等動感體驗相映成趣。川菜文化體驗館已成為集川菜文化體驗、工業生產線參觀、美食品嘗、特色商品中心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主題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

郫都區安德鎮副鎮長楊麗告訴記者,中國川菜產業城的產業智慧化和工業化密集程度已遠超人們之想像,全鎮以調味品為主打的工業占比已超過70%,在此就業務工的村民超過1.2萬人,約占全鎮總人口的1/3,相當於每個家庭就有1人~2人從事該產業,年創純收益3億元。中國川菜產業城是目前四川乃至全國範圍內一二三產業融合度最高的城鎮之一,每畝實現稅收達到16萬元,遠高於國內其他地方水準。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郫都區正以現有成果為基礎,創新探索和實踐“研發、生產、流通、加工、配送、銷售、體驗觀光”全產業鏈模式,為引領川菜產業全球化發展作充分準備。

郫都區將把食品飲料確定為主導產業,升級發展5.1平方公里川菜產業園區;將重點佈局川菜文化博覽中心、川菜產業會展中心、川菜主題社區等文旅項目;全面提升郫縣豆瓣、川菜工業化、複合調味品、微生物工程和食品包裝五大產業鏈;全域打造“天府水源地”特色川菜產業品牌,建成全市食品飲料產業核心增長極和全球川菜原輔料生產集散中心,培育千億級食品飲料產業集群,打造“天下食都”。

“我們將以歐洲典範城市為發展方向,借鑒世界特色新城建設模式,實現產業、城市、鄉村協同一體,打造具有樣板效應的中國川菜產業新城。”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作為四川省和成都市最年輕的都市新區,郫都區正在加快推進區域經濟邁向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為全面建設產業新城、構建產業生態圈,努力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而砥礪奮進。

也是郫都全國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的堅定目標和方向。”郫都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大資料產業為例,今後郫都區將在目前100億元產業規模基礎上,以國家資訊中心大資料基地、成都大資料產研院、中國數碼港、中國電信天虎動力等為依託,強化網宿科技、正大集團等大資料項目目招引,力爭兩年內聚集產業

規模200億元~300億元。

在完善配套服務方面,郫都區將重點突出,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以“搭建六大服務平臺,強化五項保障支撐”全方位支援進駐企業,打造適宜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全新服務鏈。6大服務平臺指的是產業孵化、智慧財產權轉化、公共技術服務、精准招商、晉級成長、金融支撐等6個方面,將通過這6大平臺進一步促進項目集中孵化和集成轉化、促進科技成果快速交易和重組、促進全方位招商等。5大保障指的是在空間載體、產業人才、體制機制、政務服務、建設國際社區等5個方面,通過探索彈性供地機制、落實人才新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綠色服務通道、打造國際生活社區,實施一系列措施,讓企業、人才來得開心、發展安心。

據悉,2.5平方公里“菁蓉智谷”核心區建設已於前不久正式啟動,項目將佈局人工智慧產業園、電子科大校友產業園、荷福研究院,配套溫德姆五星級酒店、大連萬達等12個商業綜合體和華西上錦等5個國際化醫院及多功能體育館、特色餐飲街區,還將引入伊頓公學、布拉格國際學校。目前500畝電子資訊產業專家公寓建設已啟動,該項目將實現拎包入住,為各類人才打造價值窪地、圓夢港。

位於郫都區的成都現代工業港,是成都市重點工業集中發展區之一,也是將來成都市和郫都區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的重要發展樞紐。成都現代工業港管委會副主任王敏表示,電子資訊主體功能區建設對於成都現代工業港意味著再次創業,成都現代工業港將深刻領悟此次產業重裝升級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快推進智慧科技園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將從專案招引促建、落地運營、市場開發、社區建設等方面為域內企業提供成建制專業化服務。

“天下食都”吞吐千億級產業集群

郫都,作為中國古蜀文化和農耕文明的發祥地,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創新基因厚植,“川菜之魂”郫縣豆瓣就誕生在這裡。2016年,郫縣豆瓣在全國加工食品類地理標誌品牌銷售額名列前茅,品牌價值達650億元。郫都區現有豆瓣產業企業100餘家,其中不乏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行業實現工業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19%,工業增加值33.6億元,同比增長18.8%。

近年來,郫都區依託品牌優勢,以豆瓣為“魂”,在安德鎮打造了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川菜產業園,不斷強化研發創新,催生了郫縣豆瓣、複合調味品、休閒食品和保健食品4大系列產品,聚集產業項目86個,建成投產企業77家,規模以上企業48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30家,已形成百花齊放、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今年3月,全國調味品行業唯一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落戶郫都區,更是助推了該區傳統產業向標準化、智慧化、高端化轉型發展。

土牆、老灶房、木梁上掛著的紅辣椒、老臘肉,仿佛讓人回到從前,這是川菜文化體驗館中的“虛擬廚房”。“灶台”其實是一個觸控式螢幕,按照提示,伸手點擊,遊客可以進行倒油、配料、炒菜、裝盤等有趣的模擬做菜過程,“麻婆豆腐”“回鍋肉”“宮保雞丁”等經典川菜即刻“出爐”。機器人還原川式的“跑堂叫菜”、宋代浣花遊宴的幻影成像、郫縣豆瓣犒勞川軍的還原場景、大熊貓“味覺博士”等動感體驗相映成趣。川菜文化體驗館已成為集川菜文化體驗、工業生產線參觀、美食品嘗、特色商品中心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主題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

郫都區安德鎮副鎮長楊麗告訴記者,中國川菜產業城的產業智慧化和工業化密集程度已遠超人們之想像,全鎮以調味品為主打的工業占比已超過70%,在此就業務工的村民超過1.2萬人,約占全鎮總人口的1/3,相當於每個家庭就有1人~2人從事該產業,年創純收益3億元。中國川菜產業城是目前四川乃至全國範圍內一二三產業融合度最高的城鎮之一,每畝實現稅收達到16萬元,遠高於國內其他地方水準。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郫都區正以現有成果為基礎,創新探索和實踐“研發、生產、流通、加工、配送、銷售、體驗觀光”全產業鏈模式,為引領川菜產業全球化發展作充分準備。

郫都區將把食品飲料確定為主導產業,升級發展5.1平方公里川菜產業園區;將重點佈局川菜文化博覽中心、川菜產業會展中心、川菜主題社區等文旅項目;全面提升郫縣豆瓣、川菜工業化、複合調味品、微生物工程和食品包裝五大產業鏈;全域打造“天府水源地”特色川菜產業品牌,建成全市食品飲料產業核心增長極和全球川菜原輔料生產集散中心,培育千億級食品飲料產業集群,打造“天下食都”。

“我們將以歐洲典範城市為發展方向,借鑒世界特色新城建設模式,實現產業、城市、鄉村協同一體,打造具有樣板效應的中國川菜產業新城。”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作為四川省和成都市最年輕的都市新區,郫都區正在加快推進區域經濟邁向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為全面建設產業新城、構建產業生態圈,努力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而砥礪奮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