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抱歉,你們叫好的《小美好》,我一集也看不下去!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這個名字多麼的青澀且溫暖。

它是所有人正在經歷或者始終懷念的青春時光,

也是最近一部熱播劇的名字——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這部網劇從上映到現在, 8天的時間, 播放量已經達到了2.7億, 幾乎是同期同題材的《你好, 舊時光》的兩倍。

豆瓣評分從一開播的7.0, 到了現在的7.6, 期間還達到過7.7的分數。

放在現在大批國產校園劇中, 這個分數和播放量, 絕對可以排的上前幾。

《小美好》改編自趙乾乾的同名小說, 講述了一個元氣“傻白甜”少女陳小希和傲嬌“高冷帥”男神江辰之間, 從青梅竹馬到錯失後再次牽手的故事。 男主成為了天才醫生, 女主成為了蠢萌漫畫家。

這個校園故事, 乍一聽, 著實和《惡作劇之吻》的套路有些相似,

女追男的梗, 高冷學霸, 蠢萌少女, 又是鄰居, 又是醫生。

不過現如今的校園小說, 大多數都是這樣雷同的人設, 相似倒也無可厚非, 如果真能拍出《惡作劇之吻》那樣自然的甜膩感, 也算是能滿足不少妹子的少女心。

於是抱著極大興趣的我, 熬夜追了幾集劇。

然而剛一打開視頻, 就被這個後期的畫風色調震驚了。

這完全是青春電影的既視感啊。

暖黃色的基調, 帶著一股濃烈的回憶殺, 慢鏡頭逆光剪輯, 青春片的標配。 我和同事賭了十包辣條這個導演是個做電影的, 果不其然, 真的是。

不過這樣的畫風濾鏡,

倒也是賞心悅目。

女主陳小希, 長的有種日系元氣美少女的感覺。 齊耳短髮, 娃娃臉, 大眼睛。

男主江辰, 我目測不出來他的身高, 但感覺至少185以上。 高冷, 傲嬌, 還是學霸型。

男女主是鄰居,從小青梅竹馬,並且一起上了同一所高中——晨曦中學。

於是對於女主來說,她的日常就變成了,每天想盡一切辦法,表白,但通常的效果都是這樣的,“我喜歡你”,“我不喜歡你”。

給他送早飯,一起騎車上下學,各種手段打發走男主身邊的追求者。

寫情書,為他競選班長,參演話劇,死皮賴臉粘著,標準的忠犬小女生。

當然,男主依舊是將高冷進行到底。而且是,高冷到幾乎面無表情,一句話都不多說,傲嬌彆扭,動不動就是一句,“你好吵”。

要不是他偶爾的幾個暖心甜膩舉動和每集最後的彩蛋,我都快要忘記他是男主了。

而男二,慣例是標配的苦情男。學校游泳特招生,青春劇中必備的初次拉風進班級門,乍一看,恍惚看到路星河的既視感。

對女主是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心甘情願付出一切。

這樣的劇情,我總是不自覺的代入到《惡作劇之吻》,同樣傻白甜蠢萌女主,同樣高冷學霸天才男一,同樣的男主有個弟弟,外加一個死心塌地的搞怪男二,只是背景換到了國內高中。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要夠甜就可以。

的確,劇情絕對甜到爆炸,能準確無誤的直擊你的少女心。

男主會在暗地裡保護女主,為她在課堂上出頭解圍。

知道她自行車丟了之後,在樓下等著帶她一起上學。

女主總是辦不好事情,男主就三番五次的點醒她,替她解決闖下的禍。

當然,男主也會因為女主跟男二的親近,傲嬌加吃醋,但就是死活都不說出心裡的想法。

而我認為劇中最好的一點,是每集後面的彩蛋,的確是少女心爆棚的甜膩感。

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要看一部甜膩的偶像劇,那這部劇絕對是不二選擇。

因為沒有了國產青春片慣用的撕逼,開房,墮胎,女主的演技和扮相在新生代演員中,也的確可愛滿滿,很討人喜歡。

而導演為了迎合80、90後,也植入了一些回憶殺,譬如0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超級女聲》,還有李宇春的粉絲後援會。

這些是這部劇的優點,是國產青春劇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這些優點,卻並不足以成為我追下去的理由。

因為在我看來,它既想走《惡作劇之吻》的套路,卻又沒有《惡吻》那種甜膩劇情來的自然和生活化。

譬如和《惡吻》如出一轍的兄弟間的對話,

還有女主對男主大聲喊出的那句,“日子那麼長,我才不會只喜歡你一個人呢”!

或許是《惡吻》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以至於這樣相似的情節安排,總給人以刻意模仿的感覺。

為了甜而甜的某些劇情,多少有些止不住的尷尬。

而作為校園劇,它又沒有《最好的我們》來的單純現實,它把高中生的愛戀凸顯的太多,弱化了一個學生該有的樣子。

這就讓一部校園劇,變成了一部為了甜而甜的偶像劇。

那麼作為一部改編劇,它又有多少貼合原著呢?

原著中的那個陳小希,是一個熱愛畫畫,細心體貼,有自己的夢想的姑娘。

她雖然成績不好,但依然有自己的堅持;她雖然愛慘了江辰,但卻不是盲目追求。她會因為江辰的一句話,“我怕我照顧不好我自己”,而不離不棄的為他送早餐,洗衣服,鋪床單。

但絕不是劇中那個收個班費就忘記放哪兒,舞臺劇上走個路都能摔倒,鎖在家中忘記用鑰匙開門,所有捅的婁子都要靠朋友解決,靠江辰點醒的傻白甜“蠢”女主。

而導演刻畫出來的男主,江辰,身上似乎完全沒有高中男生該有的特質。

十幾歲的男孩子,喜歡運動,喜歡遊戲,會和同齡人講葷段子,也會偷偷看“小電影”,這些接地氣的行為,並不妨礙他是一個俊朗優秀的高中生啊。

但是劇中的江辰,完全在走一個高不可攀的高冷路線,除了偶爾對女主會笑,其餘時間似乎對任何人都是面無表情的疏離和冷淡。

悲情男二吳柏松,更是被拍成了一個為愛掏心掏肺的癡情人。

原著中的男二,和女主的感情被弱化的很細微。他對她是喜歡,但他也知道江辰對她的感情,所以自己始終退居在一個朋友的位置,不離開,卻也不過激。

但劇中卻把這種感情,拍成了一段狗血的三角戀。

而除了女主外,幾乎所有人,都被安排了一個悲慘的經歷。

男主父親早亡,母親不在身邊。男二的父母對他不管不問,只會逼他游泳。男三又有心臟病,剩下的還有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的。

不知道這樣的安排是不是為了凸顯女主家庭和睦,溫暖幸福?

我不知道導演是不是對高中生有什麼誤解,難道青春片就是所有人都要圍著女主轉,難道青春片就一定要有一個蠢到白癡的女主,一個高冷到修仙一樣的男主。

難道高中生就非要家庭不和,父母離異,難道十幾歲的感情就能熾烈到大聲宣告,或是狗血到三人同行。

國產青春片的市場的確越來越難做,值得慶倖的是,導演們終於看到了我們的青春並不是撕逼、開房和墮胎,但可悲的是,又在臺灣偶像劇的路上,漸行漸遠。

我們希望看到青春中愛情的青澀和甜蜜,但卻並不一定非要一個傻白甜的女主;

我們渴望十幾歲時能遇到一個白衣碎發的男生,但卻並不一定非要是高不可攀的學霸;

我們都曾想要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大多時候,也只是把悸動放在心裡,然後在一本本習題冊,一張張考試卷中一眨眼就走過了青春。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多希望那種美好,真的是屬於我們的美好,

多希望那種青春,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青春。

男女主是鄰居,從小青梅竹馬,並且一起上了同一所高中——晨曦中學。

於是對於女主來說,她的日常就變成了,每天想盡一切辦法,表白,但通常的效果都是這樣的,“我喜歡你”,“我不喜歡你”。

給他送早飯,一起騎車上下學,各種手段打發走男主身邊的追求者。

寫情書,為他競選班長,參演話劇,死皮賴臉粘著,標準的忠犬小女生。

當然,男主依舊是將高冷進行到底。而且是,高冷到幾乎面無表情,一句話都不多說,傲嬌彆扭,動不動就是一句,“你好吵”。

要不是他偶爾的幾個暖心甜膩舉動和每集最後的彩蛋,我都快要忘記他是男主了。

而男二,慣例是標配的苦情男。學校游泳特招生,青春劇中必備的初次拉風進班級門,乍一看,恍惚看到路星河的既視感。

對女主是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心甘情願付出一切。

這樣的劇情,我總是不自覺的代入到《惡作劇之吻》,同樣傻白甜蠢萌女主,同樣高冷學霸天才男一,同樣的男主有個弟弟,外加一個死心塌地的搞怪男二,只是背景換到了國內高中。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要夠甜就可以。

的確,劇情絕對甜到爆炸,能準確無誤的直擊你的少女心。

男主會在暗地裡保護女主,為她在課堂上出頭解圍。

知道她自行車丟了之後,在樓下等著帶她一起上學。

女主總是辦不好事情,男主就三番五次的點醒她,替她解決闖下的禍。

當然,男主也會因為女主跟男二的親近,傲嬌加吃醋,但就是死活都不說出心裡的想法。

而我認為劇中最好的一點,是每集後面的彩蛋,的確是少女心爆棚的甜膩感。

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要看一部甜膩的偶像劇,那這部劇絕對是不二選擇。

因為沒有了國產青春片慣用的撕逼,開房,墮胎,女主的演技和扮相在新生代演員中,也的確可愛滿滿,很討人喜歡。

而導演為了迎合80、90後,也植入了一些回憶殺,譬如0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超級女聲》,還有李宇春的粉絲後援會。

這些是這部劇的優點,是國產青春劇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這些優點,卻並不足以成為我追下去的理由。

因為在我看來,它既想走《惡作劇之吻》的套路,卻又沒有《惡吻》那種甜膩劇情來的自然和生活化。

譬如和《惡吻》如出一轍的兄弟間的對話,

還有女主對男主大聲喊出的那句,“日子那麼長,我才不會只喜歡你一個人呢”!

或許是《惡吻》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以至於這樣相似的情節安排,總給人以刻意模仿的感覺。

為了甜而甜的某些劇情,多少有些止不住的尷尬。

而作為校園劇,它又沒有《最好的我們》來的單純現實,它把高中生的愛戀凸顯的太多,弱化了一個學生該有的樣子。

這就讓一部校園劇,變成了一部為了甜而甜的偶像劇。

那麼作為一部改編劇,它又有多少貼合原著呢?

原著中的那個陳小希,是一個熱愛畫畫,細心體貼,有自己的夢想的姑娘。

她雖然成績不好,但依然有自己的堅持;她雖然愛慘了江辰,但卻不是盲目追求。她會因為江辰的一句話,“我怕我照顧不好我自己”,而不離不棄的為他送早餐,洗衣服,鋪床單。

但絕不是劇中那個收個班費就忘記放哪兒,舞臺劇上走個路都能摔倒,鎖在家中忘記用鑰匙開門,所有捅的婁子都要靠朋友解決,靠江辰點醒的傻白甜“蠢”女主。

而導演刻畫出來的男主,江辰,身上似乎完全沒有高中男生該有的特質。

十幾歲的男孩子,喜歡運動,喜歡遊戲,會和同齡人講葷段子,也會偷偷看“小電影”,這些接地氣的行為,並不妨礙他是一個俊朗優秀的高中生啊。

但是劇中的江辰,完全在走一個高不可攀的高冷路線,除了偶爾對女主會笑,其餘時間似乎對任何人都是面無表情的疏離和冷淡。

悲情男二吳柏松,更是被拍成了一個為愛掏心掏肺的癡情人。

原著中的男二,和女主的感情被弱化的很細微。他對她是喜歡,但他也知道江辰對她的感情,所以自己始終退居在一個朋友的位置,不離開,卻也不過激。

但劇中卻把這種感情,拍成了一段狗血的三角戀。

而除了女主外,幾乎所有人,都被安排了一個悲慘的經歷。

男主父親早亡,母親不在身邊。男二的父母對他不管不問,只會逼他游泳。男三又有心臟病,剩下的還有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的。

不知道這樣的安排是不是為了凸顯女主家庭和睦,溫暖幸福?

我不知道導演是不是對高中生有什麼誤解,難道青春片就是所有人都要圍著女主轉,難道青春片就一定要有一個蠢到白癡的女主,一個高冷到修仙一樣的男主。

難道高中生就非要家庭不和,父母離異,難道十幾歲的感情就能熾烈到大聲宣告,或是狗血到三人同行。

國產青春片的市場的確越來越難做,值得慶倖的是,導演們終於看到了我們的青春並不是撕逼、開房和墮胎,但可悲的是,又在臺灣偶像劇的路上,漸行漸遠。

我們希望看到青春中愛情的青澀和甜蜜,但卻並不一定非要一個傻白甜的女主;

我們渴望十幾歲時能遇到一個白衣碎發的男生,但卻並不一定非要是高不可攀的學霸;

我們都曾想要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大多時候,也只是把悸動放在心裡,然後在一本本習題冊,一張張考試卷中一眨眼就走過了青春。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多希望那種美好,真的是屬於我們的美好,

多希望那種青春,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青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