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網貸行業存亡反覆運算,曾放言“殺死銀行”的金融科技革命已經熄火?

文|金融之家 zora

4月6日訊, 金融科技(Fintech) 的黃金時期已經過了嗎?曾放言要“殺死銀行”的金融科開始顯現後勁不足的徵兆 , 有人認為, 金融科技的發展頂峰已經過了。

曾幾何時, 北京的金融街到了晚上還是一片燈火通明, 加班加點的創業公司員工隨處可見, 如今在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 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在國內, 隨著監管的收緊以及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加緊搶佔市場份額, 金融科技公司創業大爆炸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就國內網貸行業來說, P2P新增平臺的速度已經追趕不上淘汰的節奏了。

據零壹研究院資料中心統計, 進入2017年至今, 每月的新增網貸平臺數量僅呈個位數增長, 連續3個月新增平臺不足10家。 此外, 3月份新上線的P2P平臺僅有三家, 出問題的網貸平臺卻有22家。

目前, 網貸行業還有一批處於“不死不活”狀態的公司, 在合規方面沒有達到監管者的要求, 在整改方面又沒有接到政府部門下發的整改通知, 這種“生死未蔔”的狀態已經讓他們開始了“死亡倒計時”。 這些打著“Fintech”招牌的創業的公司在以當年蔓延的速度衰敗。

這種“今時不同往日”的氛圍不僅體現在網貸行業, 連騰訊和阿裡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都呈現出了在金融領域“緩一緩” 的姿態,

螞蟻金服一句 “以tech 服務fin” 更是表達了其互聯網公司而不是金融公司的本質。 或許是監管環境的影響, 在與傳統金融機構的競賽中, “合作共生”代替了“你死我活”成為了當前行業的主要形態。

有分析人士認為, 畢馬威近期發佈的金融科技行業報告顯示, Fintech的黃金時期確實已經過了。

根據畢馬威的報告, 2016年, 全球Fintech企業的融資已經從2015年的470億美元下降到了250億元, 下降幅度為47%。 在美國, 金融科技公司的交易活動下降超過50%, 從2015年的270億美元下降到128億美元。 Fintech公司在2016年後期的平均估值僅為1.51億美元, 與2015年相比下降了40%, 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25%。 因此有人認為, 這是金融科技革命結束的信號——至少“殺死銀行”的口號已經失效了。

全球Fintech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額(單位:10億美元)

然而, 這個指標真的能證明“這場革命”到盡頭了嗎?對此, 小編並沒有如此悲觀。

創新是現實唯一的解決方案

保護銀行領域不受另外一場金融危機的侵害一直是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之一,

雖然更多的控制和更少的不穩定性一直是監管者追求的目標,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排斥創新。

除了創業者本身的創業理想外, 另一個促進Fintech發展的因素是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驅動創新的野心。 監管機構鼓勵Fintech企業創新除了希望行業引進新鮮血液之外, 在另一方面也希望這些後來者能打亂傳統金融機構“固步自封”的狀態, 強迫銀行業做出改變。 當然了, 這一切所謂的創新必須在他們界定的“安全”的範圍內進行。

市場缺口在要求銀行進一步向底層使用者擴展的同時, 也會為Fintech企業創造機會, 因為歷史證明, 想要大銀行做出改變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選擇金融服務機構時, 儲戶和投資者通常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監管只能向一個方向引導,不能強求。這也是為什麼網貸行業如此多的問題平臺也阻擋不了投資者交出自己的資金,在監管的後期,市場更是出現了“一標難搶”的現象。

因此,只要包括網貸平臺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按照監管者的要求走上正規化的道路,就不必擔心市場上的資金缺口不把那些存在資金需求和投資願望的人群推向它們。

市場變動和客戶要求使得銀行也被迫關注細分市場,也不得不在滿足收益的同時給客戶提供更好的資本服務。但行業發展不會永遠符合銀行此前預定的參數,銀行最終可能被迫開放更多的“通道”和客戶資訊,允許更多有創新性的金融科技公司進入行業與之競爭,而迫使銀行開放結構體系和客戶資料將會大大影響他們控制客戶的能力,進而影響他們的盈利能力。

儘管監管者和大眾想要一個非常安全的銀行體系,但創新同樣是求之不得的。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投資者,都應該對金融科技充滿耐心,金融科技的監管準則將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細緻,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免責聲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監管只能向一個方向引導,不能強求。這也是為什麼網貸行業如此多的問題平臺也阻擋不了投資者交出自己的資金,在監管的後期,市場更是出現了“一標難搶”的現象。

因此,只要包括網貸平臺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按照監管者的要求走上正規化的道路,就不必擔心市場上的資金缺口不把那些存在資金需求和投資願望的人群推向它們。

市場變動和客戶要求使得銀行也被迫關注細分市場,也不得不在滿足收益的同時給客戶提供更好的資本服務。但行業發展不會永遠符合銀行此前預定的參數,銀行最終可能被迫開放更多的“通道”和客戶資訊,允許更多有創新性的金融科技公司進入行業與之競爭,而迫使銀行開放結構體系和客戶資料將會大大影響他們控制客戶的能力,進而影響他們的盈利能力。

儘管監管者和大眾想要一個非常安全的銀行體系,但創新同樣是求之不得的。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投資者,都應該對金融科技充滿耐心,金融科技的監管準則將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細緻,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免責聲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