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田英章:學習書法,這些認識你必須要知道

談初學書法

書法是我國國粹之一, 其中學問博大精深, 包羅萬象。 其線條更是變化多端, 奇美無窮。 古今已使多少人為之傾倒,

畢其一生鑽研不休。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或妍美或厚重, 或沉穩如磐石, 或美妙如行雲流水。 他們總會在瞬間給人一種震撼, 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甚至永恆的美。 這也是以漢字為基本元素的中國書法的魅力所在。 因為敬慕中國書法以及祖先遺留下來的瑰寶, 所以筆者也喜愛和學習寫字。 並在學習中有一些體會或觀點(僅限毛筆書法), 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望方家指正。

我們很多人往往一提到書法, 便馬上會與寫字等同起來。 覺得寫字就是書法。 毛筆字就是軟筆書法, 鋼筆字就是硬筆書法。 其實這只是一種對書法的直觀認識。 真正的書法是應該上升到藝術的高度的, 不僅僅指會寫字。 他包含字的結構, 用筆, 內容章法等很多學問的綜合;也包含書作者的學識,

修養, 悟性, 心情等寫字以外的因素。 寫好字只是學習書法的最基本的過程。 一手好字不等於一幅好的書法作品。 同樣字寫的好人不一定是書法家。

現代社會高度發達, 人們過去用於書寫的毛筆, 鋼筆工具逐步由電腦所取代。

加之商品經濟社會, 人們多忙於生計或事業。 寫硬筆字的人已經很少, 寫軟筆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只有某些行業或人如學校, 書法家及其書法愛好者還在用。 大多數人已經到了提筆忘字, 對字似曾相識的地步, 更談不上會寫。 所以社會上有“一筆好字被電腦給廢了”俏皮說法。 這對祖先幾千年遺留下來的中國漢字和書法都是一種悲哀。 也是社會高度發展的一種代價。

學習書法首先要學會寫漢字, 把字寫準確, 結構寫協調。 不管是臨寫某家範帖。 學習態度一定要端正, 因為學寫書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是一蹴而久的。 所以要有恒心和毅力。 堅持臨習, 恒即有成。 現在有些人, 自己本來就是半路出家, 但為了一己之利辦學習速成班鼓吹跟他學會幾個月就能練到某種程度云云, 言之鑿鑿令人耳紅。 還有一些老者, 退休了家裡悶得慌, 於是乎拿床墊海綿作了一些狀如毛筆的“毛筆”, 蘸著水在地上練習所謂的“地書”。 不乏有一部分老者練習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和記憶這是好的。

少部分則是向世人更主要是向兒童兜售“自己的發明”(這種筆的發明者不可考, 人人都稱自己發明), 著實害人不淺。 讓好多人誤入歧途, 特別是許多孩童。 蘸著水在地上寫固然方便, 但恐怕寫一輩子都不會在紙上寫。 我有一次在某地見一老者, 在地上地書, 寫的極其美妙。 竊以為偶遇大家, 便請其到家留墨寶一幅。 只見老者戰戰兢兢在宣紙上揮毫, 一氣呵成。 寫罷我急去端詳——天地之別的感受!在宣紙上寫的我不忍再看第二眼。 現在人為了求新求異發明地書, 勺書, 刀書等等諸多書寫手段手段, 美其名曰創新, 愚以為嘩眾取寵的成分多一些。 要想寫好書法, 還須歸於傳統, 規規矩矩走先輩們所走過的路。 而且是由楷到隸,行,草,篆逐步發展的過程。 其次,練習書法必須從臨帖開始。我的老師馬治權說過“字帖是最好的老師”。有些人練習書法不去臨帖,拿上筆信馬由韁的亂寫,看似龍飛鳳舞,其實毛病滿篇。所以要師法古人,最好是名帖明碑。因為它們是經過歷史和無數人檢驗過的精品。例如東晉二王,唐朝歐顏褚柳,宋朝蘇黃米蔡,元朝趙孟頫,鮮于樞,明朝董其昌等等名家,選其所愛,一家到數家,堅持臨習終會有所成。那些不臨帖或只臨現代名家的人終是不會走遠的。

再次,練習書法除讀帖,臨帖,對帖體會筆法以外,要多請教老師或專業人士指點,答疑解惑,這樣會少走好多彎路。還要多讀書法理論書籍及書法以外的文學作品,以提升自己書法的認識和鑒賞水準,同時也是對自己人格修養的提高——“腹有詩書書自華”。也是所謂的“功夫在詩外”。

而且是由楷到隸,行,草,篆逐步發展的過程。 其次,練習書法必須從臨帖開始。我的老師馬治權說過“字帖是最好的老師”。有些人練習書法不去臨帖,拿上筆信馬由韁的亂寫,看似龍飛鳳舞,其實毛病滿篇。所以要師法古人,最好是名帖明碑。因為它們是經過歷史和無數人檢驗過的精品。例如東晉二王,唐朝歐顏褚柳,宋朝蘇黃米蔡,元朝趙孟頫,鮮于樞,明朝董其昌等等名家,選其所愛,一家到數家,堅持臨習終會有所成。那些不臨帖或只臨現代名家的人終是不會走遠的。

再次,練習書法除讀帖,臨帖,對帖體會筆法以外,要多請教老師或專業人士指點,答疑解惑,這樣會少走好多彎路。還要多讀書法理論書籍及書法以外的文學作品,以提升自己書法的認識和鑒賞水準,同時也是對自己人格修養的提高——“腹有詩書書自華”。也是所謂的“功夫在詩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