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德讓女兒搬出中南海

劉建的母親朱敏是朱德唯一的女兒, 身為朱敏長子的劉建從出生後就跟著爺爺朱德一起生活。 在長達15年共同生活的經歷中,

從生活細節、個性養成、職業選擇, 劉建都深受爺爺的影響。

因朱德忌諱“姥爺”與封建社會的“地主老爺”同音, 晚輩們不分裡外, 都稱朱德為“爺爺”, 這樣的叫法也延續至今。

1953年夏天, 朱敏從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畢業回國後, 被分配到北京師範大學任教。 不久, 劉建就出生了。 為了讓女兒專心工作, 朱德決定把劉建留在身邊撫養。 令人想不到的是, 朱德雖然幫助女兒照看孩子, 但卻堅持讓朱敏搬出中南海的家, 到北師大的集體宿舍住。 後來, 為進一步消除女兒平日回家看孩子的念頭, 朱德做出了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每週只允許朱敏星期日回一次家看孩子, 平時不准回去。 這是一條“硬規定”。 當時朱敏夫婦不太理解, 覺得這條規定有點太不近人情,

普通百姓的女兒也可以隨時回家看孩子和父母。 朱德教導女兒說:“國家現在非常需要建設人才, 你所從事的正是培養人才的工作,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是爹爹對你的期望。 ”朱德這樣做的目的, 就是要女兒不要因為特殊身份就總往家跑耽誤工作。

劉建回憶, 爺爺要求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艱苦樸素、自己動手”, 三四歲的時候就必須自己洗襪子洗手絹。 朱德制定要求, 夫人康克清來貫徹, 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那時我穿白襪子, 怎麼搓也不乾淨, 就挨了康奶奶的手板。 ”劉建回憶道, 彼時年幼的他連叫帶喊, 爺爺聽到後走過來, 哄他說:“你奶奶打你, 她的手也疼呀。 ”當時, 劉建對這句話並沒在意, 現在回想起來,

才體會到這句話裡飽含的真情。 (摘自《老人生活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