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餐飲湘軍兇猛:有餐廳占地20畝,有單店年營收能過億!

第1472期

有人說, 在中國, 有兩個地方做餐飲特別難:一個是成都, 另一個就是長沙。

因為頑固的飲食口味和特別挑剔的味蕾, 在街邊、在商場, 大大小小的本地餐飲有聲有色, 外來的大牌餐飲卻在經歷“水土不服”適應期……有人甚至不無誇張地說, 在長沙能搞好餐飲, 去哪兒做都沒問題。

這可能就是中國餐飲的“長沙現象”。

■餐飲老闆內參 李新洲 發自長沙

區位:長沙

經營關鍵字:本地口味頑固 新老餐飲品類豐富度高 外來品牌正逐漸加碼佈局

代表餐飲品牌:徐記海鮮、西湖樓、晴溪莊園、57℃湘、蛙來噠、溫鼎火鍋、金牛角王、辣椒樹、鴨游季、老街魚嘴巴、食在不一樣、有間蝦鋪、客串出品、黑白電視

01

新老餐飲湘軍兇猛

在近代歷史上, 曾國藩、左宗棠帶領的湘軍曾經南征北戰蕩平動亂;

在當代娛樂史上, 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電視湘軍崛起, 成為一線衛視“帶頭大哥”;

而在中國的餐飲界, “餐飲湘軍”同樣不容小覷——

1

老牌餐飲穩居一地

有著將近20年歷史的西湖樓, 是個占地19畝的影視城式的超級航母, 以宴席包桌和地道湖南美食著稱。 江湖傳聞, 當年剛剛起步的《天天向上》要借黃花梨大桌做節目, 還要交押金自己來搬, 其牛氣可見一斑。

位於瀏陽的晴溪莊園, 占地20畝, 直接佈置成了江南園林形式, 主打湘菜裡最有特色的“祖庵菜”。

“老長沙”, 已是一個大型餐飲集團。 老長沙龍蝦館單店日營業額能突破20萬, 其他餐飲板塊也一如既往的牛。

旅遊美食地標——火宮殿坡子街總店, 單店年營收破億甚至更高。

徐記海鮮從供應商轉型餐飲企業18年, 以1000平以上的大店模式穩紮穩打, 在長沙和西安等城市穩居一席之地……

而相對親民的“老字型大小”, 如炊煙時代、彭廚、壹盞燈飯莊、大碗先生、相約回家吃飯、費大廚辣椒炒肉等品牌, 也擁有長期穩定的客戶群, 佔據“市井江湖”派一席之地。

2

新派餐飲快速崛起

有間蝦鋪, 在正式開店前先投入200萬建系統, 光確定味型和產品就消耗60萬, 並且提前著手在湖北潛江建立供應鏈基地。 首店開在被近20家龍蝦老店包圍的競爭高地, 靠“打巷戰”脫穎而出, 很快在廣州、南昌、杭州等地開到20多家店。

客串出品, 單店一年賣1000萬串的品牌。 把烤串產品做扎實之外, 更把湖南人的娛樂天性融入餐飲, 因好玩受到《歌手》裡的明星和年輕人青睞。 不久前, 《戰狼2》導演吳京和張翰在這裡為電影票房破30億慶功。

還有爺爺的土缽菜,從2015年開始掀起了湘菜的變革與創新,引發全國同行高度關注;某明星孵化的新餐飲品牌在萬達、富興等購物中心開出;在五一商圈7-MALL裡,大小湖南餐飲品牌遍佈各個樓層……

57℃湘和蛙來噠則是長沙從區域市場成功突圍的代表,在華東、華南、西南等市場擁有廣闊空間。

3

外來大哥“水土不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長沙並非外來餐飲大哥的福地,甚至是某些巨頭跨區域連鎖的禁區之一。

據業內人士介紹,俏江南、王品在長沙經營狀況不好甚至折戟,海底撈、西貝的長沙店據說在全國體系裡比較靠後(最近有回暖感),而九毛九更表示短期不進長沙開店。

02

低房價、愛娛樂、愛消費……

推動湖南餐飲走高的“長沙基因”?

作為典型的消費驅動型城市,潘石屹就說過,長沙人會啃著玉米漫步湘江邊上,那地方的人不太愛面子,消費不會太高,長沙的奢侈品消費在國內也不算好。

到底什麼構成了餐飲業“長沙現象”的底層基因?來自《第一財經週刊》2017新一線城市的資料顯示:長沙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位列第9,未來可塑性指數位列第1。

再來看長沙的房價:長期保持在6000—8000元的區間,即便是最近因為交通樞紐升級和人才引進等晉級“萬元俱樂部”,梅溪湖片區更達到1.5萬左右均價,但相較於鄭州、武漢等城市,依然處於價格窪地。

為什麼長沙的經濟水準一般但餐飲業如此發達?在資深餐飲策劃人曾暉看來,主要有3大因素:

1

跟長沙的城市文化和消費理念有關

長沙定位“娛樂之都”,人們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但消費意願和接受度特別強,不會像北方人那樣喜歡勒緊腰包,不講吃穿愛買房。長沙的房價今年才剛剛漲到一萬,確實是個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

2

長沙特殊的味型

長沙餐飲的特殊性在於這個城市有它的獨特味型。湖南菜的“辣”是一種很強勢的味型,跟成都一樣刺激人的味蕾,從小就把人培養出固定的口味習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外來味型在長沙很難超越它。

3

流動人口較少

資料顯示,長沙人口90%左右都是由湖南人組成,他們的口味很統一,強勢的外來品牌可以有但往往不太火爆,有幾家店但不會大規模發展,本地人口味的狙擊力非常強。

03

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內參君跟長沙餐飲人交流發現,他們身上確實有一種性格——霸蠻(易中天語)。“骨子裡有股硬勁兒,霸氣又不霸道,有蠻勁還耐得煩,又瀟灑靈活,特別有娛樂精神”。

在內參舉辦的長沙沙龍論壇上,蛙來噠創始人羅清、有間蝦鋪創始人曾暉、客串出品創始人王浩,不約而同一身黑色,但又是短褲短裙打扮,用普通話+湖南話“水煮”創業經歷,被長沙同行戲稱:“三個人(從小處)挽起褲腿幹餐飲,策起餐飲來也蠻有一套”。

湖南乃至整個南派餐飲人的“抱團”特質,在長沙體現得也特別明顯。

在資深餐飲媒體人好哥看來,由長沙新老標杆餐企大咖發起的“小餐盟”,每月月底固定一聚,交流的全是經營中的困惑和乾貨,互相推動品牌進步。再比如在湖南搞的一系列餐飲峰會,嘉賓規格之高、規模之大,也讓人見識到“新餐飲湘軍”的凝聚力。

04

|手記|

如何在飲食文化發達的城市開店?

很多連鎖品牌在跨區域發展時,面對成都、長沙、重慶這種飲食文化很發達、消費者口味頑固的城市,往往會面臨一個問題:隨便一家街頭的米粉店、小吃店,都可能在口味上遠勝於你,這時該怎麼打開突破口?

曾暉曾給某位元在長沙開小吃集合店的創始人建議:首先,一定不要跟街頭小吃店拼好吃,人家做單品單店一做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拼不過。要拼就拼系統、拼裝修、拼口感標準化;其次,你們有60多個SKU,太複雜了,很難面面俱到讓長沙人喜歡,應該精簡SKU,突出幾個爆品。

雲味館創始人遲煥濤總結:之所以在長沙做雲味館能成功,還成為這個區域品類的前三甲,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一開始就避開跟街頭的米粉店纏鬥,直接開進商場,做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新模式。

在10月底開業的CFC富興時代裡,內參君注意到餐飲品牌就有100多家(含未開業部分),外來品牌占比正呈上升趨勢。長沙會不會成為中國餐飲下一個競爭高地?不妨期待一下。

·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尚冉

還有爺爺的土缽菜,從2015年開始掀起了湘菜的變革與創新,引發全國同行高度關注;某明星孵化的新餐飲品牌在萬達、富興等購物中心開出;在五一商圈7-MALL裡,大小湖南餐飲品牌遍佈各個樓層……

57℃湘和蛙來噠則是長沙從區域市場成功突圍的代表,在華東、華南、西南等市場擁有廣闊空間。

3

外來大哥“水土不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長沙並非外來餐飲大哥的福地,甚至是某些巨頭跨區域連鎖的禁區之一。

據業內人士介紹,俏江南、王品在長沙經營狀況不好甚至折戟,海底撈、西貝的長沙店據說在全國體系裡比較靠後(最近有回暖感),而九毛九更表示短期不進長沙開店。

02

低房價、愛娛樂、愛消費……

推動湖南餐飲走高的“長沙基因”?

作為典型的消費驅動型城市,潘石屹就說過,長沙人會啃著玉米漫步湘江邊上,那地方的人不太愛面子,消費不會太高,長沙的奢侈品消費在國內也不算好。

到底什麼構成了餐飲業“長沙現象”的底層基因?來自《第一財經週刊》2017新一線城市的資料顯示:長沙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位列第9,未來可塑性指數位列第1。

再來看長沙的房價:長期保持在6000—8000元的區間,即便是最近因為交通樞紐升級和人才引進等晉級“萬元俱樂部”,梅溪湖片區更達到1.5萬左右均價,但相較於鄭州、武漢等城市,依然處於價格窪地。

為什麼長沙的經濟水準一般但餐飲業如此發達?在資深餐飲策劃人曾暉看來,主要有3大因素:

1

跟長沙的城市文化和消費理念有關

長沙定位“娛樂之都”,人們雖然工資收入不高,但消費意願和接受度特別強,不會像北方人那樣喜歡勒緊腰包,不講吃穿愛買房。長沙的房價今年才剛剛漲到一萬,確實是個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

2

長沙特殊的味型

長沙餐飲的特殊性在於這個城市有它的獨特味型。湖南菜的“辣”是一種很強勢的味型,跟成都一樣刺激人的味蕾,從小就把人培養出固定的口味習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外來味型在長沙很難超越它。

3

流動人口較少

資料顯示,長沙人口90%左右都是由湖南人組成,他們的口味很統一,強勢的外來品牌可以有但往往不太火爆,有幾家店但不會大規模發展,本地人口味的狙擊力非常強。

03

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內參君跟長沙餐飲人交流發現,他們身上確實有一種性格——霸蠻(易中天語)。“骨子裡有股硬勁兒,霸氣又不霸道,有蠻勁還耐得煩,又瀟灑靈活,特別有娛樂精神”。

在內參舉辦的長沙沙龍論壇上,蛙來噠創始人羅清、有間蝦鋪創始人曾暉、客串出品創始人王浩,不約而同一身黑色,但又是短褲短裙打扮,用普通話+湖南話“水煮”創業經歷,被長沙同行戲稱:“三個人(從小處)挽起褲腿幹餐飲,策起餐飲來也蠻有一套”。

湖南乃至整個南派餐飲人的“抱團”特質,在長沙體現得也特別明顯。

在資深餐飲媒體人好哥看來,由長沙新老標杆餐企大咖發起的“小餐盟”,每月月底固定一聚,交流的全是經營中的困惑和乾貨,互相推動品牌進步。再比如在湖南搞的一系列餐飲峰會,嘉賓規格之高、規模之大,也讓人見識到“新餐飲湘軍”的凝聚力。

04

|手記|

如何在飲食文化發達的城市開店?

很多連鎖品牌在跨區域發展時,面對成都、長沙、重慶這種飲食文化很發達、消費者口味頑固的城市,往往會面臨一個問題:隨便一家街頭的米粉店、小吃店,都可能在口味上遠勝於你,這時該怎麼打開突破口?

曾暉曾給某位元在長沙開小吃集合店的創始人建議:首先,一定不要跟街頭小吃店拼好吃,人家做單品單店一做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拼不過。要拼就拼系統、拼裝修、拼口感標準化;其次,你們有60多個SKU,太複雜了,很難面面俱到讓長沙人喜歡,應該精簡SKU,突出幾個爆品。

雲味館創始人遲煥濤總結:之所以在長沙做雲味館能成功,還成為這個區域品類的前三甲,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一開始就避開跟街頭的米粉店纏鬥,直接開進商場,做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新模式。

在10月底開業的CFC富興時代裡,內參君注意到餐飲品牌就有100多家(含未開業部分),外來品牌占比正呈上升趨勢。長沙會不會成為中國餐飲下一個競爭高地?不妨期待一下。

·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尚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