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不鼓勵大學生創業,除非你是王思聰

當前出現的互聯網創業熱潮, 是值得鼓勵的, 但有些項目還是得冷靜下來再想一想, 不能違背常識。 在日前舉辦的“復旦管理前沿論壇走進武漢”活動上,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接受《支點》記者專訪, 為湖北的創業者們支招。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

不要老想著做“風口上的豬”

《支點》:您認為電商會取代實體經濟嗎?

陸雄文:互聯網的確很偉大, 但它只是個工具, 應用在商業上的最大貢獻是大幅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 這其實也給傳統實體經濟敲響了警鐘:要減少中間環節, 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讓商品回歸其真實價值。 在我看來, 至少在未來20年裡, 電商不可能取代實體經濟, 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在網上消費, 所以高品質的線下分銷管道在未來仍有非常大的發展機遇。

《支點》:您對實體經濟很有信心。

陸雄文:是的。 不管科技怎麼發達, 人還是群居動物,

總需要與其他人見面、交往。 人只要享受生活, 就不可能總在泡在網上。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型購物中心非常火爆的原因, 那裡不僅僅能購物, 還有社交功能, 如咖啡廳、餐館、影院、遊戲室等, 都為社交提供了基礎。

《支點》:但是,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做實體很難, 賺不到錢。

陸雄文:確實存在這個現象, 有些實體過得較為艱難。 但我想說的是, 對很多企業來說, 不要總是想做“風口上的豬”, 而要靜下心來在抓效率、提品質、降成本等方面動腦筋。 現在, 有些企業雖然做的是高科技行業, 但實質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很多鄉鎮企業一樣, 還是粗放式經營, 沒有專注於效率與品質的提升, 這裡的品質也包括體驗感。 比如, 酒吧裡的啤酒比超市賣得貴,

為什麼很多人還是願意去酒吧點啤酒?因為那裡能提供更好的體驗。

不是什麼都可以拿來“共用”

《支點》:但事實上, 如今很多創業項目, 都與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相關。 比如近幾年興起的共用經濟, 就特別受創業者熱捧。

陸雄文:我對實體經濟有信心, 並不代表我不看好互聯網創業。 相反, 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能促進資源配置優化, 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對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能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出現的互聯網創業熱潮, 是值得鼓勵的, 但有些項目還是得冷靜下來再想一想, 不能違背常識, 就以共用經濟為例, 我就不看好共用充電寶這樣的項目。

《支點》:共用充電寶現在很火呀,

為什麼您不看好?

陸雄文:對共用經濟的理解, 還是要回歸共用經濟的原點。 適合共用的產品, 我認為要麼是大件物品, 單價很高, 並不是人人都擁有, 如Airbnb、滴滴打車等;要麼是不方便獲取、不易存放的產品, 如共用單車等, 這樣的物品才具備共用的價值。 而充電寶, 價格不高, 個頭不大, 可隨身攜帶, 這樣的產品不適宜共用。 互聯網再牛, 也不是什麼都可以拿來共用。

《支點》:您認為未來互聯網創業的機會在哪裡?

當前的電商平臺, 至少有兩個方面難以讓消費者滿意:一是配對機制做得不夠好, 搜索時間過長。 今天, 消費者需要的, 不再是搜索, 而是配對;二是體驗不夠好。 比如買衣服, 消費者還是要試一下才有更好的體驗。

今天, 消費者需要的, 不再是產品, 而是體驗。 如果電商能解決好這兩個“痛點”, 相信未來會大有前途。

《支點》:您說的這兩個“痛點”, 對實體創業者也很有啟發意義。

陸雄文:不管是電商, 還是線下實體, 都是商業, 這麼多年來, 商業的本質從來沒發生變過, 一直都是為滿足人們生存、生活、享受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及服務。 從歷史上看, 每一次技術的突破, 都是通過資本、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促進更有效率的生產, 讓人們的交流與交易, 在時間上更迅捷, 在空間上更便利, 但商業的本質, 仍然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支點》:您認為創新創業就應該圍繞商業的本質進行, 是嗎?

陸雄文:我非常支持創新創業, 但我不鼓勵大學生創業, 尤其是不鼓勵大學生拿父母的錢創業,除非你是像王思聰一樣的富二代。對大學生來說,還是先學好知識,鍛煉好人格,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後再嘗試創業,但一定不要拿父母的錢去試水。

《支點》:當前,湖北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特別是在“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的帶動下,已探索出“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武漢正在成為新民營經濟的集聚地。

陸雄文:這是對的,武漢就應打造“創新之城”“活力之城”,就應吸引更多人才到武漢創新創業。不過,從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的經驗看,創新創業如果能結合當地資源要素稟賦,更容易獲得成功。

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在武漢建“第二總部”,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看中武漢的地理區位優勢,武漢可繼續利用好這個優勢,打造成本低、效率高的新型產品分銷管道。

產業承接對湖北企業家提出了更高要求

《支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您怎麼理解主要矛盾的轉化?

陸雄文:從發展不充分來看,經濟總量發展到一定階段,消費需求必然會升級。消費需求升級了,必然要求生產端也要升級。但當前很多產品與服務的品質和效益還不高,生產品質與人們需求不匹配。特別是有些企業,以前靠出口起家,如今出口遇阻他們想轉向國內,卻發現已跟不上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步伐。

從發展不平衡來看,主要包括城鄉不平衡、地區不平衡、人群不平衡。比如,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就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與資訊不對稱等因素有關,東部地區可能對中西部地區的需求不夠瞭解。在市場資源的重新配置中,包括湖北在內的中部地區,能起到交流溝通需求差異的“橋樑作用”,這對中部地區來說是重大發展機遇。

總的來說,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中央對基本國情清晰的認識,對我國發展階段判斷十分準確。

《支點》:具體對湖北而言,該怎樣抓住這個重大機遇?

陸雄文:湖北地理位置特殊,連接東西,貫通南北,交通便利,輻射帶動力強。要解決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湖北應有更大擔當,比如可利用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機遇,打造新的增長點。

《支點》: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有人提出,既然是別的地方不想要的產業,中西部地區為什麼還要承接呢?

陸雄文:這可能是個誤解。比如,東部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比較快,產品上市初期收益率較高,但受人工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收益率會慢慢下降,而若將這些產業引進至人工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則會有很高的收益。湖北工業基礎好,科研實力強,人才隊伍齊整,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

《支點》:這對湖北的企業家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承接怎樣的產業考驗著他們的商業眼光與膽識。

陸雄文:的確,在產業發展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古人常講,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對湖北來說,天時、地利都有了,剩下的就是“人”了。惟楚人才,湖北自古人才鼎盛,高校院所多、大學生多,該如何盤活人才的潛能,是湖北需要著重考慮的事。當前,湖北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從深圳、杭州、南京等發展較快的城市來看,這些城市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才與資本對接創造出很多很好的新型商業模式,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所以,湖北應想辦法為人才提供各種創業創新的可能,激發他們的潛能。只要把“人”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何愁湖北不能快速發展?

尤其是不鼓勵大學生拿父母的錢創業,除非你是像王思聰一樣的富二代。對大學生來說,還是先學好知識,鍛煉好人格,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後再嘗試創業,但一定不要拿父母的錢去試水。

《支點》:當前,湖北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特別是在“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的帶動下,已探索出“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武漢正在成為新民營經濟的集聚地。

陸雄文:這是對的,武漢就應打造“創新之城”“活力之城”,就應吸引更多人才到武漢創新創業。不過,從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的經驗看,創新創業如果能結合當地資源要素稟賦,更容易獲得成功。

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在武漢建“第二總部”,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看中武漢的地理區位優勢,武漢可繼續利用好這個優勢,打造成本低、效率高的新型產品分銷管道。

產業承接對湖北企業家提出了更高要求

《支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您怎麼理解主要矛盾的轉化?

陸雄文:從發展不充分來看,經濟總量發展到一定階段,消費需求必然會升級。消費需求升級了,必然要求生產端也要升級。但當前很多產品與服務的品質和效益還不高,生產品質與人們需求不匹配。特別是有些企業,以前靠出口起家,如今出口遇阻他們想轉向國內,卻發現已跟不上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步伐。

從發展不平衡來看,主要包括城鄉不平衡、地區不平衡、人群不平衡。比如,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就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與資訊不對稱等因素有關,東部地區可能對中西部地區的需求不夠瞭解。在市場資源的重新配置中,包括湖北在內的中部地區,能起到交流溝通需求差異的“橋樑作用”,這對中部地區來說是重大發展機遇。

總的來說,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中央對基本國情清晰的認識,對我國發展階段判斷十分準確。

《支點》:具體對湖北而言,該怎樣抓住這個重大機遇?

陸雄文:湖北地理位置特殊,連接東西,貫通南北,交通便利,輻射帶動力強。要解決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湖北應有更大擔當,比如可利用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機遇,打造新的增長點。

《支點》: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有人提出,既然是別的地方不想要的產業,中西部地區為什麼還要承接呢?

陸雄文:這可能是個誤解。比如,東部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比較快,產品上市初期收益率較高,但受人工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收益率會慢慢下降,而若將這些產業引進至人工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則會有很高的收益。湖北工業基礎好,科研實力強,人才隊伍齊整,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

《支點》:這對湖北的企業家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承接怎樣的產業考驗著他們的商業眼光與膽識。

陸雄文:的確,在產業發展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古人常講,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對湖北來說,天時、地利都有了,剩下的就是“人”了。惟楚人才,湖北自古人才鼎盛,高校院所多、大學生多,該如何盤活人才的潛能,是湖北需要著重考慮的事。當前,湖北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從深圳、杭州、南京等發展較快的城市來看,這些城市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才與資本對接創造出很多很好的新型商業模式,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所以,湖北應想辦法為人才提供各種創業創新的可能,激發他們的潛能。只要把“人”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何愁湖北不能快速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