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824後新成立149家網貸平臺 35家爆雷(名單)

隨著2016年8月24日《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發佈, 整個P2P網貸行業從“野蠻生長期”進入了“合規整改期”, 運營平臺數量隨之大幅減少, 從2015年底最高峰的3500家跌到目前的不足2000家。

不過, 在“824”之後, 行業依然新成立了149家平臺。 這些新平臺為何選擇在這“特殊時期”上線, 本文筆者對此進行研究分析。

說明

資料統計顯示, 截至2017年10月底, 149家平臺中有89家為正常運營平臺, 60家停業及問題平臺, 退出了P2P網貸行業。

目前正常運營的89家新平臺中由於有些平臺專注理財計畫或為app業務, 導致無法對平臺的合規、信披等情況進行分析,

因此選取其中75家能較好把握資訊的正常運營平臺進行分析。

正常運營平臺

新上線平臺分佈

根據統計的結果顯示, 75家平臺分佈在全國13個省市, 其中浙江、廣東、上海的平臺數量超過10家, 分別達到了26家、15家、10家。 浙江新上線平臺數量最多, 或許與浙江比較活躍的民間借貸有著重要的關聯, 同時深圳、上海等地區停止互聯網金融平臺註冊登記, 這也進一步導致浙江新上線平臺數量居於全國首位。

新上線平臺更愛車貸業務

隨著監管層對於網貸平臺提出個人借款單平臺20萬元、企業法人單平臺100萬元的限制後, 眾多平臺進行了業務轉型, 尤其以信貸、車貸為轉型主要方向。 從新上線的平臺業務類型統計來看, 仍然不外乎這種趨勢。 據統計, 車貸業務占新上線平臺總業務類型的比例高達33.88%, 企業貸(專指企業信用融資)、供應鏈金融這類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業務占比分別達到了15.70%、13.22%, 也比較能符合P2P網貸普惠金融的特質。

新上線平臺收益率遠高於行業綜合收益率

根據平臺公開資料, 對75家新上線平臺的收益率進行計算, 得出算術平均收益率為11.39%, 共有48家平臺的收益率主要分佈在9%-13%的區間內, 如下圖3所示。 同期2017年10月P2P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50%, 75家平臺中有52家平臺的收益率要高於行業綜合收益率, 可見新上線平臺的收益率大多要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這也與平臺的運營策略有較大關係, 新上線平臺由於知名度不高, 更多通過加息來吸引投資人進行投資。

新上線平臺投資以短標為主

如下圖4所示, 75家新上線平臺中, 標的平均借款期限多以4個月以下中短期標為主,

累計達到61家, 而平均借款期限在1至2個月間的平臺數量最多, 高達28家。 同期P2P網貸行業的平均借款期限8.84個月, 可見新平臺的標的更多相比行業資金周轉速度更高, 流動性也更高。

新上線平臺仍不乏部分強背景平臺

如下圖5所示, 75家新上線平臺中, 仍然以民營系平臺為主,共計59家。國資系平臺包括國資控股8家、國資參股6家,共計14家。剩下的2家為上市系平臺。具體強背景新平臺如下表1所示:

合規情況——借款限額

為反映平臺借款限額合規情況,筆者通過標準化處理,對平臺借款限額合規情況分為5檔進行打分,分別為0.2、0.4、0.6、0.8、1,以此來區分平臺滿足借款限額的情況,其中1表示平臺能夠較好的滿足借款限額的要求。從下圖6可以看出,65家平臺的借款限額打分不低於0.8分,這也可以反映目前新上線平臺在借款限額合規性上總體可以滿足。當然這也與上文提及的平臺更多的做車貸、信貸業務為主,而這些業務也更能夠滿足合規要求。

合規情況——銀行存管

除了借款限額外,銀行存管是另外一項重要的合規項目。從統計的資料結果看,47家平臺的銀行存管業務沒有任何進展,有14家平臺已經完成了銀行存管簽約工作,而剩下14家平臺已經完成了銀行存管上線工作。可見,相比借款限額的合規情況,銀行存管的合規情況明顯要遜色較多,這主要也與中小平臺資源少、業務薄弱,銀行或許有較大的考量有關,同時銀行存管對於小平臺更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此,這就導致平臺銀行存管進展會比較緩慢,整體合規情況會更差。

新上線平臺資訊披露狀況

再對75家平臺的資訊披露情況進行分析,標準按照銀監會《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資訊披露指引》的要求,同樣進行標準化處理,對平臺的資訊披露狀況分為5檔進行打分,其中有1家平臺資訊披露能夠較好的滿足“信披指引”的要求,打分為1。而另一邊,有55家平臺的資訊披露打分不超過0.4,可見新上線平臺的資訊披露狀況總體不佳,多數平臺沒有專門的資訊披露區域,資訊披露的指標較少,借款資訊的透明度較差,而這些也是平臺潛在的風險。

停業及問題平臺

退出類型分佈

一年多時間,新上線平臺中有60家平臺已經退出了P2P網貸行業,而退出類型主要以停業、提現困難、跑路為主,分別達到了23家、22家、13家,有2家平臺上線不足一年即完成了業務轉型,不再從事P2P網貸行業投資端業務,轉型方向分別為現金貸業務、資訊諮詢服務。不過我們從這組資料可以看出,提現困難、跑路等惡性退出達到了35家,遠超過停業、轉型累計25家,相比行業更多以良性退出為主,可以看出新上線平臺的投資風險更大,對於一般小白投資人更應該“敬而遠之”。

生存週期

據統計,這60家退出P2P網貸行業的平臺生存週期約為4.99個月,相比歷史所有停業及問題平臺12.89個月要短了近8個月時間,可見在網貸行業處於較強監管的階段,P2P網貸平臺的生存困難度大幅度增加,其中因素包括投資人避險因素更多的將資金投向大平臺,導致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政策頻出合規壓力進一步上升等等。

總結

網貸行業處於監管整頓期,一年多時間1500多家平臺退出行業,而與此同時,仍有超過百家平臺新上線平臺,上線的平臺中不乏部分強背景平臺,這也有助於行業規範發展。當然,新平臺所蘊含的風險相比老平臺更大,對於投資人更應該以風險防範為主,拒絕投資超過業務正常收益率的平臺(例:10月車貸業務平均收益率約為10%,新平臺標的遠超該值),同時需要密切關注平臺合規、信披改進情況,相關合規整改的意願或許可以反映該平臺網貸發展的意願,這也可以說明平臺潛在的風險。

網貸之家:陳曉俊

仍然以民營系平臺為主,共計59家。國資系平臺包括國資控股8家、國資參股6家,共計14家。剩下的2家為上市系平臺。具體強背景新平臺如下表1所示:

合規情況——借款限額

為反映平臺借款限額合規情況,筆者通過標準化處理,對平臺借款限額合規情況分為5檔進行打分,分別為0.2、0.4、0.6、0.8、1,以此來區分平臺滿足借款限額的情況,其中1表示平臺能夠較好的滿足借款限額的要求。從下圖6可以看出,65家平臺的借款限額打分不低於0.8分,這也可以反映目前新上線平臺在借款限額合規性上總體可以滿足。當然這也與上文提及的平臺更多的做車貸、信貸業務為主,而這些業務也更能夠滿足合規要求。

合規情況——銀行存管

除了借款限額外,銀行存管是另外一項重要的合規項目。從統計的資料結果看,47家平臺的銀行存管業務沒有任何進展,有14家平臺已經完成了銀行存管簽約工作,而剩下14家平臺已經完成了銀行存管上線工作。可見,相比借款限額的合規情況,銀行存管的合規情況明顯要遜色較多,這主要也與中小平臺資源少、業務薄弱,銀行或許有較大的考量有關,同時銀行存管對於小平臺更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此,這就導致平臺銀行存管進展會比較緩慢,整體合規情況會更差。

新上線平臺資訊披露狀況

再對75家平臺的資訊披露情況進行分析,標準按照銀監會《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資訊披露指引》的要求,同樣進行標準化處理,對平臺的資訊披露狀況分為5檔進行打分,其中有1家平臺資訊披露能夠較好的滿足“信披指引”的要求,打分為1。而另一邊,有55家平臺的資訊披露打分不超過0.4,可見新上線平臺的資訊披露狀況總體不佳,多數平臺沒有專門的資訊披露區域,資訊披露的指標較少,借款資訊的透明度較差,而這些也是平臺潛在的風險。

停業及問題平臺

退出類型分佈

一年多時間,新上線平臺中有60家平臺已經退出了P2P網貸行業,而退出類型主要以停業、提現困難、跑路為主,分別達到了23家、22家、13家,有2家平臺上線不足一年即完成了業務轉型,不再從事P2P網貸行業投資端業務,轉型方向分別為現金貸業務、資訊諮詢服務。不過我們從這組資料可以看出,提現困難、跑路等惡性退出達到了35家,遠超過停業、轉型累計25家,相比行業更多以良性退出為主,可以看出新上線平臺的投資風險更大,對於一般小白投資人更應該“敬而遠之”。

生存週期

據統計,這60家退出P2P網貸行業的平臺生存週期約為4.99個月,相比歷史所有停業及問題平臺12.89個月要短了近8個月時間,可見在網貸行業處於較強監管的階段,P2P網貸平臺的生存困難度大幅度增加,其中因素包括投資人避險因素更多的將資金投向大平臺,導致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政策頻出合規壓力進一步上升等等。

總結

網貸行業處於監管整頓期,一年多時間1500多家平臺退出行業,而與此同時,仍有超過百家平臺新上線平臺,上線的平臺中不乏部分強背景平臺,這也有助於行業規範發展。當然,新平臺所蘊含的風險相比老平臺更大,對於投資人更應該以風險防範為主,拒絕投資超過業務正常收益率的平臺(例:10月車貸業務平均收益率約為10%,新平臺標的遠超該值),同時需要密切關注平臺合規、信披改進情況,相關合規整改的意願或許可以反映該平臺網貸發展的意願,這也可以說明平臺潛在的風險。

網貸之家:陳曉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