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月齡寶寶抓東西不放,8月齡抓住東西就亂扔?這是腦子有問題嗎?

王寶寶8個月大了, 這天王奶奶又著急地帶著寶貝孫子來到徐醫生的診室。 也許是等候時間太長吧, 王奶奶已經顯得很疲憊了, 但那個大胖小子在王奶奶懷中顯得很興奮, 自顧自的做著伸展動作, 把王奶奶累得氣喘噓噓。 看到這種情況, 徐醫生連忙招呼王奶奶坐下。

把孩子放到了檢查床上, 王奶奶輕鬆了很多

王奶奶:徐醫生, 我又帶著孫子來找您了!

徐醫生:哇, 寶寶這麼大了, 見人會打招呼了, 你快抱不動他了!寶寶幾個月了?今天來有什麼問題呀?

王奶奶:很快啊, 已經8個月大了, 真是抱不動了!還好,

現在的兒童推車很好用, 很方便, 也離不開啊, 這不, 要進您的診室了, 才抱著他, 已經快被他掙脫掉了!今天來呀, 還是想請您看看這孩子腦子是否有毛病。

徐醫生:看起來蠻聰明的孩子, 您怎麼會想他腦子有問題呢?記得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 你帶他來, 說他抓住東西就不撒手, 越奪抓得越緊, 您就擔心他是否有病吧, 當時我們的結論是沒有問題呀, 寶寶很健康的。

王奶奶:是呀, 3個月時他抓住東西不放手, 我們覺得不正常, 諮詢了不少人。 其中有人說是什麼“腦性癱瘓肌張力增高”, 也有人說這種行為是孩子太在乎東西了, 是個“小氣鬼”, 長大後交不到朋友!我倒不完全信, 所以到您這裡掛號看病, 您很認真啊, 診斷說孩子正常, 這是給了我們一個定心丸,

他媽媽也查電腦, 相信你說的對。

徐醫生:謝謝你們的信任!是啊, 孩子3個月時運動功能不太協調、生硬, 肌張力比大孩子顯得高點, 當時我們已確定孩子不是腦癱, 當然更不能說孩子是個小氣鬼, 他長大點了, 就會伸手拿這拿那, 對什麼都感興趣, 都要用手抓, 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正常的發育過程, 您我小時候也都是這樣經歷的, 只是沒有引起別人的關注,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平常常、自然而然長成了大人!你這個做奶奶的太愛護小孫子了, 才會這麼仔細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那麼, 今天怎麼又會覺得孩子腦子有問題呢?

王奶奶:唉, 還是抓東西的毛病啊!您剛才說, 小孩長到6個多月就不會抓住東西不放了,

可是現在又出新問題了:這幾天他像瘋了一樣, 抓住東西就扔掉, 而且要不停地扔, 不給東西讓他扔還哭鬧。 必須給他東西, 但拿到東西後就折騰, 使勁扔出去, 還嘻嘻的笑!這怎麼能行啊?這樣長大後不就成了敗家子了, 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

徐醫生:有意思, 看來孩子會和您互動了。 不過, 您對孩子觀察還要注意另外一點, 就是看他是不是拿不住東西才扔掉的?(王奶奶搖了搖頭, 有點疑惑), 好!不用著急, 我看孩子挺活潑機靈的, 也許孩子很好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再來給孩子做個體格檢查, 評估下孩子的狀況, 好嗎?

王奶奶:好的, 謝謝徐醫生, 請您一定看仔細點, 該做頭顱CT啊、核磁呀就做, 我們不怕花錢。 他爸爸媽媽都說沒有什麼問題,

可我不放心啊。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 養孩子要從小抓緊, 錯過了會耽誤孩子一輩子的!

圖片與圖文無關

徐醫生認真給孩子做完了全面的體格檢查

徐醫生:恭喜您呀, 寶寶奶奶!孩子很好呀, 精神、反應、肌力、肌張力、腱反射、神經反射均正常。

孩子耳聰目明的, 又沒有發現神經系統的特殊異常, 不要做頭顱CT或核磁了, 花冤枉錢沒必要, 又費事又擔心副作用。

王奶奶:哦, 太好了!你說孩子沒毛病, 我就一下子輕鬆了。 但我還是不明白, 如果沒有毛病, 好好的孩子, 怎麼突然就要不停地扔東西, 不讓扔就哭鬧呢?別的孩子也是這樣?

徐醫生:完全不用擔心!相反, 聽聽我解釋, 您就清楚怎麼回事了, 還會覺得有趣、開心呢!孩子從抓緊不放、到拿住就扔, 這是生長發育過程中正常的表現, 他是在練習啊!再過一段時間, 長大點了, 孩子什麼都學會了, 手就成為自己的手啦, 抓放自如, 就可以幫你拿東西掂包啦!8個月的孩子就是喜歡這樣扔東西, 他是在告訴您他很能幹。

王奶奶:哦, 這個抓住亂扔也是正常的呀!您之前說抓住不放也是正常,乍一聽,還真能把人弄糊塗,那小孩子的健康標準真的那麼容易變化嗎?

徐醫生:您問的太好了!小孩子生長發育非常快,他們是按天、按月在發生變化,不過基本的成長指標是很穩定的。比如,孩子3個月時正常的表現,到了8個月時也許就是不正常了。所以,您不能再拿3個月孩子的標準來評價8個月的孩子了。兒童的最大特點就是生長發育,伴隨著生長發育會有很多認知、行為、心理方面的變化,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用生長發育的變化眼光來看待孩子才對。比如,8個月的孩子躺在母親懷裡吃奶是正常的,8歲的孩子再這樣躺在母親的懷裡吃奶就不正常了。

王奶奶:哎呦媽呀,8歲比8個月要大多少啊,8歲了還和8個月一樣吃奶肯定是有毛病了,笑死人了!哦,我明白了,不能拿3個月孩子抓住不放手這個正常標準來要求8個月的孩子,對嗎?

徐醫生:很好,還需要提醒一下,不能硬套標準來界定孩子的行為。比如,不能說“抓住不放手”就是3個月孩子的一直動作,他也有放手的時候,8個月的孩子對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也會“抓住不放手”的。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個連續漸變的過程,雖按一定總規律發展,但在一定範圍內受遺傳、環境的影響,存在著相當大的個體差異,每個人生長的“軌道”不會完全相同,所謂的正常值都不是絕對的。我們作為醫生和家長,在評價兒童生長發育水準時,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重點是排除病理情況,醫生的主要職責就是發現或者排除病理情況,明確診斷。

王奶奶:哦,明白了,謝謝徐醫生的耐心解釋,我在您這裡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呀。寶寶和徐醫生說再見!

圖片與圖文無關

8個月的王寶寶開心地伸出右手做再見,又用力親吻了右手,做飛吻表演

徐醫生:(開心地笑了)看孩子多聰明呀,自己又發揮了飛吻!他會撕紙嗎?8個月的孩子也喜歡撕紙?來,我表演給他看。

徐醫生拿出一張乾淨的紙撕開遞給王寶寶,王寶寶馬上也開心得撕起來了

王奶奶:對呀,他是喜歡撕紙的,而且是抓到紙就撕,不管是什麼紙。這也是正常的呀,我還在想著什麼事情忘了問您了。這太好了,省了我們為這個撕紙的事再跑一趟醫院了。

徐醫生:是的,8個月的孩子,撕紙有利於他的精細動作的發育,但要保護好孩子和財物,因為百萬大鈔在他眼裡也是一張普通的紙(笑)。大人一定要在孩子傍邊認真看著,但要放鬆心情鼓勵他去探索世界,注意別讓紙屑呀等異物卡住孩子了。

兒童的生長發育包括體格生長和神經心理行為的發育。體格生長是指兒童的身體由小變大的過程,可以用體重、身高(長)、坐高(頂臀長)、頭圍、胸圍、上臂圍、皮下脂肪等可以測量到的指標來評估,是兒童保健的重要內容。神經心理行為發育是指感知、運動、語言、情感、思維、判斷和意志性格等方面的變化,是以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為物質基礎的功能方面的成長。

王寶寶3月齡時抓住東西不放手,8月齡時抓住東西亂扔、喜歡撕紙等的變化其實是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的過程。王奶奶因為不知道這個生長發育規律,過度憂慮也是可以理解的,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的異常可能是某些系統疾病的早期表現,因此,瞭解這個規律對於正確評估判斷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保障兒童健康很有幫助。

徐靈敏醫生正在門診

運動發育可分為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大類

粗大運動:兒童粗大運動的發育與平衡功能緊密相連,是指維持人體平衡和移動的大運動能力,包括:(1)抬頭,新生兒俯臥時能抬頭1~2秒,3個月時抬頭較穩,4個月時抬頭很穩。(2)坐,6個月時能雙手向前撐住獨坐,8個月時能坐穩。(3)翻身,7個月是能有意識地從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或從俯臥位至仰臥位。(4)爬,8—9個月可用雙上肢向前爬。(5)站、走、跳,11個月時可獨自站立片刻,15個月可獨自走穩,24個月時可雙足並跳,30個月時會獨足跳。

精細運動:主要是指雙手的運動和行為能力,包括:(1)3-4個月時握持反射消失,可自行玩手。(2)6—7個月時出現換手與捏、敲等探索性動作。(3)8-10個月時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紙。(4)12-15個月時學會用匙,亂塗畫。(5)18個月時能疊2-3塊方積木。(6)2歲時可疊6-7塊方積木,會翻書。

相關閱讀:(在原文中查看)

別小看1歲多小孩流口水的問題,可能就是家長餵養時犯的錯

那些年,母乳餵養背過的黑鍋!

協和兒科丁國芳:兒童肺炎的科學護理

作者:徐靈敏,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兒科教研室主任,醫來er趣科普作者

聲明:原創作品,首發醫來er趣公眾號,與醫生交流女性健康、備孕和科學育兒,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繫我們,禁止私自轉載,轉載請聯繫我們。

醫來er趣,長期邀請三甲醫院婦產科、兒科、疫苗、皮膚科、營養科和心理方面的醫生為您做免費的科普課堂和線上答疑。旨在讓女人更健康,懷孕更容易,育兒更加科學有趣。

這個抓住亂扔也是正常的呀!您之前說抓住不放也是正常,乍一聽,還真能把人弄糊塗,那小孩子的健康標準真的那麼容易變化嗎?

徐醫生:您問的太好了!小孩子生長發育非常快,他們是按天、按月在發生變化,不過基本的成長指標是很穩定的。比如,孩子3個月時正常的表現,到了8個月時也許就是不正常了。所以,您不能再拿3個月孩子的標準來評價8個月的孩子了。兒童的最大特點就是生長發育,伴隨著生長發育會有很多認知、行為、心理方面的變化,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用生長發育的變化眼光來看待孩子才對。比如,8個月的孩子躺在母親懷裡吃奶是正常的,8歲的孩子再這樣躺在母親的懷裡吃奶就不正常了。

王奶奶:哎呦媽呀,8歲比8個月要大多少啊,8歲了還和8個月一樣吃奶肯定是有毛病了,笑死人了!哦,我明白了,不能拿3個月孩子抓住不放手這個正常標準來要求8個月的孩子,對嗎?

徐醫生:很好,還需要提醒一下,不能硬套標準來界定孩子的行為。比如,不能說“抓住不放手”就是3個月孩子的一直動作,他也有放手的時候,8個月的孩子對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也會“抓住不放手”的。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個連續漸變的過程,雖按一定總規律發展,但在一定範圍內受遺傳、環境的影響,存在著相當大的個體差異,每個人生長的“軌道”不會完全相同,所謂的正常值都不是絕對的。我們作為醫生和家長,在評價兒童生長發育水準時,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重點是排除病理情況,醫生的主要職責就是發現或者排除病理情況,明確診斷。

王奶奶:哦,明白了,謝謝徐醫生的耐心解釋,我在您這裡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呀。寶寶和徐醫生說再見!

圖片與圖文無關

8個月的王寶寶開心地伸出右手做再見,又用力親吻了右手,做飛吻表演

徐醫生:(開心地笑了)看孩子多聰明呀,自己又發揮了飛吻!他會撕紙嗎?8個月的孩子也喜歡撕紙?來,我表演給他看。

徐醫生拿出一張乾淨的紙撕開遞給王寶寶,王寶寶馬上也開心得撕起來了

王奶奶:對呀,他是喜歡撕紙的,而且是抓到紙就撕,不管是什麼紙。這也是正常的呀,我還在想著什麼事情忘了問您了。這太好了,省了我們為這個撕紙的事再跑一趟醫院了。

徐醫生:是的,8個月的孩子,撕紙有利於他的精細動作的發育,但要保護好孩子和財物,因為百萬大鈔在他眼裡也是一張普通的紙(笑)。大人一定要在孩子傍邊認真看著,但要放鬆心情鼓勵他去探索世界,注意別讓紙屑呀等異物卡住孩子了。

兒童的生長發育包括體格生長和神經心理行為的發育。體格生長是指兒童的身體由小變大的過程,可以用體重、身高(長)、坐高(頂臀長)、頭圍、胸圍、上臂圍、皮下脂肪等可以測量到的指標來評估,是兒童保健的重要內容。神經心理行為發育是指感知、運動、語言、情感、思維、判斷和意志性格等方面的變化,是以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為物質基礎的功能方面的成長。

王寶寶3月齡時抓住東西不放手,8月齡時抓住東西亂扔、喜歡撕紙等的變化其實是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的過程。王奶奶因為不知道這個生長發育規律,過度憂慮也是可以理解的,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的異常可能是某些系統疾病的早期表現,因此,瞭解這個規律對於正確評估判斷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保障兒童健康很有幫助。

徐靈敏醫生正在門診

運動發育可分為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大類

粗大運動:兒童粗大運動的發育與平衡功能緊密相連,是指維持人體平衡和移動的大運動能力,包括:(1)抬頭,新生兒俯臥時能抬頭1~2秒,3個月時抬頭較穩,4個月時抬頭很穩。(2)坐,6個月時能雙手向前撐住獨坐,8個月時能坐穩。(3)翻身,7個月是能有意識地從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或從俯臥位至仰臥位。(4)爬,8—9個月可用雙上肢向前爬。(5)站、走、跳,11個月時可獨自站立片刻,15個月可獨自走穩,24個月時可雙足並跳,30個月時會獨足跳。

精細運動:主要是指雙手的運動和行為能力,包括:(1)3-4個月時握持反射消失,可自行玩手。(2)6—7個月時出現換手與捏、敲等探索性動作。(3)8-10個月時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紙。(4)12-15個月時學會用匙,亂塗畫。(5)18個月時能疊2-3塊方積木。(6)2歲時可疊6-7塊方積木,會翻書。

相關閱讀:(在原文中查看)

別小看1歲多小孩流口水的問題,可能就是家長餵養時犯的錯

那些年,母乳餵養背過的黑鍋!

協和兒科丁國芳:兒童肺炎的科學護理

作者:徐靈敏,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兒科教研室主任,醫來er趣科普作者

聲明:原創作品,首發醫來er趣公眾號,與醫生交流女性健康、備孕和科學育兒,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繫我們,禁止私自轉載,轉載請聯繫我們。

醫來er趣,長期邀請三甲醫院婦產科、兒科、疫苗、皮膚科、營養科和心理方面的醫生為您做免費的科普課堂和線上答疑。旨在讓女人更健康,懷孕更容易,育兒更加科學有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