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天,大資金進行大調倉!

今天大盤延續昨天的上漲態勢, 滬指成功站穩3400點, 創業板指數收綠微跌2.79點, 整體市場仍然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 全天保險、地產、通訊和券商輪番啟動。 為了抑制指數上漲太生猛, 收盤前工農中建四大行出手平抑, 讓指數收漲在一個“合理”的位置。

指數還是慢牛, 中國平安這種8000多億市值的公司, 輕飄飄地就拉升三四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萬科這種兩三千億的行業龍頭, 稍一發力就能漲停, 其表現就象2015年的創業板小盤股。

這只能說明一點:市場做多的動能很強勁, 慢牛的氛圍很濃厚。 看看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

就可以客觀地發現:指數處於慢牛之中。 行情還將保持著震盪向上的趨勢, 變化的無非就是中間的節奏。 所以策略上依然是四個字:逢低吸納。

個股表現上, 上海市場漲跌比是542:729, 深圳市場是733:1135, 個股漲少跌多。

最近消費股的標杆貴州茅臺出大事兒了:

先是媒體提示理性投資, 後是揮刀自罰提示風險, 緊接著昨天上交所通報安信證券“吹牛”。 三劍齊發, 預計貴州茅臺不敢再“逆市而上”。

山中無老虎, 猴子稱大王。 沒了茅臺, 洋河、瀘州老窖、五糧液等倒是漲得歡。 但我認為:喝酒倒不如喝奶吃藥或者倒騰家電, 畢竟酒老大被關小黑屋, 老二老三始終是有心理陰影的, 終究不敢太放肆。

看到這裡, 我感覺你應該點一下手機螢幕左上角,

點擊關注“張春林”, 以免失聯!

從今天盤面上觀察, 指數雖然漲得很好, 但市場以及板塊內部分化非常明顯, 主力資金調倉換籌的跡象十分明顯:

根據滬股通相關資料, 截至11月17日, 海外資金持有貴州茅臺股票數量為7355萬股, 持股比例為5.85%, 而就在今年9月底, 海外資金持有該股的數量為7848萬股, 持股比例為6.24%。 此外, 海外資金對恒瑞醫藥的持股數量也從9月底的3.4億股下降至11月17日的3.33億股。

對於此輪白馬行情中漲幅較大的“龍頭”股票, 操作風格更為穩健的海外投資者已經開始落袋為安, 儘管目前尚不能斷言白馬行情已行至尾聲, 但在海外資金馳援A股力度邊際收窄, 短期消費類藍籌股一定會進一步分化。

與此同時, 上周, 南下資金淨買入騰訊27.49億元,

為南下資金第一大流入股。 中芯國際、瑞聲科技、中興通訊同樣獲得資金淨買入, 額度分別為8.52億元、5.67億元、4.10億元。

10月至今, 白馬龍頭股內部出現漲勢分化跡象, 其間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有近30只, 且大部分為科技龍頭, 如三安光電、中興通訊、大族鐳射、亨通光電等。

中國構投資者的風格也有所轉變, 2017年二季度公募基金重倉個股前50名中, 科創龍頭僅9個, 占比18%, 到了三季度達到了16個, 占比32%, 公募基金對TMT、醫藥類藍籌的偏好更加明顯了。 預計這一趨勢在明年仍將持續, 從配置上來看, 不僅是TMT、醫藥類一線藍籌, 科創類二線藍籌、次龍頭將獲得更高份額的機構配置。

前幾天本人預測的科技和消費股的微切換, 雖然不會一步到位,

但似乎正在醞釀之中, 資金流入流出的此消彼長, 初步印證了這一點。

所以, 接下來各位同學, 可以多騰出一點精力和財力, 研究一下中國A股市場科技股當中的龍頭, 它們可能正在慢慢走向新風口!

騰訊控股(00700.HK)今日早盤股價上漲超3%, 截至9時53分, 騰訊市值達到41282.32億港元, 約合5284.71億美元, 超過Facebook市值5183.46億美元, 成為全球科技第五大市值公司, 距離第四名的亞馬遜也只差100億美元。

以蘋果、穀歌、亞馬遜、騰訊、阿裡巴巴為代表的一批科技龍頭股始終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今年以來, 無論在美股還是港股市場上, 科技股的漲幅都是遙遙領先的。 資訊資料統計顯示, 截至11月17日, 標普500指數上漲15.19%, 其中科技板塊的貢獻幾乎占到一半;納斯達克100指數2017年以來更是大漲29.83%。

國內外一些主要科技型公司對比(億美元)

放眼全球, 無論是美股還是港股, 都是科技股引領風潮, 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017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十大突破性技術主要分佈於人工智慧、生物醫療、無人駕駛、新能源等領域。 按成熟度高低劃分,今年的十大科技突破可分為:成熟期少於三年的:刷臉支付、深度學習、360°全景相機、基因療法2.0、僵屍物聯網。在成熟期在3-5年的:實用型量子電腦、細胞圖譜。成熟期在在5-10年的:自動駕駛貨車。成熟期在10年以上的:太陽能熱光伏電池、治癒癱瘓。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全球50

A股電腦板塊總市值前10

對比海外,國內長線空間可期,A股也有望誕生大體量科技龍頭:雖然A股的科技股龍頭的體量與海外科技股龍頭體量差別較大,但是人工智慧、雲計算、無人駕駛等新科技正在蓬勃發展,從海外科技巨頭的快速崛起和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國科技巨頭們未來巨大的空間。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勢必要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中佔據制高點,科技行業長期發展趨勢確定向好,而各領域的龍頭公司則最為受益,龍頭公司佔據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優勢,有望強者愈強。

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人工智慧、晶片、互聯網金融、通訊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的行業龍頭標的。

更具體的個股資料分析,請大家關注“張春林”收聽每天語音解盤。

風險提示

鄭重提示:本欄目刊載的資訊僅為記錄每日盤後觀察而發佈,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資訊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資訊做出決策。本顧問力求本欄目刊載的資訊準確可靠,但對這些資訊和判斷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資訊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顧問不會從事任何形式的代客理財、分成等非法證券業務,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個人收款帳號,不會在任何公開場合,推薦任何具體投資標的,文中所提及的個股,僅是案例分析並非個股推薦,大盤分析和市場策略建議,僅供參考,據此買賣,盈虧自負!本博主請各位投資者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按成熟度高低劃分,今年的十大科技突破可分為:成熟期少於三年的:刷臉支付、深度學習、360°全景相機、基因療法2.0、僵屍物聯網。在成熟期在3-5年的:實用型量子電腦、細胞圖譜。成熟期在在5-10年的:自動駕駛貨車。成熟期在10年以上的:太陽能熱光伏電池、治癒癱瘓。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全球50

A股電腦板塊總市值前10

對比海外,國內長線空間可期,A股也有望誕生大體量科技龍頭:雖然A股的科技股龍頭的體量與海外科技股龍頭體量差別較大,但是人工智慧、雲計算、無人駕駛等新科技正在蓬勃發展,從海外科技巨頭的快速崛起和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國科技巨頭們未來巨大的空間。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勢必要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中佔據制高點,科技行業長期發展趨勢確定向好,而各領域的龍頭公司則最為受益,龍頭公司佔據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優勢,有望強者愈強。

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人工智慧、晶片、互聯網金融、通訊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的行業龍頭標的。

更具體的個股資料分析,請大家關注“張春林”收聽每天語音解盤。

風險提示

鄭重提示:本欄目刊載的資訊僅為記錄每日盤後觀察而發佈,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資訊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資訊做出決策。本顧問力求本欄目刊載的資訊準確可靠,但對這些資訊和判斷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資訊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顧問不會從事任何形式的代客理財、分成等非法證券業務,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個人收款帳號,不會在任何公開場合,推薦任何具體投資標的,文中所提及的個股,僅是案例分析並非個股推薦,大盤分析和市場策略建議,僅供參考,據此買賣,盈虧自負!本博主請各位投資者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