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不成問題的問題》:整整一年,我天天盼著它能上映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久等了。

從去年盼到現在——

《不成問題的問題》

年度十佳早已被它預定一席。

不誇張。

表面上, 《不成問題的問題》有點小眾——黑白片、民國題材、大量方言(上海話、重慶話)。

實際上, 它堪稱超豪華組合。

導演、編劇:梅峰。

知道梅峰, 大多因為他是婁燁的御用編劇。 兩人合作過《浮城謎事》《春風沉醉的夜晚》及其前一部電影, 其中《春風》讓他捧回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

這次的導演處女作不負眾望, 一尊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已經穩穩在握。

原著:老舍。

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屬於他。

老舍也是作品被改編最多的民國作家:《駱駝祥子》《茶館》《我這一輩子》《月牙》……

短篇小說《不成問題的問題》不算出名, 寫的也不是老舍筆下熟悉的北京城。 選擇這篇來改編, 因為它的故事今天讀來分外親切, 毫無距離感。 (不信一會介紹劇情的時候, 聯繫下自己身邊的故事)

主演:範偉。

范偉老師在春晚舞臺為大眾熟知, 經典形象是胖子、(趙本山的)廚子、二愣子。

他還是電影中, 讓人過目難忘的配角:《天下無賊》的劫匪、《南京!南京!》的唐先生、《黃金大劫案》的神父。

還缺少的就是, 一部以他為主角、能讓他大放異彩的電影。 現在, 《不成問題的問題》終於讓範偉拿到金馬影帝。

他不就是老舍小說裡走出來的人嗎——

四十來歲, 中等身量, 臉上有點發胖, 而肉都是亮的, 丁務源不是個俊秀的人, 而令人喜愛。 他臉上那點發亮的肌肉, 已經教人一見就痛快, 再加上一對光滿神足, 顧盼多姿的眼睛, 與隨時變化而無往不宜的表情, 就不只討人愛, 而且令人信任他了。

除了范偉老師, 我們的這位“Mr. No Problem”不作第二人想。

小說發表於1943年,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後方重慶, 樹華農場。

一個似乎不會被轟炸、屠殺、死亡侵擾的世外桃源。

它也是一塊歷史的保留地, 訴說著曾經與現在的故事。

口頭禪“不成問題”的丁務源(範偉 飾)就是個問題。

樹華農場本來物產豐富, 瓜果、鴨鵝、牛羊生長喜人, 再加上戰時物資緊俏,

要盈利是不難的。

可它在主任丁務源的管理下, 偏偏賠錢。

這是個什麼道理?

這裡面, 就牽扯出中國的人情關係、民族習性和社會思潮。

電影分三幕展開——

撤職危機中的丁務源、莫名闖入的藝術家秦妙齋(張超 飾)和受命前來接任主任一職的留洋博士尤大興(王一鳴 飾)。

這一來, 樹華農場的小池塘裡翻起來大波浪。

他們是三個人?

還是社會上的三種人?

再或是我們每個人中多少包含著的三面人格?

往下看。

丁務源, 左右逢源。

範偉一看劇本, 就說“丁務源段位很高”。 說話、做事、做人都圓滑世故, 且不留痕跡。

這是個你輸了麻將都會樂意給他錢的人。

你聽不出這個人的口音, 他就像變色龍一樣, 會貼合環境所需——三太太問會不會打上海麻將,

他隨即用上海話答“會額、會額”;跟工人們廝混, 又能切換成重慶話“要得、要得”;對肚子裡有幾滴洋墨水的佟小姐, 還會拽洋文“耶斯”(yes)。

秦妙齋, 裝逼天賦滿點。

自稱是“全能藝術家”, 會西洋畫、雕塑、作詩、譜曲, 也能對藝術侃侃而談, 但他的作品, 誰也沒見過。

在樹華農場租下辦公室的二樓,成立畫派,而說到一年一萬的房租,他總是說,“我老子有錢”“錢還在路上”。

西裝、革履、油頭,儀錶堂堂,風度翩翩。

有他在的地方,他永遠是最會來事、最出風頭的那個。

尤大興屬於實幹派,從英國回來,一身的真本事。

但他只講道理,不通人情。

引入現代化管理經驗,消除園丁的怠工、偷盜等現象,讓農場煥然一新,還實現了盈利。

他也得罪了所有人。

範偉在拿金馬影帝的獲獎感言中這麼說:“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電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特別感謝評審,有耐心看到它的妙處。”

電影確實拍得很“淡”。

每個人的真實意圖往往按下不表,又總在你不經意間洩露出來。

丁務源出場,乍看仿若日常,穿衣洗臉,懷錶等小物件依次裝身,再用髮油攏攏兩鬢,但臨了的舉動出賣了他——

對著鏡子,拱手練習,說,“農場的肥雞肥鴨給您送去廚房了”。

原來是演人情戲前的精心準備。

電影刻意把鏡頭放遠、固定,幾乎沒有特寫,多用中景和遠景,營造出舞臺的效果。

重點在於“隔”。

許宅那場麻將戲,鏡頭並未靠近牌桌上的四位太太小姐,半場戲都隔著石魚缸。

於是,整個廳堂都被呈現在畫面裡,丁主任的入鏡,便有了登臺的感覺。

農場辦公室裡,丁務源跟李會計談事、丁務源給尤大興接風,也都隔著桌子。

幾次的涼亭戲,也在同一個機位,遠遠地隔著柱子靜觀其變。

不帶任何感情,不去介入其中。

這種疏離感把樹華農場抽象出來,成為一個普世的標本。

演員的表演,“沉”。

丁務源正在泡腳,聽到股東們想換主任的重磅消息,他不發表任何意見,也沒多餘動作。

但並不代表他對此事毫無反應,細心看,就會發現他眨了一下眼,是吃驚,也是在思考對策。

這不,下一場戲就是許家小少爺生日,他出現在許宅獻殷勤。

殷桃飾演的尤太太同樣演得不動聲色。

尤大興開除偷雞摸狗的農場工人,工人找尤太太說情,送了一籃雞蛋。

她推說不收,隨後半推半就收下了,等工人走後,她拿起一個雞蛋貼在胸前。

一個簡單的動作,把她之前重重的拒絕、推辭,轟然推倒。

在國產電影中,這樣細膩的文學筆觸,幾乎已經絕跡了。

同樣是民國題材,同樣是在小烏托邦裡隱喻國民性的諷刺喜劇,《不成問題的問題》讓人想起去年的《驢得水》。

如果說《驢得水》是誇張流露,那麼《不成問題的問題》的妙處,全在縫隙之中。

細細揣摩之後,才會拍案稱快。

裡面對於人情世故描繪得有多細?

簡單舉兩個例子。

樹華農場這個小池子裡,王八們咬得死去活來,在他們之上還有農場場長許老爺和股東佟老闆在明爭暗鬥。

神仙打架你看不見,但“上面”的動作,全都投射到了“下面”。

丁務源是許的人,而農場李會計是佟的人。

股東對於農場虧損的細節,居然懂得比場長還多,不用猜也知道是李會計報告的。

慶祝畫展成功,農場所有人都給秦妙齋鼓掌,只有他暗自低著頭。

最後慶祝丁務源回歸,所有人興高采烈喝酒,他站在那裡神色頹廢。

因為他家主子企圖控制農場的計畫失敗了。

大風大浪過後,大家推杯換盞,笑臉相迎。

一切如常。

看完整部片要說,老舍起的名字“不成問題的問題”,絕了——

什麼問題,都可以不是問題。

為什麼好好的樹華農場會賠錢?為什麼能使農場變好的改革會慘烈失敗?為什麼明明賠了錢,丁務源卻能讓上上下下的人全都心滿意足?

這個農場裡發生的事,有這個國家根深蒂固的邏輯。

為了與問題和平相處,可以活成問題的一部分。

而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人,就成了其他人的問題。

空鏡頭裡,尤大興的房間人去屋空,窗外水車運轉,農場回到當初的秩序,也許會在如水流逝的時間裡,繼續這樣運轉下去。

被扔到電影裡的丁務源們活像一個個小丑。

當我們看完電影,笑完、罵完,小丑們也走下舞臺,卸掉彩妝。

走回我們的生活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魚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誰也沒見過。

在樹華農場租下辦公室的二樓,成立畫派,而說到一年一萬的房租,他總是說,“我老子有錢”“錢還在路上”。

西裝、革履、油頭,儀錶堂堂,風度翩翩。

有他在的地方,他永遠是最會來事、最出風頭的那個。

尤大興屬於實幹派,從英國回來,一身的真本事。

但他只講道理,不通人情。

引入現代化管理經驗,消除園丁的怠工、偷盜等現象,讓農場煥然一新,還實現了盈利。

他也得罪了所有人。

範偉在拿金馬影帝的獲獎感言中這麼說:“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電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特別感謝評審,有耐心看到它的妙處。”

電影確實拍得很“淡”。

每個人的真實意圖往往按下不表,又總在你不經意間洩露出來。

丁務源出場,乍看仿若日常,穿衣洗臉,懷錶等小物件依次裝身,再用髮油攏攏兩鬢,但臨了的舉動出賣了他——

對著鏡子,拱手練習,說,“農場的肥雞肥鴨給您送去廚房了”。

原來是演人情戲前的精心準備。

電影刻意把鏡頭放遠、固定,幾乎沒有特寫,多用中景和遠景,營造出舞臺的效果。

重點在於“隔”。

許宅那場麻將戲,鏡頭並未靠近牌桌上的四位太太小姐,半場戲都隔著石魚缸。

於是,整個廳堂都被呈現在畫面裡,丁主任的入鏡,便有了登臺的感覺。

農場辦公室裡,丁務源跟李會計談事、丁務源給尤大興接風,也都隔著桌子。

幾次的涼亭戲,也在同一個機位,遠遠地隔著柱子靜觀其變。

不帶任何感情,不去介入其中。

這種疏離感把樹華農場抽象出來,成為一個普世的標本。

演員的表演,“沉”。

丁務源正在泡腳,聽到股東們想換主任的重磅消息,他不發表任何意見,也沒多餘動作。

但並不代表他對此事毫無反應,細心看,就會發現他眨了一下眼,是吃驚,也是在思考對策。

這不,下一場戲就是許家小少爺生日,他出現在許宅獻殷勤。

殷桃飾演的尤太太同樣演得不動聲色。

尤大興開除偷雞摸狗的農場工人,工人找尤太太說情,送了一籃雞蛋。

她推說不收,隨後半推半就收下了,等工人走後,她拿起一個雞蛋貼在胸前。

一個簡單的動作,把她之前重重的拒絕、推辭,轟然推倒。

在國產電影中,這樣細膩的文學筆觸,幾乎已經絕跡了。

同樣是民國題材,同樣是在小烏托邦裡隱喻國民性的諷刺喜劇,《不成問題的問題》讓人想起去年的《驢得水》。

如果說《驢得水》是誇張流露,那麼《不成問題的問題》的妙處,全在縫隙之中。

細細揣摩之後,才會拍案稱快。

裡面對於人情世故描繪得有多細?

簡單舉兩個例子。

樹華農場這個小池子裡,王八們咬得死去活來,在他們之上還有農場場長許老爺和股東佟老闆在明爭暗鬥。

神仙打架你看不見,但“上面”的動作,全都投射到了“下面”。

丁務源是許的人,而農場李會計是佟的人。

股東對於農場虧損的細節,居然懂得比場長還多,不用猜也知道是李會計報告的。

慶祝畫展成功,農場所有人都給秦妙齋鼓掌,只有他暗自低著頭。

最後慶祝丁務源回歸,所有人興高采烈喝酒,他站在那裡神色頹廢。

因為他家主子企圖控制農場的計畫失敗了。

大風大浪過後,大家推杯換盞,笑臉相迎。

一切如常。

看完整部片要說,老舍起的名字“不成問題的問題”,絕了——

什麼問題,都可以不是問題。

為什麼好好的樹華農場會賠錢?為什麼能使農場變好的改革會慘烈失敗?為什麼明明賠了錢,丁務源卻能讓上上下下的人全都心滿意足?

這個農場裡發生的事,有這個國家根深蒂固的邏輯。

為了與問題和平相處,可以活成問題的一部分。

而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人,就成了其他人的問題。

空鏡頭裡,尤大興的房間人去屋空,窗外水車運轉,農場回到當初的秩序,也許會在如水流逝的時間裡,繼續這樣運轉下去。

被扔到電影裡的丁務源們活像一個個小丑。

當我們看完電影,笑完、罵完,小丑們也走下舞臺,卸掉彩妝。

走回我們的生活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魚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