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追憶蕭灼基:股民的最大利益是賺錢

盤和林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蕭灼基於11月14日去世, 享年84歲。 這位來自廣東的學者, 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證券市場、產權制度、涉外經濟等學術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8年, 李克強以《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一文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 指導老師正是蕭灼基。

斯人已成千古, 對一名學者的最好紀念莫過於重溫其學術主張, 蕭灼基先生生前因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敢於為民建言而被尊稱為“蕭股市”, 他曾幽默地表示, 這個綽號“還不錯”。 作為我國較早從事證券市場理論研究的學者之一,

蕭灼基先生曾主編500余萬字的《中國證券全書》, 是迄今為止有關證券市場最全面系統的工具書;主持過國家重點研究課題《股份經濟研究》《證券市場研究》等。

但“蕭股市”最為外界所熟知的觀點, 則是其在2006年, 針對宏觀經濟良好、股市卻大幅下跌、長期低迷的反常現象, 開出的6劑良方, 其中有一條:保護股民利益, 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 股民的最大利益是賺錢, 因此一切政策設計、監管措施, 都應以股民利益為準則。 提高上市公司素質, 保證證券市場發展和股票指數上升的勢頭, 使股民投資股市的獲利高於其他投資專案, 至少不虧損。

“保護股民利益, 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股民的最大利益是賺錢”“不能為規範而規範”等論點擲地有聲,

至今仍頗具啟發意義。 肖教授的學生在追思文章中稱, 前兩年, 蕭教授在病榻上用顫顫巍巍的筆劃佈置了些研究工作, 並認為, 當前的金融過度強調效率, 需要加重對於公平的考慮, 建議西方理論應和中國國情相結合。 這些, 不僅是未來金融學術研究的方向, 更是金融體制改革應當秉持的價值核心。

蕭灼基先生也是我國最早研究和主張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專家之一。 國有企業所有權(經營權)兩權分離的理論就是由他最先提出的。 1989年, 在《商品經濟是我國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 蕭先生又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本質上是商品經濟, 必須突破勞動力和國有企業不是商品”的理論。

作為潮汕籍經濟學家, 蕭灼基教授十分關注家鄉, 多次把脈廣東經濟。 2002年, 蕭灼基亮出了對珠三角發展的最新觀點:經濟全球化對珠三角的衝擊可能比經濟欠發達地區更大, 珠三角企業家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必須轉變。 針對于此, 蕭先生提出了珠三角要從地緣優勢轉向經濟優勢、從無序競爭轉向有序競爭、從不規範競爭轉向規範競爭轉變等十大建議。 他對家鄉的箴言, 在近年來逐一得以驗證, 成為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方向。

就在蕭灼基去世消息公佈的當天, 在筆者的微信群裡, 一位老領導發了他與蕭灼基在東莞一次論壇上的合影, 並稱, 蕭先生在論壇上列舉了民營企業的諸多“無奈”後大聲疾呼:中國民企不應該因為不姓“公”受到包括道德、理論、法律、體制以及實際運行中的各種歧視。

這個時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經濟學家?蕭灼基認為, 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 應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 維護失地農民權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實現教育平等、加大醫療援助力度、發揮社會救助功能……實際上, 古今中外的經濟學家都把人文關懷視為經濟學的最終歸宿, 這或許才是蕭灼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

(作者系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 除轉載外, 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 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