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兩個任性的男子,砸了20萬做一套茶具,只是為了讓喝茶變得酷一點

喝茶這件小事, 可以簡單也可以困難, 新開門七件事“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不僅僅是止渴解乏的飲料, 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茶葉中符合大量的營養元素, 喝茶能強生健體, 提神益氣, 泡茶的一招一式還體現著功夫茶的柔美。

福建人愛喝茶。 老爸和他的茶友們比試, 什麼品茶功夫還有泡茶手藝都是其次, 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一個茶清斑斑的茶具。

小學五年級的父親節, 老師佈置任務:幫爸爸做一件事。 我好死不死把我爹的茶壺給洗了, 不僅把外壁刷得鋥亮, 內壁也用鋼絲球一頓猛搓。

結果, 我和我爸都過了一個“難忘”的父親節, 我媽還說我這一刷, 刷走了我爸所有驕傲的資本。

喝茶雖然很美, 但是。 。 。

其實對老茶民來說, 每次備茶、選水、燒水、配具都是一種享受, 但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 蓋碗、紫砂之類的傳統茶具, 配件多、太笨重。

喝茶這件事在他們眼裡不酷, 自然也就有了距離感。 所以我們打算自己設計。

傳統的茶具

一開始的日子不容易。

沒有工業設計專業背景, 也沒有任何設計經驗, 我們拉來七叔八姨做參謀, 跑遍茶具批發市場、陶瓷工廠。

只用“空想”在腦子裡構思, 在肚子裡打腹稿, 可是草圖, 怎麼畫都不滿意。

苦惱的時候, 我就在這個倉庫裡來回走

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我們認識了來自日本百倫工業設計的創始人倉本仁和石橋忠人。

沒想到這兩個愛好啤酒和咖啡的大叔, 對來自中國功夫茶興趣滿滿, 更沒想到, 他們主動提出希望和我們聯合設計。

“喜歡是無國界的。 ”哎, 我又被一句話打動。

Balance Design 百倫工業設計團隊

在接下來4個月的跨國合作中,

我和我的朋友負責制定產品需求,

百倫負責設計,

一到工作室就開視頻溝通,

有些細節問題還得打飛的面聊。

日本人對待工作的嚴謹仔細,簡直到了“變態”的程度。

初稿設計開始後,不到兩個月,百倫就一次性拿出了28個手稿。每個手稿還都不一樣,完全是28種不同的設計思路。

方方圓圓的都有,我們幾乎不假思索,選中了這個外觀造型圓潤得像顆“蛋”的設計。

茶具最初手稿,為了它,我們砸了20萬

可我拿著設計稿去工廠找師傅的時候,老師傅手一揮,“這東西,我們做不了。”

這套茶具有很多地方是反傳統工藝的,它沒有腳邊,很容易塌陷,陶瓷在高溫的燒制下,本來就容易變形。

底部那凸出來的一圈就叫腳邊(左)

直到找到了老李的工廠。

當時我真是把老李當做最後一個可能來爭取,正打算卯足勁頭說服他的時候,老李倒輕輕鬆松應下來。

“把產品設計的簡單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情”,磨破了嘴皮子都沒人聽得進去的話,他說他懂。

茶具素胚

終於找好了瓷廠,也不是擼起袖子開幹就行的。

茶具的模型好做,注漿、修胚……反正做壞了,揉掉再來就是了,就上釉這點活,老李說沒有個5~8年的歷練,攬不了。

為了營造出這款茶具的“現代感”,商量之下我們用的是一種天然釉水——窯變釉,它能在燒制過程中產生類似星辰大海般奇幻的釉色效果。

它和宇宙相似,卻也似宇宙般變幻無常。

所有決定釉面美感和質感的步驟,只能憑師傅們的感覺來操作。

師傅在手工噴釉。釉面的厚薄是否均勻、深淺是否有層次、兩種釉水過渡的比例、釉水的位置、噴槍距離的遠近……這些只能依靠老師傅多年的經驗

噴釉起底後的陶胎,

放進1300度高溫的窯中,

經過11個小時不間斷燒制,

直到陶胎完全燒結。

這是最關鍵的環節,

冷了不行,熱了不行。

整個研發過程,共36道工藝,幾乎一半以上的環節一旦出錯,就算心疼,也要摔了重來。

不過這也是傳統陶藝的魅力,不到最後,你永遠不知道會收穫什麼。

為了解決傳統茶具燙手的問題,在茶壺、茶海採用內藏中空雙層防燙結構,可降低約40%熱度,再也不用擔心茶具燙手的問題。

對3個功夫茶杯

我們則找到了一種安全的高科技釉水,

正能量釉,

它不僅能改善茶水的口感,

就算泡的是老茶或是過於苦澀的茶葉,

茶湯也能沁出清香甘甜的味道。

也就兩瓶易開罐可樂的大小

一個茶壺,

一個茶海,

三隻小圓杯,

一個兼具茶盤功能的收納盒。

傳統茶具佔用空間大,又重又笨,

現在一顆“蛋”就搞定了。

茶盤上15條雙向緩降式的倒流槽,

提升了排水效率,

而850ml大容量的茶盒,

可以容納大量茶水茶渣,

這樣長時間飲茶也不用反復倒茶水。

我們花兩年時間,

就做這麼一件事。

好在這份堅持,

收穫了一個個用戶的認可

和國際獎項的肯定。

2015年底,小巨蛋榮獲德國紅點獎在中國發起的第一屆“中國好設計”金獎,緊接著2016年獲得“世界四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以及被媒體稱為「全球華人市場最頂尖設計獎項」“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我們沒有什麼顛覆和革命的野心,我們只想回到初心,讓生活更溫柔一點

哪怕只是這一個小小的茶具。

除此之外還有升級版的小巨蛋T6茶具

【每日一問】

歡迎大神關注頭條號,留下您的答案,每天晚上10點公佈正確結果。

日本人對待工作的嚴謹仔細,簡直到了“變態”的程度。

初稿設計開始後,不到兩個月,百倫就一次性拿出了28個手稿。每個手稿還都不一樣,完全是28種不同的設計思路。

方方圓圓的都有,我們幾乎不假思索,選中了這個外觀造型圓潤得像顆“蛋”的設計。

茶具最初手稿,為了它,我們砸了20萬

可我拿著設計稿去工廠找師傅的時候,老師傅手一揮,“這東西,我們做不了。”

這套茶具有很多地方是反傳統工藝的,它沒有腳邊,很容易塌陷,陶瓷在高溫的燒制下,本來就容易變形。

底部那凸出來的一圈就叫腳邊(左)

直到找到了老李的工廠。

當時我真是把老李當做最後一個可能來爭取,正打算卯足勁頭說服他的時候,老李倒輕輕鬆松應下來。

“把產品設計的簡單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情”,磨破了嘴皮子都沒人聽得進去的話,他說他懂。

茶具素胚

終於找好了瓷廠,也不是擼起袖子開幹就行的。

茶具的模型好做,注漿、修胚……反正做壞了,揉掉再來就是了,就上釉這點活,老李說沒有個5~8年的歷練,攬不了。

為了營造出這款茶具的“現代感”,商量之下我們用的是一種天然釉水——窯變釉,它能在燒制過程中產生類似星辰大海般奇幻的釉色效果。

它和宇宙相似,卻也似宇宙般變幻無常。

所有決定釉面美感和質感的步驟,只能憑師傅們的感覺來操作。

師傅在手工噴釉。釉面的厚薄是否均勻、深淺是否有層次、兩種釉水過渡的比例、釉水的位置、噴槍距離的遠近……這些只能依靠老師傅多年的經驗

噴釉起底後的陶胎,

放進1300度高溫的窯中,

經過11個小時不間斷燒制,

直到陶胎完全燒結。

這是最關鍵的環節,

冷了不行,熱了不行。

整個研發過程,共36道工藝,幾乎一半以上的環節一旦出錯,就算心疼,也要摔了重來。

不過這也是傳統陶藝的魅力,不到最後,你永遠不知道會收穫什麼。

為了解決傳統茶具燙手的問題,在茶壺、茶海採用內藏中空雙層防燙結構,可降低約40%熱度,再也不用擔心茶具燙手的問題。

對3個功夫茶杯

我們則找到了一種安全的高科技釉水,

正能量釉,

它不僅能改善茶水的口感,

就算泡的是老茶或是過於苦澀的茶葉,

茶湯也能沁出清香甘甜的味道。

也就兩瓶易開罐可樂的大小

一個茶壺,

一個茶海,

三隻小圓杯,

一個兼具茶盤功能的收納盒。

傳統茶具佔用空間大,又重又笨,

現在一顆“蛋”就搞定了。

茶盤上15條雙向緩降式的倒流槽,

提升了排水效率,

而850ml大容量的茶盒,

可以容納大量茶水茶渣,

這樣長時間飲茶也不用反復倒茶水。

我們花兩年時間,

就做這麼一件事。

好在這份堅持,

收穫了一個個用戶的認可

和國際獎項的肯定。

2015年底,小巨蛋榮獲德國紅點獎在中國發起的第一屆“中國好設計”金獎,緊接著2016年獲得“世界四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以及被媒體稱為「全球華人市場最頂尖設計獎項」“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我們沒有什麼顛覆和革命的野心,我們只想回到初心,讓生活更溫柔一點

哪怕只是這一個小小的茶具。

除此之外還有升級版的小巨蛋T6茶具

【每日一問】

歡迎大神關注頭條號,留下您的答案,每天晚上10點公佈正確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