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夜讀苗疆」播基撻的召喚

登上播基撻, 群山奔來, 田疇奔來, 溪河奔來, 阡陌奔來.山寨奔來…熙熙攘攘, 競入我眼。

啊啊, 我站在播基撻中心, 張秀眉在此聚義九縣苗家人, 在此殺九牛揮血盟誓, 在此舉兵起義, 這氣壯山河往事, 翻騰在我心中。

播基撻, 台江縣台盤鄉苗家話, 譯意為獨立山。 它, 被周邊青山簇擁, 凸顯獨特, 凸顯穩重;它, 被田壩稻苗托起, 展現古樸, 展現風流。

播基撻(獨立山) 甯克強 攝

站在播基撻蓊鬱的樹叢中, 聽台盤鄉平水村苗族老人王世欽講述起義歷史。 他說;張秀眉是台拱板凳寨人, 家境貧窮, 連撿塊泥巴嚇麻雀的土, 都是財主家的。 他十一二歲死了父親, 母親因勞累成疾, 也跟著死去。 秀眉為活命, 只得到財主家當長工, 一天忙到晚, 吃的是殘湯剩飯, 穿的是破衣爛褲, 於到年終, 財產東扣西除, 一文工錢也沒得。 他氣天下不平, 他怒財主狠心。 年紀漸大, 秀眉對世道不滿之心思越重越塗。

他聽人說, 燈花教教首劉義順在川、黔邊境傳教授徒, 組織各族人民起義, 反對清王朝, 便辭家去投師, 學起義造反本領。 咸豐五年(西元1855年)春, 秀眉回鄉, 走村串寨, 發動苗家, 起義反清。 他來到掌麻裡(苗話, 譯意為水牛寨。 鼓動大家起義反清, 並在路邊倒栽一棵楓香樹對苗家講, 明年這棵倒栽的樹活了, 就是清朝該反, 苗家人就聚會起義。 果然, 第二年, 倒栽的樹活了, 青枝綠葉, 迎風挺立。 於是, 秀眉請來九個縣苗家人, 在此宣誓起義, 殺了九頭牛, 喝血酒, 高呼:“打倒官家, 反清、反清。 ”

聽老人講述張秀眉起義往事, 我的心如一艘能穿越時空的飛船、飛往厲史書海中, 去搜尋歷史與民間傳說的吻合處、閃光點。

《平黔紀略》載:

成豐五年(西元1855年)三月。

苗疆有生熟之分, 都勻之八寨、丹江、都江、鎮遠之台拱、清江、黎平之古州, 皆生苗也。 雍正中, 先後建置新疆六廳, 而剽悍頑梗, 叛服靡定。 乾隆元年, 始一律蕩平, 以叛苗絕產分授屯軍, 免征苗糧, 著為例。 蓋既有以養軍, 又不致以征斂開釁, 法至善也。 承平久, 苗生齒繁, 僅存產不足給, 屯軍或複侵之。 官雖不敢公言征糧.或巧設名目相弋取。 有日採買者, 各為官發價, 買苗民米以養兵。 苗民買不得價, 而取求無制, 害更甚於征糧。 他如差徭之苛斂.獄訟之需索, 胥吏之抑勒, 不知凡幾。 且因官吏隔閡, 而有土司.土司即假託官吏以相淩;因語言殊並, 而有通事, 通事即詐為語言以相給。 猾民奸商, 複擁其缺乏而昂其, 乘其急需以炫其.謗之稱貸,
輾轉倍徒其債息。 苗盡產償猶不足, 則傭身.且質子女, 而役之又甚虐。 凡苗夷所在, 上下交侵, 大率類是.積怨思報復, 非一日, 兵力未分時, 不敢逞。 自桐梓踐起, 徵調紛壇.苗夷乘隙動掠村寨, 至是益肆。 十五日, 台拱廳(今台江縣)苗賊張秀眉等起, 遂攻廳城, 署同知張禮度、護參將王友林等禦之。 賊分黨合清江斤(今劍河縣)苗賊, 八朗嗣城(朗洞, 古州廳屬, 誇榕江縣境), 大掠去。 十八日, 台拱(令台江縣)苗戲分陷稿貢汛城(台江縣北十裡), 汛為控制生苗要地。 二十一日, 賊進攻黃平州城, 掠及舊州。 二十六日, 賊陷清江(今劍河縣)白索汛德阜堡。 五月。 賊連陷凱裡縣屬之排養汛及威遠、永甯、樂郊、懷恩各堡, 丹江廳(今雷山縣)屬空稗汛, 頂冠汛及震成、培墉、連城各堡。
頂冠汛外委蔣大春死之。 六月, 初三日, 苗賊陷岩門訊, 署古州(今榕江縣)同知彭汝瑋、署龍裡知縣靖鎮知縣陳毓書、署成寧鎮遊擊凱裡瑩都司盛修志、黃施衛千總刑連科、本鎮把總唐定奎、署同仁把總周國順、、土司何化隆等死之, 連科子舉人士義及定魁全家皆殉。 施秉武舉鎮遠守雷何其英率練兵來緩, 俱沒。 丹江(今雷山縣)屬黃茅、鳥疊各訊, 肇粒、長豐、永定、望豐、撫遠各堡, 台拱(誇台江縣)屬德卡、草膏, 固圍、松茂、干城、施洞各堡;黃平屬重安驛, 皆先後陷。 岩門失而黃平危, 施洞失而鎮遠危, 重安失而驛道塞, 賊勢大張, 殺戮尤極慘毒。 十五日, 賊攻丹江廳城、暑通判嚴錫珍、暑參將島爾滾珠等禦之。 越日, 走陷雞講汛, 逼鎮遠城,是登甲回防。賊複分趨黃平、施秉各境、徑薄城。黃平千總紫雲恩禦賊五裡橋陣沒,署施秉知縣劉玉麟等禦卻之。

依此傾向清朝廷之史書看,張秀眉起義三個月,就縱橫貴州黔東南、黔南若干縣,攻州縣,陷廳堡,眾多官兵戰沒,清王朝震驚、膽寒。

史書記載簡略,有傾向性;民間傳說豐富,具體感人:

秀眉是苗家人的貼心人,關心苗家人疾苦,哪家有困難,他不請自到,幫人解決困難;

秀眉力大無窮,很有本領,用力踏座山頭,山便出現埡口,出現山路;

秀眉有根仙棍,杵著走路,能一撐跨過一座大山,趕上逃跑的清軍官兵;

秀眉使一把大刀,鋒快無比,砍殺清兵,像砍瓜割草,刀一揮,清軍倒一排;

秀眉吹起蘆笙號召反清,各縣各鄉苗家人都跟著起義,牽成線線來投奔,大家高聲唱:

人人扛鳥槍,個個帶火繩,

都走水牛寨,投奔張秀眉;

秀眉丸王爺,是住天上神,

領著打清兵,苗家享太平。

張秀眉很謙虛,一面吹蘆笙,跳蘆笙舞,歡迎鄉親來參加起義軍,一面站在播基撻上,唱歌回答眾人:

我是平常人,靠鄉親幫撐,

一人難堵水,一人反不成;

眾人合成神,江水能攪渾,

出兵攻城堡,皇帝位不穩。

秀眉起義成功後,在台拱,在清江,在清平等地,建立義軍根據地,與清王朝對峙,抗爭。有史書寫道:張秀眉在重山複嶺中,縱橫盤踞七八百里,安居樂業,以抗官兵,堅持鬥爭十八年。而今,在黔東南一帶,流傳著這麼一首民歌:

多虧秀眉打江山,

迎來太平十八年;

奪得屯軍良田種,

苗家老小笑開顏。

站在播基撻上,聽苗家老人講張秀眉起義往事,隨苗家老人指點張秀眉起義遺址,心情格外激動。

老人說,田壩中間,那飄著五星紅旗幾棟房子,是平水村小學。以前,是秀眉與起義首領練習射箭的地方……

老人說,公路右邊,那棵鬱鬱蔥蔥的古樹,是秀眉倒裁成活的楓香樹,此樹,在山風中嘩嘩作響,似在唱《反正》歌……

老人說,倒栽樹後邊,有條古道,秀眉騎著馬,率領起義大軍,高呼:“跟秀眉,打清兵!”……

老人說,在播基撻左邊大山深處,是起義軍大營盤,駐紮千軍萬馬,日夜操練,守苗疆、抗清兵……

老人說,在大營盤旁邊,有座古寨,寨中一棟古木樓房,是秀眉與眾起義軍首領議事,制定進攻各府州廳縣大戰計畫之老屋。而今,還完好保存著……

老人說,清朝皇帝為打垮秀眉起義軍,調來湖南、四川、貴州等省清軍,用洋人造的洋槍洋炮,進攻起義軍。因為力量懸殊、因為武器裝備差別,起義軍失敗了.秀眉被捉,押到湖南長沙示眾,用油澆將人鑄成蠟燭,在廣場點天燈、殘酷燒死……

老人所言,引起我對清王朝的仇恨。同時,對寫張秀眉被殺經過的史書作者,憤然斥責,他沒有揭示清王朝的兇惡,不人道,如實證!《平黔紀略》載:

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夏四月,張秀眉,楊大六為楚軍追急,複出雷公山東南交迷寨,避戈鑒軍截殺略盡,複西回烏東山。時龔繼昌留蘇元章以三營紮烏鴉,以蘇元春軍自南刀出雷公平,自率軍出齊烏搜捕。初六日.獲苗首姜老拉於洞,拖躡至烏東山,毛樹勳亦至,陣擒秀眉。大六突圍走,樹勳追及,擒之歸。蘇元章亦捕獲潘老怕于南瓦。二十六日,皆先後送湖南伏誅。”

參觀、考察張秀眉起義遺址後,我們離開播基撻,離開平水村。此時,陽光遍山,山風鳴林,林濤起伏田野、響徹天空。我仿佛聽見起義軍在吼喊:反清、反清!天下太平!反清、反清!天下太平!

啊啊,這就是播基撻的召喚!

啊啊,這就是張秀眉對人們的召喚!

張秀眉舉兵起義誓師遺址 甯克強 攝

(本文作者:戈良俊,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理事,貴陽市文物保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貴州省旅遊經濟研究所首席文史專家、研究員)

逼鎮遠城,是登甲回防。賊複分趨黃平、施秉各境、徑薄城。黃平千總紫雲恩禦賊五裡橋陣沒,署施秉知縣劉玉麟等禦卻之。

依此傾向清朝廷之史書看,張秀眉起義三個月,就縱橫貴州黔東南、黔南若干縣,攻州縣,陷廳堡,眾多官兵戰沒,清王朝震驚、膽寒。

史書記載簡略,有傾向性;民間傳說豐富,具體感人:

秀眉是苗家人的貼心人,關心苗家人疾苦,哪家有困難,他不請自到,幫人解決困難;

秀眉力大無窮,很有本領,用力踏座山頭,山便出現埡口,出現山路;

秀眉有根仙棍,杵著走路,能一撐跨過一座大山,趕上逃跑的清軍官兵;

秀眉使一把大刀,鋒快無比,砍殺清兵,像砍瓜割草,刀一揮,清軍倒一排;

秀眉吹起蘆笙號召反清,各縣各鄉苗家人都跟著起義,牽成線線來投奔,大家高聲唱:

人人扛鳥槍,個個帶火繩,

都走水牛寨,投奔張秀眉;

秀眉丸王爺,是住天上神,

領著打清兵,苗家享太平。

張秀眉很謙虛,一面吹蘆笙,跳蘆笙舞,歡迎鄉親來參加起義軍,一面站在播基撻上,唱歌回答眾人:

我是平常人,靠鄉親幫撐,

一人難堵水,一人反不成;

眾人合成神,江水能攪渾,

出兵攻城堡,皇帝位不穩。

秀眉起義成功後,在台拱,在清江,在清平等地,建立義軍根據地,與清王朝對峙,抗爭。有史書寫道:張秀眉在重山複嶺中,縱橫盤踞七八百里,安居樂業,以抗官兵,堅持鬥爭十八年。而今,在黔東南一帶,流傳著這麼一首民歌:

多虧秀眉打江山,

迎來太平十八年;

奪得屯軍良田種,

苗家老小笑開顏。

站在播基撻上,聽苗家老人講張秀眉起義往事,隨苗家老人指點張秀眉起義遺址,心情格外激動。

老人說,田壩中間,那飄著五星紅旗幾棟房子,是平水村小學。以前,是秀眉與起義首領練習射箭的地方……

老人說,公路右邊,那棵鬱鬱蔥蔥的古樹,是秀眉倒裁成活的楓香樹,此樹,在山風中嘩嘩作響,似在唱《反正》歌……

老人說,倒栽樹後邊,有條古道,秀眉騎著馬,率領起義大軍,高呼:“跟秀眉,打清兵!”……

老人說,在播基撻左邊大山深處,是起義軍大營盤,駐紮千軍萬馬,日夜操練,守苗疆、抗清兵……

老人說,在大營盤旁邊,有座古寨,寨中一棟古木樓房,是秀眉與眾起義軍首領議事,制定進攻各府州廳縣大戰計畫之老屋。而今,還完好保存著……

老人說,清朝皇帝為打垮秀眉起義軍,調來湖南、四川、貴州等省清軍,用洋人造的洋槍洋炮,進攻起義軍。因為力量懸殊、因為武器裝備差別,起義軍失敗了.秀眉被捉,押到湖南長沙示眾,用油澆將人鑄成蠟燭,在廣場點天燈、殘酷燒死……

老人所言,引起我對清王朝的仇恨。同時,對寫張秀眉被殺經過的史書作者,憤然斥責,他沒有揭示清王朝的兇惡,不人道,如實證!《平黔紀略》載:

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夏四月,張秀眉,楊大六為楚軍追急,複出雷公山東南交迷寨,避戈鑒軍截殺略盡,複西回烏東山。時龔繼昌留蘇元章以三營紮烏鴉,以蘇元春軍自南刀出雷公平,自率軍出齊烏搜捕。初六日.獲苗首姜老拉於洞,拖躡至烏東山,毛樹勳亦至,陣擒秀眉。大六突圍走,樹勳追及,擒之歸。蘇元章亦捕獲潘老怕于南瓦。二十六日,皆先後送湖南伏誅。”

參觀、考察張秀眉起義遺址後,我們離開播基撻,離開平水村。此時,陽光遍山,山風鳴林,林濤起伏田野、響徹天空。我仿佛聽見起義軍在吼喊:反清、反清!天下太平!反清、反清!天下太平!

啊啊,這就是播基撻的召喚!

啊啊,這就是張秀眉對人們的召喚!

張秀眉舉兵起義誓師遺址 甯克強 攝

(本文作者:戈良俊,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理事,貴陽市文物保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貴州省旅遊經濟研究所首席文史專家、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