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琚建波‖小溪,從心上流過……

對於我來說, 遇見普裡什文純粹是一個意外。 如果不是恰好要教學這一課, 如果不是恰好我執教初三, 我也許就永遠的錯過了他,

錯過這一條《林中小溪》, 這一條小溪也不會從我的心上流過, 成就我生命裡最美麗的機遇。 所以, 還是要感謝上蒼。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普裡什文(又名普裡希文, 1873-1954)是20世紀蘇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 世紀之初, 他是作為懷有強烈宇宙感的詩人, 具有傾聽鳥獸之語、草蟲之音異能的學者, 步入俄羅斯文壇的。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中, 雖歷經俄羅斯文學發展歷程中批判現實主義的衰落、現代主義的崛起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繁盛, 卻始終保持了個性化的藝術追求。 他的創作不僅拓寬了俄羅斯現代散文的主題範圍, 而且為其奠定了一種原初意義上的風貌。

上文所述這一切, 都是我不熟悉的。 我熟悉的蘇聯俄羅斯作家,

就只有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 他們陰鬱的文字給我的青少年時代帶來很大的震動, 同時, 這一種壓抑的氣氛, 直接影響了之後我對蘇聯俄羅斯文學的整體看法。 (當然, 這是以偏概全的一種論述, 是我的一孔之見)他們給我的感覺, 就是河流底部永遠帶不走的時候, 纏滿了水草和藻類, 長滿了青苔, 被泥沙一層層覆蓋, 內心冰冷至極。 那些陰冷的故事片段, 一次次擊打我的靈魂, 我聽見靈魂出現傷口, 出現血液, 出現疼, 出現痛苦, 但是叫不出來。 在遇見普裡什文的文字以前, 我對蘇聯俄羅斯文學的印象就是如此。 我當然錯了。

“……如果你想瞭解森林的心靈, 那你就去找一條林中小溪,

順著它的岸邊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剛開春的時候, 我就在我那條可愛的小溪的岸邊走過……”小溪開始流淌, 流淌在這一個春季, 流淌在讀者閱讀的那一刻, 閱讀在心靈復蘇的那一刻。 這是多美的文字呀!沒有任何虛情假意的修飾, 沒有繁文縟節般的修辭, 沒有更多的技巧, 只是直白的敘述, 已經足夠打動我的心靈。 “我看見, 流水在淺的地方遇到雲杉樹根的障礙, 於是沖著樹根潺潺鳴響, 冒出氣泡來。 這些氣泡一冒出來, 就迅速地漂走, 不久即破滅但大部分會漂到新的障礙那兒, 擠成白花花的一團, 老遠就可以望見。 水遇到一個又一個障礙, 卻毫不在乎, 它只是聚集為一股股水流, 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鬥中收緊肌肉一樣。
水在顫動。 陽光把顫動的水影投射到雲杉樹上和青草上, 那水影就在樹幹和青草上忽閃。 水在顫動中發出淙淙聲, 青草仿佛在這樂聲中生長, 水影是顯得那麼調和。 ”小溪也在我的心上流動。 這一條堅強的小溪, 流過樹林, 帶來歌聲;流過花叢, 帶著芬芳;流過樹根, 帶走牽掛。 弱小的溪流, 才從來就不曾停止過戰鬥。 我想起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激流》, “我願意是急流, 山裡的小河, 在崎嶇的路上、岩石上經過……只要我的愛人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快樂地游來遊去。 ”這是一條充滿愛的小溪流, 為愛不曾畏懼。 愛情給它的力量無窮強大, 因此他義無反顧、孤注一擲向前。 這與普裡什文的小溪不同。 普裡什文的小溪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
“早晚會到達……”會到達哪裡?回到達夢中的大洋。 它有著自己的方向, 所以前行更有動力, 所以的意志更加堅強。

那麼當阻塞出現的時候如何?障礙出現的時候如何?小溪流就像是一個堅強的戰士, 就像一個反抗一切的勇士, 不顧一切向前。 因為海洋在前方, 因為目標在前方, 因為屬於自己的世界在前方, 所以“就讓路途當中出現阻塞吧, 讓它出現好了!有障礙, 才有生活:要是沒有的話, 水便會毫無生氣地立刻流人大洋了, 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離開毫無生氣的機體一樣。 途中有一片寬闊的窪地。 小溪毫不吝嗇地將它灌滿水, 並繼續前行, 而留下那水塘過它自己的日子。 ”沒有生氣的水流就是白白浪費掉的生命。 就像沒有作為的生命, 就像行屍走肉的人生。學生馬上補充告訴我,就像沒有理想的奮鬥,就像沒有信仰的追求,最終一定不會收穫成功的喜悅。戰勝困難的這一個過程,本來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小溪流執著往前,一往無前,它就是樹林的心臟,就是心臟之中蓄積的最堅強的力量,就是最堅強力量之中即將爆炸的光芒。當阻礙克服,當阻塞成為順途,當一切的一切出現之後雲淡風輕攻克,靈魂的重量就緩慢增加了。

記起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平靜的流動對於小溪來說,無異於另一種形式的死亡。它覺得這樣的生活是無意義的,“……流經樹林的全程,是一條充滿持續搏鬥的道路,時間就由此而被創造出來。搏鬥持續不斷,生活和我的意識就在這持續不斷中形成。是的,要是每一步都沒有這些障礙,水就會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會有生活和時間了……”這些障礙表面上是不好的,但是它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因為這些,水並沒立刻流走。如果生活沒有障礙,將失去色彩,時間失去障礙,人們將不會珍惜時間,這些事物就失去了本身的價值。本文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作者對時間和生活的定義。時間從生命裡緩慢經過,也可以這樣說,生命產生了時間,時間消耗了生命。只有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之中,生命才能增加自己的厚度,才能增加寬度。這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手中握著時間,每個人都認為時間是與生俱來。殊不知,時間也在消耗著生命。生命的長度是被限的,而且是我們不能夠選擇的。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方式生活,能夠拒絕隨波主流,能夠選擇自己的目標,前行的方式。我們不能拒絕流動,生命就得動起來。曾經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寫過這樣一首詩歌,題目就叫做《拒絕流動》:

我對這樣的生活很是滿意

面對殘缺的世界我也是相當滿意

我不敢開口說話,一說話就會得罪自己

那樣會讓我吃不完兜著走

那我就虧大了。於是我願意靜止下來

像潭死水一樣,拒絕流動

即使有一天徹底腐臭

我也要爛在自己的陰溝裡

肥水不流外人田,還得滋潤自己

那是保守的一種自我保護。“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魯迅曾經如此言說。其實這只是類似池塘的一種深陷罷了。我渴望自己的深沉能夠增加自己靈魂的厚重。我努力思索,我拒絕流動,我滋養生命,告別空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拒絕流動,拒絕小溪一般的奔流,最終成就死水池塘,最終成為長滿雜草的遺棄地,最終一無是處。這是我年少時代沒有想清楚的難題。現在我更願意相信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另一名言,“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每個人的一輩子,就像小溪一樣隨時可能面對斷流的困境。只要持續流動,總有一天能夠找到海洋。能夠奔赴與生命的約定,能夠成就自己的燦爛。如果途中還能遇見高海拔落差,這一生的輝煌將更加璀璨。當然,這只是設想之中的磨難,小溪也許並無此志向,只希望向前流動,跨越一切障礙向前流動,最終完成生命的預約。扯遠了。小溪可以選擇成為池塘,只要“拒絕流動”即可。但是成為池塘之後,它就永遠拒絕了和夢想相見的那一天。這和人的一輩子是多麼的相像。任何一個突然的選擇都會改變自己的走向,任何一個坎坷,都會改變自己的狀態。小溪不能預知下一個溝壑在哪裡,但是他們無所畏懼,依然流動,甚至拒絕緩慢流動。生命的發條一旦擰緊,就停不下來了。生命一旦開場,就只能等待謝幕的那一天。人不能拒絕自己輝煌而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有義務讓自己的生命光芒萬丈。

小溪怎麼樣了呢?“一半溪水另覓路徑流向一邊,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邊。也許是在為自己的‘早晚’這一信念而進行的搏鬥中,溪水分道揚鑣了:一部分水說,這一條路會早一點兒到達目的地,另一部分水則認為另一邊是近路。於是它們分開來了,繞了一個大彎子,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大孤島,然後又重新興奮地匯合到一起,終於明白:對於水來說,沒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會把它帶到大洋。”殊途同歸。生命的最終歸宿無非是死亡。生死之間的這一個過程就是人生。長度不能選擇,但是寬度能夠選擇。自己多年的追求與放棄多年的追求還能再相遇,還能互相問好。水流的世界裡,只有兩個字能夠代表實際的情況,那就是向前,那就是早晚。普裡什文一直掩藏自己的生活經歷,在這一篇文章之中,我們沒有看見他悲傷情緒的表達,一絲一毫都沒有。我們也很願意把這一切淡化,就當做本來就沒有出現過的狀況。人的一生只有走到一半以上的時候,才有回頭嗟歎的資格。普裡什文已經成為森林智者,已經成為一個洞察世事的哲人。一條小溪從林中流過,一條小溪從他的讀者心裡流過。普裡什文以最樸素的方式告訴世人這一切,靈魂污垢是由於欲望產生的,塵埃遮蔽心靈,很多短暫的追求往往會拖累長久的真理,因為人生最終殊途同歸。但是這一條殊途,區別開了千千萬萬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哈姆雷特,都會有“tobe,ornottobe”的困惑。最終的選擇決定權依舊握在每個人的手裡。靈魂和身體,總有一天會分離,卻不一定會有重合的那一天。總有一樣要在路上,追求之後,即便失敗,此一過程,也能受用終生。

“……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悅,耳朵裡“早晚”之聲不絕,楊樹和白樺幼芽的樹脂的混合香味撲鼻而來。此情此景我覺得再好也沒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趕到哪兒去了。我在樹根之間坐了下去,緊靠在樹幹上,舉目望向那和煦的太陽,於是,我夢魂縈繞的時刻翩然而至,停了下來,原是大地上最後一名的我,最先進入了百花爭豔的世界。我的小溪到達了大洋……”我再也不用再到世俗當中去,我再也不用急匆匆地奔走在名利爭奪的路上。我的靈魂和軀體終於合二為一,“我“最先進入了百花爭豔的世界。作為林學家,長期生活在森林裡是相當孤獨的,現在他在愉悅的情境中找回了自己,領略到幸福的所在和人生的真諦。春的活力是在小溪的奔流中體現出來的,俄羅斯的春是最早來到森林地帶的。我的追求終於明淨如水。

大地之上最後一名的我,世界遺棄的我,這一切又有什麼重要?我不指望跟上詩人的腳步,我有我自己的歡愉和富足。朱自清說的,熱鬧是別人的,我什麼都沒有。我也可以說,熱鬧是別人的,我什麼都不想要。滿當當的靈魂,本身就積蓄著光。只等待爆發的那一天,只等待靈魂突圍,只等待靈魂最終歸屬自己。

最累的是心的追逐,最累的是欲望的壓迫。這一條林中小溪從我的心上流過,泉聲汩汩,溪流潺潺,倒映著天光,浸透了日華。盡頭是海洋,海洋是最有意義的發生。

在追求的路上,讓心簡單一些,春天來了,溪水一定有所感悟。

在追求的路上,讓心輕鬆一些,灰塵太多,及時把它抖落吧!

小溪,從心上流過,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靈魂撫慰這麼簡單。我不奢望及早進入人生的海洋,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精彩。浪花起伏的時刻,一定是我最快樂的時刻。我等待這樣的時刻。

【作者簡介】琚建波,雲南安寧人,現為安寧實驗學校教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雲南省作協會員、雲南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至今已在《光明日報》《詩歌月刊》《散文詩》《雨花》等報刊發表各類作品千餘件。

就像行屍走肉的人生。學生馬上補充告訴我,就像沒有理想的奮鬥,就像沒有信仰的追求,最終一定不會收穫成功的喜悅。戰勝困難的這一個過程,本來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小溪流執著往前,一往無前,它就是樹林的心臟,就是心臟之中蓄積的最堅強的力量,就是最堅強力量之中即將爆炸的光芒。當阻礙克服,當阻塞成為順途,當一切的一切出現之後雲淡風輕攻克,靈魂的重量就緩慢增加了。

記起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平靜的流動對於小溪來說,無異於另一種形式的死亡。它覺得這樣的生活是無意義的,“……流經樹林的全程,是一條充滿持續搏鬥的道路,時間就由此而被創造出來。搏鬥持續不斷,生活和我的意識就在這持續不斷中形成。是的,要是每一步都沒有這些障礙,水就會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會有生活和時間了……”這些障礙表面上是不好的,但是它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因為這些,水並沒立刻流走。如果生活沒有障礙,將失去色彩,時間失去障礙,人們將不會珍惜時間,這些事物就失去了本身的價值。本文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作者對時間和生活的定義。時間從生命裡緩慢經過,也可以這樣說,生命產生了時間,時間消耗了生命。只有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之中,生命才能增加自己的厚度,才能增加寬度。這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手中握著時間,每個人都認為時間是與生俱來。殊不知,時間也在消耗著生命。生命的長度是被限的,而且是我們不能夠選擇的。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方式生活,能夠拒絕隨波主流,能夠選擇自己的目標,前行的方式。我們不能拒絕流動,生命就得動起來。曾經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寫過這樣一首詩歌,題目就叫做《拒絕流動》:

我對這樣的生活很是滿意

面對殘缺的世界我也是相當滿意

我不敢開口說話,一說話就會得罪自己

那樣會讓我吃不完兜著走

那我就虧大了。於是我願意靜止下來

像潭死水一樣,拒絕流動

即使有一天徹底腐臭

我也要爛在自己的陰溝裡

肥水不流外人田,還得滋潤自己

那是保守的一種自我保護。“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魯迅曾經如此言說。其實這只是類似池塘的一種深陷罷了。我渴望自己的深沉能夠增加自己靈魂的厚重。我努力思索,我拒絕流動,我滋養生命,告別空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拒絕流動,拒絕小溪一般的奔流,最終成就死水池塘,最終成為長滿雜草的遺棄地,最終一無是處。這是我年少時代沒有想清楚的難題。現在我更願意相信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另一名言,“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每個人的一輩子,就像小溪一樣隨時可能面對斷流的困境。只要持續流動,總有一天能夠找到海洋。能夠奔赴與生命的約定,能夠成就自己的燦爛。如果途中還能遇見高海拔落差,這一生的輝煌將更加璀璨。當然,這只是設想之中的磨難,小溪也許並無此志向,只希望向前流動,跨越一切障礙向前流動,最終完成生命的預約。扯遠了。小溪可以選擇成為池塘,只要“拒絕流動”即可。但是成為池塘之後,它就永遠拒絕了和夢想相見的那一天。這和人的一輩子是多麼的相像。任何一個突然的選擇都會改變自己的走向,任何一個坎坷,都會改變自己的狀態。小溪不能預知下一個溝壑在哪裡,但是他們無所畏懼,依然流動,甚至拒絕緩慢流動。生命的發條一旦擰緊,就停不下來了。生命一旦開場,就只能等待謝幕的那一天。人不能拒絕自己輝煌而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有義務讓自己的生命光芒萬丈。

小溪怎麼樣了呢?“一半溪水另覓路徑流向一邊,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邊。也許是在為自己的‘早晚’這一信念而進行的搏鬥中,溪水分道揚鑣了:一部分水說,這一條路會早一點兒到達目的地,另一部分水則認為另一邊是近路。於是它們分開來了,繞了一個大彎子,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大孤島,然後又重新興奮地匯合到一起,終於明白:對於水來說,沒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會把它帶到大洋。”殊途同歸。生命的最終歸宿無非是死亡。生死之間的這一個過程就是人生。長度不能選擇,但是寬度能夠選擇。自己多年的追求與放棄多年的追求還能再相遇,還能互相問好。水流的世界裡,只有兩個字能夠代表實際的情況,那就是向前,那就是早晚。普裡什文一直掩藏自己的生活經歷,在這一篇文章之中,我們沒有看見他悲傷情緒的表達,一絲一毫都沒有。我們也很願意把這一切淡化,就當做本來就沒有出現過的狀況。人的一生只有走到一半以上的時候,才有回頭嗟歎的資格。普裡什文已經成為森林智者,已經成為一個洞察世事的哲人。一條小溪從林中流過,一條小溪從他的讀者心裡流過。普裡什文以最樸素的方式告訴世人這一切,靈魂污垢是由於欲望產生的,塵埃遮蔽心靈,很多短暫的追求往往會拖累長久的真理,因為人生最終殊途同歸。但是這一條殊途,區別開了千千萬萬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哈姆雷特,都會有“tobe,ornottobe”的困惑。最終的選擇決定權依舊握在每個人的手裡。靈魂和身體,總有一天會分離,卻不一定會有重合的那一天。總有一樣要在路上,追求之後,即便失敗,此一過程,也能受用終生。

“……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悅,耳朵裡“早晚”之聲不絕,楊樹和白樺幼芽的樹脂的混合香味撲鼻而來。此情此景我覺得再好也沒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趕到哪兒去了。我在樹根之間坐了下去,緊靠在樹幹上,舉目望向那和煦的太陽,於是,我夢魂縈繞的時刻翩然而至,停了下來,原是大地上最後一名的我,最先進入了百花爭豔的世界。我的小溪到達了大洋……”我再也不用再到世俗當中去,我再也不用急匆匆地奔走在名利爭奪的路上。我的靈魂和軀體終於合二為一,“我“最先進入了百花爭豔的世界。作為林學家,長期生活在森林裡是相當孤獨的,現在他在愉悅的情境中找回了自己,領略到幸福的所在和人生的真諦。春的活力是在小溪的奔流中體現出來的,俄羅斯的春是最早來到森林地帶的。我的追求終於明淨如水。

大地之上最後一名的我,世界遺棄的我,這一切又有什麼重要?我不指望跟上詩人的腳步,我有我自己的歡愉和富足。朱自清說的,熱鬧是別人的,我什麼都沒有。我也可以說,熱鬧是別人的,我什麼都不想要。滿當當的靈魂,本身就積蓄著光。只等待爆發的那一天,只等待靈魂突圍,只等待靈魂最終歸屬自己。

最累的是心的追逐,最累的是欲望的壓迫。這一條林中小溪從我的心上流過,泉聲汩汩,溪流潺潺,倒映著天光,浸透了日華。盡頭是海洋,海洋是最有意義的發生。

在追求的路上,讓心簡單一些,春天來了,溪水一定有所感悟。

在追求的路上,讓心輕鬆一些,灰塵太多,及時把它抖落吧!

小溪,從心上流過,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靈魂撫慰這麼簡單。我不奢望及早進入人生的海洋,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精彩。浪花起伏的時刻,一定是我最快樂的時刻。我等待這樣的時刻。

【作者簡介】琚建波,雲南安寧人,現為安寧實驗學校教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雲南省作協會員、雲南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至今已在《光明日報》《詩歌月刊》《散文詩》《雨花》等報刊發表各類作品千餘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