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現學現用育兒經 法音宣流

這幾天, 小寶忽然背起了古詩文, 給她讀「離離原上草」, 她讀「一歲一枯榮」;給她讀「天地玄黃」, 她讀「宇宙洪荒」;今天早上, 寶媽指著告訴她「野草」, 她馬上接了一句「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小寶現在23個月(接近2歲), 我們並沒有費心教她背誦, 只是偶爾對著她朗讀一些詩文而已, 另外就是很早就買了閱讀機, 經常播放《千字文》《大學》《論語》《孟子》等內容。 所以說, 她學會這些, 與其說是我們教的, 不如說是她自己學的。 而她順利背出詩文後, 那種狂喜, 也證明了「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的正確。

老子說「行不言之教」, 這個「不言之教」未必單指身教, 也可以指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個是觸目所及都是書籍的時候, 一個是只見聲色犬馬, 在這兩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 對閱讀的興趣一定是不同的。

《阿彌陀經》中有一段文字, 其實就是環境對學習的作用——

複次, 舍利弗,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是諸眾鳥, 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 聞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中略)是諸眾鳥, 皆是阿彌陀佛, 欲令法音宣流, 變化所作。

在極樂世界,

有各種鳥類, 它們都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的, 它們無時不刻地用溫和優雅的聲音宣說各種妙法, 極樂世界的眾生聽到了這些聲音, 全都自然而然地修行了。

在《論語》裡, 也有一章是談環境對學習的積極意義的——

17.4.子之武城, 聞弦歌之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戲之耳!」

言偃在武城推行樂教, 孔子說這是小題大做。 言偃卻說, 無論君子小人, 能在不經意間接受教育, 其結果都比不接受教育好。 聽了言偃的解釋, 孔子認可了言偃的觀點。

最後總結, 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既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也可以幫父母減負, 兩全其美, 何樂不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