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傳承千年貴州榕江苗年節

11月20日, 貴州榕江縣八開鎮高隨苗寨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苗年節。 節日期間, 遠嫁外村、外鄉的苗家女子回到寨子走親訪友, 青年女子們則穿上獨具特色的苗族百鳥衣, 跳起了歡快的蘆笙舞, 慶祝一年一度的苗年節。

據《榕江縣誌》記載, 每年的十月初一到十二, 是榕江縣興華鄉、八開鎮、忠誠鎮、定威鄉等30多個苗族村子集中歡度一年一度的苗族傳統節日——苗年節。 是該縣苗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性節日,

如同漢族的春節。 節日期間都要舉行鬥牛、鬥鳥、跳蘆笙、踩銅鼓等傳統娛樂活動。 苗年也是最集中地展示苗族服飾、銀飾、手工藝美術等有形文化的節日, 時間大都在農曆十月。 苗族認為, 一年只有熱、冷兩個季節, 熱季和冷季交替的農曆十月, 既是熱季的結束, 又是冷季的開始, 同時也是舊年的結束, 新年的開始。 苗年有大年、小年和尾年之分, 小年僅打點糯米粑祭祖, 尾巴年也僅象徵性地過, 唯大年最為熱鬧, 所有的傳統活動亦在“大年”期間舉行。 過年之前, 已出嫁的姑娘要接回家共度佳節(姑媽回娘家過苗年), 家家戶戶要釀制米酒、打年粑、磨豆腐、殺年豬、備新衣過年;大年當天(如漢族除夕), 家家都要以豬頭、豬心、腰子、雞、魚、酒和糯米粑祀祖先神靈,
祭品中, 其他可以缺, 唯有魚不能缺, 必須用魚祭祖, 表示不忘祖先東方海邊故土。 因為苗年是苗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集會的時間長, 也最為熱鬧。

過年的第二天(即漢族的大年初一), 老年人都穿上新衣, 到房族或鄰寨去“拜年”, 苗語稱“待仰”, 直譯“踩年”, 互相祝福問候, 喝酒唱歌。 村寨總要舉行吹笙、打鼓、跳舞聯歡、鬥牛、鬥鳥等活動。 有的以一村一寨為單位進行, 有的幾個村寨聯合舉行。 苗年節也是苗族未婚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加油站”。 未婚男子借此佳節,

到附近村寨去找姑娘們游方, 尋求意中人, 互吐忠情, 表白愛意, 並由姑娘們湊飯湊肉, 加以招待, 使傳統節日變成了文化交流的場所。 (陸書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