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精讀:愚不可及才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通常, 我們在形容一個人特別蠢時, 會用到“愚不可及”這個詞, 意思是說這個人的愚蠢達到了一種無敵的境界。

殊不知, 愚不可及的原意和現在的意義恰恰相反, 指的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我們先來看下這個詞的出處:

子曰:“甯武子, 邦有道則知, 邦無道則愚, 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 ”——《論語·公冶長篇》

甯武子是衛國的大夫, 名俞, 諡號武子。 這段話是孔子對甯武子的評價, 他認為:

甯武子這個人, 當國家政治清明時, 他就顯得很聰明;當國家政治混亂時, 他就顯得很愚蠢。 他的智慧很多人可以達到, 他的愚蠢卻很少有人做得到。

當然, 甯武子的愚蠢並非真的蠢, 而是裝傻。 明白了這層意思, 我們就能理解孔子所說的愚不可及。 真正的智者和所謂的聰明人,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會不會裝傻。

在中國歷史上, 有很多身負聰明才智的人最後的下場都很慘, 而那些看起來傻乎乎的人卻活得非常滋潤。

比如, 三國時的劉禪, 世人都認為他是個傻瓜, 可人家將髒活累活兒全都交給諸葛亮, 自己活得優哉遊哉, 到了晉國後, 屢次化險為夷, 活到六十多歲壽終正寢。

劉禪的智慧之處就在於, 他很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 蜀國的國力也很有限,

那就乾脆撒手不管, 讓諸葛亮一個人去折騰, 自己樂得清閒。

待到蜀國扛不住了, 他也很明白命運已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那就乾脆做個沒心沒肺的人, 與其魚死網破被誅滅九族, 還不如保全一家老小, 老老實實的做個安樂公。

和劉禪形成鮮明對照,

楊修則是一個反面教材。 他出身名門望族, 從小聰慧異常, 學問淵博, 做事極為幹練, 史書評價道:“是時, 軍國多事, 修總知外內, 事皆稱意。 ”

然而, 楊修的智商雖然很高, 情商卻很低, 主要表現為不會裝傻。 他多次拆穿曹操的權謀之術, 而且一次次的表現得比曹操這個主子還聰明。

終於, 因為一次雞肋事件, 楊修徹底惹惱了曹操, 落得個身首異處。 無數的事例告訴我們, 越是聰明的人越要懂得收斂鋒芒,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血淚教訓實在太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