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是誰操作的木偶“小鈴鐺”,經典兒童片《小鈴鐺》背後故事揭秘

中國銀幕上的經典作品《小鈴鐺》和閃爍過耀眼光芒的銀河童星——石小滿(2)

童星石小滿照片

多年來, 一大批中外優秀兒童電影作品和眾多活潑可愛的兒童銀幕形象,

不僅展現了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 也豐富了少年兒童的精神生活, 使得各國兒童通過電影而更加親近。

1964年攝製的兒童影片《小鈴鐺》在故事、攝影、特技等等各方面都堪稱中國兒童電影的一個巔峰, 至今讓人難忘。

著名演員、導演謝添 (1914—2003年)

《小鈴鐺》的導演謝添(1914—200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導演。 中國影協第三至第五屆理事, 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代表作:《林家鋪子》(主演)、《洪湖赤衛隊》(合作導演、主演)、《錦上添花》(合作編劇, 合作導演)、《甜蜜的事業》(導演)、《茶館》(導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謝添曾在《林家鋪子》中出色演繹了那個“在豺狼面前是羔羊, 在狡兔面前是惡狗”的林老闆的形象, 達到他演藝事業的高峰, 受到觀眾的歡迎, 成為新中國建國初期觀眾喜愛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他被稱為“銀幕上的千面人”, 影視界 “四大名醜之一”。 而作為導演, 更是被譽為“中國的卓別林”。 六十年代以後, 謝添開始轉向導演工作。 被人稱為“老頑童”的謝導,

幾年之中拍了三部兒童片, 除《小鈴鐺》外, 還有《花兒朵朵》和《三朵小紅花》, 其中《小鈴鐺》以其新穎的形式在觀眾中、特別是在小觀眾中產生很大影響, 給小朋友帶來很多快樂和歡笑。

《林家鋪子》海報

《林家鋪子》劇照

謝添導演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海報

1980年謝添導演的電影《丹心譜》

1996年謝添參加了電影《風月》的演出

在影片中,謝添匠心獨運,用一個小木偶把“拾金不昧”這個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常規主題,做了適合兒童接受的趣味化處理。木偶小鈴鐺在導演兒童化的電影世界裡,由道具變成劇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這個擬人化的過程,不僅給兒童提供了一個享受“木偶世界”的機會,也使主人公小滿在木偶世界的“歷險”中經歷一個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小滿在和小鈴鐺、小木偶們的玩耍中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影片巧妙的完成了寓教於樂的任務。謝添的風趣詼諧在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如果說真人和木偶在影片中同台演出這一構思富於創意的話,那麼影片《小鈴鐺》的特技運用和木偶表演也讓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

謝添書法

導演謝添在《小鈴鐺》拍攝現場

導演謝添和關維吉 車上的是《小鈴鐺》演出隊中的演員和工作人員

由謝添執導的中國首部人偶合拍影片《小鈴鐺》1964年首映時曾在中國風靡一時。1980年,伴隨著該劇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小鈴鐺”的笑聲再度傳遍中國。

導演陳方千給演員說戲

《小鈴鐺》的另一位導演是陳方千。

陳方千(1920—1985年)在北京出生。祖籍靖安縣香田顧山。生前是北影著名導演。

陳方千和著名導演謝添合作,先後共同編寫和導演過《洪湖赤衛隊》、《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花兒朵朵》、《錦上添花》、《春暖花開》、《小鈴鐺》等影片。

他單獨導演的,有故事片《幽靈》,戲曲片《包公誤》、《背靴訪帥》、《李天保娶親》、《紅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和寬銀幕戲曲藝術片《哪吒》……他參加拍攝執導的各種類型的影片共計有36部,其中如《洪湖赤衛隊》、《錦上添花》、《花兒朵朵》等影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兒童故事片《小鈴鐺》曾獲1982年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編導一等獎。兒童小歌劇《小熊請客》獲作曲一等獎。

《小鈴鐺》中“魔術師”的形象靈感來源於陳強在1962年出品的電影《魔術師的奇遇》中的造型

陳方千導演的《遊園驚夢》

陳方千導演的《淚灑姑蘇》

陳方千導演的《哪吒》

遮幅式彩色戲曲藝術片《嫁不出去的姑娘》陳方千導演

《烏紗夢》導演陳方千

《沸騰的群山》 導演陳方千

陳方千常以“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為丹”、“老牛自知夕陽短,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詩句自勉晚年, 1978年至1985年間改編、導演了10余部各類影片,還幫助河北、河南電影製片廠培養了不少人才,河北電影廠稱他是“河北電影藝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陳方千富有天資,勤奮好學,多才多藝,除編導、表演外,在書法、繪畫、戲曲、詩詞、音樂等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能演奏多種樂器,特別擅長於鋼琴、手風琴的即興演奏,被同事們譽為“才子”。晚年擔任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

關維吉是當年在電影《小鈴鐺》中操作木偶小鈴鐺的木偶演員,因為《小鈴鐺》的轟動,使得幾代人記住了這位木偶老演員。後來他得到了一個親切的稱呼:“小鈴鐺爺爺”。

木偶戲是由人來操縱的,真正的演員是那些不露面的幕後操縱人。他們運用巧妙的技藝,操縱著木偶在舞臺上塑造出許許多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六十年代初,很多人在北京長安劇院排長隊購票看木偶戲,隊伍一直往西排到電報大樓。當時的木偶戲票價是1元錢一張。幾百雙稚氣的眼睛,集中在小小的舞臺上,小觀眾無不凝神屏息關注著劇情的發展和每一個人物的命運。一場木偶戲的演出時間是1小時零15分鐘,一個木偶重的要4公斤以上,木偶演員們高舉著木偶手舞足蹈一個小時,在“半真半假”間,揮灑的是心血和汗水。人們記住了《草原紅花》中的玉榮,《小鈴鐺》中的小鈴鐺,但有些人至今不知道木偶戲的幕後操縱者都是誰。

拍攝時,關維吉躺在地上操作小鈴鐺

小滿和小鈴鐺 關維吉工作照

當年謝添拍《小鈴鐺》,他找到了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決定讓34歲的關維吉操縱木偶“小鈴鐺”。在兩個月的拍攝時間裡,關維吉可沒少受罪。拍“小鈴鐺”參觀北京展覽館一幕時,離地兩尺鋪了一層地板,關維吉藏在地板下,用手操縱“小鈴鐺”,地板上是小演員領著“小鈴鐺”在悠閒地步行。

關維吉曾說:“拍《小鈴鐺》時,我比哪個演員都累,木偶一個動作要拍攝好幾遍,導演謝添不喊停就得演下去。演員沒有報酬,北京電影製片廠只是給了中國木偶藝術劇院900元錢。有時忙得太晚了,比如拍攝超過夜裡12點,劇組給每個演員發1元錢補助。哥兒幾個忙活一天,上街用補助的錢吃一個火燒,來一碗熱餛飩,特高興。”

雖然木偶演員工作艱苦,甚至長期負重演出有些演員落下了腰病,但面對這些困難,卻是木偶演員對這門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的腳步永不停歇,一個豐富多彩且優秀的戲劇遺產在他們的手中得到發揚光大。

(未完待續,請看下集童星石小滿)

《林家鋪子》劇照

謝添導演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海報

1980年謝添導演的電影《丹心譜》

1996年謝添參加了電影《風月》的演出

在影片中,謝添匠心獨運,用一個小木偶把“拾金不昧”這個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常規主題,做了適合兒童接受的趣味化處理。木偶小鈴鐺在導演兒童化的電影世界裡,由道具變成劇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這個擬人化的過程,不僅給兒童提供了一個享受“木偶世界”的機會,也使主人公小滿在木偶世界的“歷險”中經歷一個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小滿在和小鈴鐺、小木偶們的玩耍中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影片巧妙的完成了寓教於樂的任務。謝添的風趣詼諧在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如果說真人和木偶在影片中同台演出這一構思富於創意的話,那麼影片《小鈴鐺》的特技運用和木偶表演也讓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

謝添書法

導演謝添在《小鈴鐺》拍攝現場

導演謝添和關維吉 車上的是《小鈴鐺》演出隊中的演員和工作人員

由謝添執導的中國首部人偶合拍影片《小鈴鐺》1964年首映時曾在中國風靡一時。1980年,伴隨著該劇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小鈴鐺”的笑聲再度傳遍中國。

導演陳方千給演員說戲

《小鈴鐺》的另一位導演是陳方千。

陳方千(1920—1985年)在北京出生。祖籍靖安縣香田顧山。生前是北影著名導演。

陳方千和著名導演謝添合作,先後共同編寫和導演過《洪湖赤衛隊》、《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花兒朵朵》、《錦上添花》、《春暖花開》、《小鈴鐺》等影片。

他單獨導演的,有故事片《幽靈》,戲曲片《包公誤》、《背靴訪帥》、《李天保娶親》、《紅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和寬銀幕戲曲藝術片《哪吒》……他參加拍攝執導的各種類型的影片共計有36部,其中如《洪湖赤衛隊》、《錦上添花》、《花兒朵朵》等影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兒童故事片《小鈴鐺》曾獲1982年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編導一等獎。兒童小歌劇《小熊請客》獲作曲一等獎。

《小鈴鐺》中“魔術師”的形象靈感來源於陳強在1962年出品的電影《魔術師的奇遇》中的造型

陳方千導演的《遊園驚夢》

陳方千導演的《淚灑姑蘇》

陳方千導演的《哪吒》

遮幅式彩色戲曲藝術片《嫁不出去的姑娘》陳方千導演

《烏紗夢》導演陳方千

《沸騰的群山》 導演陳方千

陳方千常以“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為丹”、“老牛自知夕陽短,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詩句自勉晚年, 1978年至1985年間改編、導演了10余部各類影片,還幫助河北、河南電影製片廠培養了不少人才,河北電影廠稱他是“河北電影藝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陳方千富有天資,勤奮好學,多才多藝,除編導、表演外,在書法、繪畫、戲曲、詩詞、音樂等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能演奏多種樂器,特別擅長於鋼琴、手風琴的即興演奏,被同事們譽為“才子”。晚年擔任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

關維吉是當年在電影《小鈴鐺》中操作木偶小鈴鐺的木偶演員,因為《小鈴鐺》的轟動,使得幾代人記住了這位木偶老演員。後來他得到了一個親切的稱呼:“小鈴鐺爺爺”。

木偶戲是由人來操縱的,真正的演員是那些不露面的幕後操縱人。他們運用巧妙的技藝,操縱著木偶在舞臺上塑造出許許多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六十年代初,很多人在北京長安劇院排長隊購票看木偶戲,隊伍一直往西排到電報大樓。當時的木偶戲票價是1元錢一張。幾百雙稚氣的眼睛,集中在小小的舞臺上,小觀眾無不凝神屏息關注著劇情的發展和每一個人物的命運。一場木偶戲的演出時間是1小時零15分鐘,一個木偶重的要4公斤以上,木偶演員們高舉著木偶手舞足蹈一個小時,在“半真半假”間,揮灑的是心血和汗水。人們記住了《草原紅花》中的玉榮,《小鈴鐺》中的小鈴鐺,但有些人至今不知道木偶戲的幕後操縱者都是誰。

拍攝時,關維吉躺在地上操作小鈴鐺

小滿和小鈴鐺 關維吉工作照

當年謝添拍《小鈴鐺》,他找到了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決定讓34歲的關維吉操縱木偶“小鈴鐺”。在兩個月的拍攝時間裡,關維吉可沒少受罪。拍“小鈴鐺”參觀北京展覽館一幕時,離地兩尺鋪了一層地板,關維吉藏在地板下,用手操縱“小鈴鐺”,地板上是小演員領著“小鈴鐺”在悠閒地步行。

關維吉曾說:“拍《小鈴鐺》時,我比哪個演員都累,木偶一個動作要拍攝好幾遍,導演謝添不喊停就得演下去。演員沒有報酬,北京電影製片廠只是給了中國木偶藝術劇院900元錢。有時忙得太晚了,比如拍攝超過夜裡12點,劇組給每個演員發1元錢補助。哥兒幾個忙活一天,上街用補助的錢吃一個火燒,來一碗熱餛飩,特高興。”

雖然木偶演員工作艱苦,甚至長期負重演出有些演員落下了腰病,但面對這些困難,卻是木偶演員對這門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的腳步永不停歇,一個豐富多彩且優秀的戲劇遺產在他們的手中得到發揚光大。

(未完待續,請看下集童星石小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