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單霽翔談故宮經典案例,原來是如此用心為觀眾服務

這座博物館是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座宮殿建築群

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一座博物館

全世界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也曾經是

70%的範圍為非開放區

99%的藏品都保存在庫房

80%的觀眾只看中軸建築而不觀博物館展覽

但是今天, 開放的區域越來越多, 相對的非開放區域越來越少;隨著分院的建立, 越來越多的藏品也將與觀眾見面;隨著展覽服務的提升、展覽品質的提高、展覽數量的增加, 也將有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故宮的展廳中欣賞展覽。

從南到北

從午門到神武門

從門票到文創

從導覽器到特展

每一個曾有的、現有的、將有的變化

都是故宮式服務的一部分

在此

再遊歷一次故宮博物院

看見他的改變

感受他的服務

一天, 從太陽升起的時刻開始

深秋, 清晨7點多, 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準時進行。 觀看升旗儀式的觀眾中, 很大一部分在儀式結束後會繼續向北行進, 前往天安門。 在遊覽完天安門後, 繼續向北, 穿過端門, 就到了曾經的故宮博物院的售票處。 再向前, 就是進入昔日的“紫禁城”, 今日的故宮博物院了。

天安門地區(圖片來源於網路)

宣傳

故宮博物院的部分app

故宮博物院的部分微信公眾號

數字館

看著故宮推送的文章, 正入神, 覺察似乎錯過了什麼。 後退到端門。 故宮博物院數字館就位於端門城樓展廳, 是古代建築、館藏文物與數位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數位展廳。 故宮博物院通過精心採集的高精度文物資料, 結合嚴謹的學術考證, 把豐富的文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再現於數字世界中。

端門數位館(圖片來源於網路)

售票/限流

2017年10月10日, 故宮博物院售票處摘牌,正式邁入“博物館全網售票”時代。在考慮到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無法適應網路購票,故宮也專門設置綜合服務視窗,現場安排充足的工作人員進行引導。

上:故宮博物院售票處摘牌;下:觀眾購票(圖片來源於網路)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以及良好的參觀體驗,當前依然延續了每天限定8萬人的遊客數量。在故宮博物院門票預售系統中也可查看當日後10天的剩餘門票數量。

故宮博物院門票預售系統

展廳/臨展

檢票、安檢完畢,即可進入到午門。“明三暗五”是說午門門洞的數量。正面看有三個,正面左右的東西城台則開有兩個掖門。明清時期,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而今天,普通的遊客則可以隨意選取是走中間,還是走兩側。

午門通道(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穿過午門,即到太和門廣場。午門西側有馬道可到城樓上,兩側雁翅樓及午門城樓共同組成了故宮博物院最高貴華麗的展廳——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最近觀眾熟知的現象級大展,如“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均是在午門展廳進行展示的。

午門曾舉行過的展覽(圖片來源於網路)

陳列

跟著引導牌的指示,穿過午門,走過太和殿廣場,踏上前三殿的台基,太和殿已經近在眼前。曾經三大殿外面是一片陽光燦爛,而大殿屋中卻昏暗一片,看不見牌匾、看不清陳設,參觀體驗極差。而如今,隨著特種燈“進駐”大殿,一切都變得敞亮。觀眾可以細緻的品位皇家陳設的模樣。

三大殿內打燈前後對比(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環境

提起一個字——拆,可能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中,這個字總是帶有一些負面的資訊。但這個“拆”字,如果放在故宮博物院這個環境中,卻有著非凡的積極意義。雖然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但故宮人都一一克服了。“拆”字過後,曾經的彩鋼房不見了,臨時建築不見了,留下的是一個“原原本本”,“乾乾淨淨”的故宮。

拆除彩鋼房及臨時建築(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整治後的環境(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600年于歷史長河中不算長,但對一座建築群來說,已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600年的時光磨礪和風風雨雨,故宮的部分宮殿已經損壞乃至消失於火海之中。但是在故宮“匠者”的手中,曾經殘破不堪的倦勤齋通景畫被修復一新,曾經龜裂脫落的和璽彩畫被重新描繪,曾經毀於火海的建福宮被覆建整修,曾經磕磕絆絆的道路也被平整的石板路所取代。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片子,讓這些“國寶守護者”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修復後的倦勤齋(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海報(圖片來源於網路)

拆了違章違法建築,修了損壞的舊建築,為了方便遊客及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不破壞故宮風貌,並做到與周邊環境相統一的前提下,故宮也在建設新的設置。比如集照明與景觀一體的“宮燈”,指引具體方位及宮殿位置的指引牌,服務于行動不便人士的無障礙設施,保護文物及觀眾安全的護欄等。

宮燈及指引牌(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無障礙設施及護欄(圖片來源於網路)

服務

走過文華殿,逛完武英殿,看完三大殿,累了,需要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再走幾步,就能看到成排的長椅,雖然人多,但是多走兩步,還是會找到座位。現在,坐在護欄、臺階、門檻上的遊客已經不見了。讓觀眾有尊嚴的參觀,累了有地方可以坐下稍事休息,故宮一直在不斷的努力。

供觀眾休息的椅子(圖片來源,左:網路;右:會務組稿件)

馬上要中午了,不能餓著肚子繼續參觀。出了隆宗門,向南走幾步,有面向觀眾開放的“冰窖”餐廳,這裡曾是存放冰塊的地方,今天成為了遊客的食堂。同樣,出了景運門,向南走幾步,還有一個故宮餐廳,觀眾也可以選擇在這裡就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韻味”,想來,也算是吃過故宮的“禦膳”了。

故宮冰窖餐廳(圖片來源於網路)

盥洗

為保持皇宮的威嚴與整潔,舊時故宮是沒有衛生間的。而今天,面對數萬人的觀眾,不設置衛生間已是不可能的事情。故宮衛生間的設置,盡最大努力滿足觀眾的需求,並且在男女衛生間的比例上,進行了人性化的調整。

衛生間(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研究

故宮東六宮、甯壽宮與慈甯宮的部分宮殿,陳設著故宮的專題展覽。相比於中軸線及西六宮的原狀陳列,這裡的專題展覽則吸引著更多熱愛文物的觀眾的目光。展覽定為什麼主題,表達什麼思想,類似的文物選擇哪一件展品上展線,通過什麼方法把展覽有機的串聯起來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建立在文物研究的基礎之上。而文物研究的基礎,就是知道自己有多少文物,有哪些文物。於是,故宮人進行了多次文物清點工作,根據最新統計,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為1862690件。

展廳(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2013年,故宮研究院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其是故宮博物院設立的學術研究與交流的非建制機構,以故宮研究院為基本力量,吸納故宮院內學術人才,彙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搭建開放式高端學術平臺,當前下設一室十四所。為吸引高端人才進院,故宮還設立了故宮博物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故宮研究院的成立,故宮博物院博士後研究工作站的建立(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文創

故宮這麼美,逛完了難道就逛完了嗎?不!一定得帶點“皇家”的東西回去。具有鮮明特色的故宮文創,識別度實在是太高了,絕對是贈送親朋好友的嘉禮。據報導,故宮博物院的產品早已達到了9170種,銷售額早就突破了10億。別問我為什麼會這麼多,我不會告訴你,小編我自己已買了4把故宮的傘,春天1把,夏天1把,秋天1把,冬天1把,每一季節都是不一樣的“煙火”(手動劃掉),是“顏色”。

故宮文創-傘(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文創不僅限於實物,還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比如話劇。故宮也的確編排了一部屬於自己的話劇——海棠依舊,而且演員也都是故宮人。話劇內容感人,被觀眾稱為“當代故宮人寫給歷史和故宮前輩的一封家書”。

海棠依舊劇照(圖片來源於網路)

走出神武門

回首

與“故宮博物院”合張影

一天,就在這夕陽西下的時刻結束

神武門(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者

故宮是5A級景區,不過小編更喜歡稱她為“故宮博物院”,她也應更是一個博物館。

作為博物館的故宮很火,究其根本原因,不是因為特朗普來過,也不是因為《國家寶藏》的即將開播,或許更不是因為有一個被稱之為“段子手”的院長。故宮很火,其原因也許是其一直在探索,並不斷為之實踐的“如何服務觀眾”的問題上。

故宮火的方式是否值得博物館同業借鑒?小編的答案是,部分借鑒。並不是每個博物館都如故宮一樣,有這麼高的辨識度。也並不是每個博物館的館長,都有成為“段子手”的潛力。如何做?不是拍腦袋做,而是用心做,靜心做,堅持做。做什麼?先做研究,研究館藏文物,充實博物館內涵,為日後發展提供知識儲備;研究運營管理,招攬運維人才,為日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與資金儲備。

服務好觀眾,看似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是背後卻需要整個博物館館內,乃至部分館外人員的協同努力。博物館只有具備了相應的實力,服務好觀眾,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話。

梧桐花開,鳳凰自來。

作者/編輯:大萌萌

故宮博物院售票處摘牌,正式邁入“博物館全網售票”時代。在考慮到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無法適應網路購票,故宮也專門設置綜合服務視窗,現場安排充足的工作人員進行引導。

上:故宮博物院售票處摘牌;下:觀眾購票(圖片來源於網路)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以及良好的參觀體驗,當前依然延續了每天限定8萬人的遊客數量。在故宮博物院門票預售系統中也可查看當日後10天的剩餘門票數量。

故宮博物院門票預售系統

展廳/臨展

檢票、安檢完畢,即可進入到午門。“明三暗五”是說午門門洞的數量。正面看有三個,正面左右的東西城台則開有兩個掖門。明清時期,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而今天,普通的遊客則可以隨意選取是走中間,還是走兩側。

午門通道(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穿過午門,即到太和門廣場。午門西側有馬道可到城樓上,兩側雁翅樓及午門城樓共同組成了故宮博物院最高貴華麗的展廳——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最近觀眾熟知的現象級大展,如“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均是在午門展廳進行展示的。

午門曾舉行過的展覽(圖片來源於網路)

陳列

跟著引導牌的指示,穿過午門,走過太和殿廣場,踏上前三殿的台基,太和殿已經近在眼前。曾經三大殿外面是一片陽光燦爛,而大殿屋中卻昏暗一片,看不見牌匾、看不清陳設,參觀體驗極差。而如今,隨著特種燈“進駐”大殿,一切都變得敞亮。觀眾可以細緻的品位皇家陳設的模樣。

三大殿內打燈前後對比(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環境

提起一個字——拆,可能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中,這個字總是帶有一些負面的資訊。但這個“拆”字,如果放在故宮博物院這個環境中,卻有著非凡的積極意義。雖然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但故宮人都一一克服了。“拆”字過後,曾經的彩鋼房不見了,臨時建築不見了,留下的是一個“原原本本”,“乾乾淨淨”的故宮。

拆除彩鋼房及臨時建築(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整治後的環境(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600年于歷史長河中不算長,但對一座建築群來說,已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600年的時光磨礪和風風雨雨,故宮的部分宮殿已經損壞乃至消失於火海之中。但是在故宮“匠者”的手中,曾經殘破不堪的倦勤齋通景畫被修復一新,曾經龜裂脫落的和璽彩畫被重新描繪,曾經毀於火海的建福宮被覆建整修,曾經磕磕絆絆的道路也被平整的石板路所取代。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片子,讓這些“國寶守護者”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修復後的倦勤齋(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海報(圖片來源於網路)

拆了違章違法建築,修了損壞的舊建築,為了方便遊客及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不破壞故宮風貌,並做到與周邊環境相統一的前提下,故宮也在建設新的設置。比如集照明與景觀一體的“宮燈”,指引具體方位及宮殿位置的指引牌,服務于行動不便人士的無障礙設施,保護文物及觀眾安全的護欄等。

宮燈及指引牌(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無障礙設施及護欄(圖片來源於網路)

服務

走過文華殿,逛完武英殿,看完三大殿,累了,需要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再走幾步,就能看到成排的長椅,雖然人多,但是多走兩步,還是會找到座位。現在,坐在護欄、臺階、門檻上的遊客已經不見了。讓觀眾有尊嚴的參觀,累了有地方可以坐下稍事休息,故宮一直在不斷的努力。

供觀眾休息的椅子(圖片來源,左:網路;右:會務組稿件)

馬上要中午了,不能餓著肚子繼續參觀。出了隆宗門,向南走幾步,有面向觀眾開放的“冰窖”餐廳,這裡曾是存放冰塊的地方,今天成為了遊客的食堂。同樣,出了景運門,向南走幾步,還有一個故宮餐廳,觀眾也可以選擇在這裡就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韻味”,想來,也算是吃過故宮的“禦膳”了。

故宮冰窖餐廳(圖片來源於網路)

盥洗

為保持皇宮的威嚴與整潔,舊時故宮是沒有衛生間的。而今天,面對數萬人的觀眾,不設置衛生間已是不可能的事情。故宮衛生間的設置,盡最大努力滿足觀眾的需求,並且在男女衛生間的比例上,進行了人性化的調整。

衛生間(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研究

故宮東六宮、甯壽宮與慈甯宮的部分宮殿,陳設著故宮的專題展覽。相比於中軸線及西六宮的原狀陳列,這裡的專題展覽則吸引著更多熱愛文物的觀眾的目光。展覽定為什麼主題,表達什麼思想,類似的文物選擇哪一件展品上展線,通過什麼方法把展覽有機的串聯起來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建立在文物研究的基礎之上。而文物研究的基礎,就是知道自己有多少文物,有哪些文物。於是,故宮人進行了多次文物清點工作,根據最新統計,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為1862690件。

展廳(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2013年,故宮研究院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其是故宮博物院設立的學術研究與交流的非建制機構,以故宮研究院為基本力量,吸納故宮院內學術人才,彙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搭建開放式高端學術平臺,當前下設一室十四所。為吸引高端人才進院,故宮還設立了故宮博物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故宮研究院的成立,故宮博物院博士後研究工作站的建立(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文創

故宮這麼美,逛完了難道就逛完了嗎?不!一定得帶點“皇家”的東西回去。具有鮮明特色的故宮文創,識別度實在是太高了,絕對是贈送親朋好友的嘉禮。據報導,故宮博物院的產品早已達到了9170種,銷售額早就突破了10億。別問我為什麼會這麼多,我不會告訴你,小編我自己已買了4把故宮的傘,春天1把,夏天1把,秋天1把,冬天1把,每一季節都是不一樣的“煙火”(手動劃掉),是“顏色”。

故宮文創-傘(圖片來源於會務組稿件)

文創不僅限於實物,還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比如話劇。故宮也的確編排了一部屬於自己的話劇——海棠依舊,而且演員也都是故宮人。話劇內容感人,被觀眾稱為“當代故宮人寫給歷史和故宮前輩的一封家書”。

海棠依舊劇照(圖片來源於網路)

走出神武門

回首

與“故宮博物院”合張影

一天,就在這夕陽西下的時刻結束

神武門(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者

故宮是5A級景區,不過小編更喜歡稱她為“故宮博物院”,她也應更是一個博物館。

作為博物館的故宮很火,究其根本原因,不是因為特朗普來過,也不是因為《國家寶藏》的即將開播,或許更不是因為有一個被稱之為“段子手”的院長。故宮很火,其原因也許是其一直在探索,並不斷為之實踐的“如何服務觀眾”的問題上。

故宮火的方式是否值得博物館同業借鑒?小編的答案是,部分借鑒。並不是每個博物館都如故宮一樣,有這麼高的辨識度。也並不是每個博物館的館長,都有成為“段子手”的潛力。如何做?不是拍腦袋做,而是用心做,靜心做,堅持做。做什麼?先做研究,研究館藏文物,充實博物館內涵,為日後發展提供知識儲備;研究運營管理,招攬運維人才,為日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與資金儲備。

服務好觀眾,看似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是背後卻需要整個博物館館內,乃至部分館外人員的協同努力。博物館只有具備了相應的實力,服務好觀眾,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話。

梧桐花開,鳳凰自來。

作者/編輯:大萌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